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益生菌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结肠黏膜中IL-1和TNF-α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观察益生菌对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结肠黏膜IL—1β mRNA和TNF-α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用乙酸制备UC大鼠模型,将24只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柳氮磺胺吡啶(SASP)组、益生菌组,10d后各组所得结肠标本,行HE染色,观察镜下结肠病理变化,并应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结肠黏膜中IL-1β mRNA和TNF-α mRNA表达。结果 SASP和益生菌均可显著改善UC大鼠结肠黏膜的病理变化,且明显降低黏膜中IL-1β mRNA和TNF-α mRNA的表达。结论 益生菌可通过抑制IL-1β mRNA和TNF-α mRNA炎症因子的表达而减轻大鼠结肠黏膜的损伤,达到治疗UC的目的,其疗效与SASP相当。 相似文献
2.
培菲康治疗前后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相关肠道益生菌群变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培菲康治疗前后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肠道相关益生菌群的变化。方法选取符合罗马Ⅲ标准的IBS患者60例及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对照人群20人,IBS患者包括腹泻型、便秘型、混合型、未分型4种类型,再将IBS患者随机分为2亚组,治疗组予以培菲康治疗,2片,3次/d,疗程为4周,对照组予以安慰剂治疗4周,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粪便中双歧杆菌和乳杆菌数量的变化。结果腹泻型IBS患者粪便中双歧杆菌及乳杆菌含量均小于正常人群(P〈0.01),混合型IBS患者粪便中双歧杆菌含量小于正常人群(P〈0.01);服用培菲康4周后,患者粪便中双歧杆菌及乳杆菌含量均高于治疗前(P〈0.01);以腹泻为主的IBS患者中,治疗有效者,治疗后粪便中双歧杆菌和乳杆菌含量都要少于治疗无效者(P〈0.01)。结论IBS患者存在某种肠道菌群的量的变化,且外源性补充相关益生菌制剂时,患者病情的变化伴有粪便中益生菌群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益生菌对大鼠肠道菌群紊乱和细菌易位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经肠道补充益生菌对腹腔感染大鼠肠道微生态的改变、细菌易位及肠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大鼠经盲肠结扎穿孔法及颈静脉空肠置管制成腹腔感染模型后,单独给予肠外营养或加用益生菌,持续5 d。第6天处死,取盲肠内粪便做厌氧菌培养,取腔静脉血及匀浆后的肺、肝、肠系膜淋巴组织作细菌培养,检测细菌易位率。结果加用益生菌的大鼠,肠道内的正常菌群除肠杆菌无明显差异外,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数量都较单纯给予肠外营养的大鼠多;肠道内的潜在致病菌产气荚膜梭菌较单纯给予肠外营养的大鼠少(P<0.05)。单纯给予肠外营养的大鼠血、肺、肝和肠系膜淋巴组织的细菌易位率也明显高于加用益生菌的大鼠(P<0.05)。结论益生菌能纠正腹腔感染大鼠的肠道菌群紊乱,减少细菌易位,从而保护肠黏膜。 相似文献
4.
慢性肝病患者血浆内毒素和细胞因子变化研究与微生态制剂的干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慢性肝炎、肝炎后肝硬化、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血浆内毒素、细胞因子的变化规律和微生态制剂对其影响 ,为微生态制剂在慢性肝病中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给 34例慢性乙型肝炎、2 7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11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口服整肠生胶囊 ,4粒 /次 ,3次 /d ,共 30d。采用基质偶氮显色法实验定量测定治疗前后血浆内毒素含量 ,采用ELISA方法检测其治疗前后血清IL - 1,IL - 6 ,IL - 8和TNF -α水平 ,并与 70例对照组对照。结果 慢性肝病患者血浆内毒素、细胞因子水平均高于健康组 (P <0 .0 1) ,不同类型慢性肝病之间存在差异 ,内毒素和IL - 1,IL - 6 ,IL - 8和TNF -α之间呈正相关系 (r =0 .2 7,0 .2 9,0 .2 6和 0 .4 1)。治疗组口服整肠生胶囊后内毒素、细胞因子水平较对照组下降明显 (P <0 .0 5 ) ,特别是TNF-α尤为明显 (P <0 .0 1) ,肝功能改善亦优于对照组。结论 微生态制剂能改善肠道微生态 ,减少肠道内毒素吸收 ,减轻肝脏处理内毒素负荷和诸多细胞因子的释放 ,从而有利于肝病的康复。 相似文献
5.
内毒素在肝硬化病情演变中的重要性及干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微生态制剂对肝硬化患者内毒素水平及并发症再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健康组24例,肝硬化组57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5例及试验组32例。肝硬化组均给予相同常规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双歧三连活菌胶囊维持治疗8周,比较三组内毒素水平动态变化及肝硬化组治疗前后并发症再发率。结果:肝硬化组内毒素水平明显升高(P〈0.05)且内毒素水平与Child-Pugh分级正相关;治疗后试验组较对照组内毒素水平及并发症发生率(包括上消化道出血,腹水,肝性脑病及自发性腹膜炎)明显降低(P〈0.05)。结论:微生态制剂能有效降低肝硬化患者内毒素水平,降低并发症再发率,对改善肝硬化预后具有明显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微生态制剂防治婴幼儿肺炎继发腹泻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微生态制剂对婴幼儿肺炎继发腹泻的防治作用。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06年1月住院的120例婴幼儿肺炎患儿作为病例组,住院后常规治疗同时加用培菲康,并与未用培菲康的84例对照组相比较。结果病例组120例,继发腹泻29例,发生率24.2%。低于对照组(发生率41.7%),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病例组应用培菲康治疗,有效率89.7%,高于对照组有效率68.7%,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治疗婴幼儿肺炎同时加用微生态制剂可降低继发腹泻发生率,有预防作用。对继发腹泻的患儿继续应用微生态制剂,可提高继发腹泻的治愈率,有治疗价值。 相似文献
7.
美沙拉嗪联合益生菌治疗炎症性肠病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美沙拉嗪联合益生菌治疗炎症性肠病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0年3月至2012年9月收治的42例采用美沙拉嗪治疗和42例采用美沙拉嗪联合益生菌方法治疗的炎症性肠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在治疗8周时间后的内镜复查效果、最终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8周后内镜复查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0.48%,对照组为80.95%;临床治疗效果联合组总有效率92.86%,对照组为30.95%;不良反应联合组发生5例,对照组发生23例;两组内镜复查效果、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美沙拉嗪联合益生菌治疗炎症性肠病具有很好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treatment and compared the two groups after 8 weeks of treatment effect of endoscopy review , the final clini-cal efficacy and adverse reactions .Result:After 8 weeks ,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combination group and was 90.48%and 80.95%and respectively;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clinical outcomes in combin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was 92.86%and 30.95%;Adverse reactions occurred five cases of the combined group and 23 cases in control group;groups endoscopic review effects , clinical efficacy and adverse events were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compared between two groups .Conclusion: Mesalazine combined probiotics for the treatment of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has a good effect , 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 相似文献
8.
早期肠内营养联合益生菌治疗重症胰腺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EN)联合益生菌在急性重症胰腺炎(SAP)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49例SAP患者随机分两组,对照组予常规治疗,EN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通过鼻空肠管给予早期肠内营养并联用益生菌。观察两组患者入院时及入院后2周的APACHEⅡ评分、Balthazar CT积分,对两组的感染率、并发症及死亡率、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对比。结果 EN组治疗前后APACHEⅡ评分差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Balthazar CT评分及差值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EN组在继发感染、并发症、住院时间和费用上均少于对照组(均P〈0.05);在死亡率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SAP治疗中应用鼻空肠管进行早期肠内营养联合益生菌,可以改善SAP患者的营养状况,加快症状恢复,减少并发症,缩短病程,减少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9.
益生菌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益生菌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效果。方法:52例喂养不耐受早产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6例,均予红霉素5 mg/kg,每天1次;观察组加用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1/2支,2次/d。结果:在治疗有效率、治疗天数、治疗至GRV≤10%的天数、经胃肠道摄取热卡达100 kcal.kg-1.d-1的日龄、体重增减、累计光疗时间等临床指标上,观察组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益生菌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有一定疗效,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0.
美沙拉嗪与培菲康联合治疗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TNF-α、IL-10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美沙拉嗪与培菲康联合治疗对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血清TNF-α、IL-10的影响。方法 38例UC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治疗组,各19例。对照组给予美沙拉嗪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培菲康,疗程均为2个月。治疗前后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TNF-α、IL-10的水平,并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TNF-α的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IL-10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P<0.05);两组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临床症状评分下降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艾迪莎联合培菲康较单独使用艾迪莎治疗能够降低患者血清TNF-α、提高IL-10的水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