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80篇
  免费   736篇
  国内免费   364篇
耳鼻咽喉   53篇
儿科学   157篇
妇产科学   66篇
基础医学   855篇
口腔科学   130篇
临床医学   483篇
内科学   1221篇
皮肤病学   174篇
神经病学   359篇
特种医学   159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1651篇
综合类   1162篇
现状与发展   1篇
预防医学   289篇
眼科学   107篇
药学   2829篇
  1篇
中国医学   1006篇
肿瘤学   475篇
  2023年   80篇
  2022年   114篇
  2021年   346篇
  2020年   250篇
  2019年   386篇
  2018年   406篇
  2017年   316篇
  2016年   258篇
  2015年   287篇
  2014年   790篇
  2013年   589篇
  2012年   548篇
  2011年   712篇
  2010年   548篇
  2009年   533篇
  2008年   502篇
  2007年   608篇
  2006年   503篇
  2005年   468篇
  2004年   392篇
  2003年   378篇
  2002年   286篇
  2001年   234篇
  2000年   182篇
  1999年   154篇
  1998年   119篇
  1997年   117篇
  1996年   79篇
  1995年   71篇
  1994年   66篇
  1993年   69篇
  1992年   54篇
  1991年   56篇
  1990年   47篇
  1989年   30篇
  1988年   30篇
  1987年   25篇
  1986年   26篇
  1985年   53篇
  1984年   56篇
  1983年   41篇
  1982年   54篇
  1981年   36篇
  1980年   46篇
  1979年   50篇
  1978年   28篇
  1977年   35篇
  1976年   38篇
  1975年   28篇
  1974年   2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背景:原发性线粒体病具有高度的临床和遗传异质性,其中周围神经是线粒体病的常见受累器官之一。 目的:总结COX20基因变异相关周围神经病的临床表型及遗传学特征。 设计:病例系列报告。 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诊治的COX20基因变异相关周围神经病患儿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表现、基因检测结果及治疗效果,并以“COX20”、“线粒体复合物Ⅳ缺乏症(Complex Ⅳ deficiency)”为关键词检索中英文数据库。检索时间均为从建库至2021年12月。总结已报道COX20基因变异与临床表型的关系。 主要结局指标:临床表型和COX20基因变异位点。 结果:4例患儿纳入分析,男、女各2例,其中3例自幼运动发育落后。4例均在儿童期起病,均以行走不稳为首发症状。肌电图均提示多发性周围神经损害改变,感觉神经轴索受累为主。4例患儿均携带COX20基因复合杂合变异,包括错义变异2个,无义变异和移码变异各1个,其中移码变异c.262delG(p.E88Kfs*35)尚未见报道。文献复习目前共报道COX基因变异18个家系22例患儿(包括本文病例),起病中位年龄为5(1.0~17)岁,22例均以行走困难或步态不稳起病,11例(50.0%)有精神运动发育迟滞,病程中14例(63.6%)出现构音障碍,14例(63.6%)出现肌力下降和/或足部畸形,8例(36.4%)出现共济失调,6例(27.3%)出现肌张力障碍,5例(22.7%)存在认知倒退等。21例患儿行神经传导及肌电图检查,19例(90.5%)提示多发性周围神经病变。头颅(18例)及脊髓(10例)MR检查提示,脊髓萎缩4例(40%),小脑萎缩4例(22.2%)。9例患儿已无法独立行走,丧失独立行走能力中位年龄为10(7~21)岁。目前共报道9个变异位点,4种变异类型,其中错义变异5个,剪切变异2个,无义变异和移码变异各1个。 结论:COX20基因变异患者多早期起病,以周围神经系统病变为主要表现,可合并构音障碍、共济失调、肌张力障碍、认知倒退等,病情逐渐进展,致残率高。COX20基因变异类型以错义变异最常见。  相似文献   
2.
《Clinical neurophysiology》2021,132(9):2003-2011
ObjectiveA large N20 and P25 of the median nerve 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 (SEP) predicts short survival in 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 (ALS). We investigated whether high frequency oscillations (HFOs) over N20 are enlarged and associated with survival in ALS.MethodsA total of 145 patients with ALS and 57 healthy subjects were studied. We recorded the median nerve SEP and measured the onset-to-peak amplitude of N20 (N20o-p), and peak-to-peak amplitude between N20 and P25 (N20p-P25p). We obtained early and late HFO potentials by filtering SEP between 500 and 1 kHz, and measured the peak-to-peak amplitude. We followed up patients until endpoints (death or tracheostomy) and analyz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P or HFO amplitudes and survival using a Cox analysis.ResultsPatients showed larger N20o-p, N20p-P25p, and early and late HFO amplitudes than the control values. N20p-P25p was associated with survival periods (p = 0.0004), while early and late HFO amplitudes showed no significant association with survival (p = 0.4307, and p = 0.6858, respectively).ConclusionsThe HFO amplitude in ALS is increased, but does not predict survival.SignificanceThe enlarged HFOs in ALS might be a compensatory phenomenon to the hyperexcitability of the sensory cortex pyramidal neurons.  相似文献   
3.
4.
5.
目的探讨对先天性耳甲腔型小耳畸形患者行全扩张法全耳再造术后,利用残耳皮瓣改善再造耳颅耳沟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 2012 年 1 月—2017 年 1 月收治的 150 例先天性耳甲腔型小耳畸形患者。其中男 92 例,女 58 例;年龄 6.5~35.0 岁,平均 11.1 岁。采用一期扩张器埋置、二期全扩张法全耳再造术后发现上部颅耳沟浅显;于 6~12 个月后行三期再造耳修整。将残耳垂通过“Z”字改型转移以再造耳垂。在残耳上部作蒂在轮屏切迹的残耳上部皮瓣,弧形切开松解并加深上部颅耳沟,将上部残耳皮瓣向颅耳沟创面旋转推进缝合以覆盖创面;将带皮下组织蒂的残耳软骨组织瓣插入支架底部形成的腔隙内,并缝合固定,以增加支架的高度;耳甲腔区其余残耳皮瓣用以覆盖耳甲腔创面。结果术后拆线时 1 例患儿皮瓣远端出现直径约 0.5 cm 的表皮水疱,经换药 2 周后愈合;其余患者皮瓣成活良好。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 6~12 个月,平均 9.6 个月。再造耳上部颅耳沟均明显加深,再造耳支架高度不同程度增加,双耳对称性佳,耳甲腔无明显挛缩变小,再造耳外观满意。再造耳上部表面毛发明显减少,耳周发际线上移。结论采用耳甲腔型小耳畸形的残耳皮瓣及残耳软骨瓣转移,不仅可加深颅耳沟,而且可增加上部支架的高度,术后颅耳沟变形较轻,再造耳与正常耳廓的对称性更佳。  相似文献   
6.
7.
  目的:优化愈骨疗伤片的制备工艺,筛选最优制剂处方。  方法:在考察提取物粒径基础上,以片剂中川续断皂苷溶出量作为考察指标,采用正交试验对搅拌速度、制粒速度和聚维酮K30浆液浓度三者关系进一步考察。采用单因素进一步优选润滑剂和包衣工艺条件。  结果:最佳的愈骨疗伤片处方为提取物颗粒中加入10%乳糖、7.5%羧甲基淀粉钠和2.5%聚维酮K30,以及0.5%硬脂酸镁混合后压片;采用低浓度乙醇包衣液进行包衣。  结论:制得的愈骨疗伤片制剂工艺稳定,包衣后改善了片剂的吸潮性,增加了产品的稳定性,更便于保存和运输。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负载 IL-4 和 BMP-2 的氧化石墨烯(graphene oxide,GO)-羧甲基壳聚糖(carboxymethyl chitosan,CMC)凝胶诱导巨噬细胞 M2 型分化及对 BMSCs 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取 CMC、GO 制备混合溶液后,分别添加 PBS、IL-4、BMP-2 或 IL-4+BMP-2,在交联剂作用下制备单纯或负载不同因子的 GO-CMC 凝胶支架;取单纯 GO-CMC 凝胶表征观测,包括大体、扫描电镜及傅里叶变换红外吸收光谱仪(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检测,以单纯 CMC 凝胶作为对照;取负载不同因子的 GO-CMC 凝胶行体外缓释实验。取 4~5 周龄 SPF 级 SD 雌性大鼠分离培养巨噬细胞,分别与单纯以及负载不同因子的 GO-CMC 凝胶培养,24 h 后行 CD206 免疫荧光检测巨噬细胞分化情况;取第 3 代大鼠 BMSCs 分别与单纯以及负载不同因子的 GO-CMC 凝胶成骨诱导培养,10 d 后行 ALP 染色观测早期成骨,21 d 行茜素红染色观测晚期成骨。结果大体观察 GO-CMC 凝胶呈棕色、半透明状;扫描电镜观察示,GO-CMC 凝胶孔径及孔壁厚度与单纯 CMC 凝胶相似,但内壁粗糙度增加;FTIR 检测显示 CMC 发生聚合形成凝胶。体外缓释实验示 3 种负载不同因子的 GO-CMC 凝胶缓释性能相似,均呈线性缓慢释放因子。CD206 免疫荧光检测示 GO-CMC 凝胶可诱导巨噬细胞 M2 型分化,ALP 及茜素红染色示 GO-CMC 凝胶可诱导 BMSCs 成骨分化;其中负载 IL-4+BMP-2 的 GO-CMC 凝胶作用最显著(P<0.05)。 结论负载 IL-4 和 BMP-2 的 GO-CMC 凝胶可诱导巨噬细胞 M2 型分化,增强 BMSCs 成骨分化能力,为后期骨缺损修复及骨免疫调节研究提供了新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风池穴不同刺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4月—2019年1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针灸科门诊就诊的84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43例、对照组41例。观察组采用短刺法针刺风池穴治疗,对照组采用平补平泻法针刺风池穴治疗,1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患者的ESCV、颈椎病症状分级量化表评分以及TCD相关指标,TCD指标观察基底动脉和双侧椎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Vm)、收缩期血流速度峰值(Vs)、血管搏动指数(PI)和血管阻力指数(RI)的变化。结果:治疗前后两组ESCV、颈椎病症状分级量化表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椎动脉、基底动脉的Vs、Vm较治疗前明显减慢,且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风池穴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效果显著,且短刺法优于平补平泻法。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