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331篇
  免费   4849篇
  国内免费   657篇
耳鼻咽喉   152篇
儿科学   1284篇
妇产科学   989篇
基础医学   2433篇
口腔科学   1176篇
临床医学   5167篇
内科学   9119篇
皮肤病学   425篇
神经病学   2869篇
特种医学   756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4150篇
综合类   3883篇
一般理论   9篇
预防医学   7420篇
眼科学   610篇
药学   3078篇
  26篇
中国医学   316篇
肿瘤学   2974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1084篇
  2022年   1200篇
  2021年   2209篇
  2020年   2515篇
  2019年   2233篇
  2018年   2194篇
  2017年   2086篇
  2016年   2020篇
  2015年   1824篇
  2014年   3192篇
  2013年   4004篇
  2012年   2354篇
  2011年   2574篇
  2010年   1942篇
  2009年   1898篇
  2008年   1937篇
  2007年   1740篇
  2006年   1552篇
  2005年   1362篇
  2004年   1097篇
  2003年   903篇
  2002年   782篇
  2001年   710篇
  2000年   515篇
  1999年   414篇
  1998年   351篇
  1997年   280篇
  1996年   220篇
  1995年   241篇
  1994年   198篇
  1993年   211篇
  1992年   158篇
  1991年   133篇
  1990年   103篇
  1989年   98篇
  1988年   86篇
  1987年   66篇
  1986年   54篇
  1985年   75篇
  1984年   57篇
  1983年   24篇
  1982年   39篇
  1981年   26篇
  1980年   23篇
  1979年   14篇
  1978年   6篇
  1977年   9篇
  1976年   4篇
  197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Background and aimsCurrent strategies to reduce cardiovascular disease (CVD) risk in young adults are largely limited to those at extremes of risk. In cohort studies we have shown cluster analysis identified a large sub-group of adolescents with multiple risk factors. This study examined if individuals classified at ‘high-risk’ by cluster analysis could also be identified by their Framingham risk scores.Methods and resultsRaine Study data at 17- (n = 1048) and 20-years (n = 1120) identified high- and low-risk groups by cluster analysis using continuous measures of systolic BP, BMI, triglycerides and insulin resistance. We assessed:- CVD risk at 20-years using the Framingham 30 yr-risk-score in the high- and low-risk clusters, and cluster stability from adolescence to adulthood.Cluster analysis at 17- and 20-years identified a high-risk group comprising, 17.9% and 21.3%, respectively of the cohort. In contrast, only 1.2% and 3.4%, respectively, met the metabolic syndrome criteria, all of whom were within the high-risk cluster. Compared with the low-risk cluster, Framingham scores of the high-risk cluster were elevated in males (9.4%; 99%CI 8.3, 10.6 vs 6.0%; 99%CI 5.7, 6.2) and females (4.9%; 99%CI 4.4, 5.4 vs 3.2%; 99%CI 3.0, 3.3) (both P < 0.0001). A score >8 for males and >4 for females identified those at high CVD risk with 99% confidence.ConclusionCluster analysis using multiple risk factors identified ~20% of young adults at high CVD risk. Application of our Framingham 30 yr-risk cut-offs to individuals allows identification of more young people with multiple risk factors for CVD than conventional metabolic syndrome criteria.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A1c)、空腹胰岛素(Fasting insulin,INS)及服糖后2小时胰岛素(Insulin 2 hours after 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INS-2H)与高血压发病的风险。方法 本研究采用全人群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了贵州省12个区(县)的48个乡镇共9 280人进行调查,排除基线HbA1c、INS及INS-2H缺失及有高血压病史者,最终纳入1 684例进入分析。中位随访6.23年。采用Cox生存回归分析HbA1c、INS及INS-2H与高血压发病的相关性。PAF及Survival计算人群归因危险百分比。结果 HbA1c和INS-2H每升高一个单位,高血压发病风险分别增加31.5%和1.1%。HbA1c高水平组发病风险是低水平组的2.87倍。相比第一分位组,INS-2H第四分位组发病风险增加73.6%。HbA1c水平控制在6.3 mmol/L及以下可降低人群8.6%的发病。INS-2H水平分别控制在8.81 mIU/L、15.60 mIU/L、24.30 mIU/L以下,可降低人群22.6%、11.9%和6.8%的发病。年龄>42岁组的人群中,HbA1c高水平组发病风险是低水平组的2.84倍; INS-2H第二、三、四分位组发病风险分别是第一分位组的2.001倍、2.145倍和2.145倍。男性人群中,HbA1c高水平组发病风险是低水平组的2.760倍; INS-2H第三、四分位组发病风险是第一分位组的1.828倍和2.116倍。结论 HbA1c及INS-2H是高血压发病的危险因素,在年龄>42岁和男性人群更为敏感。控制HbA1c及INS-2H能有效降低人群高血压发病。  相似文献   
3.
温婷  刘汉娇  易云霞 《全科护理》2022,20(2):199-202
综述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风险预测的研究进展。指出女性SUI风险预测相关文献普遍存在风险预测工具和指标缺乏临床大样本验证,指标、纳入人群不统一的现象,风险预测模型存在构建过程未按报告规范进行,未进行完整的模型验证以及模型性能评价指标不规范的情况。未来研究可以在现有风险预测工具或模型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完善,以期为女性SUI风险预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熊万银  高莉 《全科护理》2022,20(5):619-621
目的:探讨营养支持小组在肝硬化病人营养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4月6日—2020年12月31日医院收治的161例乙型肝炎肝硬化病人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80例和对照组81例。观察组实施营养支持小组主导的营养管理,对照组实施常规营养管理。住院期和随访期总共12周,比较两组病人干预前后的营养学指标、肝功能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最终完成研究病人146例(观察组75例,对照组71例),中途退出15例。观察组病人干预后营养学指标血红蛋白(Hb)、血清白蛋白(ALB)、血清前白蛋白(PA)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干预后肝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总胆红素(TBIL)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期间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肝硬化病人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和营养支持小组管理有利于改善肝硬化病人的营养状况和肝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颈动脉易损斑块与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认知障碍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将2018年7月—2020年7月于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诊断为ACI伴颈动脉易损斑块的患者18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180例经健康体检诊断为不稳定斑块的研究人员作为对照组,分别对两组不稳定斑块积分比、斑块最大长度、斑块最大厚度、溃疡斑块、面积狭窄、狭窄处峰值流速以及阻力指数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的不稳定斑块积分比、斑块最大长度、斑块最大厚度、溃疡斑块、面积狭窄、狭窄处峰值流速以及阻力指数之间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高不稳定斑块积分比、斑块最大长度、斑块最大厚度、溃疡斑块、面积狭窄处峰值流速以及阻力指数均是造成颈动脉易损斑块的危险因素。观察组患者的认知障碍(χ2=11.432,P=0.001)和预后不良(χ2=14.362,P=0.000)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相关性分析显示,ACI患者的颈动脉易损斑块与认知障碍以及预后不良呈现显著的相关性。[结论]颈动脉易损斑块与ACI患者认知障碍和预后不良呈现显著的相关性,高不稳定斑块积分比、斑块最大长度、斑块最大厚度、溃疡斑块、面积狭窄、狭窄处峰值流速以及阻力指数均是造成颈动脉易损斑块的危险因素,建议对此类患者及时进行临床干预。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风险管理在儿科急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12月间来我科室就诊的10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研究组、对照组两组,每组各50例患儿。运用常规护理模式护理对照组患儿,运用风险管理模式,为研究组患儿给予护理干预,分析二组发生不良护理事故的情况并统计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期间,研究组不良护理事件发生率为2.0%,对照组不良护理事件发生率为12.0%;研究组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98.0%,对照组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84.0%,P<0.05,组间差异具统计学意义。结论将风险管理应用于儿科急诊护理工作,可降低不良事件发生几率,保障患儿安全,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背景1型糖尿病(T1DM)患病率逐年增加,其自身免疫的特性易导致患者出现胰腺β细胞破坏和胰岛素缺乏症,进而使患者血糖不易达标。目的应用瞬感扫描式血糖监测系统(FGMS)探讨T1DM患者血糖波动的影响因素,为未来临床采取针对性降糖治疗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应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4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收治的85例T1D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性别、年龄、糖尿病病程、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吸烟、饮酒等基线资料,测定体质指数(BMI)、腰臀比(WHR)、血压(BP)、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和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比值(UACR)等临床资料,依据患者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是否高于总体均值0.82 mmol/L将患者分为血糖波动高组与血糖波动低组,评估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SDSCA)总分及糖尿病授权简化量表(DES-SF)总分,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讨T1DM患者血糖波动的影响因素。结果两组患者年龄、糖尿病病程、HbA1c、TG、UACR、平均血糖浓度(MEAN)、血糖标准差(SD)、血糖在正常范围内时间(TIR)、DES-SF得分和SDSCA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是MEAN(β=-0.272,P=0.019)、SD(β=-0.300,P=0.009)、MAGE(β=-0.254,P=0.007)的影响因素;糖尿病病程是MEAN(β=0.466,P=0.029)的影响因素;HbA1c是MEAN(β=0.416,P<0.001)、SD(β=0.330,P=0.004)、TIR(β=-0.287,P=0.014)、MAGE(β=0.182,P<0.001)的影响因素;UACR是SD(β=0.264,P=0.040)、TIR(β=-0.350,P=0.006)、MAGE(β=0.236,P=0.009)的影响因素;SDSCA总分是MEAN(β=0.416,P<0.001)、SD(β=0.330,P=0.004)、TIR(β=-0.287,P=0.014)的影响因素;DES-SF总分是MEAN(β=-0.271,P=0.045)、TIR(β=0.865,P=0.016)的影响因素。结论T1DM患者血糖波动的影响因素包括年龄、糖尿病病程、HbA1c、UACR、自我管理行为以及自我管理潜能,临床应根据这些因素为患者制订个体化降糖策略,从而减少患者的血糖波动,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重症监护病房(ICU)中重症肺炎婴儿的死亡危险因素。方法收集医院信息系统中儿科和新生儿科ICU 2012年1月1日至2017年1月1日收治的年龄不超过2个月的重症肺炎患儿的病历信息。采用SAS 9.4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以患儿的一般资料、药物治疗方案、合并用药、合并疾病、临床结局等指标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筛选出与患儿死亡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604例重症肺炎患儿,其中死亡49例(8.1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出生体质量低于1.8 kg[OR=3.92,95%CI(1.50,10.23),P=0.002],极危重肺炎[OR=3.55,95%CI(1.39,9.09),P=0.008],进行机械通气[OR=5.06,95%CI(1.97,12.95),P<0.001],合并贫血[OR=5.61,95%CI(2.36,13.35),P<0.001],合并新生儿窒息[OR=6.03,95%CI(1.57,23.12),P=0.009],合并消化道出血[OR=3.73,95%CI(1.21,11.48),P=0.021],合用镇静催眠药[OR=4.32,95%CI(1.76,10.61),P<0.001]均为重症肺炎婴幼儿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合用微生态制剂为保护性因素,可显著降低患儿的死亡率[OR=0.24,95%CI(0.10,0.54),P<0.001]。结论重症肺炎疾病的严重程度、患儿的营养状态、合并疾病、临床治疗方案、合用药物等均可对重症肺炎婴儿的临床结局产生较大影响,医师和药师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应早期识别死亡危险因素,并建立相应的预防措施,以降低死亡率,提高合理用药水平和医疗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饮酒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风险(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的关系。 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搜集各数据库建库至2021年11月公开发表的有关饮酒与COPD风险的观察性研究。由2位研究者根据文献纳入及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并提取数据。采用Stata 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共纳入8篇文献(2篇队列研究文献和6篇横断面研究文献),共纳入209 489例研究对象。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最低饮酒量组相比,最高饮酒量组发生COPD的风险无显著变化(RR=0.97, 95%CI:0.87~1.08);与不饮酒组相比,少量或中度饮酒组发生COPD的风险降低(RR=0.87, 95%CI:0.81~0.94);与少量或中度饮酒组相比,过量饮酒组发生COPD的风险无显著变化(RR=1.26, 95%CI:0.98~1.63)。 结论 meta分析结果提示少量或中度饮酒可降低COPD的风险。过量饮酒是否会增加COPD的风险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周秀芳 《全科护理》2022,20(1):131-134
目的: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患儿静脉留置导管感染风险因素,据此构建风险预测体系,并检验其实际应用效果,以期为临床预防护理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医院2018年4月—2020年4月收治的400例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患儿,按两组基础资料具有匹配性原则将其分为构建组300例、验证组100例,统计构建组中静脉留置导管感染患儿例数,通过单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静脉留置导管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据此构建风险预测体系,并检验其在验证组中的应用效果。结果:经统计得到,构建组中静脉留置导管感染患儿共66例,感染发生率为22.00%;单因素分析得到,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患儿静脉留置导管感染风险因素有穿刺部位、导管留置时间、插管次数、血流速度、血红蛋白、遵医依从性、抗生素使用时间、操作人员手卫生(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到,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患儿静脉留置导管感染独立风险因素有股静脉置管、导管留置时间>7 d、血流速度>180 mL/min、血红蛋白<100 g/L、遵医依从性差、抗生素使用时间>7 d(P<0.05);构建得到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患儿静脉留置导管感染风险预测体系为P=1/[1+e^(-(-1.935+1.635×股静脉置管+1.740×导管留置时间>7 d+1.725×血流速度>180 mL/min+2.241×血红蛋白<100 g/L+2.089×遵医依从性差+1.331×抗生素使用时间>7 d))],ROC曲线分析显示,曲线下面积AUC=0.881,灵敏度为86.67%,特异性为97.14%,准确率为94.00%。结论: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患儿静脉留置导管感染风险大,且风险因素复杂,研究构建的静脉留置导管感染风险预测体系灵敏度高、特异性强,评估准确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