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7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2.
3.
美国医学信息学教育现状分析及启示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介绍了美国医学信息学教育的基本情况,并从教学层次、学位授予、课程设置、科研及师资等方面对美国近20所医学信息学教育机构进行分析和整理,以期从中得到某些启示,推动我国医学信息学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LRP16编码蛋白的信息学分析及亚细胞定位研究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目的:探讨LRP16基因编码蛋白的基本生物学特征及其在真核细胞中的分布。方法:以Internet为操作平台、以国际公共生物数据库为实验材料、应用生物学软件为研究工具为LRP16编码蛋白进行了全方位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在此基础上,将该基因的编码序列重组到pEGFP-N1真核表达中,融合在绿色荧光蛋白(GFP)的N端转染HeLa细胞,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荧光分布。结果:LRP16产物主要与一些RNA病毒产生的与核酸结合的非结构蛋白有较高相似性,含有与功能未知的Motif:Hismacro、DUF27、A1pp相似的结构域。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扫描发现GFP分布于细胞核内。结论:LRP16基因编码一种起源古老、进化缓慢的核蛋白因子,在细胞多种生命活动过程中应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数字化医院建设与数字医学的发展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数字化医院是我国卫生信息化发展纲要明确规定的建设目标。对于促进医疗卫生事业改革与发展具有深远意义。为此,对数字化医院基本概念、国内外数字化医院建设现状与进展进行全面阐述。简要概述数字化医院的六个主要特征:医疗设备数字化、医疗方式网络化、医院管理信息化、医疗服务数字化、辅助决策智能化和支持社区与家庭保健常态化。根据现代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进程,从四个方面展望了数字化医院的发展趋势,探讨了数字化医院建设与数字医学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社区卫生服务信息化建设的瓶颈问题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通过社区卫生服务信息化建设,可以完善和规范社区卫生服务功能,提高社区卫生服务质量,加强信息互通互联,完善信息统计上报制度,提高国家的卫生宏观调控和卫生应急能力。国内社区卫生信息化建设已取得初步进展但问题重重,其瓶颈问题在于国内缺乏统一的社区卫生服务业务模型标准、信息分类标准、数据元素标准、数据采集标准和信息运行规范等一系列社区卫生服务信息技术标准和规范。因而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信息化首要任务是建立和制定社区卫生信息技术标准和操作规范,规范电子健康档案,建设社区卫生信息数据集标准和功能规范,逐步实现社区卫生信息的垂直流动和平行流动。 相似文献
7.
基于HIS的急诊科信息管理系统的构建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针对目前急救室医疗信息化程度低的问题,结合急救室工作的特殊性,设计了急诊科信息管理系统,该系统由①急救室工作站;②留观病房护士站;③留观病房医生站;④输液室工作站等构成。系统的开发与应用对推动急诊医疗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提高急诊科救治及管理水平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建设数字化医院促进现代化管理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军民协同共建医疗服务示范工程”是由解放军总医院牵头承担的科技部“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厦门市第一医院作为重要成员之一,利用先进的网络信息集成共享技术,建成了院本部与外院、院本部与分院、院本部与社区以及院内各科室之间区域协同医疗公共服务集成平台和运行机制,实现看病、住院、体检全过程一卡通。 相似文献
9.
临床实验室信息化管理防呆机制的建立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构建临床实验室信息系统管理的防呆机制,实时监管实验室内各种检测流程,建立信息化监控的实验室管理模式。方法针对实验室检验流程中易发生失误的节点,建立临床实验室信息系统管理的节点防呆机制。根据样本条码的唯一性,实现样本核收、样本前处理、仪器检测与质控过程、标本外观属性甄别、检验报告审核与提交、标本检测完毕的后处理等各节点的信息化监控管理。结果实验室内检测流程信息化防呆机制的监控管理功能,可及时发现和有效控制检测流程中因失误操作而造成的过失。结论完善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的防呆机制,对检测流程各节点的状态实时监控,可有效地预防失误引发的医疗投诉,对于规范检测流程和实现标准化实验室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