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85篇
  免费   214篇
  国内免费   221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72篇
口腔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39篇
内科学   59篇
皮肤病学   11篇
神经病学   21篇
特种医学   14篇
外科学   17篇
综合类   318篇
预防医学   50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726篇
  1篇
中国医学   858篇
肿瘤学   21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46篇
  2020年   52篇
  2019年   61篇
  2018年   64篇
  2017年   84篇
  2016年   100篇
  2015年   80篇
  2014年   147篇
  2013年   237篇
  2012年   163篇
  2011年   154篇
  2010年   118篇
  2009年   100篇
  2008年   104篇
  2007年   83篇
  2006年   94篇
  2005年   75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6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5篇
  1978年   7篇
  1977年   5篇
  1976年   7篇
  1975年   4篇
  1974年   5篇
  1972年   3篇
  197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异地种植不同环境对紫苏醛(PA)型紫苏叶酚酸、黄酮和挥发油3类成分的影响。方法 将5份PA型紫苏种质分别在甘肃、北京和安徽的试验田以相同方法进行种植,检测野黄芩素-7-O-二葡萄糖醛酸苷、木犀草素-7-O-二葡萄糖醛酸苷、芹菜素-7-O-二葡萄糖醛酸苷、野黄芩素-7-O-葡萄糖醛酸苷、木犀草素-7-O-葡萄糖醛酸苷、芹菜素-7-O-葡萄糖醛酸苷、咖啡酸、迷迭香酸和挥发油含量。结果 通过实验数据分析发现,异地种植PA型紫苏叶的咖啡酸、木犀草素-7-O-葡萄糖醛酸苷、木犀草素-7-O-二葡萄糖醛酸苷、芹菜素-7-O-二葡萄糖醛酸苷及总黄酮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甘肃地区种植的紫苏中木犀草素-7-O-葡萄糖醛酸苷、木犀草素-7-O-二葡萄糖醛酸苷、芹菜素-7-O-二葡萄糖醛酸苷、总黄酮、挥发油含量和紫苏醛含量最高,北京地区种植的紫苏中咖啡酸含量最高。结论 相较于北京、安徽的试验田,甘肃的试验田更适宜种植PA型紫苏。  相似文献   
2.
【目的】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获得大青的转录组信息特征。【方法】通过高通量测序平台Illumina HiSeq;2500对大青进行转录组测序,采用Trinity软件de novo组装获得Unigene,并基于序列同源性对Unigene进行功能注释,得到大青转录组的遗传信息。【结果】测序数据经过质控后共获得26 394 223个高质量的Reads,通过de novo组装获得100 191个Unigene,N50长度为1 055 bp,平均长度724.4 bp。其中59 690个(59.58%)Unigene在NR、SwissProt、KOG、GO、KEGG数据库中均得到注释。其中KEGG数据库注释到38 260个Unigene,涉及136条代谢通路。在大青转录组中共鉴定到407个Unigene参与萜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165个Unigene涉及类黄酮生物合成,29个Unigene参与黄酮和黄酮醇生物合成,37个Unigene参与异黄酮生物合成,同时,还鉴定到210类转录因子。MISA分析发现6 680个Unigene包含8 640个简单重复序列。【结论】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和生物信息分析获得了大青的转录组信息特征,这些数据可为后期开展功能基因鉴定、解析黄酮类化合物次生代谢途径及其调控机制奠定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探讨肉苁蓉苯乙醇总苷(CPhGs)治疗肝细胞癌(HCC)的潜在分子机制。方法:应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等数据库及文献收集肉苁蓉苯乙醇总苷的活性成分及潜在作用靶点。通过TTD,GeneCards等数据库获得与HCC相关的疾病基因,得到药物靶点与疾病靶点的交集为肉苁蓉苯乙醇总苷治疗HCC的潜在作用靶点,将交集靶点导入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筛选关键靶点。将关键靶点导入DAVID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最终,利用Autodock vina软件对筛选出的蛋白与肉苁蓉苯乙醇总苷活性成分进行分子对接。结果:肉苁蓉苯乙醇总苷中有29种活性成分及410个靶基因,涉及PI3K-AKT信号通路、癌症信号通路、癌症蛋白聚糖通路、VEGF信号通路等以发挥治疗HCC的作用。分子对接结果显示,筛选的靶点受体蛋白与活性成分具有较好的结合活性。结论:肉苁蓉苯乙醇总苷可能通过多组分、多靶点和多途径的方式调节癌细胞、血管生成等相关靶标和途径,从而对HCC产生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一测多评法比较生黄芩、酒黄芩中12个黄酮类成分的含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以黄芩苷为内参物,分别计算其与野黄芩苷、黄芩苷、汉黄芩苷、3,5,7,2'',6''-五羟基黄酮(HQ-1)、5,7,2'',5''-四羟基-8,6''-二甲氧基黄酮(HQ-2)、黄芩苷元-7-O-β-D-葡萄糖苷(HQ-3)、5,7,2'',3''-四羟基黄酮(HQ-4)、5,6-二羟基-7,8,2'',6''-四甲氧基黄酮(HQ-5)、黄芩素、汉黄芩素、白杨素、千层纸素-A、、等12个成分的相对校正因子(RCF),通过RCF计算生、酒黄芩饮片中12个成分的含量(计算值),采用外标法同时测定12个成分的含量(实测值),比较计算值与实测值的差异。色谱柱为Phenomenex C18(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乙腈-0.5%甲酸,梯度洗脱,流速1 mL/min,检测波长280 nm,柱温为35 ℃。结果:12个黄酮类成分线性关系良好(r2>0.999),平均加样回收率97.78%~104.13%,相对标准偏差(RSD)0.12%~0.75%,精密度、重复性和稳定性的RSD<0.3%,其计算值和实测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测定结果显示黄芩酒炙后黄芩苷、汉黄芩苷、野黄芩苷和HQ-3含量分别降低了7.54%、5.3%、4.14%和16.1%;黄芩素、汉黄芩素、白杨素、千层纸素A、HQ-2、HQ-4和HQ-5成分分别增加了30.38%、35.92%、28.04%、48.41%、20.54%、43.88%、8.66%。结论:该方法简单、有效、结果准确,可用于黄芩酒炙前后12个活性成分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二苯乙烯苷通过SIRT1-TP途径拮抗血管舒缩功能障碍的具体分子机制。方法: 选用DMT Myograph肌动描计系统,在体外观察二苯乙烯苷拮抗U46619(TP受体特异性激动剂)诱发的血管平滑肌收缩的作用;进一步利用Auto Dock软件将TP受体与二苯乙烯苷进行分子对接,验证其结合活性;用SIRT1抑制剂-尼克酰胺(Nic)及激动剂白藜芦醇(Res)与二苯乙烯苷共同处理后观察U46619诱发的血管平滑肌收缩张力的变化,同时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血管平滑肌SIRT1及TP受体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二苯乙烯苷对U46619预收缩的血管平滑肌具有舒张作用,其与TP受体的结合能≤ -6 kcal·mol-1,二者有较好的亲和力;Nic可阻断二苯乙烯苷的舒张血管的作用,而Res可使其舒张作用增强;蛋白免疫印迹检测结果显示二苯乙烯苷可增加血管平滑肌SIRT1蛋白的表达,显著降低TP受体的表达水平。结论: 二苯乙烯苷可通激活SIRT1通路,抑制血管平滑肌TP受体的激活,从而发挥舒张血管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亚麻叶白千层Melaleucalinariifolia枝、叶中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SephadexLH-20、ODS、以及Pre-HPLC等现代分离方法进行系统地分离纯化,并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采用CCK8法初步评价化合物1~6对6种肿瘤细胞(人肺腺癌NCI-H441细胞、人大细胞肺癌NCI-H460细胞、人肺癌A549细胞、人卵巢腺癌SKOV3细胞、人宫颈癌HeLa细胞和人肾透明细胞癌caki-1细胞)的体外细胞增殖抑制活性。结果从亚麻叶白千层醋酸乙酯部位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O-乙酰熊果酸(1)、3β-acetoxy-11-ursen-13α,30-olide(2)、betulinal(3)、diospyrolide(4)、3β-O-(E)-cumaroyl-alphitolinsaeure(5)、3',4'-二羟基肉桂酸白桦脂酸酯(6)、熊果醇(7)、白桦脂醇(8)、豆甾-4-烯-3-酮(9)、5,7,4'-三羟基黄酮3-O-α-L-毗喃鼠李糖苷(10)、山柰酚-3-O-(6′′-没食子酰基)-β-D-葡萄糖苷(11)、α-生育酚(12)、methoxytocopherol(13)、α-tocopherolquinone(14)、植醇(15)。CCK8测试结果显示,化合物1、3、5、6对人类肿瘤细胞显示出中等强度的增殖抑制作用。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2、4、5、9~11、13、14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3、5、6对人类肿瘤细胞表现出一定的细胞毒活性,半数抑制浓度(IC50)值在3.85~25.63μmol/L。  相似文献   
7.
8.
9.
目的:测定不同产地阳春砂总酚、总黄酮含量,比较抗氧化活性差异,为天然抗氧化剂的开发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福林酚比色法测定总酚含量;采用硝酸铝比色法测定总黄酮含量;通过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清除能力和还原能力评价砂仁抗氧化活性。结果:没食子酸线性范围为0.2~1.6mg/mL(r=0.9973),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52%(RSD=2.53%,n=9);芦丁线性范围为0~0.7mg/mL(r=0.9997),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97%(RSD=2.61%,n=9)。DPPH清除率最强为(92.45±1.79)%(S9),羟自由基清除率最强为(84.52±0.51)%(S3),还原能力最强为OD700(1.23±0.01)(S13)。结论:不同产地阳春砂药材在总黄酮、总酚含量和抗氧化活性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建立的方法简单、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测定阳春砂中总酚、总黄酮的含量。  相似文献   
10.
不同生产厂家赤芍配方颗粒中单萜苷类化合物含量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邓瑞雪  徐丽科  闫秘  屈春笑  宋楠  孟文娟  张雨  刘普 《中草药》2019,50(10):2332-2338
目的比较不同厂家生产的赤芍配方颗粒中单萜苷类化合物(吡啶芍药苷、牡丹皮苷F、氧化白芍苷、氧化芍药苷、10-羟基芍药苷、白芍苷、芍药苷、oxypaeonidanin、4-甲氧基-氧化芍药苷、没食子酰基芍药苷、4-甲氧基芍药苷、白芍苷R_1、paeonidanin、苯甲酰氧化芍药苷、苯甲酰芍药苷)的含量差异,为制定统一的质量标准奠定基础。方法采用Zorbax SB-Aq C_(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和磷酸二氢钾缓冲盐(pH 2.8)溶液,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 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260 nm。结果芍药苷、白芍苷和氧化芍药苷是赤芍配方颗粒中含量最高的3种单萜苷类化合物,且不同厂家生产的赤芍配方颗粒中主要单萜苷类化合物的含量差异较大。样品CSPFKL-KRT中芍药苷和氧化芍药苷的含量最高,样品中质量分数分别为73.214mg/g和16.935mg/g,白芍苷的质量分数最低,为2.343mg/g。而样品CSPFKL-XLS中芍药苷和氧化芍药苷的质量分数最低,样品中分别为26.327 mg/g和4.165 mg/g,白芍苷的质量分数最高18.893 mg/g。结论不同厂家生产的赤芍配方颗粒中主要单萜苷类化合物的含量差异较大,可能会对临床应用产生影响。建立统一的质量标准对于赤芍配方颗粒的质量控制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