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819篇 |
国内免费 | 118篇 |
完全免费 | 391篇 |
专业分类
综合类 | 3328篇 |
出版年
2021年 | 17篇 |
2020年 | 17篇 |
2019年 | 41篇 |
2018年 | 39篇 |
2017年 | 160篇 |
2016年 | 163篇 |
2015年 | 127篇 |
2014年 | 301篇 |
2013年 | 268篇 |
2012年 | 311篇 |
2011年 | 362篇 |
2010年 | 294篇 |
2009年 | 268篇 |
2008年 | 300篇 |
2007年 | 217篇 |
2006年 | 189篇 |
2005年 | 163篇 |
2004年 | 5篇 |
2003年 | 23篇 |
2002年 | 6篇 |
2001年 | 3篇 |
2000年 | 4篇 |
1999年 | 4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15篇 |
1996年 | 8篇 |
1995年 | 4篇 |
1994年 | 6篇 |
1993年 | 3篇 |
1992年 | 5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3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用fMRI技术探讨针刺百会穴对脑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观察针刺百会穴对人脑不同区域BOLD信号的影响;探讨针刺百会穴脑功能成像的实验方法。[方法]选取6例正常人,针刺百会穴的同时用1·5T磁共振仪扫描脑部,所得图像数据经AFNI软件相关系数法分析处理。[结果](1)6例正常人左右侧颞上回,右侧中央前回、中央后回、缘上回、颞中回、背侧丘脑、尾状核激活(r>0·8)。(2)信号升高区域r值范围为(0·7,0·98),其各体素信号-时间曲线大多呈“”样改变。[结论]针刺百会穴调节脑功能的作用可能与针刺百会穴时不同脑区的信号改变有关;fMRI是一种可行的研究针刺作用机理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小肝癌的磁共振平扫及动态增强特征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观察小肝癌(small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SHCC)MR平扫、动态增强扫描及延迟增强扫描的信号特点,结合病理,总结小肝癌的MR诊断特征。材料与方法 收集经病理证实在肝硬化基础上发生的且行Gd-DTPA动态增强磁共振检查的SHCC共40例45个病灶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病灶的大小、信号强度、强化的方式和时间、有无包膜等,并绘制病灶和周围肝组织的时间信号强度曲线。结果 SHCC在T1W以低信号为主(35/45),T2W高信号为主(42/45),动态增强时间-信号强度曲线有四种:速升速降型、缓升型、持续强化型和无明显强化型,代表了不同的供血方式。62.2%(28/45)病灶可见包膜,3个病灶压脂后信号减低,3个病灶可见镶嵌征。结论 SHCC的血供方式有四种,分别为:动脉、门脉血供均减少;动脉供血增多,门脉减少;门脉供血增多;动脉和门脉血供均增多。其中动脉供血型小肝癌占多数71.1%。其它典型征象包括压脂信号减低、包膜征及镶嵌征。 相似文献
4.
MRI和X线检查在膝关节外伤诊断中的比较 总被引:12,自引:8,他引:4
目的 评价膝关节外伤的X线和MRI诊断价值。方法 对57例膝关节外伤患者分别行X线平片和MR检查,分析比较其表现。结果 57例患者MIR诊断出17例骨折,20例骨髓水肿,37例软骨损伤,8例韬带损伤,53例关节腔积液;X线可诊断13例骨折,5例关节腔积液,结论 MRI能显示并诊断膝关节外伤后部位、性质、程度,其准确性、细微性均优于X线平片,可为临床治疗方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6.
超顺磁性葡聚糖氧化铁纳米颗粒的研制及表征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制备葡聚糖包被的超顺磁氧化铁(SPIO)纳米粒子,并对其主要物理性质和磁学性质进行研究。探讨它作为磁共振造影剂的可能性。方法 通过共沉淀法获得SPIO纳米粒子,分别采用透射电镜和光子相关光谱仪测定其粒径大小,利用邻苯二氮菲比色法测定铁的浓度,同时用核磁共振仪测定弛豫率等参数。结果 X-射线衍射分析确定所制备的葡聚糖磁性粒子主要为Fe3O4晶体,粒子体均粒径为85.9nm,氧化铁核心大小为15nm左右,具有超顺磁性,其弛豫率和质量磁饱和度分别达到0.1567mmol/ms和80emu/gFe。结论 所制备的SPIO粒子稳定,其物理性质表明其具有作为磁共振造影剂的特性。 相似文献
7.
磁共振灌注成像监测组织工程骨血管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磁共振灌注成像在组织工程骨血管化监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13只恒河猴的25个胫骨上制备20mm的骨膜与骨缺损,依据填充的材料不同随机分为五组,A组:β-磷酸三钙(β-TCP)+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血管束;B组:β-TCP+血管束;C组:β-TCP+BMSCs;D组:β-TCP;E组:空白对照。术后4、8、12周行磁共振灌注成像检查并计算信号强度-时间(SI-T)曲线的最大线性斜率(SSmax)和基线值(SIbeseline),拍摄恒河猴胫骨X线片并计算其透光度,同时行放射性核素骨显像检查。结果术后4、8、12周A组的SSmax值最高,术后8周与4周相比SSmax有较大幅度的提高(P=0.003)。术后8周A组5个样本的同位素计数比值与磁共振灌注成像检查的SSmax呈正相关关系(rs=0.899,P=0.038),术后12周A组5个样本的SSmax与X线片透光度呈负相关(rs=0.892,P=0.042)。结论SI-T曲线的SSmax能够准确地反映组织工程骨的血管化情况,磁共振灌注成像检查具有无创、无辐射、高灵敏度和可定量分析的优点。 相似文献
8.
661例MRCP图像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磁共振胆胰管造影(MRCP)对胰、胆管疾病的临床定位、定性诊断价值。方法用Marconi 1.5 T超导型磁共振成像仪对661例疑有胰、胆管病变的患者进行常规磁共振成像(MRI)及MRCP检查。结果MRCP能清晰、直观、立体地显示胰、胆管的解剖结构,对胆道梗阻程度和梗阻部位的确诊率达100%。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的肝内外胆管扩张程度明显大于良性梗阻性黄疸患者(P<0.05)。76.3%(103/135)的恶性黄疸出现“软藤征”,72.5%(50/69)的胆管癌出现“空虚征”,82.6%(19/23)的十二指肠乳头癌出现“双管征”,39.5%(15/38)的胰头癌出现特征性的“四管征”。结论“软藤征”、“空虚征”和“双管征”是恶性梗阻性黄疸的重要MRCP征象,“四管征”可作为胰头癌的特异性征象,“枯树枝征”是良性梗阻性黄疸的重要MRCP征象。 相似文献
9.
磁共振成像诊断骨嗜酸性肉芽肿的价值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对骨嗜酸性肉芽肿的影像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病理诊断证实的13例骨嗜酸性肉芽肿患者,所有病例均行X线平片及MRI检查,12例经CT检查.结果:MRI能显示所有的病变,除1例患者外,所有患者的病灶都于T1加权像呈低信号,T2加权像呈高信号;骨损害和周围软组织异常在短时间反转恢复序列(STIR)和T1加权增强后图像上显示尤为明显;2例患者使用化疗药物治疗后进行随访,MRI显示与治疗前相比较病灶的范围变小且信号强度降低.3例患者X线平片病灶显示不明显,MRI能显示更多的异常信息.CT检查均能发现异常,表现为骨质破坏及邻近骨皮质损害、骨膜反应、软组织肿胀或肿块形成.结论:MRI对病变范围、软组织改变及邻近结构是否受累显示十分清楚,能获得骨骼软组织解剖及病理结构改变的细节,结合X线平片和CT能提高诊断与鉴别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10.
电针刺激光明、外关组穴fMRI脑功能成像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建立脑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平台,观察电针刺激光明(GB37)、外关(SJ5)组穴时对人脑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5名健康志愿者,电针刺激光明(GB37)、外关(SJ5)组穴,采用Siemens公司Sonata 1.5T磁共振成像系统进行全脑功能扫描.数据经SPM软件统计分析得出刺激状态与静息状态信号对比的脑激活统计参数图,观察脑皮层相应功能区的激活状况.结果电针刺激右侧光明(GB37)及外关穴(SJ5)可使受试者双侧大脑枕叶距状沟附近的视觉皮质及顶下小叶皮层区的fMRI信号显著增加.结论特定的功能组穴与相应皮层兴奋区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fMRI影像技术结合SPM分析是研究电针作用机制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