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5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13篇
耳鼻咽喉   7篇
儿科学   5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45篇
口腔科学   14篇
临床医学   44篇
内科学   34篇
皮肤病学   6篇
神经病学   233篇
特种医学   12篇
外科学   353篇
综合类   124篇
预防医学   13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40篇
  1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15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50篇
  2013年   64篇
  2012年   63篇
  2011年   67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70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报道1例对4岁儿童右示指末节两截完全离断,离体两截断面挫伤严重,按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防护需要进行核酸检查和排除诊断后,在严格的防护措施下,进行断指再植术,术后随访2周,再植指体成活良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比应用新型再生可降解生物材料猪小肠黏膜下层脱细胞修复补片(SIS)与植皮术在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的治疗效果.方法 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共收治手部软组织缺损36例,根据缺损面积与治疗方法分为两组:补片组21例,软组织缺损面积2.0 cm×1.5 cm^9.0 cm×3.5 cm,平均5.3 cm×2.1 cm,采用SIS治疗;植皮组15例,软组织缺损面积9.0 cm×4.0 cm^16.0 cm×9.0 cm,平均12.0 cm×8.5 cm,采用中厚皮片植皮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方法促进软组织缺损愈合的效果,记录术后14 d、21 d、28 d、3个月创面区愈合情况,并随访评估创面区愈合后的外观、色泽、弹性、感觉恢复与部分肌腱外露的治疗效果.结果 本组36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10个月,平均5个月.两组创面均完全愈合,外观、色泽接近,皮肤弹性及感觉均恢复良好.补片组感觉恢复优14例(66.6%),良5例(23.8%),差2例(9.6%);植皮组感觉恢复优9例(60.0%),良4例(26.0%),差2例(14.0%).创面愈合效果补片组优14例,良5例,差2例;植皮组愈合优9例,良4例,差2例.结论 SIS能快速、有效的刺激机体再生出表皮组织,并且新生的表皮经过生长与周围皮肤颜色无明显差异,无明显瘢痕增生,是一种手部小面积浅表软组织缺损的理想修复材料.  相似文献   
3.
目的 总结小脑前下动脉瘤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以及手术夹闭与介入治疗两种方法的治疗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2012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小脑前 下动脉瘤患者的基线信息、临床表现、动脉瘤特点、治疗方式和治疗效果。 结果 共收治11例小脑前下动脉瘤患者,其中显微外科手术夹闭动脉瘤5例,治愈率100%,术后2例 (40%)出现不完全性失语和手术侧面瘫,随访均无复发;介入治疗6例,5例(83.3%)完全栓塞动脉 瘤,其中2例(33.3%)闭塞动脉瘤远端载瘤动脉,1例(16.7%)栓塞治疗失败,术后1例(16.7%)出现 记忆力下降,1例(16.7%)出院1个月后动脉瘤破裂,并最终死亡。 结论 对于小脑前下动脉瘤,积极干预对于挽救患者生命意义重大,开颅手术夹闭和介入治疗都是 可选的治疗方式,两者均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保留足趾的自体复合第2足趾关节移植治疗手指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6年2月至2018年6月,共收治创伤性手指关节炎9例,其中男7例,女2例;年龄19~53岁,平均31.7岁;示指3例,中指6例;掌指关节(MP)关节炎4例,近侧指骨间关节(PIP)关节炎5例;均为创伤后继发的手指关节炎.采用游离带血供的自体复合第2足趾跖趾或趾骨间关节移植进行治疗,同时将受区废弃关节(7例)或切取自体髂骨移植(2例)修复供区骨缺损保留足趾长度,供区创面均直接关闭.术后观察手指和足趾骨折愈合情况、外形、移植关节活动度(ROM)、术后供区愈合情况和行走功能及相关并发症.结果 本组术后9例移植关节全部成活,1例足部供区行髂骨植骨微型钢板固定,术后1周伤口不愈合,考虑为内固定物排异反应,予拆除钢板改克氏针交叉固定,2周后创口顺利愈合.术后随访6~30个月,平均16.3个月.手指骨折平均愈合时间7~10周,平均8.3周,手指外观及功能良好.移植后的MP活动度为50°~75°,平均65.3°,PIP活动度为10°~85°,平均60.6°.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分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价手指功能:优5例,良3例,可1例,优良率为88.9%.足趾骨折平均愈合时间9~12周,平均10.2周,所有患者足趾外形良好,行走功能正常.2例取髂骨患者供区仅残留一条线形瘢痕,无疼痛、麻木等不适.结论 游离带血供的自体复合第2足趾关节移植治疗手指关节炎,同时应用受区废弃关节或切取自体髂骨移植修复供区骨缺损保留足趾,不仅能恢复手指关节的正常结构,使关节具有良好的功能,而且能保留足趾外形与功能,减少供区损伤,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应用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MSAP)修复前臂及足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自2015年5月至2017年9月,应用MSAP修复前臂及足部软组织缺损创面13例,其中男9例,女4例,年龄19~57岁,平均41岁;其中前臂6例,足部7例,足部创面均位于前中足.皮瓣切取面积为3.0 cm×4.0 cm^7.0 cm×15.0 cm.修复足部创面时均选用同侧小腿,小腿供区创面均进行一期直接缝合.术后通过门诊复查及微信方式,对皮瓣外形、感觉及供区恢复情况进行定期随访.结果 13例皮瓣全部成活,无血管危象发生及坏死,3例术后存在感染,给予换药及抗炎治疗后创面逐渐愈合.术后随访11例(2例外省患者失访),随访时间4~18个月,平均12个月,未发现供区明显功能障碍,受区皮瓣外形良好;7例感觉恢复至S2~S3,TPD 6~9 mm.结论 游离MSAP不损伤主干血管,血管蒂长,穿支恒定,皮下脂肪相对较薄,游离移植修复前臂及足部创面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比较手术夹闭和介入栓塞治疗颅内未破裂动脉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计算机检索1990至2018年颅内未破裂动脉瘤的所有临床对照研究。两名研究员分别纳入研究、提取数据、质量评价并应用Rev Man5. 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最终纳入21篇文献,病例数109114例。Meta分析结果提示:手术夹闭组动脉瘤闭塞率为88. 2%,平均住院时间7. 7天,均高于介入栓塞组的65. 3%和4. 1天,P 0. 05。介入组患者的短期死亡率和致残率分别为0. 61%和2. 1%,均低于手术组的1. 27%和4. 7%,P 0. 05。介入组患者的1年期死亡率和致残率(2. 5%、2. 5%)均与手术组(2. 2%、1. 8%)无明显差异,P 0. 05。漏斗图未发现发表偏倚。敏感性分析结果一致。结论介入栓塞相比于手术夹闭可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降低患者的短期不良预后发生率。但是动脉瘤的闭塞率较低,1年期预后与手术夹闭无明显差异。据此推测手术夹闭患者的长期预后可能要好于介入栓塞,手术夹闭更适合于年轻患者。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尼莫地平与腰大池引流术(lumbar cisterna drainage,LD)联合应用对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患者脑氧饱和度、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水平的影响。方法:将于我院行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治疗的60例颅内动脉瘤(cerebral aneurysm,CA)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微量泵输注30 mg/d尼莫地平,对照组行腰椎穿刺,观察组行LD,比较两组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VMCA)、脑脊液压力及脑脊液中红细胞计数(RBC),记录不同时间节点脑氧供需指标及脑氧饱和度(rSO2),比较MMP-9、sICAM-1、sVCAM-1水平、CVS及颅内感染发生率、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结果:术后1周至术后2周,两组VMCA水平呈先升高再降低趋势,而脑脊液压力及RBC水平持续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T1至T4阶段,两组SjvO2、CjvO2、CaO2呈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趋势,且T2、T3时间点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T1至T4阶段,两组Ca-jvO2、CERO2呈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趋势,且T2、T3时间点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T2至T4阶段,两组rSO2呈先升高再降低趋势,且T2、T3时间点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周及术后2周,观察组MMP-9及sICAM-1、sVCAM-1水平及CVS发生率、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颅内感染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A患者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给予尼莫地平联合LD,于改善患者脑氧供需平衡及脑氧饱和度、降低CVS风险、减轻脑损伤及颅内炎症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ABSTRACT

Objectives: Aneurysm remnants after microsurgical clipping have a risk of regrowth and rupture and have not been validated in the era of three-dimensional angiography. Therefore, this study aimed to evaluate the angiographic outcome using three-dimensional rotational images and determine the predictors for remnants after microsurgical clipping.

Methods: Between January 2014 and May 2017, 139 aneurysms in 106 patients who were treated with microsurgical clipping, were eligible for this study.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aneurysm remnants after microsurgical clipping, the angiographic outcomes were evaluated using follow-up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within 7 days for unruptured aneurysms or within 2 weeks for ruptured aneurysms. According to the Sindou classification, the aneurysm remnants were dichotomized, and subgroup analysis was performed to identify the predictors of aneurysm remnants after clipping with various imaging parameters and clinical information.

Results: The overall rate of aneurysm remnants was 29.5% (41/139), in which retreatments were needed in 6.5% (9/139). The neck size and maximum diameter of aneurysms were independent predisposing factors for the aneurysm remnants that need retreatment (OR: 2.30; p < 0.001; OR: 1.38; p < 0.001, respectively).

Conclusions: This study demonstrated a low incidence of aneurysm remnants after microsurgical clipping which need to retreatment. However, selective postoperative angiography could provide us clear information of surgical result and evidence for long-term follow-up for some aneurysms with larger neck size (>5.7 mm) and maximum diameter (>7.1 mm).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胼周动脉动脉瘤(PAA)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42例PAA的临床资料。25例采用夹闭术治疗,17例行血管内栓塞治疗。结果 所有动脉瘤均成功完成夹闭或栓塞,夹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8.0%,12/25),栓塞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7.6%,3/17)。42例术后临床随访3~12个月,中位数6个月;夹闭术治疗25例末次随访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0~2分17例,3~6分8例;预后良好率为68.0%(17/25);栓塞治疗的17例末次随访mRS评分0~2分14例,3~6分3例;预后良好率为82.4%(14/17)。42例术后影像随访4~21个月,中位数9个月;夹闭术后复发率为12.0%(3/25),栓塞术后复发率为5.9%(1/17)。结论 夹闭术与血管内栓塞是治疗破裂PAA的有效方法,临床上需结合病人具体情况选择个体化的治疗方式以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