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化瘀解毒汤对肾间质纤维化大鼠细胞外基质的作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化瘀解毒汤对肾间质纤维化大鼠细胞外基质(ECM)作用.方法采用单侧输尿管梗阻(UUO)法诱导肾间质纤维化动物模型,以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大鼠肾间质组织4种ECM成分(FN及Ⅰ、Ⅲ、Ⅳ型胶原),并作统计学分析,且作相关肾组织学检查.结果模型组及各治疗组大鼠4种ECM成分面积比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各治疗组大鼠ECM面积比较模型组明显减少(P<0.05);各治疗组中中药预防组大鼠ECM面积比最低(P<0.05);中药低剂量组大鼠ECM面积比最高(P<0.05);中药高剂量组、苯那普利组大鼠ECM面积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各治疗组大鼠肾组织学检查较模型组有改善.结论化瘀解毒汤可抑制肾间质ECM的增生和积聚,防止肾间质的纤维化. 相似文献
2.
3.
青蒿琥酯对UUO模型大鼠肾组织CTGF和α-SMA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青蒿琥酯对单侧输尿管梗阻(UUO)模型大鼠肾组织中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水平的的影响,初步探讨青蒿琥酯抗肾间质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雄性W istar大鼠8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UUO模型组、青蒿琥酯小剂量组、大剂量组和科素亚组,采用免疫组化半定量方法检测肾组织中CTGF和α-SM A的表达水平。结果UUO模型组和各治疗组中,术后3天肾间质即出现CTGF和α-SMA表达,术后14天表达最高;不同剂量青蒿琥酯组和科素亚组CTGF和-αSM A表达均低于UUO模型组,且大剂量组疗效优于小剂量组,而与科素亚组相似。结论青蒿琥酯可以降低肾间质中CTGF和α-SMA的表达,这可能是青蒿琥酯抗肾间质纤维化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动态观察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依那普利对单侧输尿管梗阻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的影响.方法:采用单侧输尿管梗阻模型,雄性SD大鼠64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16)、模型组(n=24)和依那普利治疗组(n=24).治疗组从造模前24 h开始以依那普利10 nag/(kg·d)灌胃,模型组和假手术组以等体积的生理盐水灌胃.分别于造模后第3,7,14,21天处死大鼠,取梗阻侧肾组织,行HE染色和Masson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肾组织病理改变,采用real-time PCR方法检测肾组织Ⅰ型胶原mRNA的表达,应用Westem免疫印迹检测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CTGF)蛋白表达.结果:随着梗阻时间的延长,模型组大鼠肾间质损伤指数评分逐渐增加,肾间质胶原相对面积逐渐增大,Ⅰ型胶原mRNA和CTGF蛋白表达逐渐增加.依那普利治疗后,肾间质损伤指数和肾间质胶原相对面积下降,Ⅰ型胶原mRNA和CTGF蛋白表达均减少,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在第3,7,14天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第21天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那普利可减轻梗阻肾间质纤维化,这一作用可能与其能抑制肾组织Ⅰ型胶原mRNA和CTGF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5.
单侧输尿管结扎再通大鼠模型的建立方法及其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单侧输尿管结扎(UUO)与单侧输尿管结扎再通(RUUO)建立的SD大鼠肾纤维化模型的优劣,从而得到更符合临床慢性肾衰进展特点的动物模型,以供临床药物筛选、疗效评介、科研、教学使用。方法健康SPF级雄性SD大鼠54只,随机分成假手术组、UUO组及UUO再通组各18只,造模成功后检测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及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病理检查肾小管间质纤维化指数和免疫组化检查α-肌动蛋白(α-SMA)。结果无论从肾功能方面,还是病理检查方面,UUO再通的大鼠肾纤维化动物模型均优于UUO大鼠模型。结论再通UUO肾纤维化大鼠模型在功能及病理方面及其相关的免疫组化方面优于UUO组,其病理特点更符合慢性肾小管间质纤维化进程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6.
肾炎康复片对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肾炎康复片对单侧输尿管梗阻(UUO)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的保护作用。方法:21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肾间质纤维化组(UUO组)及肾炎康复片组(SKT组),观察大鼠UUO术后14d梗阻侧肾脏的组织学变化、纤维连接蛋白(FN)及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物-1(TIMP-l)的表达情况。结果:与Sham组相比,UUO组大鼠肾间质纤维化面积显著增加(P<0.01),FN及TIMP-1表达均有显著增高(P<0.01);与UUO组相比,SKT组大鼠肾间质纤维组织面积减少,FN及TIMP-1表达减弱(P<0.01);UUO组和SKT组大鼠FN及TIMP-1与肾间质纤维化面积成正相关(P<0.01)。结果:肾炎康复片可下调FN和TIMP-1在UUO大鼠肾间质中的表达,从而延缓肾间质纤维化的进展。 相似文献
7.
甲磺酸伊马替尼对单侧输尿管梗阻小鼠肾脏间质纤维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研究甲磺酸伊马替尼(STI 571)对单侧输尿管梗阻(UUO)小鼠肾间质纤维化的防治作用.方法 48只小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小剂量治疗组[80 mg/(kg·d)],大剂量治疗组[160 mg/(kg·d)].采用左侧输尿管双结扎的方法建立UUO模型,治疗组每天以80、160 mg/kg STI 571灌胃.于术后第8、11天分别处死各组小鼠6只.用酸水解-比色法测定肾组织胶原的含量;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肾脏纤维连结蛋白(FN)的沉积.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观察FN和Ⅲ型胶原(Col Ⅲ) mRNA表达.结果 治疗组的肾组织胶原含量在术后第11天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且不同剂量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模型组和治疗组左肾FN含量随梗阻时间延长而逐渐增加,术后第11天治疗组的表达较模型组明显减低(P<0.05),且不同剂量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均P<0.05).模型组FN和Col Ⅲα1 mRNA表达随梗阻时间延长而逐渐增加,在对应时间点上治疗组FN和Col Ⅲα1 mRNA表达较模型组明显减低(均P<0.05),且不同剂量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 STI 571可显著减轻UUO小鼠梗阻侧肾脏间质纤维化,下调FN和Col Ⅲ的表达,减少肾间质细胞外基质的沉积,对UUO小鼠肾间质纤维化有一定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8.
内皮素及其受体拮抗剂与肾间质纤维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内皮素是目前已知体内作用最强和作用时间最持久的缩血管物质,除此之外,内皮素还是一个强大的炎性介质,在许多炎性反应中起了重要作用。现在,越来越多证据显示内皮素在生理及病理情况下对肾脏均有强大作用。有研究表明,内皮素作为细胞因子之一参与了肾间质纤维化的发生和发展,而内皮素受体拮抗剂通过拮抗内皮素的作用,而发挥肾保护作用。本文即就内皮素及其受体拮抗剂与肾间质纤维化的关系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小鼠肾间质纤维化早期上皮细胞-间充质细胞转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小鼠肾间质纤维化早期是否存在肾小管上皮细胞-间充质细胞转型的形态学变化。方法:利用单侧输尿管梗阻的方法建立小鼠肾间质纤维化模型,常规组织学分析小鼠肾脏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检测α-SMA的表达,肾基底膜六胺银染色和透射电镜观察肾小管基底膜的变化情况,明胶酶谱分析观察肾脏中MMP2和MMP9的表达情况。结果:成功地建立了小鼠肾间质纤维化模型,并被组织学分析证实。免疫组化分析显示肾脏中出现了大量表达α-SMA的细胞,肾基底膜六胺银染色和透射电镜分析显示小鼠肾间质纤维化早期肾脏出现了肾小管基底膜局部断裂和肾小管上皮细胞迁出的改变,明胶酶谱分析显示小鼠肾脏中MMP2和MMP9于肾间质纤维化早期有一过性增高变化。结论:肾小管基底膜局部断裂,肾小管上皮细胞迁出以及MMP2和MMP9的表达变化参与了小鼠肾间质纤维化早期上皮细胞-间充质细胞转型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Rock1基因在实验性肾间质纤维化大鼠肾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Rock1基因在实验性肾间质纤维化大鼠肾组织中的表达规律,探讨Rock1在介导肾间质损伤与纤维化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观察单侧输尿管梗阻(UUO)大鼠不同阶段肾组织中Rock1mRNA表达水平的改变,及其与肾小管间质损伤相关指标和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mRNA表达水平的相关性。结果:Rock1基因在肾间质纤维化发生早期即明显上调(F=18.45,P<0.001),第7天达高峰而后下降,至UUO模型后期(第21天)降至基础表达水平。α-SMA基因表达在第3天即明显上调(F=18.43,P<0.001),第14天达高峰后有所下降,至模型后期仍高于基础表达。Rock1基因表达较α-SMA提前达到高峰,二者呈显著正相关(r=0.617,P<0.05)。Rock1基因与UUO大鼠肾间质炎性浸润程度呈显著正相关(r=0.673,P<0.01),并且在病变进展阶段与间质纤维化指标呈显著的正相关(r=0.664,P<0.01)。结论:Rock1基因在肾间质纤维化大鼠肾组织中出现了明显表达异常,它可能通过介导炎性细胞浸润和诱导细胞表型改变而参与了肾间质纤维化的形成。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