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0篇 |
免费 | 25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8篇 |
临床医学 | 4篇 |
内科学 | 11篇 |
特种医学 | 1篇 |
外科学 | 1篇 |
综合类 | 43篇 |
预防医学 | 1篇 |
药学 | 25篇 |
中国医学 | 41篇 |
出版年
2022年 | 4篇 |
2021年 | 1篇 |
2020年 | 2篇 |
2019年 | 2篇 |
2018年 | 1篇 |
2017年 | 5篇 |
2016年 | 2篇 |
2014年 | 10篇 |
2013年 | 7篇 |
2012年 | 10篇 |
2011年 | 10篇 |
2010年 | 6篇 |
2009年 | 6篇 |
2008年 | 12篇 |
2007年 | 8篇 |
2006年 | 6篇 |
2005年 | 4篇 |
2004年 | 4篇 |
2003年 | 7篇 |
2002年 | 6篇 |
2001年 | 5篇 |
2000年 | 4篇 |
1998年 | 3篇 |
1997年 | 1篇 |
1995年 | 1篇 |
1991年 | 3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1981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丹皮总苷对垂体后叶素致急性心肌缺血小鼠心电的影响,对血清中CK(肌酸激酶)、心肌组织中LDH(乳酸脱氢酶)的影响,观察丹皮总苷对急性心肌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建立小鼠心肌缺血模型,观察心电变化,测量心肌缺血组织LDH含量及血清中CK浓度,通过染色观察小鼠心肌缺血损伤程度。结果:模型组小鼠的CK和LDH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中、高剂量组的CK和LDH显著降低(P〈0.01),并显著缩小红染面积。结论:丹皮总苷明显改变垂体后叶素所致小鼠心电图J点的位移,降低血清中CK和心肌组织中LDH含量,对急性心肌缺血小鼠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3.
4.
Cornelia Cato ter Haar Ron J. G. Peters Jan Bosch Agnese Sbrollini Sophia Gripenstedt Rob Adams Eduard Bleijenberg Charles J. H. J. Kirchhof Reza Alizadeh Dehnavi Laura Burattini Robbert J. de Winter Peter W. Macfarlane Pieter G. Postema Sumche Man Roderick W. C. Scherptong Martin J. Schalij Arie C. Maan Cees A. Swenne 《Annals of noninvasive electrocardiology》2020,25(3)
5.
6.
大果木姜子挥发油(CV-3)对离体内脏平滑肌和心血管平滑肌有松驰作用。采用结扎猫冠状动脉左前降支致急性实验性心肌缺血,以观察其抗心肌缺血作用。CV-30.2ml/kg十二指肠给药后,心外膜电图ST段偏移总和∑-ST及偏移总导联数(N-ST)较生理盐水(NS)ta显著减少。氯化硝基四氨唑蓝(N-BT)染色显示心肌梗塞范围较N8组缩小(P<0.01),并能降低梗塞后血清乳酸脱氢酶水平,表明CV-3对猫急性心肌缺血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舒心饮预给药对急性心肌缺血大鼠心肌细胞凋亡抑制因子(Fas)的影响,为舒心饮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将40只Wistar健康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舒心饮组、单硝酸异山梨酯组。对照组、模型组给予灌胃蒸馏水,舒心饮组灌胃2.43 g/kg生药,单硝酸异山梨酯组灌胃1 mg/kg。用药5周后,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造模,观察大鼠血清肌酸磷酸激酸(CPK)及乳酸脱氢酶(LDH)浓度,RT-PCR检测心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Fas mRNA,Western blot检测心肌Fas、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表达水平,评价舒心饮对大鼠急性心肌缺血的作用。结果:舒心饮可明显降低血CPK、LDH浓度,下调TNF-α、Fas转录水平及Fas、Caspase3蛋白水平的表达。结论:舒心饮预处理对大鼠急性缺血心肌有保护作用,下调死亡途径的受体和配体从而拮抗心肌组织的凋亡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缺血大鼠肺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变化以及吗啡硬膜外给药的干预效应.方法 将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18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组)、结扎冠状动脉(冠脉)缺血组(CAO组)和吗啡预处理组(M组),每组6只.S组动物仅开胸,不结扎左冠脉前降支;CAO组动物开胸后结扎左冠脉前降支;M组动物在结扎左冠脉前降支前15 min经硬膜外注射吗啡60μg/kg.各组在开胸或扎闭左冠脉前降支后3 h开胸取右肺下叶,采用免疫组化、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肺组织中TNF-α表达变化.结果 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与S组比较(8.68±0.29,1.609±0.050),CAO组(24.55±6.25,1.844±0.027)和M组(11.60±1.21,1.733±0.027)气管TNF-α阳性单位及平均吸光度(A)值均明显升高,而M组较CAO组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ELISA结果显示:CAO组[(221.58±5.23)ng/L]和M组[(103.45±4.56)ng/L3肺组织TNF-α阳性免疫反应物质的表达水平均高于S组E(47.14±1.36)ng/L),且M组显著低于CAO组(P均<0.01).结论 急性心肌缺血能通过神经机制介导肺脏TNF-α表达上调;阿片类物质及其受体机制参与了机体内心脏伤害性神经信号转导的调节. 相似文献
9.
从急性心肌缺血的临床监测和心电监护两方面概述急性心肌缺血监测的方法和作用,以及综述了其发展历史、现状及进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酒精对垂体后叶素致大鼠急性心肌缺血的影响。方法 4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即模型对照组(1U/kg垂体后叶素)、阳性对照组(1mg/kg维拉帕米)、5%酒精组(0.4g/kg)、10%酒精组(0.8g/kg)和20%酒精组(1.6g/kg)。大鼠麻醉后舌下静脉注射生理盐水(模型对照组)、维拉帕米1mg/kg(阳性对照组)和酒精0.4、0.8和1.6g/kg,容积均为10ml/kg。5min后再分别注射垂体后叶素(1U/kg)诱发急性心肌缺血,观察不同给药组大鼠心率(HR)变化,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以及标Ⅱ导联心电图ST段抬高和T波幅度的改变。结果 5%酒精组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减少,心电图ST段抬高和T波高度显著降低,HR未受明显影响;10%酒精组HR减慢,但心电图ST段抬高和T波高度无明显变化;20%酒精组HR减慢,心电图ST段抬高、T波明显增高。结论 5%酒精组(0.4g/kg酒精)对垂体后叶素所致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有保护作用,而20%酒精组(1.6g/kg酒精)的心肌缺血加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