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35篇
  免费   210篇
  国内免费   96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31篇
妇产科学   17篇
基础医学   201篇
口腔科学   7篇
临床医学   71篇
内科学   175篇
皮肤病学   12篇
神经病学   157篇
特种医学   69篇
外科学   104篇
综合类   111篇
预防医学   176篇
眼科学   9篇
药学   927篇
中国医学   316篇
肿瘤学   54篇
  2023年   82篇
  2022年   78篇
  2021年   92篇
  2020年   105篇
  2019年   90篇
  2018年   90篇
  2017年   95篇
  2016年   68篇
  2015年   85篇
  2014年   90篇
  2013年   162篇
  2012年   93篇
  2011年   82篇
  2010年   61篇
  2009年   58篇
  2008年   65篇
  2007年   60篇
  2006年   55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49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46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32篇
  1990年   38篇
  1989年   27篇
  1988年   29篇
  1987年   27篇
  1986年   29篇
  1985年   35篇
  1984年   57篇
  1983年   20篇
  1982年   40篇
  1981年   35篇
  1980年   26篇
  1979年   18篇
  1978年   12篇
  1977年   27篇
  1976年   15篇
  1975年   8篇
  1973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在发生认知功能损伤的1型糖尿病(type 1 diabetes mellitus,T1DM)小鼠脑组织中肠道菌群代谢物的变化。方法 选取20只6周龄C57BL/6小鼠,适应性喂养1周后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组,n=10)和1型糖尿病模型组(DM组,n=10)进行处理。采用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诱导T1DM小鼠,造模成功8周后进行Morris水迷宫检测,随后收集小鼠脑组织采用宏代谢组学检测肠道菌群代谢产物,并分析差异代谢物以及代谢通路。结果 STZ腹腔注射后8周DM组小鼠空间学习和记忆能力明显受损,表现为Morris水迷宫中逃避潜伏期显著增加(P<0.001),平均游泳距离显著增加(P=0.001),目的象限所在时间(P=0.043)和穿越平台次数显著减少(P=0.004)。采用宏代谢组学鉴定了脑组织中123种肠道菌群代谢物并发现了谷氨酰胺(Log2FC=0.262,P=0.002)、酒石酸(Log2FC=0.847,P=0.017)、乳酸(Log2FC=0.326,P=0.002)和间氨基苯甲酸(Log2FC=1.028,P=0.046)、3-氨基异丁酸(Log2FC=-1.466,P=0.049)、葡萄糖酸内酯(Log2FC=-0.796,P=0.043)和苏糖酸(Log2FC=-0.310,P=0.042)、吲哚乳酸(Log2FC=-1.252,P=0.030)、酮亮氨酸(Log2FC=-0.922,P=0.040)、3-羟基丁酸(Log2FC=-0.372,P=0.009)以及肉豆蔻酸(Log2FC=-0.563,P=0.035)11种显著差异代谢物,涉及14个主要相关代谢通路,包括嘧啶代谢、氨基酸代谢、糖代谢、短链脂肪酸代谢等。结论 DM小鼠脑组织中多种肠道菌群代谢物水平发生显著变化,靶向肠道菌群及其相关代谢通路有望成为治疗T1DM诱导的认知功能障碍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来源于西沙群岛的海绵(Agelas sp.)共附生微生物Aspergillus alabamensis(18-xs-01-zp-3)进行菌种鉴定及次级代谢产物的研究。方法通过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菌株种属;综合运用硅胶柱层析、薄层色谱和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HPLC)等色谱学方法对次级代谢产物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核磁共振(NMR)、质谱(MS)等现代波谱学方法并结合文献对所得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中分离得到7个单体化合物,分别是ardeemin型生物碱3个:5-N-acetyl-15bβ-hydroxyardeemin(1)、5-N-acetylardeemin(2)、5-N-acetyl-15b-didehydroardeemin(3);二酮哌嗪生物碱2个:3-benzylidene-3,4-dihydro-4-methyl-lH-l,4-benzodiazepine-2,5-dione(4)、benzodiazepinedione(5);吲哚类生物碱2个:luteoride E(6)、14-hydroxyterezine D(7)。结论从该菌株共分离得到7个生物碱类化合物,化合物1对H69AR具有抗肿瘤活性,化合物4为首次从曲霉属真菌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内生菌由细菌、真菌、古菌和原生生物组成,它们生活在植物的活体组织中,具有丰富的次级代谢产物多样性。人参内生菌在人参的生长发育、次级代谢产物的生成和环境适应等方面均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对人参的产量和品质有较大影响。随着人们在微生物领域研究的深入,高通量测序技术已经成为研究植物内生菌的重要方法。文章主要从人参内生菌分离与鉴定研究方法、人参内生菌的多样性、人参内生菌及其次级代谢产物的活性、人参内生菌对宿主的影响等4个方面对人参内生菌近年来的研究进展进行讨论,并对其发展方向提出展望,以期为药用植物内生菌研究和品质改良提供新思路、新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常见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在过敏性哮喘(AA)患儿病情进展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医院门急诊及住院收治的80例AA急性发作期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参照《儿科学(第9版)》中AA急性发作期病情程度分级将患儿分为轻度组、中度组与重度组,比较不同病情程度AA急性发作期患儿的基线资料、常见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重点分析常见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与AA急性发作期患儿病情程度的关系。结果:80例AA急性发作期患儿中轻度28例、中度34例、重度18例;轻度组患儿乳酸杆菌、双歧杆菌、乙酸、丁酸水平最高,其次为中度组,重度组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组患儿大肠埃希菌、脂多糖水平最高,其次为中度组,轻度组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Kendall’s tau-b相关性检验显示,AA急性发作期患儿病情程度分级与乳酸杆菌、双歧杆菌、短链脂肪酸的乙酸与丁酸水平呈负相关(r<0,P<0.05),与大肠埃希菌、脂多糖水平呈正相关(r>0,P<0.05);经有序回归分析显示,乳酸杆菌、双歧杆菌、乙酸、丁酸水平高是AA病情程度分级的保护因素(OR<1,P<0.05),大肠埃希菌、脂多糖水平高是其危险因素(OR>1,P<0.05);绘制决策曲线结果显示,在高风险阈值0.0~1.0范围内乳酸杆菌、双歧杆菌、大肠埃希菌联合评估AA急性发作期患儿病情程度分级的净收益率均>0,乙酸、丁酸、脂多糖联合评估AA急性发作期患儿病情程度分级的净收益率均>0,有临床意义。结论:常见肠道菌群中乳酸杆菌、双歧杆菌、大肠埃希菌及其代谢产物乙酸、丁酸、脂多糖与AA急性发作期患儿病情程度有关,可能在AA的病情进展中发挥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5.
摘要:目的 研究塔克拉玛干沙漠来源链霉菌Streptomyces sp. 90的次级代谢产物。方法 采用反相硅胶柱色谱、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半制备HPLC方法分离纯化该菌株的发酵粗提物,通过ESI-MS、NMR等波谱数据分析并与文献对比确定化合物的结构,采用琼脂扩散法和稀释法分别追踪化合物抗菌活性及评价化合物1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MIC),利用LC-MS法初步研究光照和温度因素对化合物1稳定性的影响。结果 从Streptomyces sp. 90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通过质谱和核磁共振等方法确定了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已知化合物collismycin A(1)、collismycin B(2)、pyrisulfoxin A(3)、SF2738C(4)、SF2738D(5)和SF2738F(6);化合物1对表皮葡萄球菌表现出较明显的抑制作用,MIC值在8~16 μg/mL之间,对甲氧西林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表现出一定抑制作用,MIC在32~64 μg/mL,而对革兰阴性菌抑制活性较弱。化合物1在溶液状态下对光照敏感,而对温度较稳定。结论 化合物1为放线菌Streptomyces sp. 90主要活性物质,但对光照不稳定。  相似文献   
6.
摘要:目的 对1株植物内生真菌Talaromyces sp.的次级代谢产物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稻米培养基培养,通过正反相 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凝胶柱层析、半制备反相高效液相色谱等技术对发酵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运用质谱、核磁 共振、圆二色谱等波谱技术进行结构鉴定,采用MTT测定化合物的细胞毒活性。结果 从该菌株中共分离鉴定11个已知化 合物,其中包括9个聚酮类化合物(1~9)和2个环肽类化合物(10和11),分别为1-deoxyrubralactone(1)、alternariol(2)、alternariol 5-methyl ether(3)、altenuisol(4)、3-hydroxyalternariol 5-O-methyl ether(5)、(2'R,4'R,5'R)-altenuene(6)、(2'S,4'R,5'R)-isoaltenuene(7)、 (2'R,4'R,5'R)-altenuene-5'-acetoxyester(8)、7-hydroxy-3,5-dimethyl-isochromen-1-one(9)、腾毒素(10)和二氢腾毒素(11)。结论 化合 物1、化合物3~11为首次从该属菌株中分离,化合物2和3在100 μmol/L的浓度下对人膀胱癌J82细胞株具有抑制活性,抑制率分 别为56.9%和59.7%。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海绵共附生真菌Fusarium equiseti SCSIO 41019的次级代谢产物及抑菌活性。方法 采用中压硅胶柱色谱、中压反相ODS柱色谱及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对发酵产物进行分离和纯化,运用核磁数据及文献对比的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采用滤纸片琼脂扩散法、改良肉汤稀释法评价化合物的抑菌活性。结果 从其大米发酵产物中分离并鉴定了8个化合物,分别为equisetin(1)、5'-epiequisetin(2)、lumichrome(3)、N-乙酰基色胺(4)、亚油酸(5)、methyl (4-hydroxyphenyl) acetate(6)、methyl (2-hydroxyphenyl) acetate(7)和graminin B(8)。化合物1、2和5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 MRSA)分别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最小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MIC)为2.0~125μg/mL,其中化合物1的抑菌活性最强(MIC值分别为2.0和3.9μg/mL)。结论 从菌株Fusarium equiseti SCSIO 41019分离得到两个具良好抑菌活性的化合物(1~2),为将其开发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先导化合物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从海洋蓝藻 Okeania hirsute 中分离鉴定次级代谢产物并进行细胞毒活性评价。方法 三个天然产物(1~3)的结构确定是通过广泛的波谱数据,包括一维和二维核磁及质谱等。结果 化合物3对人大细胞肺癌细胞NCI-H460显示出强的细胞毒活性,IC50值为0.384 μg/mL。结论 这是首次从Okeania属蓝细菌中分离获得化合物1~3。这些天然产物的发现表明Okeania属蓝细菌可以作为发现新颖化合物的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9.
10.
肠道菌群在人体形成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微生态系统,有重要的生理意义,参与人体的能量代谢、免疫调节等,肠道菌群及其代谢物在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我国人群50年来高血压患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目前我国约有2亿高血压患者,每10个成年人中有2人患高血压[1]。而在高血压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肠道菌群及其代谢物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就高血压与肠道菌群及其代谢物的相关性研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