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0篇
  免费   89篇
  国内免费   44篇
儿科学   12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9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26篇
内科学   97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22篇
外科学   36篇
综合类   201篇
现状与发展   1篇
预防医学   53篇
药学   119篇
  2篇
中国医学   145篇
肿瘤学   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60篇
  2020年   55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51篇
  2015年   49篇
  2014年   69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61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3年   1篇
  197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降尿酸是治疗痛风和高尿酸血症的基本方法,目前降尿酸作用途径主要是通过抑制黄嘌呤氧化酶、腺苷脱氨酶等合成酶的活性,或(且)影响肾脏尿酸转运蛋白(OAT1、OAT3、URAT1、GLUT9)等的表达,进而降低尿酸的水平。由于中药治疗高尿酸血症及痛风的作用机制尚不明确,因此本文通过检索中国知网、维普、万方、pubMed、Embase等数据库,对相关文献进行筛选,总结了具有明确降尿酸作用机制的单味中药,并进行功效归类,有助于对其作用机制进一步研究,为防治痛风和高尿酸血症提供更可靠、更安全的中医治疗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高血压患者高尿酸血症的发病水平及危险因素,构建发病风险预测模型及风险评分表。方法 收集2011—2016年北京小汤山医院体检中心1 198例高血压患者的体检资料,采用广义估计方程进行多因素分析,并通过回归系数构建高血压患者未来5年高尿酸血症的发病风险预测模型和风险评分表,以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价模型及评分表的预测能力。结果 研究人群高尿酸血症5年累积发病率为15.5%。纳入预测模型的变量有性别、体质指数、甘油三酯、血肌酐、尿素氮、谷丙转氨酶、空腹血糖和体检时间,其RR值(95%CI)分别为0.673(0.513~0.883)、2.409(1.699~3.415)、1.775(1.389~2.268)、2.504(1.723~3.639)、1.790(1.354~2.366)、1.405(1.012~1.948)、0.646(0.468~0.893)和1.256(1.201~1.314)。预测模型及评分表的AUC分别为0.709(95%CI: 0.690~0.727)和0.711(95%CI: 0.692~0.730)。结论 肥胖、血脂紊乱、肝肾功能减退和低血糖等均是高血压患者发生高尿酸血症的危险因素,由上述指标建立的高血压患者高尿酸血症发病风险预测模型具有较强的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3.
中药有效成分治疗高尿酸血症基础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高尿酸血症(HUA)具有治疗作用的中药主要有效成分有黄酮类如槲皮素、越桔果渣黄酮、葛根素和红旱莲总黄酮等,皂苷类如穿山龙总皂苷和萆薢总皂苷等,香豆素类如秦皮总香豆素和岩白菜素等。这些有效成分可以通过多个靶点和作用机制防治HUA,已阐明的主要机制包括:1直接促进尿酸排泄,抑制尿酸生成;2直接抑制血清和肝黄嘌呤氧化酶和腺苷脱氨酶活性;3下调肾尿蛋白转运体1和葡萄糖转运子9及其基因表达预防尿酸过度生成,上调肾有机阴离子转运体1蛋白及其基因表达促进尿酸排泄;4调节雌二醇和三磷酸甘油醛脱氢酶水平;5改善或减少HUA的脂质过氧化。  相似文献   
4.
对比研究槲皮素、别嘌醇对高尿酸血症大鼠的治疗作用并观察对肝、肾功能的影响。雄性SD大鼠,连续灌胃给药7 d,第5天采用次黄嘌呤法制备大鼠高尿酸血症模型。采用比色法、连续监测法、化学氧化法、酶联免疫吸附法等测定大鼠血清中尿酸(UA)、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β2-微球蛋白(β2-MG)、胱抑素C(Cys-C)、尿素及肌酐(Cr)含量。结果显示:别嘌醇能够显著降低大鼠血清尿酸水平(P<0.01),而槲皮素对血清尿酸无影响;槲皮素和别嘌醇显著降低大鼠ALT和AST水平(P<0.01),对TBIL和DBIL水平无明显影响,显著提高β2-MG,Cys-C水平(P<0.01),别嘌醇治疗组大鼠血清尿素和Cr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造模组和给药组可见大鼠肾脏轻度病理组织学改变。结果表明:槲皮素对大鼠血清尿酸水平无明显影响,而别嘌醇降尿酸作用显著。造模和给药对肝功能均无明显影响,但造模可能导致肾功能不同程度的损害,槲皮素对轻度肾损伤未见明显的保护作用,别嘌醇给药后加重肾功能损伤。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新疆地区维吾尔族(维族)、汉族人群可溶性载体2家族成员9基因(SLC2A9)rs938557 C/T多态性的差异及该基因位点多态性与高尿酸血症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13年新疆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汉族、维族高尿酸血症患者和尿酸正常者共3 644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汉族1 278例,维族2 366例;检测研究对象血清尿酸(UA)、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空腹血糖(FBG)等指标;用多重高温连接酶检测反应(i MLDR)检测SLC2A9基因rs938557位点多态性。结果汉族人群UA、TC、HLD-C和LDL-C均高于维族(P均0.05),而体质指数(BMI)、收缩压(SBP)和TG均低于维族(P均0.05)。维族SLC2A9基因rs938557位点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CC=60.8%、CT=34.5%、TT=4.7%,汉族分别为CC=45.7%、CT=41.9%、TT=12.4%,维、汉族各基因型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3.637,P=0.000);维族SLC2A9基因rs938557位点T和C等位基因的频率分别为78%和22%,汉族分别为66.6%和3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2.516,P=0.000)。汉族人群TT基因型频率(12.4%)及T等位基因频率(33.4%)均高于维族(4.7%和2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按维、汉族SLC2A9基因rs938557位点CC+CT基因型与TT基因型分组,各生化指标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维、汉族高尿酸血症组和尿酸正常组SLC2A9基因rs938557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排除基因与BMI、性别、血压的交互作用后,未发现维、汉族SLC2A9基因rs938557位点与尿酸水平和高尿酸血症之间的相关性(P0.05)。结论 SLC2A9基因rs938557位点多态性虽然存在一定的民族差异,但与高尿酸血症之间没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抗高尿酸血症药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痛风是一种代谢性疾病,危害严重,近年来患病率呈上升趋势。尿酸排泄减少或生成增多所致的高尿酸血症是痛风的主要病因,而高尿酸又与多种疾病密切相关。降低血尿酸水平是治疗痛风,预防痛风复发的重要措施。目前,抗高尿酸血症药物主要有3类,分别是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尿酸盐阴离子转运蛋白1(URAT1)抑制剂和尿酸氧化酶类似物。对现有抗高尿酸血症药物的现状以及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希望对其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周琦  刘树民 《中国中药杂志》2015,40(22):4346-4350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高尿酸血症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并呈现出低龄化的趋势。基于对高尿酸血症发病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了在其发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一系列尿酸转运体,并提出了"尿酸转运体组"的概念。按照功能不同可分为重吸收相关蛋白、排泄相关蛋白和骨架蛋白。目前,用于治疗高尿酸血症的药物主要分为抑制尿酸合成的药物和促进尿酸排泄的药物。由于尿酸排泄在高尿酸血症的发病过程中起主导作用,以"尿酸转运体组"为分子靶点开发具有作用机制明确的中药药物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该文将从"尿酸转运体组"角度,对中药治疗高尿酸血症的作用机制及其研究进展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尿微量清蛋白及血清胱抑素C(CysC)联合检测对高尿酸血症合并糖尿病患者肾损伤的影响。方法将纳入研究的274例患者依据尿蛋白定性结果分为尿蛋白阳性组(117例)和尿蛋白阴性组(157例),两组患者同时检测尿微量清蛋白(UMA)、CysC、血肌酐(Scr)及尿素氮(BUN)水平,并观察各项指标阳性率。结果两组患者UMA、CysC阳性率及2项指标联合检测阳性率均显著高于Scr、BUN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尿蛋白阳性组中,UMA、CysC阳性率及2项指标联合检测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尿蛋白阴性组对应各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尿蛋白阴性组中,UMA阳性率高于CysC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项指标联合检测阳性率均高于UMA、CysC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UMA及CysC联合检测高尿酸血症合并糖尿病患者可提高诊断肾损伤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尿调蛋白(又称Tamm Horsfall蛋白)基因突变检测在家族性高尿酸血症和/或家族性肾小管间质肾病诊断中意义。方法对诊断为家族性高尿酸血症和/或家族性小管间质肾病的20例患者,收集家系临床资料,并进行尿调蛋白基因突变筛查。同时收集肾脏病理活检活检诊为慢性肾小管间质肾病且家族史阴性的患者30例,整理临床资料。结果 20例患者中发现5例患者存在尿调蛋白基因不同位点突变,突变检出率为25%,其中2例已报道,3例为国内外尚未报道的新突变。新突变中2个为错义突变(c.1153C/T,p.Arg385Trp;c.197T/C,p.Leu66Pro),分别位于3号和5号外显子上;另一个为3号外显子上导致移码突变和终止密码提前的单碱基缺失(272del C)。将以上20例患者分成尿调蛋白突变组、尿调蛋白未突变组,与30例家族史阴性的慢性小管间质肾病组相比较,发现家族史阳性的两组患者其年龄均显著低于家族史阴性组(P0.01,P0.01),而血尿酸水平则均明显高于家族史阴性组(P0.01,P=0.030),但以上指标在家族史阳性的尿调蛋白未突变组与尿调蛋白突变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家族性高尿酸血症和/或家族性肾小管间质肾病,进行尿调蛋白的基因突变检测有一定的诊断意义,而对于尿调蛋白突变阴性的患者,需进一步筛查其他基因。在中国人群发现了3个新的尿调蛋白基因致病突变,扩展了尿调蛋白相关肾病的基因突变谱。  相似文献   
10.
清血汤治疗肾性高尿酸血症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焦剑  车树强  赵亚  王莹 《天津中医药》2015,32(5):279-281
[目的]观察中药清血汤治疗肾性高尿酸血症的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两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加别嘌醇,治疗组用常规治疗加清血汤,8周后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可以降低血肌酐、尿素氮、血尿酸和升高肾小球滤过率,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降低血肌酐、尿素氮和升高肾小球滤过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降低血尿酸与治疗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清血汤可以改善慢性肾脏病3期继发高尿酸血症(肾性高尿酸血症)患者的临床症状、肾功能,并降低升高的血尿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