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0篇
  免费   166篇
  国内免费   184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63篇
口腔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34篇
内科学   39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5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254篇
预防医学   17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393篇
中国医学   360篇
肿瘤学   17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58篇
  2022年   72篇
  2021年   77篇
  2020年   69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78篇
  2016年   49篇
  2015年   67篇
  2014年   72篇
  2013年   81篇
  2012年   112篇
  2011年   98篇
  2010年   65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74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Immunity》2022,55(6):982-997.e8
  1. Download : Download high-res image (125KB)
  2. Download : Download full-size image
  相似文献   
2.
《Cancer cell》2022,40(6):674-693.e7
  1. Download : Download high-res image (235KB)
  2. Download : Download full-size image
  相似文献   
3.
人类微生物群是由寄生在人体上皮屏障的细菌和其他微生物组成的,其中大部分位于肠道内,与宿主之间形成共生的关系。机体肠道微生物的组成虽然受到年龄、饮食、生活方式等因素的影响,但在正常生理情况下是相对稳定的。近年来,肠道菌群与恶性肿瘤的关系越来越受到重视。肠道菌群不但能够维持局部稳态,还能调节机体代谢、炎症和免疫等生理过程。有研究表明,微生物群,特别是肠道菌群能够显著调节机体对癌症治疗的反应性以及机体对毒副反应的敏感性。检查肠道菌群中各菌种之间的比例可作为筛查恶性肿瘤的新方法。本文将综述微生物群具有影响肿瘤的发生发展、抗肿瘤治疗疗效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的证据,以及其中所涉及的微生物种类,从而为恶性肿瘤精准治疗提供证据。  相似文献   
4.
De-escalation of immunomodulators and biologic agents in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s frequently discussed with patients and must weigh the risk of continued medical therapy with the risk of disease recurrence. Risk factors for disease flare after withdrawal of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medications such as disease activity at de-escalation, disease prognostic features, and prior course of disease have been identified predominately in retrospective studies, allowing for risk stratification of patients. This review evaluates the published literature regarding therapeutic de-escalation and provides a framework for physicians to apply this to clinical practice. Prospective trials are underway and planned, which should provide further insight into this treatment paradigm and better inform patient selection for this strategy.  相似文献   
5.
N-杂环卡宾(NHC)是一类多功能的配体,能够与过渡金属形成稳定的配位化合物,在催化、药学和材料科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黄嘌呤衍生物具有抗肿瘤转移和抗血管生成等生物活性,且结构易于修饰。将黄嘌呤衍生的NHC配体与过渡金属相结合有望得到具有全新生物活性的金属配合物。综述黄嘌呤衍生物的生物活性,以及黄嘌呤衍生的NHC金属配合物的结构特点和生物活性,并对黄嘌呤NHC金属配合物的研究进行了总结和展望,以期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近红外光谱技术对不同产地金花茶叶中冲山茶苷(okicamelliaside)的含量进行考察,并对其进行制备与抗肿瘤活性考察。[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金花茶中冲山茶苷的含量,获取其近红外光谱并建立其近红外定量模型。根据所建立的模型对不同产地的金花茶品质进行评价,选择高含量的样品进行冲山茶苷的提取制备及活性评价。[结果] 所建立的近红外检测方法快速方便,可直接采用金花茶叶进行含量测定,从而筛选出高含量样本。进一步通过大孔吸附树脂分离和高效液相制备得到高纯度的冲山茶苷。细胞毒性分析表明,所制备的冲山茶苷具有一定的抑制癌细胞生长的活性。[结论] 为金花茶的质量评价提供了可借鉴的质量标志物,并且为金花茶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中药复方抗肿瘤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自医药历史有记载以来,肿瘤一直是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主要疾病,如何有效的治愈肿瘤也是当今医学领域中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之一。中药复方是中国传统医学的瑰宝,其发展已有2 000多年的历史。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运用中药复方治疗各种疾病古来有之。在中医病症中并无肿瘤一说,但通过对肿瘤的认识,分析其病机,可以将其归属于"癥瘕积聚"的范畴,由此可见,肿瘤治疗是中药复方临床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肿瘤治疗的过程中,中药复方能够充分调动机体的防疫机制,发挥多靶点、多层次、多环节的综合调控作用,在抑制肿瘤发生、发展,改善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中药复方治疗强调整体观念,但由于其化学成分繁多、组方形式多样、药理机制复杂、干扰因素众多,目前对中药复方多环节、多靶点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影响认识不够深入,以至于研究进展缓慢,国际认可程度较低。本文对近年来的相关文献进行收集、整理、归纳和总结,在抑制细胞增殖、诱导分化,影响细胞生长周期,诱导细胞凋亡,诱导细胞自噬,抑制端粒酶活性,抑制肿瘤的侵袭和转移,抑制血管生成,调节免疫状态等方面对中药复方抗肿瘤机制研究进行综述,为中医药防治肿瘤提供理论基础以及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 运用网络药理学和反向分子对接技术探讨西红花抗肿瘤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检索文献和从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TCMSP)获取西红花的主要化学成分,利用PharmMapper服务器预测西红花活性成分的潜在靶点,通过UniProt数据库将西红花潜在靶点转换为对应的靶标基因,与GeneCards、OMIM和TTD数据库获得的肿瘤相关靶点进行映射分析,得到西红花抗肿瘤的潜在作用靶点。采用Cytoscape软件构建西红花“活性成分-靶点-疾病”相互作用网络,通过String数据库进行蛋白-蛋白相互作用分析,并利用Metascape平台进行GO功能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使用AutoDock、Pymol软件对活性成分与关键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 共筛选出西红花中槲皮素、山柰酚、异鼠李素、苦番红花素和西红花苷Ⅰ等9个活性成分,可能作用于AKT1、CCND1、MMP9、EGFR、TP53等37个关键靶点,涉及P53信号通路及TNF信号通路等。分子对接显示可通过氢键、疏水作用等产生稳定结合。结论 初步探讨了西红花抗肿瘤的主要活性成分、关键靶点及通路,提示可通过诱导细胞凋亡等方式发挥抗肿瘤作用,为后...  相似文献   
9.
第三间隙积液(third space fluid,TSF)是晚期恶性肿瘤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主要包括恶性胸腔积液、恶性腹腔积液等。TSF是影响抗肿瘤药物药动学(pharmacokinetics,PK)的潜在因素。药物可经体循环分布于TSF,对TSF产生治疗作用;可能导致血药浓度减少,或可降低全身抗肿瘤疗效;若在TSF中蓄积则可能引发毒性反应。本文综述抗肿瘤药物在恶性肿瘤伴TSF患者中的PK研究进展,总结药物在血液和TSF中的PK特征,以期为患者安全、有效地应用抗肿瘤药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以及人们对肿瘤疾病机制的认识逐渐加深,人工智能在抗肿瘤药物的研发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简要介绍了人工智能的主要模型及在药物研发方面的优势,并基于结构、配体、肿瘤细胞表型及电子健康记录四大方面综述了近年来人工智能在抗肿瘤药物研发中的应用与进展,并总结了人工智能应用于抗肿瘤药物研发中的机遇与挑战,以期为从事相关领域的科研技术人员提供思路与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