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在护理教育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9年开课的护理本科教学班设为观察组(n=20),采用课堂教学与雨课堂平台线上学习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将2018年同期开课、学生数量相同、实施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教学班设为对照组(n=20)。应用SPSS 22.0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两个班次学生的研讨课、模拟授课和课终理论考核成绩及对课程教学效果的评价进行分析。结果 两组学生的模拟授课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1,P=0.834),观察组学生的研讨课成绩[91.18±1.20](t=3.09,P<0.05)和课终理论考试成绩[78.63±6.28](t=3.33,P<0.05)高于对照组,且信息检索和处理能力(t=-3.33,P<0.05)、发现问题能力(t=-2.17,P<0.05)、独立思考能力(t=-2.53,P<0.05)、知识整合能力(t=-3.86,P<0.001)、自主学习能力(t=-3.12,P<0.05)及对护理教师角色功能的认同感(t=-2.53,P<0.05)、主动学习的意识(t=-3.13,P<0.05)和终身学习的态度(t=-4.46,P<0.001)得分高于对照组。结论 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有利于学生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对理论知识的深度学习,促进课程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雨课堂在临床流行病学教学中的作用和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法在本科阶段无流行病学学习经历的临床专业硕士研究生中,使用雨课堂线上课前预习及课后随堂练习的功能,用于评价雨课堂线上功能的辅助教学效果。结果应用雨课堂线上功能干预组与对照组在基线、阶段小测和末考卷面成绩均无统计学差异;但对于主动学习,雨课堂参与度较高的学生成绩提高明显。结论雨课堂有利于理论性较强课程的学习,但是仍不能忽略课堂教学师生互动过程。 相似文献
3.
4.
为探索《人体寄生虫学》教学新模式,将基于" 雨课堂" 的智慧课堂教学模式融入《人体寄生虫学》课堂 教学实践中。 结果表明,基于" 雨课堂" 的智慧课堂教学模式改变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 情,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促进了师生之间在课堂和课后的交流互动,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 握情况,有助于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 基于" 雨课堂" 的智慧课堂教学是一种高效的智慧课堂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雨课堂在医学留学生内科学临床思维能力培养中的效果。方法选择某校临床医学五年制留学生88名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4名。实验组采用雨课堂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授课方式。学习结束后通过平时成绩和理论考试两种方式评价教学效果。结果实验组平时成绩、期末平均成绩和优秀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在重点考察临床分析能力的A2~A4型选择题中的平均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医学留学生内科学教学中开展雨课堂教学模式,可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采用Meta分析方法评价雨课堂教学法和传统教学法对国内医学本科生学习效果的影响。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医学网、维普数据库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查找有关雨课堂教学法与传统教学在医学本科教育中应用的教学效果比较的随机对照研究;检索时限从建库至2019年10月;按照既定的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采用Jadad量表评价文献质量后,采用Stata 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20个随机对照研究;共3662名医学本科生。Meta分析结果表明,雨课堂教学组的理论和实践技能成绩均高于传统教学组(理论成绩:WMD=8.52,95%CI=7.30~9.74,P<0.001;实践技能成绩:WMD=8.95,95%CI=5.42~12.49,P<0.001)。结论雨课堂教学法有助于提高医学本科生的理论和实践技能成绩,其应用的教学效果优于传统教学;并为雨课堂教学法在医学本科课程中的推广应用提供了循证依据。 相似文献
7.
针对妇产科见习教学中存在的患者不配合、部分病例少、实践机会少等不足,本研究探讨基于“雨课堂”及标准化病人的案例式教学在妇产科见习课中的应用效果。教学中采取精心挑选案例、细化课前准备、采取多种教学形式及课后开展评价等方式。为评价教学效果,针对2015级临床医学、预防、法医专业330 名见习本科生开展无记名调查。结果显示,参加调查的224名(67.9%)学生中,有210人(93.8%)认为此方法相较于传统教学更能够促进学习积极性,有200人(89.3%)认为更能促进积极的课堂气氛;大部分学生认为此方法提高了学生的沟通能力(163人,72.8%)、临床实践能力(189人,84.4%)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171人,76.3%),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运用(158人,70.5%)。这说明此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妇产科见习课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病理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及其效果。方法采用实验对照方法。2018年3月—2019年7月选取右江民族医学院2016级和2017级5年制预防医学专业204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实验组学生采用基于雨课堂的混合教学模式。对照组学生采用传统的理论教学模式。比较两组学生考试成绩,问卷调查学生对教学模式的评价和临床思维能力。结果实验组学生的期末考试总平均分和主观题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增加学习兴趣、利于知识掌握和培养自主学习能力3个方面的评价优势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临床思维能力总评分及3个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病理生理学教学中,基于雨课堂的混合教学模式优于传统授课模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索“雨课堂”小规模限制性混合式教学在专升本基础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某学院2018级护理专升本的一个教学班级(n=121)作为对象,借助“雨课堂”平台进行混合式教学,比较混合式教学前后学生的学习自我效能感,并且通过半结构式访谈了解学生对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评价。结果 采用混合式教学后学生的学习自我效能感得分(68.89±5.82),显著高于干预前(60.86±6.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学生对混合式教学的体验可归纳为4个主题:主动、互动、轻松、挑战。结论 “雨课堂”小规模限制性混合式教学在专升本基础护理学中应用效果较好,能够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能力,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本研究比较了“雨课堂”教学和传统教学在医学学士(Bachelor of Medicine & Bachelor of Surgery,MBBS)留学生药理学教学中的作用。方法 研究选取了55名2016级MBBS留学生,按照学习成绩、年龄、性别、学习态度、学习能力、生源地,分为“雨课堂”试验组(27人)和传统教学对照组(28人)。试验组采用“雨课堂”辅助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授课教师由本校从事多年留学生药理学课程的教师承担,两个组授课教师相同。授课内容为教材Lippincott’s Illustrated Reviews,Pharmacology(Karen Whalen著)中的“抗高血压药”章节。教学效果以考试方式进行,包括知识考核(70分)和过程性评价(30分)。课程结束后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SPSS 11.5进行t检验和卡方检验。结果 与传统教学相比,采用“雨课堂”教学后,较传统教学学生考试成绩提高[“雨课堂”组平均考试得分为(58.6±6.8)分,传统教学对照组平均考试得分为(52.3±9.4)分,P<0.05],表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好。过程性评价显示,试验组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更高,互动高于对照组(7.4次vs. 2.8次)。两种教学方式下,学生考勤及作业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问卷调查显示,“雨课堂”教学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上课的专注度,进而促进了知识的掌握度。结论 实践证实“雨课堂”教学方式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