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6篇
  免费   257篇
耳鼻咽喉   10篇
儿科学   56篇
妇产科学   26篇
基础医学   32篇
口腔科学   33篇
临床医学   180篇
内科学   92篇
皮肤病学   9篇
神经病学   32篇
特种医学   15篇
外科学   124篇
综合类   259篇
预防医学   135篇
眼科学   20篇
药学   138篇
  2篇
中国医学   190篇
肿瘤学   90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86篇
  2021年   80篇
  2020年   65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79篇
  2016年   101篇
  2015年   98篇
  2014年   171篇
  2013年   134篇
  2012年   143篇
  2011年   151篇
  2010年   85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评价体外心肺复苏(ECPR)与传统心肺复苏(CCPR)对成人心脏骤停患者的生存和神经功能预后的影响.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在1980年1月到2015年1 1月公开发表的相关文献,并对获得文献进行严格的筛选和质量评价,提取相关数据,使用Review Manager 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纳入8个研究,共计2 718例,其中ECPR组462例,传统心肺复苏(CCPR)组2 256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CCPR比较,ECPR可以提高成人心脏骤停患者的出院存活率(OR=2.92,95%CI:2.24~3.81,P<0.01),长期存活率(OR=2.97,95%CI:2.11 ~4.19,P<0.01)和神经功能状态(OR=3.50,95%CI:2.36~5.81,P<0.01.在纳入的8项研究中,4项建立了倾向评分匹配的队列,其中ECPR组与CCPR组各182例.Meta分析结果表明:在提高成人心脏骤停患者的自主循环恢复率、出院存活率、长期存活率和神经功能状态方面,ECPR均具有较为显著的优势.结论 ECPR可以改善成人心脏骤停患者的自主循环恢复率、出院存活率、长期存活率和神经功能预后,效果优于CCPR.  相似文献   
2.
目的: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根据现有临床证据系统评价上颌快速扩弓后上气道容积的变化情况.方法:检索中英文电子数据库中有关上颌快速扩弓与上气道容积变化方面的所有文献.按照相关性、是否符合纳入标准等对文献进行筛选.将数据输入RevMan 5.3进行分析.结果:最后纳入11 篇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鼻咽容积变化为+0.62 cm3(P=0.000 2),腭咽容积变化为+0.62 cm3(P=0.02),舌咽变化为+0.39 cm3(P=0.11),口咽总体积变化+0.40 cm3(P=0.27).结论:现有临床证据表明,上颌快速扩弓对上气道容积的影响主要在鼻咽、腭咽部位,对舌咽及口咽总容积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机械通气患者床头抬高不同角度的临床效果.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CBM),万方数据库,Cochrane Library,Pubmed,Web of Science中有关机械通气患者床头抬高的随机对照实验,并进行手工检索和引文追踪,检索日期截至2016年6月2日.由2名研究者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对文献质量进行严格评价并提取资料,对符合质量标准的研究使用stata SE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检索获得961条记录,最终纳入17篇文献,其中英文3篇,中文14篇.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床头抬高小于30度相比,床头抬高30度~45度的转动体位可以显著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的发生率[OR=0.33,95%CI( 0.27,0.41)],缩短机械通气时间[SWD=-3.65,95%CI(-4.90,-2.40)]和ICU住院时间[SWD=-2.95,95%CI(-4.05,-1.85)],并能降低死亡率[OR=0.62,95%CI( 0.44,0.87)].亚组分析结果显示:45度半坐卧位对机械通气患者的临床结局较30度~45度卧位并无显著优势,反而会降低患者的舒适度并增加静脉血栓和压疮的发生率.结论 30度~45度半坐卧位不仅能降低VAP的发生率,还能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并能降低死亡率,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系统性评价神经节苷脂(gangliosidosis,GM1)佐治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CI)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利用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万方数据库、Medline、Embase医学文献检索全文数据库(各数据库检索时间均为自建库起到2015年10月),同时检索相关文献的参考文献,并辅以手工检索相关杂志和会议论文等.收集有关神经节苷脂治疗脑梗死的随机或半随机对照试验,根据Cochrane Handbook推荐的文献质量评价办法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并应用RevMan5.3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最终纳入23个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RCT),总计2 076例患者,其中神经节苷脂治疗组1 041例,常规治疗对照组1 035例.结果 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神经节苷脂可提高脑梗死患者CI的治疗有效率[RR =1.28,95%CI(1.23~1.34)],治愈率[RR =1.46,95%CI(1.28~1.67)],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比较[MD=-9.08,95%CI(-11.61~-6.5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所纳入研究共出现皮疹5例,谷丙转氨酶(GPT)升高7例,停药后均消失,均无肝肾功能损害.结论 目前有效的证据表明应用神经节苷脂佐治脑梗死CI可以提高临床疗效,但由于所纳入研究质量不高,尚需更多设计良好、规模较大的RCT研究进一步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替吉奥(S-1)与氟尿嘧啶(5-FU)在中国晚期胃癌患者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及PubMed,查找在中国晚期胃癌患者中应用S-1与5-FU的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mcRCTs),采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纳入4个mcRCTs.Meta分析显示S-1可以显著提高客观缓解率[OR=1.90,95%CI(1.36~2.65),P<0.01]和疾病控制率[OR=2.08(1.43~3.03),P<0.01],但未显示出总生存优势[HR=0.76(0.39~1.50),P=0.82]. S-1组的白细胞减少[1~4级:OR=2.40(1.41~4.07),P<0.01;3~4级:OR=3.09(1.94~4.93),P<0.01]、中性粒细胞减少[1~4级:OR=2.23(1.60~3.10),P<0.01;3~4级:OR=2.90(1.40~6.02),P<0.01]、血小板减少[1~4级:OR=2.40(1.56~3.69), P<0.01]、贫血[3~4级:OR=1.78(1.11~2.87),P=0.02]及腹泻[3~4级:OR=2.51(1.13~5.58),P=0.02]的发生率均高于5-FU组,而其他的消化系统不良事件发生率相对低于5-FU组,但仅1~4级恶心的发生率显著低于5-FU组[OR=0.59(0.42~0.81),P<0.01].结论 对于中国晚期胃癌患者,S-1可以显著提高客观缓解率及疾病控制率,但增加血液系统不良事件及腹泻的发生率;而在生存时间方面虽不劣于5-FU.  相似文献   
6.
背景 近年来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深入研究其发病的危险因素有重要意义. 目的 采用Meta分析法探讨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POAG发病的关系,为探讨POAG发病的危险因素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计算机法检索数据库PubMed、Embase、Cochrone图书馆、维普、万方数据、CNKI数据库中2000年1月至2015年2月发表的关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POAG发病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文献,语种为中文和英文,并通过其相关的参考文献进行补充.采用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对纳入的文献质量进行评估.采用Stata 12.0统计学软件对合并效应量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在POAG发病中的比值比(OR)和95%可信区间(CI).采用敏感性分析和亚组分析法处理各研究间的异质性.各研究间异质性I2≥50%时采用随机模型分析效应量,I2<50%时采用固定模型分析效应量. 结果 共纳入8篇病例对照研究类型,来自欧洲、亚洲和北美洲,8篇文献中幽门螺旋杆菌的检测方法不同,包括ELISA检测、Western blot法和组织病理学检查.POAG组患者276例中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率为71.38%,对照组352例中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率为42.90%.随机效应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POAG发病有关(OR=3.23,95%CI:1.65~6.23,P=0.001);敏感性分析发现各研究对Meta分析结果均无明显影响.不同研究地区的亚组分析发现,欧洲地区POAG患者的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率最高(OR=7.25,95% CI:3.61 ~ 14.54,P=0.000,I2=0.0%);不同检测方法亚组分析发现,组织病理学检测的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率最高(OR=9.13,95% CI:3.78~22.04,P=0.000,I2=0.0%),其次为ELISA法(OR=2.85,95% CI:1.40 ~5.81,P=0.004,I2=60.4%).漏斗图检测及Egger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纳入的文献无发表偏倚(P>0.05).结论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POAG的发病相关联.  相似文献   
7.
目的 系统评价ACEI抗高血压药物时辰服药对比常规服药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循证参考.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ACP、MEDLINE、EMBASE、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ACEI抗高血压药物时辰服药对比常规服药方式治疗高血压的系列研究,提取资料并评价质量后,采用Rev Man5.0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2项临床研究,合计1286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时辰服药组的24h平均收缩压(RR=1.41,P<0.00001,95%CI[-3.15,5.97])、24 h平均舒张压(RR=-1.76,P<0.00001,95%CI[-2.78,3.09])、白天平均收缩压(RR=2.33,P=0.0007,95%CI[-1.45,6.1])、夜间平均收缩压(RR=-3.96,P=0.002,95%CI[-7.42,-0.5])、夜间平均舒张压(RR=-6.31,P=0.0001,95%CI[-9.31,-1.16])低于常规服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白天平均舒张压(RR=0.41,P=0.4,95%CI[-0.55,1.36])与常规服药组相比,差异无统计意义.结论 ACEI类抗高血压药物按照时间疗法管理的降压效果优于常规疗法.但是受到纳入研究方法学质量的限制,该结论有待大样本、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与卧床休息相比,早期下床活动对急性深静脉血栓患者继发肺栓塞率的有效性。方法运用计算机检索Cochrane、JBI、Medline、EMbase、CINAHL、Web of Knowledge、CBM、万方和CNKI数据库,查找关于对比早期下床活动和卧床休息处理急性深静脉血栓患者继发肺栓塞问题的相关研究文献。检索时间均从建库至2015年1月1日。由2位评价员按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质量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 eta分析。结果共纳入9项研究,共847例患者。M 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卧床休息相比,早期下床活动对急性深静脉血栓患者继发肺栓塞率[RR=0.42,95% CI(0.16,1.09),P=0.0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现有证据表明:早期下床活动不会增加深静脉血栓患者继发肺栓塞率。鉴于纳入研究数量有限,上述结论尚需开展更多研究予以验证。  相似文献   
9.
目的:系统评价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有效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重庆维普全文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并辅以文献追溯及手工检索的方法,收集公开发表的所有关于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年限为2003年1月-2013年8月.按照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并评价纳入研究质量后,应用RevMan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有效率高于西药及中成药治疗;针灸治疗组症状总积分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目前研究提示,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有效,对照常规药物有一定的优势,但由于纳入研究质量所限,亟需高质量的临床试验研究进一步验证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背景与目的 棘皮动物微管相关蛋白4(echinoderm 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 4,EML4)与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naplastic lymphatic tumor kinase,ALK)重排形成的融合基因存在于大约5%的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中,是继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K-ras之后又一新型靶点基因.有数据显示携带EML4-ALK融合基因的NSCLC患者接受ALK抑制剂治疗后,其疾病控制的有效率可达80%,探索和建立能够准确快速检测出NSCLC患者EML4-ALK融合突变的方法,是筛选出适合治疗的优势人群的关键.本研究分析免疫组化法(immunohistochemistry,IHC)检测EML4-ALK融合基因突变的敏感度与特异度,评价该方法准确性及临床应用价值,从而为肺癌患者“个体化分子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Pubmed数据库检索所有符合检索条件的文献,末次检索日期为2015年2月25日,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进行进一步筛选,采用诊断试验meta分析方法,比较特异性抗体免疫组化法与“金标准”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法的敏感度、特异度,以明确特异性抗体IHC作为筛查方法的可行性.结果 本文11篇文献纳入meta分析,EML4-ALK融合基因免疫组化累计病例3,234例,诊断比值比(diagnositic odds ratio,DOR)为1,135.00(95%CI:337.10-3,821.46);综合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summary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SROC)下面积为0.992,3(SEAUC=0.003,2),Q*统计量为0.964,4(SEQ*=0.008,7).结论 特异性抗体IHC法检测EML4-ALK融合基因的方法可行,具有高特异度和敏感度,可作为一种简单快速的筛查方法,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