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5篇
  免费   19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6篇
妇产科学   9篇
基础医学   41篇
口腔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40篇
内科学   35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19篇
特种医学   23篇
外科学   38篇
综合类   122篇
预防医学   27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15篇
  2篇
中国医学   2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3年   5篇
  1971年   2篇
  1970年   2篇
  196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按照我校“三导向”人才培养要求,在生理学教学过程中多角度渗透人文教育内容,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注重生理学知识与临床实践的联系,让学生早期接触临床;采用角色互换法培养学生的沟通表达能力。实践表明,相应教改措施的实施不但能够保证教学质量,而且能够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2.
非酒精性脂肪肝是代谢综合征的肝脏表现,可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癌。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病因尚未明确,近年来宿主肠道微生物在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生、发展及治疗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目前认为人类肠道是一个内在重要的代谢及免疫器官,肠道微生物的组成可影响宿主代谢,改变肠道通透性,引起炎症及一系列免疫反应。本文就肠道微生物在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病理生理过程中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为了顺应全球医学教育发展导向,对研究生消化生理学网络课程进行探索与实践。针对本课程开展的背景与意义,课程的学习目标与内容,课程开展需要的条件与实现路径,以及对研究生消化生理学网络课程开展的预期效果做出了阐述。  相似文献   
4.
教育和教学对个人能力的发展起主导作用,医学生的能力培养成为今后生理学教学的关键。通过认识医学生能力与核心能力的基本范畴,以及能力培养在生理教学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了解医学生理学教学的现状,洞察生理学教学中学生能力培养实现的关键出发点,从而实现生理学教学的有效提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TBL教学法在生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可行性。方法将应用班级的学生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讲授法,观察组用TBL教学模式。对两组实验报告进行评分以及理论考试成绩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实验总成绩和理论总成绩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在生理学实验教学中引入TBL教学法具有可行性,TBL教学在生理学实验中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教学效果优于传统教学法。  相似文献   
6.
7.
8.
本文全面考察了以统编教材《中医基础理论》为代表的现代中医学大量移植西医学生理、病理概念的状况和严重程度。确认中医学仅仅移植生理、病理两个语词,并未移植西医学两个核心概念原本表达的内涵。中医学将两者作为固有概念使用,严重混淆了中西医学的本质区别,混淆了概念逻辑思维与象思维的本质差异,导致同一学术语境下偷换概念普遍存在。尽快移除生理、病理概念,净化中医学象思维语境,已经成为中医理论研究亟待解决的重大学术问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心理、生理以及社会支持等因素对自然分娩产程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到2016年1月间,在我院选择进行自然分娩的600名准备自然分娩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产妇随机分为干预组(n=300)和常规组(n=300),给予干预组产妇进行心理、生理以及社会支持等多因素干预,给予常规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对比两组产妇的自然分娩产程状况。结果干预组产妇Ⅰ级疼痛发生率与常规组相比明显较高,P<0.05。干预组产妇Ⅱ级疼痛、Ⅲ级疼痛发生率与常规组相比明显较低,P<0.05。干预组产妇产后出血量与常规组相比明显较少,P<0.05。结论心理、生理以及社会支持等因素干预能改善产妇产程状况,减少产妇疼痛、产后出血量及剖宫产率,可在自然分娩中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宫腔粘连在临床上的主要症状及性质,分析使用宫腔镜对宫腔粘连的治疗效果. 方法 以回顾性的方法 研究该院2013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宫腔粘连患者200例临床资料分析研究患者的月经变化, 月经改变的人数,清宫手术和人流手术所诱发的IUA比例,手术3个月之后宫腔治疗效果比例等. 结果 现阶段临床上对于宫腔粘连的表现形式是月经的变化,研究显示月经出现改变的人数有168人,占总人数的84%;而清宫术以及人流为主宫腔操作所诱发的IUA占据总人数的84%,另外宫腔操作的次数与手术之前分度并没有任何的关系. 结论 宫腔镜下实施TCRA对IUA实施治其治疗效果显著,不过降低人流和规范人流的操作方为有效预防宫腔粘连的基本方法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