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综合类   19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国名中医、孟河医派传人单兆伟教授擅长胃肠病诊治,临证擅用《金匮要略》温经汤治疗女性肾虚型泄泻。认为温经汤的主要适应证是肝肾虚寒型的女性腹泻和(或)月经不调,肝脾肾三脏虚寒、寒凝而瘀、虚瘀相因、寒热错杂是温经汤证的病机特点,泄下清谷、脉象沉细或细涩、舌质淡黯有齿痕或瘀点是温经汤的主要应用指证。  相似文献   
2.
单兆伟教授对中医治疗消化性溃疡有很深的造诣,他认为脾气亏虚是消化性溃疡最基本的病机。同时结合现代人体质形盛体实、湿热蕴积的特点,确立以益气健脾清热护膜为治疗大法,筛选出益气清热护膜方,临床运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
作者随单兆伟教授临症10余年,文章从病机、治则、选方、用药特点、生活调摄等多方面对单教授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症经验进行了总结,并通过典型病案具体介绍单教授的诊疗思路。  相似文献   
4.
单教授认为应用膏方前应先以汤剂益气健脾、清化湿热、调理气机,待脾胃运化功能正常后方可进补。膏方药味较多,需明确辨证,确立主方,方能做到药物多而不杂。膏方重在综合调理,确立主方后可随兼证加减用药。膏方的补益重在补肾,用药总以平为期。应用辅料尤为考究,填精血不夺胃气。细料的选用以辨证为基础,有虚方可言补。单教授认为膏方适合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长期守法治疗,符合"胃以喜为补"的特征,且膏方药味较多,可以兼顾患者其他症状,治病与调理并重。在临证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过程中,常以膏方辅助治疗,综合调理,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总结了单兆伟教授治疗慢性泄泻的经验,认为慢性泄泻以脾虚湿盛为本,湿热、瘀血、食积为标,病位在脾胃,涉及肝肾。临证时应细审虚实、详辨寒热,从脾、肝、肾三脏论治,灵活处方;同时善用风药,温清并用;兼顾他邪时,治以消食化积、活血化瘀;重视舌诊,舌症互参。  相似文献   
6.
单兆伟教授继承了孟河医派的精髓,学术理论深厚,用药主张平和,临床辨证细腻准确,调理脾胃病主张调理中焦脾胃气机升降,重视肝肺两脏,组方性味平和,力戒偏杂,用药轻灵平正。单师学术渊源孟河,主张顺应时代的发展,衷中参西,反对拘泥守古,宏观辨证和微观辨证相互参考,中医辨证和西医辨病相互结合。  相似文献   
7.
徐苏苏 《山东中医杂志》2020,(3):277-280,288
单兆伟教授认为拟制膏方前应根据患者个人情况,先以汤剂益气健脾、清化湿热、醒脾开胃,恢复脾胃运化之功,再行进步。拟制膏方过程中,先根据患者的主要症状,明确诊断,辨证准确,确定主方,辅以辨病,根据次症行加减用药,全面兼顾,同时重视口感,妙用辅料、细料。单兆伟教授在处方时传承孟河医派用药特色,方药醇正,顾护脾胃,重视脾肾,综合调理,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山东中医杂志》2016,(2):140-142
中药代茶饮是用沸水冲泡或加水煎煮中草药取汁,频频饮服,用以防治疾病的一种剂型。单兆伟教授临床治病喜用代茶饮,取药物之气而薄其味。本文介绍单老师常用之加味连苏饮、益气养阴代茶方、口瘅方、高脂血症与高血压代茶方、面部痤疮代茶方,从药物组成、功效、适用范围、加减化裁等方面总结其用药经验,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9.
单兆伟教授辨治反流性食管炎经验浅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单兆伟教授为著名的脾胃病专家,他师承有源,学验俱丰,医术精湛,选方用药严谨。文章分别从医理、治法、选方、用药等方面来阐述单兆伟教授对反流性食管炎的辨治思路,突出显示了理法方药4个环节丝丝入扣,以冀对临床工作者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0.
陆雯艳  余超 《中医学报》2021,36(5):1010-1012
功能性便秘病位在大肠,主要由大肠传导失司、腑气不通所致。本病与"六郁"密切相关,针对气郁、火郁、食郁、湿郁、血郁、痰郁,单兆伟提出了以"理气开郁通腑"为治疗大法:"气郁"治以疏肝行气,予柴胡疏肝散联合六磨汤加减开郁;"火郁"治以泻热降浊,予麻子仁丸加减开郁;"食郁"治以消食导滞,予保和丸合调味承气汤加减开郁;"湿郁"治以运脾化湿,予枳实导滞丸合三仁汤加减开郁;"血郁"治以化瘀通络,予桃核承气汤合丹参饮加减开郁;"痰郁"或因气滞湿聚而生,或因饮食积滞而致,或因热邪炼液而成,其余五郁得解,则"痰郁"随之而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