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23篇
  免费   520篇
  国内免费   54篇
耳鼻咽喉   20篇
儿科学   98篇
妇产科学   31篇
基础医学   295篇
口腔科学   42篇
临床医学   460篇
内科学   676篇
皮肤病学   33篇
神经病学   222篇
特种医学   41篇
外科学   334篇
综合类   515篇
预防医学   482篇
眼科学   11篇
药学   596篇
中国医学   121篇
肿瘤学   22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4篇
  2022年   90篇
  2021年   159篇
  2020年   174篇
  2019年   190篇
  2018年   207篇
  2017年   210篇
  2016年   241篇
  2015年   227篇
  2014年   356篇
  2013年   373篇
  2012年   304篇
  2011年   251篇
  2010年   198篇
  2009年   161篇
  2008年   143篇
  2007年   128篇
  2006年   112篇
  2005年   86篇
  2004年   78篇
  2003年   72篇
  2002年   70篇
  2001年   61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2篇
  196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分析某医院手术室患者多重耐药菌(MDRO)感染现状,找出相关因素。方法 选择2020年2月至2021年1月泸州某医院手术室12 619例成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调查患者资料,进行病原菌检测和细菌药敏试验,统计手术室MDRO感染发生情况,分析MDRO感染的菌种、科室分布、耐药情况和MDRO感染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 医院手术室患者MDRO感染发生率为2.10%。MDRO感染占比较大的科室是普外科(34.28%)、骨科(23.78%)、泌尿外科(15.22%)。手术室患者MDRO感染中较常见的菌种是鲍曼不动杆菌(46.99%)、金黄色葡萄球菌(19.91%)、铜绿假单胞菌(12.04%)。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曲松完全耐药,对氨苄青霉素、环丙沙星、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庆大霉素、妥布霉素耐药率超过80.00%,仅对左氧氟沙星耐药率不超过30.00%;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苯唑西林完全耐药,对红霉素、氯林可霉素的耐药率超过80.00%;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曲松、氨苄青霉素完全耐药,对头孢他啶、环丙沙星、复方新诺明耐药率超过80.00%,仅对阿米卡星耐药率不超过30.00%。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入住ICU(OR=5.943)、侵入性操作(OR=2.704)、抗菌药物使用时间长(OR=2.244)、合并糖尿病(OR=1.955)是医院手术室患者MDRO感染的影响因素。结论 泸州某医院手术室患者MDRO感染发生率较高,可能受入住ICU、侵入性操作、抗菌药物使用时间长、合并糖尿病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集束化干预策略联合闭环管理模式对ICU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防控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12月EICU住院患者275例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管理;2021年1~10月EICU住院患者239例作为观察组,在常规管理基础上实施集束化干预策略联合闭环管理。结果实施后,观察组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住院日显著低于对照组,4项护理措施执行率(隔离标识、手卫生、环境消毒、医务人员相关知识知晓)、病原学送检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集束化干预联合信息化闭环管理可有效降低EICU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PurposeCartridge based nucleic acid amplification test (CBNAAT) has been endorsed by the WHO as the screening test for diagnosing extrapulmonary tuberculosis (EPTB). In the present study we report the agreement between CBNAAT (Xpert MTB/RIF), liquid culture (LC) and line probe assay (LPA) for diagnosis of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and detection of drug resistance among EPTB cases.MethodsThe EP samples were subjected to CBNAAT (Xpert MTB/RIF, Cepheid, USA) and wherever possible, to LC (MGIT 960, Becton Dickinson, USA) followed sequentially by first line and second line-LPA (FL-LPA, SL-LPA, Hain Lifescience, Germany) on the isolates.ResultsTotal 566/4080 (13.9%) EP samples were detected positive for M. tuberculosis on CBNAAT. Aspirates from lymph nodes were most often positive (11/30; 36.6%), followed by pus (240/873; 27.5%) and CSF samples (166/104; 15.8%). The detection of M. tuberculosis was more in adults than children except in tissue biopsy samples. Rifampicin resistance was also higher among adults except CSF in which resistance was more in children. Total 185 of 566 (32.7%) CBNAAT positive and 770 of 3510 (21.9%) CBNAAT negative samples could be cultured of which 110/185 (59.4%) and 33/770 (4.3%) respectively turned positive. FL-LPA and SL-LPA of 143 culture isolates showed that 27 isolates had drug resistance, of which 3 (2.1%) were XDR, 11 (7.7%) were Pre-XDR (FQ) and 13 (9.1%) were MDR. Of these 27 resistant isolates, 12 were negative by CBNAAT and two were mislabeled as Rifampicin sensitive or indeterminate based on the unique RpoB gene mutation patterns on LPA. The positive and negative agreements between LC and CBNAAT for detection of M. tuberculosis were 67.1% and 92.7% respectively and between LPA and CBNAAT for rifampicin resistance detection were 98.9% and 92.9% respectively.ConclusionsFor EPTB, CBNAAT should be accompanied with LC wherever possible irrespective of the CBNAAT result.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某综合性中医院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分布特点及医院感染情况,为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8~2020年住院的166 115例患者检出的MRSA监测资料,将患者分为MRSA医院感染组(130例)和非MRSA医院感染组(446例)。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MRSA医院感染的分布特点及危险因素。结果 2018~2020年住院患者共检出MRSA 576株,总检出率为34.95%,经趋势χ2检验,MRSA检出率呈逐年下降趋势(χ2=20.089,P<0.001)。MRSA菌株主要来源是痰(52.95%)和咽拭子(15.97%);分离出的MRSA主要集中在神经外科(49.83%)、肾病科(7.64%);分离出的MRSA菌株主要分布在冬季(27.95%)、春季(27.43%)。3年来,共有130例患者发生MRSA医院感染,MRSA总的医院感染发病率为0.78‰。2018~2020年MRSA医院感染发病率分别为0.68‰、0.74‰、0.96‰,经趋势χ2检验,MRSA医院感染发病率随年份增加的趋势无统计学意义(χ2=2.508,P=0.11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MRSA医院感染组与非MRSA医院感染组在年龄、住院时间、基础疾病、侵入性操作4个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住院时间和有侵入性操作3个因素是患者MRSA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通过对医院MRSA分布及医院感染情况进行监测和分析,能够及早发现其易感高危人群和危险因素,及时准确地掌握其分布和感染变化情况,对指导临床做好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碳青霉烯类耐药基因(blaNDM)和多粘菌素耐药基因(mcr)在中国不同地区不同类型标本中的分布特征,为抗生素耐药的监督与控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2015—2020年在中国不同地区的城村养殖场及人烟稀少的高原牧区共采集人、家畜家禽、禽类屠宰环境和野生动物标本4 324份,对标本进blaNDM和mcr基因的检测和序列分析。结果 耐药基因blaNDM和mcr-1~mcr-5的检出率为5.16%,检出了blaNDM-1(0.58%)、blaNDM-24(0.07%)、mcr-1.1(4.53%)、mcr-1.29(0.02%)、mcr-3.18(0.05%)、mcr-3.3(0.05%)、mcr-4.3(0.12%)共7种耐药基因亚型,其中以mcr-1.1亚型占比最多(87.89%);检测到携带共存基因blaNDM-1+mcr-1.1、blaNDM-24+mcr-1.1以及mcr-1.1+mcr-3.3;blaNDM和mcr基因在禽类屠宰环境中分布最高(3.14%,16.00%),在野生动物中分布最少(0.00%,0.13%,P值均<0.001,调整后标准化残差的绝对值>3);blaNDM多分布于擦拭标本(Fisher's exact P<0.001),mcr多分布于饲养动物下消化道、环境水体、擦拭标本(χ2=230.564,P<0.001);blaNDM和mcr基因在城村养殖场标本中检出率为12.46%(203/1 629)高于高原牧区的0.74%(20/2 695)(χ2=285.096,P<0.01)。结论 中国不同类型标本中耐药基因blaNDM和mcr基因普遍存在,人烟稀少地区中的检出率低于城村养殖场。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基于依从性监测的加强干预措施对重症监护病房(ICU)鲍曼不动杆菌(AB)感染的预防控制效果。方法 选取某三甲医院综合ICU 2019年1月—2020年12月住院患者及医务人员为研究对象。2019年1—12月(干预前)进行基线调查,掌握患者AB感染定植的基础情况。2020年1—12月(干预后)实施加强的多重耐药菌防控策略,成立多部门协作管理小组,进行防控措施依从性监测,比较干预前后防控措施依从性、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医院感染发病率、AB耐药率的变化。结果 干预后医务人员防控措施的依从性有所提高,单间隔离执行率由干预前15.52%提高至干预后27.71%,医务人员手卫生、戴手套、穿隔离衣的依从率、环境表面荧光标记清除率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干预后抗菌药物使用率(74.24%)低于干预前(80.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干预后抗菌药物使用强度DDDs值低于干预前。干预后患者的医院感染发病率、AB医院感染构成比、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RAB)医院感染发病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前后患者检出主要病原菌均为AB,干预后AB检出构成比(21.24%)低于干预前(30.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由干预前的76.32%、74.34%下降至干预后的60.58%、58.39%,对替加环素的耐药率由干预前的10.53%下降至干预后的1.4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基于依从性监测的加强防控措施对降低ICU内AB医院感染和耐药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8.
9.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