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3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2.
3.
新辅助化疗对乳腺癌激素受体表达和状态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对乳腺癌激素受体表达强度和表达状态的影响。方法:检测新辅助化疗组和对照组(未新辅助化疗)的乳腺癌患者化疗前或术前空芯针穿刺标本和最后手术切除的肿瘤组织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的表达情况,并比较两组手术前后ER和PR表达变化的差异。结果:新辅助化疗组60例,ER、PR表达强度发生改变分别为18.3%(11/60)和13.3%(8/60),ER、PR状态发生改变分别为6.7%(4/60)和3.3%(2/60);对照组60例,ER、PR表达强度发生改变分别为15%(9/60)和10%(6/60),ER、PR状态发生改变分别为5.0%(3/60)和3.3%(2/60),两组ER、PR表达强度及表达状态均有改变,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新辅助化疗对乳腺癌患者的ER、PR表达强度和表达状态的改变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4.
TAC方案联合使用绿脓杆菌制剂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评价TAC方案联合使用绿脓杆菌制剂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中的价值.方法 以随机排列表法将我院2008年1月-2008年6月收治的60例女性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两组均采用TAC新辅助化疗方案,实验组加用绿脓杆菌制剂,治疗结束后评价两组的疗效、毒副作用、手术方式、术后并发症及疗效-成本比.结果 实验组在新辅助化疔第2、3、4疗程后总有效率(RR)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化疗前后Karnofsky评分无明显差别,而对照组化疗前后Karnofsky评分显著降低(p<0.05);实验组较对照组毒性反应发生率及反应程度明显降低;两组患者手术方式的选择无明显差异;实验组患者出现皮下积液、皮瓣坏死及感染的几率较对照组降低;实验组患者经2次新辅助化疗后即行手术治疗比例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1);第2次新辅助化疗后实验组每增加1%化疗有效率需花费人民币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1).结论 绿脓杆菌制剂在新辅助化疗中的联合使用能增加化疗的疗效,同时能增加患者的化疗承受能力,减轻化疗的毒副作用,而且能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出现,没有加重患者的经济负担,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全乳大切片观察新辅助化疗后乳腺癌浸润性生长特征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乳腺癌的浸润特征及新辅助化疗对乳腺癌浸润特点的改变.方法 采用全乳大切片技术对比研究病理分期为Ⅰ~Ⅲ期93例行术前化疗与31例未行术前化疗乳腺癌的浸润特征.结果 对照组皮肤皮下浸润阳性35.5%,发生大导管浸润者25.8%,对肿瘤周围血管浸润者38.7%,肿瘤微血管计数(MVD)17.2±9.5;新辅助化疗后皮肤皮下浸润阳性9.7%,大导管浸润阳性8.6%,肿瘤周围血管浸润阳性11.8%,MVD 8.0±4.4,各项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新辅助化疗显著减轻乳腺癌对周围组织的浸润,可增加保乳机会. 相似文献
6.
宫颈癌介入治疗的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宫颈癌介入治疗的术前术后护理要点。方法:以38例宫颈癌患者采用髂内动脉灌注化疗,进行针对性护理,严密观察。结果:38例患者介入治疗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通过有效的护理治疗,均不同程度的降低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为手术创造了条件,提高了肿瘤切除率。结论:合理有效的护理是保证介入治疗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7.
多西他赛联合表柔比星/比柔比星新辅助治疗乳腺癌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评价多西他赛联合表柔比星(EPI)或比柔比星(THP)新辅助治疗乳腺癌的临床疗效和毒性反应,探讨影响化疗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 2006年3月至2008年4月,160例Ⅱ~Ⅲ期原发性乳腺癌患者在术前接受新辅助治疗,方案为多西他赛联合表柔比星或比柔比星的3周方案,术前化疗2~6个周期,观察近期疗效和毒副反应,分析相关因素与疗效的关系.结果 原发病灶临床有效率(RR)为90%(144/160),其中临床完全缓解(CR)为26%(41/160),临床部分缓解(PR)为64%(103/160),疾病稳定(SD)为8%(13/160),疾病进展(PD)为2%(3/160).术后病理完伞缓解(pCR)为7%(11/160),原发病灶完全缓解(tpCR)为2%(1.3/160).单因素分析结果 显示:临床疗效与肿瘤大小、临床分期、是否为三阴性乳腺癌,以及化疗周期有关.肿瘤体积小临床缓解率高,临床分期早肿瘤缓解率高,三阴性乳腺癌肿瘤缓解率高,化疗3周期的肿瘤缓解率明显高于2周期,而与年龄、组织学分级、ER/PR、Her-2等无明显关系.多因素分析显示,临床分期是影响乳腺癌近期疗效的主要因素.常见的毒性反应有:骨髓抑制、脱发、恶心呕吐、口腔溃疡.结论 多西他赛联合表柔比星或比柔比星新辅助治疗乳腺癌疗效较好,耐受性可以接受.临床分期是影响乳腺癌近期疗效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FOLFOX4新辅助化疗方案治疗进展期胃癌效果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FOLFOX4新辅助化疗方案在进展期胃癌综合治疗中的作用。方法50例临床确诊的进展期胃癌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30例采用外科手术加辅助化疗,观察组20例采用FOLFOX4为主的新辅助化疗-手术-术后辅助化疗),观察新辅助化疗对进展期胃癌的作用和毒性反应并比较2组无肿瘤残留(Residual 0,R0)切除率,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和生存率。结果观察组20例对FOLFOX4化疗方案耐受较好,完全缓解2例(10%),部分缓解12例(60%),总有效率(CR+PR)为70%,18例(90%)完成了R0切除;对照组30例中有19例(63.3%)完成了R0切除;2组患者R0切除率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的生存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OLFOX4新辅助化疗方案毒性反应较低,能提高进展期胃癌R0切除率,不增加手术并发症,未能提高进展期胃癌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吡柔比星或表柔比星联合紫杉醇新辅助化疗治疗局部晚期乳腺癌(LABC)的近期临床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40例LABC行吡柔比星联合紫杉醇方案(PT组)或表柔比星联合紫杉醇方案(PE组)行新辅助化疗。记录患者每周期肿块大小、术后病理以及毒副反应分度。结果两组患者均接受共6个疗程的化疗。其中39例新辅助化疗2~4个周期后行手术治疗,手术后完成剩余疗程;1例新辅助化疗6周期后行手术治疗。PT组20例病理完全缓解率(pCR)、临床完全缓解率(cCR)以及临床部分缓解率(cPR)分别为10.0%、20.0%和75.0%,PE组为5.0%、30.0%、70.0%,两组总有效率(RR)无统计学差异。化疗过程中两组心脏毒性和造血系统毒性均为Ⅰ~Ⅱ度,且无统计学差异;PT组Ⅲ度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发生率45.0%,低于PE组的90.0%(P<0.05)。结论吡柔比星或表柔比星联合紫杉类新辅助化疗治疗LABC近期疗效较好,化疗后手术切除率高,心脏毒性及骨髓抑制较轻,但PT较PE方案胃肠道毒副反应有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宫颈癌新辅助化疗的疗效及与临床资料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行新辅助化疗的Ib2~IIIa期宫颈癌患者97例,分析化疗后的近期疗效,影响疗效的有关因素和术后病理结果。结果:新辅助化疗的近期有效率为86.6%;与疗效有关的因素为临床分期和病理类型;新辅助化疗后84例患者可以手术,术后病理降级的有17例,术后淋巴结阳性者19例,宫旁浸润者6例;随访中1例患者术后1年内死亡,5例复发,余患者均健在。结论:局部晚期宫颈癌新辅助化疗效果好,新辅助化疗后手术能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术后生存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