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白血病患者WT1基因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白血病患者WT1基因的表达水平及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 建立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WT1基因表达技术,并分析65例白血病患者WT1基因的表达水平及与临床预后的关系.结果 建立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的标准曲线相关系数>0.99.急性髓性白血病(AML)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WT1基因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均显著升高(P=0.001).慢性髓性白血病(CML)急变期患者WT1基因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慢性期.WT1表达量与急性白血病发病时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小板无明显相关关系.AML和ALL患者中WT1基因高表达患者与低表达病例CR率差异无显著性.急性白血病患者治疗缓解后WT1的表达量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32).随访显示WT1持续高表达或下降后又上升的患者呈现难治及复发.结论 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急性白血病患者WT1基因表达量可预测难治复发及用于MRD的检测. 相似文献
2.
RNA干扰对HL-60白血病细胞株WT1基因表达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 RNAi) 对白血病细胞株WT1 基因表达的抑制作用.探讨WT1小干扰RNA在白血病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设计制备多对针对WT1基因的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 siRNA),转染HL-60人白血病细胞株,采用RT-PCR法测定WT1 mRNA 的表达,Western blot 测定WT1 蛋白的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 siRNA 后WT1 mRNA与蛋白的表达强度分别为(23.62±1.28)%和(23.20±1.04)%,和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WT1表达受到抑制的同时,HL-60细胞的凋亡率为(13.72 ±1.33)%,和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siRNA能有效抑制HL-60细胞中WT1基因的表达,增加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3.
哺乳动物性别决定基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哺乳动物性别决定基因的作用与功能。方法查阅本领域国内外文献并进行综述。结果SRY、SOX9、WT1、SF1、AMH及DAX1等基因都参与哺乳动物性别决定。结论性别决定基因的研究对性分化与发育异常等临床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Wilms瘤基因WT1 mRNA的FQ-RT-PCR定量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WT1mRNA在Wilms瘤表达的临床意义及其与Wilms瘤生物学性状的关系.[方法]对22例Wilms瘤、瘤旁肾组织及血液标本行WT1 mRNA FQ-RT-PCR定量检测.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检验,分析.[结果]肿瘤组织中WT1mRNA表达显著高于肾组织和血液,与年龄、性别、BWT或UWT无关.UH型高于FH型,而肾组织表达又较血液高,BWT血中WT1mRNA表达高于正常对照组及UWT组,而UWT与正常表达无差别.[结论]Wilms瘤基因WT1mRNA表达与Wilms瘤发生发展存在关联,且与肿瘤的病理及预后相关,表达越高病理类型及预后越差,但与WT患儿的年龄、性别、BWT或UWT无关.血WT1mRNA表达水平可能作为BWT的诊断或高危筛选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急性白血病患者外周血WT1基因的表达水平。方法 建立荧光定量RT -PCR方法 ,用PEABI 770 0PCR仪检测 114例急性白血病患者、2 6例非白血病患者和3 6例正常人外周血中WT1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 2 2例急性髓系白血病 (AML)和 15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L)初发患者WT1基因的表达量为 10 5~ 10 6拷贝 / μgRNA ,取得部分缓解的 2 6例AML和 19例ALL患者的表达水平为 10 2~ 10 4拷贝 / μgRNA ,而取得完全缓解的 17例AML和 13例ALL患者的表达水平为 0~ 10 2拷贝 / μgRNA。 结论 WT1基因在白血病外周血中有高水平的表达 ,可作为急性白血病疗效考核及监测微残留病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补肾活血方对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小鼠足细胞骨架蛋白desmin,足细胞裂孔膜蛋白nephrin及肾母细胞瘤wt1的影响,探讨此组方保护足细胞的作用机制。[方法] 以阿霉素诱导方式完成FSGS肾病模型制备,在1周之后以补肾活血方开展治疗(设为治疗组),时间持续6周。然后再设空白对照组与模型组。针对3组的尿、血及肾组织等进行收集,并检测体质量、血清白蛋白(ALB)、24 h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以及尿白蛋白/尿肌酐比值(UACR)等。通过光镜针对肾组织形态变化情况进行观察分析,以免疫荧光完成小鼠的肾组织nephrin荧光强度测定工作;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3组肾组织当中的desmin、wt1表达水平。[结果] 模型组UAER、UACR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与治疗组(P<0.01),模型组体质量和ALB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和治疗组(P<0.01)。空白对照组nephrin免疫荧光表达具有连续性特征,而模型组则是具有少量点状或者片状特征,较空白对照组和治疗组表达明显减少。模型组当中的wt1 mRNA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治疗组、空白对照组(P<0.01),而desmin mRNA表达水平明显超过空白对照组、治疗组(P<0.01)。[结论] 采用补肾活血组方可以降低FSGS小鼠蛋白尿,同时有可能和wt1、nephrin表达水平上调,以及desmin表达水平下调存在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中Wilms瘤基因1(wt1) mRNA定量联合多参数流式细胞术(FCM)分析监测微小残留病灶的临床应用.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qRT-PCR)检测35例AML患者的wt1表达水平;将患者根据不同亚型分组检测;并且对9例缓解和4例复发患者进行随访,检测wt1表达水平.采用FCM分析AML中微小残留病灶(MRD)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AML病例组wt1表达水平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初诊的各种AML亚型中,M2亚型wt1表达水平最高,M6亚型wt1表达水平最低.9 例随访患者提示在达到完全缓解时wt1表达水平下降,而4例随访复发患者在复发时再次升高.FCM检测MRD在不同阶段异常髓系细胞比例明显不同.联合qRT-PCR和FCM技术对MRD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大大提高,两者具有一致性;利用ROC曲线对复发病例进行分析得到的监测阈值为3.33%.结论 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中wt1 mRNA定量联合多参数流式细胞术分析可用于监测MRD、评估治疗效果、预后及预测疾病复发风险.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对膜性肾病(MN)大鼠肾组织Nephrin、WT1表达的影响,探讨MN足细胞损伤凋亡的可能发生机制.方法:将3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模型组,正常组不给予任何处理,模型组尾静脉注射16mg/kg阳离子化牛血清白蛋白(c-BSA)复制MN大鼠模型,于正式免疫第1,2,3,4周末检测24h尿蛋白(24h UTP)水平,并于第4周末检测大鼠血浆尿素(Ure)、血肌酐(Cre)及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同时取材鉴定大鼠肾组织成模情况,免疫组化检测大鼠肾组织中Nephrin、WT1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造模第4周成模稳定,病理表现典型.随造模时间延长,模型组24h UTP呈逐渐增加趋势,与前一周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3、4周末24h UTP较正常组有明显增加(P<0.01).Nephrin在模型组肾组织中表达较正常组显著减少(P<0.01),WT1的表达与正常组比较无显著差异.HCY与肾组织Nephrin的表达呈明显负相关,与第4周末24hUTP呈明显正相关,与血浆尿素、血肌酐、肾组织WT1无明显相关关系.结论:MN中高Hey血症可能通过下调Nephrin的表达参与了足细胞的损伤凋亡过程,积极监测Hcy水平及控制高Hcy血症有利于防止MN的进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急性白血病患者肾母细胞瘤基因(WT1)、黑色素瘤优先表达抗原(PRAME)、ETS相关基因(ERG)、硫氧还蛋白-2(TRX-2)基因表达及其与疾病分型、疗效的关系.方法:将本院收治的90例白血病患者纳入研究的白血病组,将同期体检健康者纳入健康组;进一步根据分型将白血病患者分为ALL组和AML组,根据化疗后疗效将白血病患者分为完全缓解组和复发组.采集患者的外周血,检测WT1、PRAME、ERG、TRX-2基因的mRNA含量.结果:白血病组血液中WT1、PRAME、ERG、TRX-2基因的mRNA含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ML组血液中WT1、PRAME、ERG、TRX-2基因的mRNA含量高于AL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组的血液中WT1、PRAME、ERG、TRX-2基因的mRNA含量高于完全缓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WT1、PRAME、ERG、TRX-2基因异常高表达与白细胞的发生有关,也与疾病的分型、化疗的效果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Wilms肿瘤基因(WT1)在子宫内膜腺癌组织、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组织以及正常内膜组织中的蛋白和基因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及2-ΔΔCt法定量分析WT1 m RNA的相对表达量,应用蛋白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子宫内膜组织中WT1蛋白的表达。结果:WT1在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的基因和蛋白表达均明显高于子宫内膜不典型组织和正常内膜组织(均P〈0.01);WT1 m RNA与子宫内膜腺癌患者年龄、绝经情况、临床分期、淋巴结浸润情况、雌激素受体(ER)和体质量指数(BMI)无显著相关性,与病理分级、肌层浸润情况和孕激素受体(PR)相关(P〈0.05);WT1蛋白的表达与患者年龄、绝经情况、临床分期、肌层浸润、ER、PR和BMI无显著相关性,与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情况相关(P〈0.05)。结论:子宫内膜腺癌中存在WT1 m 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上调,可能与子宫内膜腺癌的发生和进展有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