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519篇 |
国内免费 | 46篇 |
完全免费 | 227篇 |
专业分类
综合类 | 1792篇 |
出版年
2020年 | 5篇 |
2019年 | 15篇 |
2018年 | 25篇 |
2017年 | 94篇 |
2016年 | 103篇 |
2015年 | 93篇 |
2014年 | 217篇 |
2013年 | 146篇 |
2012年 | 224篇 |
2011年 | 247篇 |
2010年 | 163篇 |
2009年 | 116篇 |
2008年 | 132篇 |
2007年 | 146篇 |
2006年 | 19篇 |
2005年 | 5篇 |
2004年 | 6篇 |
2003年 | 11篇 |
2002年 | 1篇 |
2001年 | 2篇 |
2000年 | 2篇 |
1999年 | 2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4篇 |
1995年 | 5篇 |
1994年 | 2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2篇 |
198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7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改良全盆底重建术治疗重度盆腔脏器膨出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评价改良全盆底重建术治疗盆腔脏器膨出的临床结局。方法对30例经盆腔器官脱垂评分(POP-Q)诊断为重度子宫脱垂(包括穹隆脱垂)的患者行改良全盆底重建术,并评价术后1年内各项客观和主观指标。结果30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74.2±21.5)min,术中出血平均(103.3±40.1)ml;76.7%的患者次晨即可拔除尿管,且残余尿小于100ml;平均术后住院时间(4.2±1.8)d;中位随访时间6个月,以POP-Q评分为客观疗效评价指标,治愈率达93.3%;以脱垂生活质量量表为主观评价指标,主观满意度达96.7%。术后仅1例发生网片侵蚀,6.7%的患者出现新发急迫性尿失禁。发生率最高的并发症为性交痛,为66.7%,患者术前性生活质量[平均(13.2±6.9)分]优于术后[平均(15.7±3.7)分],但术前、后的盆腔器官脱垂-尿失禁性功能量表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改良全盆底重建术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治疗重度盆腔脏器脱垂的手术方式,但术后性交痛是一个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3.
4.
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终止妊娠时机与围生结局分析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目的探讨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终止妊娠时机与围产结局的关系;进一步研究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的期待保守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2001年1月至2007年6月的91例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分为两组A组积极治疗组、B组期待治疗组(入院期待治疗48h后终止妊娠),比较两组围生结局。结果A组41例终止妊娠孕周数31w±6.7d,围生儿病死率68.5%,B组50例终止妊娠孕周数32w±9.2d,围生儿病死率14%,B组的围生儿病死率、新生儿窒息率和NICU住院率均低于A组(P〈0.05),B组的新生儿体质量明显大于积极治疗组(P〈0.01)。结论选择合适的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孕妇进行期待治疗,可以明显改善围生儿结局,对孕产妇也是安全和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1274例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治疗分娩新生儿结局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 探讨经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分娩的新生儿的情况,以分析IVF-ET技术对新生儿先天畸形的影响.方法 对我中心经IVF-ET治疗分娩的1274个新生儿结局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新生儿出生孕周、体质量、受精方式、母亲年龄、胎数与先天畸形的关系.结果 分娩930例,其中足月产706例(75.91%),早产224例(24.09%).获新生儿1274个,其中低体质量儿363例(28.49%),新生儿畸形13例(1.02%),围产期死亡15例(1.18%).结论 IVF-ET治疗增加了多胎妊娠、早产、低体质量儿等发生率,但未增加新生儿畸形发生率和围产期死亡率,卵母细胞内单精子注射术新生儿畸形率较IVF高,母亲年龄和胎数与先天畸形无明显关系,IVF-ET是治疗不孕症的安全手段. 相似文献
6.
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口腔颌面-头颈部腺源性恶性肿瘤近期疗效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回顾分析单独应用125I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植入近距离放疗治疗口腔颌面-头颈部腺源性恶性肿瘤的近期疗效。方法:2001年至2008年北京大学口腔医院颌面外科头颈部腺源性恶性肿瘤患者43人,因全身或局部因素不能进行手术切除,肿瘤部位包括腮腺、舌、上颌、颌下、咽旁、颅底颞下凹和口底。肿瘤直径为2~8 cm。本组患者均采用了单独125I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粒子活度2.59×107~2.96×107Bq(0.7~0.8 mCi),周缘匹配剂量为120~160 Gy。术后复查随访,统计有效率、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以及副反应等情况。结果:治疗使29人获得了肿瘤完全消退(完全缓解complete remission,CR),7人消退大于50%(部分缓解partial remission,PR),4人消退小于50%,2人无效,有效率CR+PR为83.7%。术后随访时间为8~48个月,平均21个月,失访1人,局部控制率为79%,总生存率为76.7%,最长无瘤生存已达48个月,未发现严重放疗副反应。结论:对于手术禁忌的患者或无法切除的腺源性肿瘤,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植入近距离放疗可以获得较好的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7.
射频消融联合经导管肝动脉栓塞化疗治疗肝癌疗效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分析射频消融(RFA)联合经导管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的近期和远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肝胆外科2000年9月至2007年8月临床诊断为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114例,并行射频消融联合导管肝动脉栓塞化疗,对其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全部病例1、2、3、4、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90.4%、82.6%、73.2%、63.5%、49.1%、1、2、3、4、5年肿瘤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77.1%、64.6%、54.6%、46.8%、36.4%.其中,病灶最大直径≤5 cm和5.1~7cm的1、2、3、4、5年生存率分别为95.5%、84.6%、73.1%、61.5%、50.6%及80.2%、64.9%、56.3%、45.3%、39.5%(P=0.041),单个病灶和多个(不多于3个病灶)病灶的1、2、3、4、5年生存率分另4为95.8%、89.1%、78.1%、67.1%、56.7%及80.0%、60.6%、46.6%、33.4%、21.5%(P=0.001).结论 RFA联合TACE是一种治疗肝癌的有效方法,直径≤5 cm、单个病灶的肝癌效果明显好于直径5.1~7 cm、多个病灶的肝癌.白蛋白水平、甲胎蛋白水平、肿瘤病灶边界是否清楚及病灶数目是影响联合治疗疗效的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8.
9.
经门静脉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肝硬化失代偿期的疗效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 探讨经门静脉外周血干细胞移植(VPBSCT)治疗肝硬化失代偿期的疗效.方法 选择37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采取经门静脉途径肝内移植自体外周血干细胞,观察患者移植术前、术后2个月的肝功能[包括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清蛋白(ALB)水平及凝血酶原时间(PT)]变化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移植术后2个月患者血清ALT、TB水平及PT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移植术后3个月患者血清ALT、TB、ALB水平及PT与术前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移植术后2个月,腹腔积液减轻17例(70.8%,17/24),乏力好转26例(83.9%,26/31),食欲改善28例(75.7%,28/37),体力好转25例(67.6%,25/37),腹胀减轻21例(63.6%,21/33).除5例患者移植术后腹腔积液加重,1例因上消化道大出血死亡外,未发现其他明显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结论 VPBSCT治疗肝硬化失代偿期具有疗效好、费用低及技术风险少的优势. 相似文献
10.
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abdominal wall endometriosis,AWE)是指具有生长活力的子宫内膜组织在腹壁异常生长,是盆腔外子宫内膜异位症中非常常见的一种类型。多数AWE病例继发于剖宫产术后,直接种植理论认为手术操作将子宫或腹腔内游离的内膜碎片种植至腹壁切口,但无法解释无手术史的病例。术后逐渐增大的触痛结节是腹壁内异症最常见的表现,因此常被误诊为疝、血管瘤等。详细地询问病史和体格检查,以及超声、CT、核磁共振与针孔穿刺细胞学检查有助于作出正确诊断。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药物治疗不理想,目前倾向于手术治疗,疗效显著。AWE虽为良性疾病却具有与恶性疾病相类似的表现,如复发,甚至恶变。本文从其发生、临床表现、诊治及转归等方面对AWE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