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02篇
  免费   1146篇
  国内免费   534篇
耳鼻咽喉   114篇
儿科学   228篇
妇产科学   195篇
基础医学   3097篇
口腔科学   218篇
临床医学   1308篇
内科学   2474篇
皮肤病学   202篇
神经病学   1151篇
特种医学   470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1079篇
综合类   2136篇
预防医学   1027篇
眼科学   139篇
药学   2052篇
  1篇
中国医学   483篇
肿瘤学   1006篇
  2023年   158篇
  2022年   301篇
  2021年   469篇
  2020年   407篇
  2019年   317篇
  2018年   274篇
  2017年   373篇
  2016年   398篇
  2015年   446篇
  2014年   829篇
  2013年   934篇
  2012年   815篇
  2011年   941篇
  2010年   849篇
  2009年   875篇
  2008年   914篇
  2007年   842篇
  2006年   852篇
  2005年   747篇
  2004年   676篇
  2003年   557篇
  2002年   478篇
  2001年   419篇
  2000年   325篇
  1999年   329篇
  1998年   256篇
  1997年   261篇
  1996年   201篇
  1995年   235篇
  1994年   197篇
  1993年   182篇
  1992年   130篇
  1991年   136篇
  1990年   136篇
  1989年   112篇
  1988年   111篇
  1987年   105篇
  1986年   80篇
  1985年   123篇
  1984年   92篇
  1983年   61篇
  1982年   56篇
  1981年   62篇
  1980年   45篇
  1979年   48篇
  1978年   38篇
  1977年   43篇
  1976年   22篇
  1974年   23篇
  1973年   2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目的分析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氨基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 hs-CRP)和糖类抗原-125(carbohydrate antigen-125, CA-125)水平特征。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沈阳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82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纳入观察组,选取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82例健康者纳入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血清NT-pro BNP、hs-CRP和CA-125水平,以及观察组治疗前后和不同心功能分级患者血清NT-pro BNP、hs-CRP和CA125水平的差异,分析心功能分级与血清NT-pro BNP、hs-CRP和CA-125水平的关系。结果观察组治疗前血清NT-pro BNP、hs-CRP和CA-125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NT-pro BNP、hs-CRP和CA-125水平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功能Ⅲ级和Ⅳ级患者的血清NT-pro BNP、hs-CRP和CA-125水平高于心功能Ⅰ级和Ⅱ级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NT-pro BNP、hs-CRP和CA-125水平与患者的心功能分级呈正相关。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NT-pro BNP、hs-CRP和CA-125表达水平高于健康人群,且这3项指标与患者心功能分级呈正相关,可作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病情评估的潜在指标。  相似文献   
2.
《Saudi Pharmaceutical Journal》2022,30(11):1572-1588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 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complications of a metabolic syndrome caused by excessive accumulation of fat in the liver. Orthosiphon stamineus also known as Orthosiphon aristatus is a medicinal plant with possible potential beneficial effects on various metabolic disorders. This study aims to investigate the in vitro inhibitory effects of O. stamineus on hepatic fat accumulation and to further use the computational systems pharmacology approach to identify the pharmacokinetic properties of the bioactive compounds of O. stamineus and to predict their molecular mechanisms against NAFLD. Methods: The effects of an ethanolic extract of O. stamineus leaves on cytotoxicity, fat accumulation and antioxidant activity were assessed using HepG2 cells. The bioactive compounds of O. stamineus were identified using LC/MS and two bioinformatics databases, namely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tegrated Database (TCMID) and the Bioinformatics Analysis Tool for the Molecular Mechanism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BATMAN-TCM). Pathway enrichment analysis was performed on the predicted targets of the bioactive compounds to provide a systematic overview of the molecular mechanism of action, while molecular docking was used to validate the predicted targets. Results: A total of 27 bioactive compounds corresponding to 50 potential NAFLD-related targets were identified. O. stamineus exerts its anti-NAFLD effects by modulating a variety of cellular processes, including oxidative stress, mitochondrial β-oxidation, inflammatory signalling pathways, insulin signalling, and fatty acid homeostasis pathways. O. stamineus is significantly targeting many oxidative stress regulators, including JNK, 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 (mTOR), NFKB1, PPAR, and AKT1. Molecular docking analysis confirmed the expected high affinity for the potential targets, while the in vitro assay indicates the ability of O. stamineus to inhibit hepatic fat accumulation. Conclusion: Using the computational systems pharmacology approach, the potentially beneficial effect of O. stamineus in NAFLD was indicated through the combination of multiple compounds, multiple targets, and multicellular components.  相似文献   
3.
4.
目的:研究鱼藤素(De)诱导SGC-7901胃癌细胞凋亡的其作用机制。方法:运用CCK-8细胞活力检测法考察不同浓度(10、20、40、60、80、100 mol/L)鱼藤素作用24、48 h对SGC-7901胃癌细胞的细胞毒性;将SGC-7901胃癌细胞分为对照组及20、40 mol/L鱼藤素药物组,给药作用24 h后,蛋白质印迹法检测p-AKTThr308、叉头框蛋白O1(FoxO1)、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等蛋白的表达水平;运用蛋白激酶B(AKT)基因转染使SGC-7901胃癌细胞中AKT过表达,然后给予20、40 mol/L鱼藤素给药作用24 h,以未用AKT基因转染的SGC-7901胃癌细胞作为对照组蛋白质印迹法检测p-AKTThr308、FoxO1、Bcl-2等蛋白的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FoxO1、Bcl-2、Bax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不同浓度的鱼藤素对SGC-7901胃癌细胞均具有一定的细胞毒性;20、40 mol/L鱼藤素给药作用24 h能够显著降低SGC-7901胃癌细胞中p-AKTThr308、Bcl-2等蛋白的表达水平,升高FoxO1的表达水平;与对照组比较,AKT基因转染后,SGC-7901胃癌细胞中p-AKTThr308、Bcl-2等蛋白表达水平升高,FoxO1蛋白表达降低,与模型组比较,20、40 mol/L鱼藤素给药作用后能够降低p-AKTThr308、Bcl-2等蛋白的表达水平,降低Bcl-2 mRNA的表达水平,升高FoxO1及Bax的表达水平。结论:鱼藤素能够通过作用于AKT/FoxO1信号通路诱导胃癌细胞SGC-7901凋亡。  相似文献   
5.
目的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中的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受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1,PD-1)抑制剂已被用于多种晚期肿瘤的治疗中,该研究旨在识别恶性黑色素瘤术后PD-1抑制剂单药辅助治疗患者早期疲劳发展轨迹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4月—2021年12月于河南省某三级肿瘤医院和吉林省某三级甲等医院肿瘤科住院的患者作为调查对象,采用癌症疲乏量表调查患者首次PD-1抑制剂治疗后1、2、3、4周后的疲乏现状,利用组基轨迹模型识别106例PD-1抑制剂单药辅助治疗患者早期疲劳症状发展轨迹,运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早期疲劳症状发展轨迹的影响因素。 结果 识别出“疲劳缓解组”和“疲劳升高组” 2种早期疲劳发展轨迹。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各亚组在肿瘤部位、自理能力、休息后是否缓解、伴有其他免疫相关不良事件个数方面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早期疲劳症状休息后缓解[RR=0.026,95%CI(0.004,0.179)]、不伴有其他免疫相关不良事件[RR=0.255,95%CI(0.181,0.361)]被归属为类型2“疲劳升高组”的可能性较小。 结论 恶性黑色素瘤术后患者PD-1抑制剂辅助治疗早期疲劳发展呈现不同的变化轨迹,护士应重视疲劳症状休息后不缓解、伴有其他免疫相关不良事件患者早期疲劳症状的评估和干预。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卵巢肿瘤鉴别诊断中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应用价值进行探究,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随机选取2019年3月~2020年10月就诊于本院的48例卵巢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在术前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以手术病理检查为金标准,统计良、恶性卵巢肿瘤诊断效能(诊断准确性、敏感度、特异性等),在此基础上,比较良、恶性卵巢肿瘤患者血流参数变化、血流分级。结果:共48例患者,以金标准为依据,发现33例良性卵巢肿瘤、15例恶性卵巢肿瘤;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诊断准确性为83.33%、敏感度76.92%、特异性为85.71%;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良、恶性卵巢肿瘤的血流分级占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9.737,P<0.05)。结论:对卵巢肿瘤患者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取得良好的诊断效果,提高诊断准确性、敏感度及特异性,尤其是医生可结合良、恶性质卵巢肿瘤的血流参数变化及血流分级,判断疾病状况,以指导采取相应治疗措施,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临床结局及预后转归。所以,对于卵巢肿瘤患者而言,彩色多普勒超声是一项行之有效的检查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7.
生长激素缺乏症(GHD)是儿童生长发育常见病,主要原因是生长激素缺乏,颜面部常表现为严重下颌后缩,临床治疗难度大。本文报道1例利用功能矫形结合差动力技术治疗有GHD病史的严重下颌后缩患者,并获得良好效果的病例,为临床治疗类似病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离提取心肌缺血预适应(IPC)模型大鼠循环血中的细胞微囊泡(MVs),探究IPC处理对循环血MVs中microRNAs (miRNAs)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Wistar 大鼠8只,随机分为IPC-MVs组和假手术对照(Sham-MVs)组,每组4 只。建立 大鼠心肌IPC 模型,提取循环血IPC-MVs,采用Microarray 分析两组循环血MVs 中的miRNAs,利用生物信息学进行靶基因预 测及功能分析。结果: 与Sham-MVs组比较,IPC-MVs组中循环血差异表达显著上调的miRNAs 共3 个(P<0.01,FER<0.05): miR-1-3p、miR-133a-3p 和miR-133b-3p(t=3.194、3.002、3.389,均P<0.05)。基因本体研究会数据库(GO)和京都基因与基 因组百科全书(KEGG)分析显示,这些miRNAs 可能通过调节心肌细胞中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和Ras信号 通路,发挥抗心肌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保护作用,可能参与调控的核心靶基因包括Ntrk2、Igf1、Gnai3 和Bcl2l1。结论:IPC 处 理可使大鼠循环血MVs中miR-1-3p、miR-133a-3p 和miR-133b-3p表达显著上调。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基于MRI影像组学对卵巢卵泡膜细胞瘤(OTCA)与阔韧带肌瘤(BLM)的鉴别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安阳市肿瘤医院2016年1月—2021年3月经病理证实的76例OTCA和58例BLM的MRI图像,比较两组疾病的MRI特征。于肿瘤最大层面勾画感兴趣区提取T2WI脂肪抑制序列图像纹理特征,采用分层抽样方式按照7∶3分为训练组104例和测试组30例,根据病理结果分为OTCA亚组和BLM亚组。基于训练组,使用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回归分析筛选关键特征,根据回归模型中变量的回归系数,建立线性方程计算影像组学标签评分。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基于MRI图像特征、影像组学及其组合区分两种疾病的能力。结果共4个MRI特征为鉴别两组疾病的独立特征,包括同侧卵巢可见性(χ2=5.503,P<0.05)、外周囊性区(χ2=7.693,P<0.05)、动脉期强化程度(P<0.05)及表观扩散系数(t=3.310,P<0.05);训练组和测试组OTCA、BLM亚组的影像组学标签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MRI图像特征和影像组学标签评分诊断效能最高,在训练组和验证组中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00和0.891,敏感度分别为95.8%和99.8%,特异度分别为82.6%和75.0%,准确度分别为83.8%和80.1%。与传统MRI特征(训练组和验证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00、0.767,敏感度分别为66.0%、68.8%,特异度分别为84.2%、75.0%,准确度分别为76.9%、71.1%)相比,联合MRI图像特征和影像组学标签评分训练组和测试组诊断效能均有提高(P<0.05)。结论基于MRI影像组学可以提高MRI鉴别OTCA与BLM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