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860篇
  免费   1101篇
  国内免费   850篇
耳鼻咽喉   158篇
儿科学   184篇
妇产科学   404篇
基础医学   3210篇
口腔科学   801篇
临床医学   2118篇
内科学   1489篇
皮肤病学   322篇
神经病学   1879篇
特种医学   299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1479篇
综合类   4001篇
一般理论   2篇
预防医学   1759篇
眼科学   686篇
药学   1538篇
  10篇
中国医学   891篇
肿瘤学   580篇
  2023年   134篇
  2022年   210篇
  2021年   315篇
  2020年   372篇
  2019年   368篇
  2018年   350篇
  2017年   416篇
  2016年   489篇
  2015年   467篇
  2014年   992篇
  2013年   1212篇
  2012年   968篇
  2011年   1135篇
  2010年   943篇
  2009年   910篇
  2008年   965篇
  2007年   1076篇
  2006年   1053篇
  2005年   998篇
  2004年   896篇
  2003年   809篇
  2002年   707篇
  2001年   554篇
  2000年   470篇
  1999年   462篇
  1998年   349篇
  1997年   296篇
  1996年   288篇
  1995年   345篇
  1994年   271篇
  1993年   215篇
  1992年   261篇
  1991年   245篇
  1990年   215篇
  1989年   192篇
  1988年   191篇
  1987年   153篇
  1986年   164篇
  1985年   217篇
  1984年   198篇
  1983年   138篇
  1982年   168篇
  1981年   151篇
  1980年   139篇
  1979年   98篇
  1978年   90篇
  1977年   49篇
  1976年   43篇
  1975年   22篇
  1973年   1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2.
3.
持续追踪与分析全国中医药健康文化知识普及情况变化趋势,为制定中医药健康文化知识普及有关政策、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该研究采用分层多阶段结合随机抽样方法,对全国(不包含西藏自治区和港、澳、台地区)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328个调查点15~69岁常住人口进行入户调查。研究采用《2017年全国中医药健康文化知识普及情况调查问卷》对调查对象接触、认知、信任和使用中医药健康文化知识的情况进行问卷调查。该研究共调查89 107人,有效问卷87 287份,有效率97.96%;其中城市人口占51.35%,农村人口占48.65%;男性占48.25%,女性占51.75%。2017年全国中医药健康文化知识普及率91.72%,阅读率89.61%,信任率89.60%,行动率55.53%。研究发现,年轻群体、高文化程度居民、未患慢性病群体的中医药健康文化知识普及情况更优。建议加强针对重点地区、重点人群的中医药健康文化普及工作,针对不同地区人群开展差异化中医药健康教育,内容与形式相结合,打好大众媒体组合拳。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在体外受精/卵胞质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VF/ICSI)治疗周期中序贯培养体系和单一培养体系对人类早期胚胎发育的影响,为人类辅助生殖技术中胚胎培养体系的选择和评估提供参考。方法:选取155例行IVF/ICSI助孕的患者,将同一个患者的卵子分为2组,分别在Vitrolife的序贯培养体系G-IVF/G1/G2培养液(序贯培养组)和Irvine的单一培养体系CSCC培养液(单一培养组)中进行体外受精和胚胎培养,观察2组不同培养体系中胚胎受精和胚胎早期发育情况。结果:与单一培养组比较,序贯培养组受精率、双原核(2PN)受精率和多核受精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IVF患者中,序贯培养组和单一培养组的卵裂率、可用胚胎率、优质胚胎率和囊胚形成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ICSI患者中,序贯培养组和单一培养组的卵裂率、可用胚胎率和囊胚形成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序贯培养组优质胚胎率明显高于单一培养组(P=0.015)。在IVF和ICSI患者中,单一培养组第3天胚胎致密化的比例均明显高于序贯培养组(P=0.001)。在序贯培养组中胚胎形态表面光滑均匀,单一培养组中胚胎表面较为粗糙且有颗粒状。结论:G-IVF/G1/G2序贯培养体系和CSCC单一培养体系对人卵母细胞受精和早期胚胎发育的影响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健脾方药四君子汤多糖提取物、黄芪甲苷对小鼠小肠类器官的干预作用。方法取4~6周龄小鼠小肠约20 cm,经过清洗、剪切、消化,分离出小肠隐窝细胞团后,接种于含有多种细胞因子的基质胶中,在基质胶3D结构支撑下,培养形成具有小肠上皮样形态的立体多叶结构,即小肠类器官。光镜下观察小肠类器官的形态特征;采用免疫荧光染色后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E-钙黏蛋白(E-cadherin)的表达;传代2天后的小鼠小肠类器官分为3组:对照组、四君子多糖组(终浓度为100 mg/L)以及黄芪甲苷组(终浓度为10μmol/L),继续培养48 h后观察四君子汤多糖提取物、黄芪甲苷对小肠类器官出芽生长及增殖细胞核核抗原Ki-67表达。结果分离出的小鼠隐窝细胞团1天类似囊状,中心具有单个内腔;2~3天开始出芽;4~5天出芽增多,管腔结构进一步清晰,形成小肠类器官,初步建立了小肠类器官培养模式;四君子多糖组(100 mg/L)小肠类器官出芽数量较对照组明显增多(2.31±1.60vs 4.15±1.91,P<0.05);黄芪甲苷组较对照组中小肠类器官Ki-67表达明显增高。结论小肠类器官模型的构建为探讨肠黏膜修复的病理生理机制及药物干预提供了更完善的体外研究模型。四君子汤多糖提取物、黄芪甲苷的肠黏膜保护作用可能与其促进隐窝干细胞更新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6.
中医药文化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根基和灵魂,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本文考察改革开放40年以来中医药文化发展的演进过程,从“社会矛盾—政策方针—中医药文化发展”的中观视角,构建了中医药文化发展分析模型,发现中医药文化先后经历了资产化发展(1978年-21世纪初)、情景化发展(21世纪初-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共十八大)前后)、生态化发展(中共十八大至今)三个阶段,每个阶段中医药文化发展的策略、重点和面临的问题具有明显的不同特点。因此,本文提出以社会矛盾为导向,优化政策引导,构建中医药文化生态体系,从个人、社会和国家发展的不同层面采取多元双向发展路径,推进健康中国发展,提升文化自信,打造文化强国。  相似文献   
7.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34):30-34+39
目的 通过探讨肠道非急性感染期反复粪便培养金黄色葡萄球菌阳性的老年患者口服万古霉素的效果,为此类患者提供一种潜在的治疗方案。方法 前瞻性分析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干部病房2015 年9 月~2018 年12 月收治的186 例肠道非急性感染期反复粪便培养金黄色葡萄球菌阳性的老年患者。根据是否口服万古霉素治疗分为万古组和对照组。收集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试验前后万古霉素血药浓度、血常规、降钙素原(PCT)、C 反应蛋白(CRP),试验期间粪便培养结果、体温、抗生素使用情况。结果 试验治疗期间,万古组便培养转阴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万古组发热率(29.75%)低于对照组的34.77%,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万古组抗生素使用率(4.49%)低于对照组的19.23%,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前两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PCT、CRP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后万古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CRP 低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后万古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CRP 低于试验前,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口服万古霉素可能提高肠道非急性感染期反复粪便培养金黄色葡萄球菌阳性的老年患者粪便转阴率,减少发热及抗生素的应用,降低炎症细胞水平,可能是此类患者一种潜在的临床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初治菌阴肺结核患者就诊延迟现况及临床特征,为制定有效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应用横断面研究,收集苏州市5家结核病定点医院初治菌阴肺结核患者人口学、经济来源、生活方式、结核病知识、主要病史及进入结核病定点医院前发病和就诊等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79例初治菌阴肺结核患者就诊延迟186例,就诊延迟率为49.08%。老年人(OR=1.898,95% CI=1.157~3.112,P=0.011)、日工作时间大于8 h(OR=1.774,95% CI=1.014~3.102, P=0.044)、流动人口(OR=3.252; 95% CI=1.807~5.855, P<0.001)和发热(OR= 2.061,95% CI=1.021~4.160,P=0.043)是初治菌阴肺结核患者发生就诊延迟的危险特征,而咯血(OR= 0.356, 95% CI= 0.164~0.773,P=0.009)是就诊延迟的保护特征。结论 初治菌阴肺结核患者就诊延迟现象较严重,需对不同临床特征的患者采取综合干预措施,减少就诊延迟发生。  相似文献   
9.
ABSTRACT

Females are underrepresented in science, technology, engineering and mathematics (STEM) at all levels of society. Fewer females are completing STEM school subjects, graduating with STEM degrees, being employed as STEM professionals, and holding senior leadership and academic positions in STEM. However, unlike almost every other STEM discipline, the overall ratio of females is higher in many forensic science disciplines. For our sector, rather than having difficulty in attracting females, the bigger issue is how we retain and promote female talent. This complex issue is exacerbated by: gender pay gaps; family role expectations; lack of visible role models or mentors; discrimination and harassment; and bias during recruitment and promotion practices. We discuss barriers relevant for women in the forensic industry and offer potential solutions. These include flexible work arrangements, sponsorship programmes, and fostering and practising an inclusive workplace culture. Gender equity programmes and exemplar STEM organizations focused on a commitment to gender parity will be explored. Harnessing untapped female talent is as much a social justice issue as employing best practices for improving the quality, diversity and output of our forensic science workforce, and research and innovation strategies.  相似文献   
10.
Currently, adoptive immunotherapy is considered as one of the leading treatments in cancer. Successful adoptive immunotherapy depends on producing large numbers of desired T cells ex vivo for infusion. This requires an effective protocol for maximum functional T‐cell expansion while keeping the time and costs to a minimum. Current T‐cell expansion protocols are diverse in their methodology, and a universal protocol of expansion is wanting. Also, new findings regarding T‐cell biology, signaling, and activation have reshaped the strategies of T‐cell propagation over the years, introducing new ways to expand T cells. Here, we reviewed different conditions for blood‐derived polyclonal T‐cell expansion so as to elucidate the influential factors of T‐cell expansion and their efficac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