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96篇
  免费   228篇
  国内免费   173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196篇
口腔科学   25篇
临床医学   81篇
内科学   51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41篇
特种医学   27篇
外科学   69篇
综合类   403篇
预防医学   72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416篇
  2篇
中国医学   893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65篇
  2021年   66篇
  2020年   96篇
  2019年   65篇
  2018年   70篇
  2017年   72篇
  2016年   75篇
  2015年   99篇
  2014年   146篇
  2013年   199篇
  2012年   181篇
  2011年   180篇
  2010年   114篇
  2009年   109篇
  2008年   81篇
  2007年   101篇
  2006年   91篇
  2005年   65篇
  2004年   62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47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2篇
  196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雷公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8,他引:3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以滑膜持续炎症和关节软骨及骨质破坏为特征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随着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RA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公共卫生负担日趋严重。雷公藤具有祛风通络、除湿止痛、解毒杀虫的功效,临床常用于治疗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及皮肤病等,尤其在治疗RA方面疗效显著。从实验药理学与临床研究2个方面系统综述近年来雷公藤治疗RA的最新研究进展,包括雷公藤单味药应用、雷公藤与其他中药配伍应用以及雷公藤与化学药联合用药,以期促进雷公藤用于RA治疗的创新药物研发与临床合理有效应用。  相似文献   
2.
"角药"是由3味中药联合应用、配伍而成,相辅相成,互为犄角。《伤寒杂病论》中包含着大量的角药运用,根据其在方剂中发挥作用的不同。文章分别从独立成方、方剂中主要作用、方剂中次要或辅助作用以及多组角药联合作用4个方面对经方中茯苓"角药"进行详细的梳理和分析,以期为临床提供指导与参考。  相似文献   
3.
BackgroundThe masked-priming paradigm is used to test unconscious inhibitory processes of the brain. A tendency towards responses that are incompatible with the prime, designated as negative compatibility effect (NCE), emerges when the perception of a priming visual stimulus is “masked” afterwards. This effect presumably stems from a subliminal inhibitory process against the masked-prime. Prior lesions as well as activation studies suggest a key role of SMA in this effect.Objective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to elucidate a causal role of SMA in the subliminal response inhibition represented by the NCE.MethodsUsing a repeated-measures pre–post design with a group of healthy people, physiological measures (resting and active motor thresholds and motor evoked potential (MEP) amplitude) and behavioral ones (choice reaction time (CRT), positive compatibility effect (PCE) and NCE) were obtained before and after three quadripulse stimulation (QPS), namely sham, M1-QPS, and SMA-QPS, on different days. CRT and PCE served as indices for different aspects of motor execution.ResultsMotor thresholds were not altered after any QPS, although the M1-QPS increased MEP amplitude. Neither CRT nor PCE was altered significantly after QPS protocols. NCE was abolished after the SMA-QPS.ConclusionsAbolished NCE after the SMA-QPS in the absence of MEP changes suggests that (1) SMA plays a cardinal role in the NCE, and (2) the network involved in NCE is different from that of MEP generation.  相似文献   
4.
通过总结分析经典名方和现代医家运用土茯苓的临床配伍及用量,探讨得出其临床用量范围为9~240 g。依据疾病和证型的特点,选择土茯苓的不同配伍和用量,如配伍威灵仙等解毒除湿,治疗风湿免疫系统疾病,常用30~60 g;配伍败酱草利湿通淋,治疗泌尿系统疾病,常用15~60 g;配伍椿根白皮等解毒杀虫,治疗妇科疾病,常用10~60 g。若病情急重,或病程缠绵,可重用至120~240 g,但应用大剂量时需注意配伍防护,随病情变化及时加减,中病即止。  相似文献   
5.
目的:从分子水平研究丹参黄芪配伍抗冠心病和心绞痛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s Pharmacology,TCMSP)获取丹参和黄芪活性成分,基于CTD (Comparative Toxicogenomics Database,比较毒物基因组学数据库)筛选冠心病和心绞痛的关键靶标。借助STRING软件对心绞痛和冠心病的靶标基因进行相互作用分析,基于分子对接(Sybyl2.1)对筛选所得的丹参、黄芪的活性成分与心绞痛及冠心病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借助Cytoscape3.5.1构建"活性成分-靶点"网络模型。结果:丹参黄芪共筛选出61个活性成分,其中丹参44个,黄芪17个。筛选出冠心病靶标25个,心绞痛靶标7个,通过靶蛋白PPI网络分析,肿瘤坏死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9、Toll样受体4、载脂蛋白E、脂肪酸转运蛋白、血管紧张素Ⅰ转化酶、基质金属蛋白酶-3、尿激酶为冠心病和心绞痛疾病的关键靶标蛋白。分子对接发现黄芪单味药、丹参单味药、黄芪丹参配伍用药可能通过调节尿激酶(PLAU)、载脂蛋白E (APOE)、血管紧张素I转化酶(ACE)发挥抗冠心病及心绞痛的作用。结论:从分子层面筛选丹参黄芪配伍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疾病的关键活性成分及靶点,为其配伍后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合理解释。  相似文献   
6.
目的介绍手术动力设备的电磁兼容测试方法,为多功能手术动力设备测试提供指引。方法通过对常见手术动力设备的不同功能逐一测试得出的结果进行比对,分析不同功能在同一检测项目中的差异。结果传导发射(Conduction Emission,CE)与负载引起的功率变化有关,辐射发射(Radiation Ernission,RE)与负载引起的功率变化无必然联系。静电放电(Electrostatic Discharge,ESD)与负载刀头到设备输入插口的插入损耗有关。结论可选择输入功率较大的负载进行CD和RE测试;电路原理不明确时,还可通过频谱仪预测判断后,选择出现最大幅值的负载进行RE测试;ESD测试选择插入损耗最小的负载测试;其余抗扰度项目可选取任一负载测试。  相似文献   
7.
《备急千金要方》集中体现了唐代初期以前的医学成就,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首开脏腑论治先河,脏腑卷下分列虚实,提示辨证法门,方药罗列其中,以方示法。《备急千金要方》腑实热内容,以寸口脉位定脏腑,以阳实脉象示病性,以关联经脉及脏腑病症为提纲,以热邪充斥,经腑、脏腑同病为病理特征。依据各腑实热的病理特点,结合《千金翼方》本草理论,分析其组方用药特色,随腑实热病性不同有清养、清泻、清宣、清解等功效,视其兼证而用安神、泻下、利水、行气、凉血,解毒散结等药物。其组方配伍思路既可以针对现代疾病如不寐、头痛、乳痈、口疮、便秘、癃闭等提供借鉴,也可为临床新药开发提供方源和创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析乌头止痛功效与其峻烈药性之间的辩证关系,总结乌头的不同配伍在痛证治疗方面的应用,为临床灵活运用乌头拓展思路。[方法]通过查阅历代文献医籍,搜集部分医家的学术观点及相关用药经验,从痛证的不同病因病机探讨乌头的配伍应用,并结合现代药理学研究,总结一般规律。[结果]在风、寒、湿、瘀等以实邪结聚,阻滞经络为主要病机的痛证中,多取用乌头辛热发散之药性祛除病因,同时消除湿浊、瘀血、痰饮等病理产物来达到止痛目的;热痛虽为邪实疼痛,但其病机与乌头大辛大热之性不相适宜,治疗应配伍石膏、知母、白芍等与之药性相反的药物,起到"去性存用"的效果;虚痛的治疗应以标本兼治为原则,在补虚扶正的基础上保留或增强乌头的止痛作用",减毒增效"成为其应用的关键;在外伤、麻醉、癌痛等各类杂痛中,重视对乌头药理活性成分及其抗炎镇痛效应的现代研究,并结合历代医家方药,侧重于发挥乌头"对症治疗"的作用。[结论]乌头为止痛之要药,通过准确辨证,合理配伍,各类痛证均可大胆用之。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的方法预测气滞胃痛颗粒抗炎镇痛主要活性成分的作用靶点,结合中医方解配伍理论对其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作用进行分析。方法基于TCMSP中药系统生物学分析数据库收集气滞胃痛颗粒中6味中药的主要化学成分,并借助LC-MS技术对所筛成分进行分析,通过TCMSP检索和Pharmmapper软件预测获取各成分主要的作用靶标,并通过DIP数据库,利用蛋白质相互作用信息建立药物靶标与炎症疼痛靶标的关联,构建药物-靶标-疾病网络,通过网络特征分析气滞胃痛颗粒抗炎镇痛的作用靶标,阐释其抗炎镇痛的主要作用机制。结果根据网络分析,共有44个炎症疼痛靶点与气滞胃痛颗粒密切相关,其中直接作用靶点有20个,主要是对环加氧酶-2(COX-2)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 NOS)等蛋白酶的作用,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肿瘤坏死因子(TNF)信号通路、NOD样受体(NLR)信号通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信号通路等与炎症疼痛密切相关的信号通路有关。结论气滞胃痛颗粒抗炎镇痛作用体现了中药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作用特点,该研究为深入阐释气滞胃痛颗粒抗炎镇痛作用机制提供科学依据,并且进一步说明了中医药古方配伍理论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0.
中药复方是由2味或2味以上中药遵循中医理论组合而成的方剂。多味中药在合适的剂量配比之下,协同发挥作用,实现中医的整体调节治疗。研究中药复方的配伍对推动中药现代化发展、新药开发以及临床应用有着重要意义。近年来,研究者们在传统的"七情和合"与"君臣佐使"的基础上,运用新技术和新方法对中药复方的成分、药效活性和药代动力学性质等进行了研究,从不同角度探讨了中药复方配伍的科学内涵。同时,多种数理方法和模型的建立、网络药理学和数据挖掘方法的发展与应用,也对中药复方配伍研究提供了很大帮助。研究方法的发展虽促进了中药复方配伍的科学研究,但还需进一步建立适合中药复方配伍复杂关系的研究方法,以阐明中药复方及其成分/组分配伍的内在规律,进而构建新的现代中药复方,这也是目前中药复方配伍研究的重点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