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9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8篇
耳鼻咽喉   8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11篇
基础医学   21篇
口腔科学   20篇
临床医学   100篇
内科学   17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22篇
外科学   170篇
综合类   217篇
预防医学   140篇
眼科学   56篇
药学   115篇
  3篇
中国医学   57篇
肿瘤学   1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101篇
  2013年   101篇
  2012年   110篇
  2011年   87篇
  2010年   71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切口并发症的发生原因、治疗、预防及预后。方法:回顾1 650例LC发生切口并发症31例的临床资料。结果:31例中切口感染12例,切口下积液11例,切口裂开1例,切口出血1例,皮下淤血及血肿1例,切口疝2例,切口肿瘤种植1例,增殖性瘢痕2例。结论:严格的无菌技术,恰当的切口选择,细致和规范的技术操作,良好的麻醉配合和合理的术后处理是预防LC切口并发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
王健 《中华医护杂志》2006,3(3):246-246
目的络合碘预防阑尾切除术后切口感染。方法0.05%络合碘冲洗切口65例。结果络合碘冲洗的化脓、坏疽或穿孔性阑尾炎切口无感染,与传统组感染率9.1%(6/66)比较p〈0.05(x^2=4.266)。结论0.05%络合碘冲洗切口是预防阑尾切除术后切口感染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根治性膀胱癌切除术后感染切口愈合的危险因素及与单核淋巴细胞因子的关系。方法回顾性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2月于南阳市中心医院泌尿外科接受根治性膀胱癌切除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200例,根据术后切口是否发生感染分为感染组(n=100)和未感染组(n=100),其中感染组根据切口愈合时间分为早期愈合组(n=65)和延迟愈合组(n=35)。对影响根治性膀胱癌切除术后感染切口愈合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比较感染组和未感染组血清单核淋巴细胞水平。结果延迟愈合组患者术中出血量高于早期愈合组,白蛋白含量低于早期愈合组,手术时间长于早期愈合组,尿瘘、肠瘘次数均高于早期愈合组(均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白蛋白、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尿瘘、肠瘘是影响患者感染切口愈合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切口感染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白细胞介素-8(IL-8)、IL-4、IL-6水平高于未感染组(均P<0.05),而IL-2水平低于未感染组(P<0.05)。结论白蛋白、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尿瘘、肠瘘是影响患者感染切口愈合的独立危险因素,在临床上应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措施,避免影响术后切口的愈合。同时,对单核淋巴细胞因子的检测有助于防治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降低腹部Ⅱ类切口感染发生率,确保患者安全。方法选定“降低腹部Ⅱ类切口感染发生率”为主题,开展品管圈活动。结果改善后,腹部Ⅱ类切口感染发生率由14.29%降至5.95%;形成了包括3 L静脉营养专用输液架使用方式等8项标准化作业书。结论品管圈活动开展降低了腹部Ⅱ类切口感染发生率,规范了操作流程,节约了患者费用,提高了圈员解决问题能力,增强了团队凝聚力。  相似文献   
5.
抗生素在预防胸外科择期手术切口感染中的应用   总被引:28,自引:4,他引:24  
目的 探讨抗生素在预防胸外科择期手术切口感染中的合理应用。方法 按Ⅰ、Ⅱ、Ⅲ类切口对635 例胸外科择期手术分组进行抗生素的种类、应用时机、术后疗程等方面切口感染率的统计比较。结果 Ⅰ、Ⅱ、Ⅲ类切口感染率分别为2.56% 、4.39% 、7.54% ;青霉素类、喹诺酮类和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应用,切口感染率分别为10.05% 、3.23% 、2.83% 。术后抗生素应用疗程,Ⅰ、Ⅱ类切口感染率3 天以上无差异性,Ⅲ类切口感染率5 天以上无差异性。结论 预防性抗生素应用在胸外科择期手术中有确实的临床意义;Ⅱ、Ⅲ类切口的预防性抗生素以二、三代头孢菌素类或三代喹诺酮类为好,Ⅰ类切口的预防性抗生素应用仍应首选青霉素类为宜  相似文献   
6.
择期剖宫产术中胎头高浮娩头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黎燕玲  张奕梅 《中国妇幼保健》2006,21(15):2078-2079
目的:探讨胎头高浮产妇择期子宫下段剖宫产取头困难方法。方法:术中用腰-硬外麻联合麻醉,改进子宫切口、加强术者与助手配合等方法娩头的80例为研究组;常规子宫下段剖宫产娩头的73例为对照组,对比两组的取头时间、产妇和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对照组发生取头困难9例,占12.53%;研究组2例,占2.50%,差异有显著性(P<0.05)。平均取头时间研究组55 s,对照组105 s;研究组产妇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研究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改进后的娩头法较常规娩头法能迅速而顺利取出胎头,安全性较高,母儿并发症较少,是胎头高浮子宫下段剖宫产取头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术前 术后未使用抗菌药,仅术前使用抗菌药和术前 术后均使用抗菌药三组病人清洁手术的切口愈合情况.方法:将三组病人术后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三组病人切口愈合情况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清洁手术术后一般不需要应用抗菌药物预防切口感染.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2013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0例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的切口愈合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微波治疗法对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进行治疗,疗效明显优于常规治疗方法,且能够极大缩短切口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措施对预防消化道手术后切口感染的效果。方法 280例接受消化道手术治疗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实施个性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切口愈合效果以及感染率。结果观察组的切口甲级愈合率为72.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8.6%(P0.05);观察组的切口感染率为1.4%,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2.14%(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1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9.3%(P0.05)。结论在消化道手术后实施个体化综合护理干预有利于降低切口感染率,促进切口的愈合。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精细化护理管理对开放性四肢骨折手术切口感染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5月在该院手术室实施手术治疗的开放性四肢骨折患者102例,2017年6-12月的四肢骨折患者52例为观察组实施精细化护理管理,对照组2018年1-5月的四肢骨折患者50例,实施普通护理常规。对比两组患者、家属满意度及两组患者切口感染发生情况。结果患者切口感染发生率无论是浅部组织感染还是深部组织感染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52例患者中浅部组织感染2例,占3.85%,深部组织感染1例占1.92%,而对照组50例患者中浅部组织感染6例,占12.00%,深部组织感染3例占6.00%。而且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风险管理用于开放性四肢骨折患者的切口感染预防中,明显降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