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目的探讨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Lisfranc损伤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自2012-01—2013-09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15例Lisfranc损伤,Lisfranc关节内侧柱和中间柱用空心钉刚性固定,外侧柱行克氏针弹性固定。术后采用AOFAS评分标准进行足踝功能评估。结果本组术后X线片显示14例获得解剖复位。术后所有患者获得随访2~19个月,平均11个月。末次随访时AOFAS足踝评分:优9例,良4例,可2例。6例在随访过程中发现Lisfranc关节骨性关节炎,其中1例久行后出现跖跗关节处疼痛。结论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Lisfranc损伤疗效满意,术中解剖复位、稳定固定,以及确保后期复位不丢失是获得满意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Lisfranc损伤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L isfranc损伤的诊治方法及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对63例L isfranc损伤患者的手术方法、疗效及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46例随访1~8年(平均3年)。感染6例,克氏针松动6例,创伤后关节炎10例。依据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足评分标准对患足术后的功能进行评定。骨折脱位40例:好25例,较好10例,差5例。单纯韧带损伤6例:较好3例,差3例。结论L isfranc损伤的解剖复位、稳定固定是获得良好预后的关键,而单纯韧带损伤远期疗效不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总结Lisfranc损伤早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经验.方法 早期切开复位治疗Lisfranc损伤15例患者,应用螺钉、克氏针固定.术前损伤应用Quenu-Kuss分型,A型5例,B型9例,C型1例.结果 所有患者随访8个月至3年,平均(20.60±7.42)个月.术后4个月随访时评估疗效,应用改良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的中足评分标准对患足术后的功能进行评定,优4例,良7例,可3例,差1例.结论 对于Lisfranc损伤,早期切开复位,进行螺钉、克氏针同定,积极预防并发症,患者能够获得较好的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采用闭合复位改良克氏针内固定治疗Lisfranc损伤并观察疗效.[方法]针对传统的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的不足,自2005-2008年运用改良方法治疗Lisfranc损伤共10例.[结果]术后随访12~18个月,X线片、AOFSA评分,优良率75%.[结论]改良法治疗Lisfranc损伤术中操作简便、固定确实,避免了传统方法的一些不足. 相似文献
5.
第4、5跖跗关节的应用解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测量第4、5跖跗关节的多个解剖学参数,了解具体结构,评估其活动能力.方法 对10个成人新鲜冰冻足部标本进行解剖测量第4、5跖跗关节的关节面直径、关节面夹角和第5跖骨倾斜角.结果 ①测得第4跖跗关节面远侧横径为(8.58±0.30)mm,纵径(12.89±0.52)mm,近侧横径为(8.65±0.29)mm,纵径(13.0±0.47)mm;第5跖跗关节面远侧横径(10.61±0.98)mm,纵径(12.22±0.46)mm,近侧横径(8.65±0.29)mm,纵径(13.0±0.47)mm;②第5跖骨倾斜角为51.5°±2.8°,骰骨两跖跗关节面所构成的夹角为147.2°±8.5°;③两关节为平面关节,第5跖跗关节面呈三角形,第4跖跗关节面呈长方形,纵轴较长.结论 第4、5跖跗关节为平面关节,在不同平面尤其矢状面具有一定的活动度,临床上需要尽可能保留此两关节的活动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克氏针内固定治疗Lisfranc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笔者自2008年9月至2011年8月,根据中足三柱理论,应用足背小切口牵引复位克氏针交叉固定,治疗Lisfranc损伤16例。男12例,女4例;年龄22~66岁。结果术后随访6~12个月,骨折均获骨性愈合,采用美国足踝骨科协会中足评分标准评分,平均为86.6分,其中优9例,良5例,一般1例,差1例。结论小切口克氏针内固定治疗Lisfranc损伤,手术创伤小,能够重建跖跗关节复合体的稳定性,为骨折和软组织愈合提供环境,利于早期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运用微型钢板结合空心钉治疗C型Lisfranc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8月至2014年6月运用微型钢板结合空心钉治疗的25例C型Lisfranc损伤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6例,女9例;年龄为19~62岁,平均为(39.6±11.7)岁。运用微型钢板坚强固定内侧柱、中间柱,以空心钉替代损伤的Lisfranc韧带,外侧柱予克氏针弹性固定;术后随访时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医师协会(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系统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所有病人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6~36个月(平均为12.5个月),术后正、侧位及斜位X线片示所有病例均达到解剖复位,未出现再次脱位,未见伤口感染、皮缘坏死等并发症。其中3例出现钢板断裂,予以取出内固定。参照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系统,优16例,良5例,可4例,优良率为84.0%。结论运用微型钢板结合空心钉治疗C型Lisfranc损伤,符合足部生物力学,避免了单纯螺钉、克氏针固定引起的断钉无法取出、固定不稳定等不良后果,可以达到良好的解剖复位,术后可早期行功能锻炼。尽管存在一些并发症,但总体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空心螺钉结合克氏针固定治疗Lisfranc关节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2014年收治的Lisfranc关节损伤患者54例,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7例。组间患者年龄、性别比例、Myerson分型类似。观察组患者行切开复位空心螺钉结合克氏针固定,对照组采用切开复位克氏针固定。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疼痛评分、手术时间及愈合时间分别为(4.53±1.12)分、(130.28±16.57)min、(24.33±4.15)d,稍高于对照组(4.22±1.31)分、(125.37±13.81)min、(22.78±3.7)d,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AOFAS评分:观察组为(83.77±14.29)分、对照组为(76.23±12.2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优良率为85.2%,显著高于对照组(59.2%)(P0.05)。观察组切口感染、骨性关节炎、骨筋膜综合征发生率分别为(1例,1例,1例,11.11%),与对照组(1例、1例、2例、14.81%)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切开复位空心螺钉结合克氏针固定治疗Lisfranc关节损伤,效果好,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9.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29):65-67+70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Lisfranc损伤对患者足部恢复、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8年4月我院收治的Lisfranc损伤患者5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25例),其中实验组患者采取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关节融合术治疗,经不同方式治疗后对比两组患者足部功能恢复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Maryland足功能评分(疼痛、功能、外观、活动度、总分)较治疗前比较显著上升,实验组Maryland足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实验组足部功能恢复优良率(88.00%)显著高于对照组(56.00%)(P0.05);治疗后,实验组出现并发症(切口边缘皮肤坏死、骨性关节炎、骨不愈合、足部疼痛)总发生率(8.00%)略低于对照组(20.0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Lisfranc损伤可明显促进患者足部功能恢复,提升其临床疗效同时,减少相应并发症发生风险,因此临床推广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Lisfranc损伤的分型、手术方法及其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Lisfranc损伤30例,根据Myerson分型、参照Chiodo"三柱损伤理论"作复位内固定。采用AOFAS中足评分系统对疗效进行评价。结果 30例均获得随访12~36个月,疗效按AOFAS评分标准评定:优25例,差5例,优良率83%。结论对Lisfranc损伤采用Myerson分型方法及Chiodo"三柱损伤理论"作复位内固定对临床的诊断及治疗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