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膝关节周围恶性骨肿瘤不同保肢手术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回顾性总结膝关节恶性骨肿瘤不同保肢手术方法的临床效果 ,比较其各自的优缺点。方法 自1990年 1月 - 2 0 0 2年 3月行保肢手术的膝关节恶性骨肿瘤 6 3例 ,其中瘤段灭活再植 2 8例、异体骨移植 2 2例、人工假体置换 13例 ,按照Enneking方法分期 ,其中IB期 3例、IIA期 2例、IIB期 5 8例 ,比较 3种保肢手术后的局部复发率、并发症和膝关节功能MSTS评分。结果 局部复发率 :瘤段灭活再植的局部复发率为 2 1.4 % ,异体骨移植为 18.2 % ,假体置换为 15 .4 % ,三者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 ;人工假体置换的并发症明显小于其他两组。根据MSTS评分 ,人工假体置换组为 86 % ,瘤段灭活再植与异体骨移植分别为 6 5 %和 70 % ,差异显著性。结论假体置换具有并发症少 ,恢复快 ,功能好的优点 ,但对于青少年膝关节恶性骨肿瘤患者 ,尤其是骨骺没有愈合的 ,瘤段灭活再植及异体骨移植仍然是简单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急性周围动脉栓塞预后的多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评价周围动脉栓塞的预后.方法:回顾分析我院从1990年1月~2002年6月收治的117例149次动脉栓塞的分布情况,以及因栓塞所致的死亡率和截肢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栓塞的部位,肢体缺血时间,缺血的程度和范围,手术的方式和手术后的抗凝治疗,是否伴有动脉硬化,是否反复发作等因素对截肢的影响.结果:117例149次急性周围动脉栓塞以下肢发生的频率最高,约占87%,内脏动脉栓塞约占2%,上肢约占10%.全组病例死亡率为11.9%.截肢率为7.8%,肢体救治率92.2%.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肢体的缺血程度和范围回归系数为3.3412(P<0.05),说明缺血的程度愈重,截肢的可能性愈大;及时治疗的回归系数为-4.0165(P<0.05),可降低截肢率.结论:潜在的心脏疾病和栓塞重要脏器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单纯的导管取栓术和抗凝治疗是急性动脉栓塞的主要措施.肢体的缺血程度和范围以及栓塞后的及时处理决定肢体动脉栓塞预后. 相似文献
3.
4.
5.
恶性骨肿瘤的保肢治疗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恶性骨肿瘤切除后,采用不同方法进行保肢治疗的效果,比较其优缺点。方法:回顾性研究我院收治176例恶性骨肿瘤的患者,评估保肢术后的效果、生活质量、并发症等。结果:随访5月~84月(平均39个月),原发骨肿瘤有21例复发;13例发生肺转移;12例死亡。24例骨转移癌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提高。根据Enneking肢体功能评价标准:优73例,良61例,可24例,差18例。结论:术前和/或术后合理的化疗,掌握好保肢手术的适应症以及术式的正确选择是恶性骨肿瘤保肢成功的关键,必要的外科手术对提高骨转移癌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
新辅助化疗结合保肢手术治疗肢体骨肉瘤33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华军 《中国医学文摘:老年医学》2010,(3):270-273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结合肢体保肢手术治疗骨肉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3例四肢骨肉瘤患者进行保肢治疗,其中21例完成术前、后新辅助化疗;10例因各种原因未能完成术后化疗。按Enneking分期,ⅠB期5例,ⅡA期7例,ⅡB期19例。施行人工关节置换术15例,瘤段截除灭活再植术11例,异体骨移植5例。所有病例均做切除标本病理切片的坏死率评估。结果随访时间9~78个月,平均36个月。肢体功能重建评估优9例,良15例,可5例,差2例,优良率72.7%。结论保肢手术结合新辅助化疗是治疗肢体骨肉瘤的比较理想的方法,有效的术前化疗是保肢成功的关键,坚持术后化疗是预防肺转移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7.
人工假体在膝关节周围恶性骨肿瘤保肢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人工假体在膝关节周围恶性骨肿瘤保肢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 2 5例膝关节周围恶性骨肿瘤患者行骨肿瘤的广泛切除和人工假体置换术 ,对其中 7例胫骨近端恶性骨肿瘤患者同时行腓肠肌、比目鱼肌肌瓣移植。结果 18例患者术后随访 13~ 99个月 (平均为 35个月 ) ,按Enneking法评定功能 ,≥ 2 3分9例 ,15~ 2 2分 7例 ,<15分 2例 ,优良率达到 89%。膝关节平均活动度为伸 0°、屈 90°~ 15 0°。 1例于术中发生主要血管损伤 ,1例发生肌瓣坏死及骨筋膜室综合征。结论 人工假体是一种治疗膝关节周围恶性骨肿瘤较好的保肢方法 ,能降低局部并发症及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腓肠肌及比目鱼肌瓣在胫骨近端恶性骨肿瘤保肢术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带血管蒂腓肠肌、比目鱼肌肌瓣移植在胫骨近端恶性骨肿瘤保肢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行胫骨近端恶性骨肿瘤保肢术患者共 2 6例 ,其中行腓肠肌、比目鱼肌肌瓣移植 16例 ,未行肌瓣移植 10例。结果 肌瓣移植者中有 1例发生肌瓣坏死及骨筋膜室综合征 ;非移植者中有 2例发生切缘皮瓣坏死深部感染 ,3例切口脂肪液化浅表感染。 19例术后平均随访 38个月 ,按Enneking法评定功能 ,≥ 2 3分 6例 ,15~ 2 2分 8例 ,<15分 5例 ,优良率为 73.7%。结论 胫骨近端骨恶性肿瘤保肢术中采用带血管蒂腓肠肌、比目鱼肌肌瓣移植可重建软组织缺损、降低局部并发症及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含洛铂的新辅助动脉灌注化疗联合保肢手术治疗骨肉瘤患者的临床近远期疗效。方法选取2006年1月~2012年3月间笔者医院骨科收治的84例四肢骨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2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含洛铂的新辅助动脉灌注化疗联合保肢手术治疗,而对照组患者则采用传统保肢手术联合术后化疗,分别比较两组患者的近远期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体有效率为92.86%(39/4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19%(32/42)(χ2=4.459,P=0.035);而且,观察组的肢体Enneking评分值和优良率也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2.408,P=0.018;χ2=4.366,P=0.037);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8.57%(12/42)和33.33%(14/42),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37,P=0.223);随访结果显示,观察组1、2、3年生存率依次为97.67%、90.70%和83.72%,对照组则依次为95.24%、83.33%、57.14%。两组患者第1、2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3年生存率却显著高于对照组(χ2=8.400,P=0.004);而且,观察组的总生存时间显著高于对照组(t=15.531,P=0.000)。且局部复发率与转移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χ2=5.143,P=0.023)。结论含洛铂的新辅助动脉灌注化疗联合保肢手术对骨肉瘤具有良好的近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