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6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4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0篇
预防医学   13篇
药学   23篇
中国医学   7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疱疹性咽峡炎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天阳  肖铭澍 《新中医》2020,52(3):103-105
目的:观察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79例疱疹性咽峡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39例和治疗组40例,对照组常规给予利巴韦林气雾剂治疗,治疗组使用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联合利巴韦林气雾剂治疗。比较2组患儿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时间,观察2组总体疗效及用药安全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治疗组症状体征恢复时间均更短,总体疗效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儿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联合利巴韦林气雾剂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可缩短临床症状、体征消失的时间,增加总疗效率且不增加药物不良反应,比传统抗病毒治疗更加有效。  相似文献   
2.
Although coxsackievirus A6 (CV-A6) is generally recognized as a causative agent of herpangina in children, CV-A6 infections globally emerged as a new and major cause of epidemic hand-foot-and-mouth-diseases (HFMDs) around 2008. To clarify the longitudinal epidemiology of CV-A6, we carried out sequence and phylogenetic analyses for the VP1 and partially for the VP4-3D regions as well as antigenic analysis using 115 CV-A6 isolates and 105 human sera in Yamagata, Japan between 2001 and 2017. Phylogenetic analysis revealed that CV-A6 isolates were clearly divided into two clusters; strains in circulation between 2001 and 2008 and those between 2010 and 2017. Neutralizing antibody titers of two rabbit antisera, which were immunized with Yamagata isolates in 2001 and 2015, respectively, against 28 Yamagata representative strains as well as the prototype Gdula strain were 1:2560–1:5120 and 1:160–1:640, respectively. The neutralizing antibody titers among residents in Yamagata against the above two strains were similar. Our analyses revealed that there were cross-antigenicities among all analyzed CV-A6 strains, although the newly emerged strains were introduced into Yamagata around 2010 and replaced the previous ones. With regard to control measures, these findings suggest that we can prevent CV-A6 infections through the development of a vaccine that effectively induces neutralizing antibodies against CV-A6, irrespective of genetic cluster.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喜炎平联合万应胶囊治疗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70例疱疹性咽峡炎患儿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4例,对照组36例。治疗组应用喜炎平注射液剂量2.5~5mg/(kg·d),最大剂量不超过200mg/d,分2次肌注,另用喜炎平注射液5mg/kg,加入生理盐水20mL,用超声雾化器进行雾化吸入,1次/d,联合万应胶囊0.15,口服,2次/d,;对照组应用病毒唑10mg/(kg·d)静点,其余治疗相同,3~5d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喜炎平联合万应胶囊综合治疗疱疹性咽峡炎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利巴韦林加维生素C联合雾化吸入治疗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在我院治疗的256例小儿疱疹性咽峡炎,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予清热解毒的中成药及降温等对症支持治疗,合并感染者适当加用抗生素,治疗组予利巴韦林加维生素C雾化,对照组单纯予利巴韦林雾化,动态观察临床效果,统一评价疗效.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患儿退热时间[(1.58±0.67)d vs.(2.95±0.96)d]、疱疹周围粘膜充血消退时间[(1.63±0.8)d vs.(2.17±0.8)d]、流涎或痛感消失时间[(0.92±0.6)d vs.(1.49±0.8)d]、疱疹灶愈合时间[(2.43±0.9)d vs.(2.93±1.2)d]及治疗有效率(95.3% vs.76.5%)相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维生素C联合利巴韦林雾化吸入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疗效优于单纯利巴韦林雾化吸入治疗,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北京市疱疹性咽峡炎的流行情况及病原体构成,为该病的预防与控制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16年北京市15个区监测医院中首次就诊的10岁以下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病例基本信息及临床表现,并采集咽拭子进行病原体检测.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符合条件的疱疹性咽峡炎病例744例,其中5岁及以下病例占86.83%,性别比(男:女)为1.23:1;手足口病病例1935例,5岁及以下病例占88.94%,性别比为1.40:1.两类病例的标本采集高峰都集中在5—7月.疱疹性咽峡炎的发病至诊断时间间隔为(1.08±1.32)d,手足口病的发病至诊断时间间隔为(1.12±1.33)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14,P=0.336).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病例中发热的比例分别为67.20%和45.94%(x2=96.158,P<0.001).诊断为疱疹性咽峡炎的病例全部为轻症,而手足口病病例有21例(1.09%)发展为重症.肠道病毒核酸阳性病例分别为401例(53.90%)和1362例(70.39%)(x2=64.640,P<0.001).疱疹性咽峡炎的病原体主要为其他肠道病毒(62.59%),而手足口病的病原体主要为CA16(44.93%).结论 疱疹性咽峡炎与手足口病发病人群近似,均为5岁以下的儿童,男性略高于女性,发病高峰均为5—7月.引起两者发病的病原体构成不同,临床症状也有所区别,疱疹性咽峡炎的预后较好.EV71、CA16、CA6和其他肠道病毒等都可引起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所以应重视疱疹性咽峡炎,并参考手足口病进行病例隔离和环境消毒.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喜炎平雾化吸入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48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10mg/(kg·d),静脉滴注,1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喜炎平5mg/kg 加入生理盐水10mL 雾化吸入,2次/d。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以及体温恢复正常时间、疱疹消失时间。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67%,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疱疹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喜炎平雾化吸入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临床效果显著,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小儿化毒散联合甘草锌治疗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33例疱疹性咽峡炎患儿,随机分为2组,常规组予以口服利巴韦林治疗,观察组在常规口服利巴韦林基础上加用甘草锌与小儿化毒散联合治疗方法,评价治疗效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与常规组在患儿热退时间上,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咽部疱疹消失时间及患儿进食时间均短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化毒散联合甘草锌治疗疱疹性咽峡炎,对缓解患儿病期口腔疼痛,改善症状,缩短病程有着较好的临床效果,是一个可以推荐的临床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热毒宁注射液治疗疱疹性咽峡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检索并选取国内公开发表的有关热毒宁注射液治疗疱疹性咽峡炎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纳入试验的质量用Jadad计分表评价,对纳入试验的疗效作Meta分析。结果:10项研究经Meta分析结果显示,热毒宁注射液组在退热时间、疱疹消退时间、显效率及总有效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结论:热毒宁注射液治疗疱疹性咽峡炎有较好疗效,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但由于现有研究质量较差,尚需设计严谨的多中心、大样本的随机、对照试验来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深圳市龙华区疱疹性咽峡炎病原学特点,为辖区疱疹性咽峡炎预防和控制策略的制定和调整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荧光定量RT-PCR方法对手足口病哨点医院送检的疱疹性咽峡炎临床诊断病例的肛拭子样本进行肠道病毒(enteroviurs,EVs)、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urs -A71,EV-A71)和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sackievirus A16, CV-A16)核酸检测,并对非EV-A71非CV-A16的其他肠道病毒的VP1区序列进行测定,亚型鉴定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 临床诊断病例肛拭子样本38份中实验室确诊病例29例,确诊率为76.32%(29/38),病原谱监测共发现有9种人肠道病毒(EV-A71、CV-A16、CV-A6、CV-A10、CV-A2、CV-A4、CV-A5、Echo9和CV-B4),其中构成比占前3位的病原体分别CV-A2(24.14%,7/29)、CV-A10(20.69%,6/29)和CV-A6(17.24%,5/29)。实验室确诊病例中,男性有19例(65.52%,19/29),女性有10例(34.48%,10/29);3岁以下儿童25例(86.21%,25/29)。病例发病时间主要集中在4—6月份,有23例(占79.31%,23/29)。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显示,CV-A6属于D3进化分支,CV-A10(66.67%)属于C进化分支,CV-A2属于D进化分支。结论 深圳市龙华区应开展疱疹性咽峡炎常规监测,重点关注3岁以下儿童,并关注病原谱构成及重要病原体进化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