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5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19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21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30篇
中国医学   27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建立南板蓝根药材及饮片的HPLC-DAD特征图谱,用以鉴别正品与伪品。方法采用HPLC,色谱柱:Agilent Zorbax C18(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梯度洗脱进行分离;检测器为二级管阵列(DAD);柱温:35℃;流速:1.0 mL·min^-1;进样量10μL。结果测定了15批正品南板蓝根药材、12批主品南板蓝根饮片,找到5个共有峰,其中3个峰确定为2-苯并恶唑啉酮、靛蓝和靛玉红。结论建立的南板蓝根特征图谱能有效区别正品与伪品;经方法学论证,该方法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良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确定儿茶青黛口腔溃疡复合膜的制备工艺,并筛选出最佳配方。方法:通过制备方法设计分层制膜,并以黏附力、溶解时间、膜溶解时黏度、成膜性、韧性及药效学研究作为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筛选出复合膜最佳配方。结果:每200 cm2为标准,儿茶0.8 g,青黛0.8 g、PVA-1750 1.5 g、羧甲基纤维素钠1.2 g、甘油3.2 mL的配方为最佳配方。结论:根据试验筛选的方案制备的复合膜,在黏附力、溶解时间、膜溶解时黏度、成膜性、韧性及药效学研究方面符合要求,确定了儿茶青黛口腔溃疡复合膜的最佳制备工艺。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外用青黛膏治疗外阴白色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27例经外阴活检证实的外阴白色病变患者,鳞状细胞增生型12例,硬化性苔藓型8例,硬化性苔藓型伴鳞状细胞增生型(混合型)4例,不典型增生型3例,经青黛膏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其外阴皮肤黏膜色素变化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27例外阴白色病变患者经青黛膏治疗后的有效率为100%,治疗后鳞状细胞增生型、硬化苔藓型、混合型及不典型增生型病变外阴局部皮肤弹性评分与本证型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5)。结论外用青黛膏治疗外阴白色病变是一种无创、无毒副作用、经济、安全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青黛与其劣质品伪制品的鉴别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考察对青黛药材的质量.方法:采用性状、火试、薄层色谱法结合含量测定对其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青黛的质量存在较大差异,有正品、劣质品和伪制品之分.结论:综合以上方法能鉴别青黛的真伪优劣.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青黛有效成分在体外对HEL细胞的增殖、凋亡和分化作用。方法应用MTT法检测青黛有效成分对HEL细胞的增殖抑制效应;流式细胞术检测CD14和CD11B,观察HEL细胞单核系分化趋势;流式细胞术AnnexinV-FITC/PI双标记法检测青黛有效成分对HEL细胞的早期凋亡诱导作用。结果与阴性对照组相比25,50,75和100μg/mL青黛有效成分作用下HEL细胞均出现单核系分化趋势,其中100μg/mL的分化趋势最明显;MTT结果显示25,50,75及100μg/mL药物对HEL细胞的生长抑制率分别为16.01%,39.12%,50.06%和59.28%;青黛有效成分可诱导HEL细胞凋亡:25,50,75及100μg/mL药物对HEL的早期凋亡率分别是5.60%,13.7%,17.8%和18.4%,明显高于对照细胞的自发凋亡率(2.70%)(P<0.05)。结论青黛有效成分对体外培养的HEL细胞具有显著抑制增殖作用,且可诱导细胞早期凋亡和单核系分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前瞻性评价不同染色放大内镜方法在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筛查中的临床价值。方法2010年3月至2011年10月期间.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接受胃镜检查且年龄超过40岁的病例中,有699例发现胃黏膜可疑病灶。根据随机号将其分人肾上腺素染色放大组(240例)、靛胭脂染色放大组(246例)和靛胭脂冰醋酸混合液染色放大组(213例)。详细记录不同染色方法下病灶胃小区腺体开口形态和毛细血管网络情况等,作出镜下诊断。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采用Kappa一致性检验评价不同染色放大方法镜下诊断与病理诊断的一致性。采用MeNemar配对卡方检验,比较3种染色方法镜下诊断与普通白光、单独放大、窄带成像(NBI)放大镜下诊断的一致性。结果病理活检结果显示,699例病例中炎性病变415例,肠化生190例,低级别上皮内瘤变17例,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或早期胃癌77例。肾上腺素染色放大、靛胭脂染色放大和靛胭脂冰醋酸混合液染色放大镜下诊断与病理诊断一致的病例分别占77.1%(185/240)、80.5%(198/246)和81.2%(173/213),Kappa值分别为0.579、0.502和0.667(均P〈0.01)。对于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或早期胃癌的筛查,3种染色方法镜下诊断的敏感度分别为84.0%、83.3%和92.9%,特异度分别为98.6%、97.3%和98.4%。3种染色方法均可显著提高普通白光对癌前病变镜下诊断的准确率(均P〈0.01):靛胭脂染色和靛胭脂冰醋酸混合液染色还可显著提高单独放大对病变诊断的准确率(均P〈0.05);但与NBI放大相比,3种染色方法镜下诊断的准确率均无明显优势(均P〉0.05)。结论NBI放大和3种染色放大方法均可显著提高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镜下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复方青黛胶囊配合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玫瑰糠疹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玫瑰糠疹患者8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对照组42例。治疗组采用复方青黛胶囊配合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对照组采用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5%)明显高于对照组(67.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7.5%)与治疗组(12.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青黛胶囊配合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玫瑰糠疹临床疗效明显且不良反应较轻,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时峰  周德军  张俊  朱轶男  苏庭翠 《吉林医学》2009,30(17):1896-1897
目的:观察维甲酸联合中药复方青黛胶囊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10例确诊初治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口服维甲酸、复方青黛胶囊治疗,观察临床、血像、骨髓像、肝、肾功能、心电图等变化及不良反应,1个月后统计疗效并与既往单用维甲酸组(6例)、维甲酸联合化疗组(9例)比较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维甲酸联合中药组完全缓解10例(100%),单用维甲酸组完全缓解5例(83%),维甲酸联合化疗组完全缓解7例(77.8%)。结论:维甲酸联合中药复方青黛胶囊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具有疗效高、不良反应小、缓解快、费用低等优点,适用于经费困难的初治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  相似文献   
9.
本文提出了用示波极谱法测定合成食用色素日落黄、亮蓝的方法。用该法测定日落黄的最佳体系为0.1mol/L NH_3—NH_4Cl缓冲液(pH8~9),测定亮蓝的最佳体系为0.25mol/L NaAc—1.4mol/L HAC的缓冲液(pH3.6)。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峰高与两色素的浓度成正比。该方法选择性好,灵敏度高,已成功地应用于某些食品中日落黄和亮蓝的测定。  相似文献   
10.
Purple urine bag syndrome (PUBS) is a rare occurrence, in which the patient has a purple-colored urine bag following urinary catheterization for hours to days. Most of authors believe it is a mixture of indigo (blue) and indirubin (red) that becomes purple. Previous study showed that PUBS occurred predominantly in chronically catheterized, constipated women. We collected 10 elderly patients with PUBS in two nursing homes. The first two cases were identified by chart review in 1987 and 2003, and then later eight cases (42.1%) were collected among 19 urinary catheterized elderly in the period between January 2007 and June 2007. In the present report, PUBS probably can occur in any patients with the right elements, namely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UTI) with bacteria possessing these enzymes, diet with enough tryptophan, and being catheterized. Associations with bed-bound state, Alzheimer’s, or dementia from other causes are reflections of the state of such patients who are at higher risk for UTI, and hence PUBS occurred. Although we presented PUBS as a harmless problem,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the nosocomial catheter-associated UTIs (CAUTIs) has become very important in the new patient-centered medical era. Thus, we should decrease the duration of catheterization, improve catheter care, and deploy technological advances designed for prevention, especially in the elderly cared for in nursing hom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