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7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10篇
药学   16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格列喹酮片人体药动学及生物等效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贺娟  陈勇川  戴青  夏培元 《中国药房》2006,17(17):1318-1320
目的:研究2种格列喹酮片在健康男性体内的药动学及生物等效性。方法:20名健康男性志愿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交叉单剂量口服受试制剂或参比制剂60mg,清洗期为1wk。服药后12h内采集血样,血浆中格列喹酮浓度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结果: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的Cmax分别为(1·541±0·597)、(1·510±0·505)μg/ml;tmax分别为(3·000±1·051)、(2·700±0·696)h;AUC0~Tn分别为(7·237±2·446)、(6·924±2·208)(μg·h)/ml。统计分析各参数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受试制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07·8±30·0)%。结论:2种格列喹酮片具有生物等效性。  相似文献   
2.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格列喹酮的血药浓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建立了格列喹酮血药浓度的测定方法。该法使用SpherisorbC18色谱柱,以乙腈-水(6535)为流动相,流速为1.0ml/min,检测波长为310nm,灵敏度为0.001AUFS。线性范围为50~2000ng/ml,方法回收率为95%以上,日内、日间误差小于7.0%。  相似文献   
3.
糖适平治疗271例NIDDM的临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71例Ⅱ型糖尿病患者经用糖适平(GL)治疗5或7个月后,空腹及餐后血糖、HbA_1、尿糖及尿蛋白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空腹及餐后血糖分别较治前平均降低21.48%和25.41%。GL治疗总有效率为85.6%。低血糖反应发生率为0.7%。其他副反应有嗜睡6例,瘙痒、腹胀和面部刺痛各1例。血像及肝肾功能无特殊变化。本药适应证除与一般磺脲类(SU)相同外,尤适于:(1)老年糖尿病;(2)糖尿病伴轻至中度肾功能减退;(3)用其他SU反复有低血糖发作者;(4)其他SU失效者。GL剂量为112.40±66.50mg/d(15~270mg/d),较国外报告为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预混胰岛素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改为糖适平与中效胰岛素联合降糖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56例2型糖尿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观察组采用中效胰岛素联合糖适平治疗,对照组采用早晚两次注射预混胰岛素方式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第5天患者的空腹血糖、平均餐后血糖、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5d,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平均餐后2小时血糖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2个月复查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胰岛素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出现1例低血糖.结论 中效胰岛素可以明显改善空腹血糖,但对餐后血糖控制欠佳者,联合糖适平治疗可以很好地克服这一问题,早晚两针中效胰岛素联合口服糖适平治疗降糖效果优于预混胰岛素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 考察丹参注射液体外对格列喹酮血浆蛋白结合率的影响。方法 采用平衡透析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在有无丹参注射液的情况下对格列喹酮血浆蛋白结合率进行测定。结果 格列喹酮高浓度(12.6 μg/mL)、中浓度(6.3 μg/mL)、低浓度(1.26 μg/mL)的血浆蛋白结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含有高浓度(750 mg/mL)、中浓度(375 mg/mL)、低浓度(75 mg/mL)丹参注射液时,格列喹酮(12.6 μg/mL)的血浆蛋白结合率分别为(82.6±3.11)%、(87.3±9.80)%、(92.6±4.21)%。在含有高浓度丹参注射液时,格列喹酮血浆蛋白结合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 在临床剂量下,丹参注射剂不会影响格列喹酮血浆蛋白结合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格列喹酮对糖基化终产物(AGEs)诱导的人肾系膜细胞(HRMC)正常T细胞表达分泌的调节活化蛋白(RANTES)表达的影响。方法运用糖基化修饰的牛血清白蛋白(AGE-BSA)和格列喹酮干预体外培养的HRMC,用半定量RT-PCR检测细胞中RANTES mRNA水平,用ELISA法测定细胞培养上清中RANTES蛋白水平。结果格列喹酮干预组HRMC RANTES的mRNA表达和蛋白分泌低于AGE-BSA组(P〈0.05),且降低水平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结论格列喹酮能抑制糖基化终产物诱导的HRMC RANTES的表达和分泌。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格列喹酮对小鼠成肌细胞(C2C12)葡萄糖摄取及葡萄糖转运相关蛋白葡萄糖转运体4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格列喹酮干预体外培养的C2C12细胞,将细胞分为空白组、胰岛素组(1×10-7mol/L胰岛素)、格列喹酮组(1×10-5mol/L格列喹酮)、格列喹酮+胰岛素组(1×10-5mol/L格列喹酮+1×10-7mol/L胰岛素).应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细胞培养基中葡萄糖水平,DMEM组葡萄糖含量平均值减去其余各孔葡萄糖含量算得各孔细胞葡萄糖消耗量;用MTT法检测细胞活力;利用液闪计数法检测C2C12细胞葡萄糖摄取量;采用半定量实时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细胞中葡萄糖转运体4 mRNA水平.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数据统计.结果 与空白组相比,格列喹酮组C2C12细胞葡萄糖消耗量明显增加[(11.0±0.5)vs(7.9±0.6)mmol/L,q=0.36,P<0.01];格列喹酮+胰岛素组C2C12细胞葡萄糖消耗量较胰岛素组增多[(13.8±0.7)vs(12.3±0.6)mmol/L,q=0.72,P<0.01].胰岛素组、格列喹酮组C2C12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均增加,分别为空白组的(1.68±0.09)、(1.52±0.23)、(1.23±0.16)倍(q值分别为14.78、11.30、5.00,均P<0.01);格列喹酮组C2C12细胞葡萄糖摄取增加较格列苯脲组明显(q=6.30,P<0.01),格列喹酮+胰岛素组C2C12细胞葡萄糖摄取为空白组的(1.93±0.12)倍(q=13.04,P<0.01),且明显高于胰岛素组(q=5.43,P<0.01).格列喹酮组C2C12细胞葡萄糖转运体4 mRNA水平与空白组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 格列喹酮可促进C2C12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增加胰岛素刺激的葡萄糖摄取,并未增加C2C12细胞葡萄糖转运体4基因表达.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观察不同葡萄糖浓度下格列喹酮(Glq)刺激HIT-T15细胞分泌胰岛素的作用,了解Glq对β细胞的刺激模式。方法HIT-T15细胞孵育于5、10、15mmol/L葡萄糖浓度的培养基中,8小时后加入Glq、格列本脲(Glb)、格列齐特(GIc),分别在不同时间点收集培养液,测定药物刺激前后的胰岛素分泌水平。结果在三种糖浓度下,Glq刺激的胰岛素分泌高峰均在加药后10分钟,在30分钟时又有一稍低的第二峰,随后逐渐下降,至180分钟后分泌速率为基础值的1.1~1.2倍;Glb呈单相分泌峰,峰值出现在45分钟,随后分泌速率逐渐下降,至180分钟后仍有基础值的1.5倍;在10 mmol/L糖浓度组,Glq刺激的胰岛素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更小。Glc的分泌曲线类似Glq。结论Glq与Glb对β细胞的刺激作用模式不同,前者较后者胰岛素分泌达峰时问更快、作用时间更短,AUC更小。  相似文献   
9.
HPLC柱切换法血浆直接进样测定糖肾平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HPLC柱切换技术,以Merck Lichroprep RP2(25~40μm)为预处理柱填料,以水为预处理流动相,以0.2mol/L乙酸-乙酸铵为净化清洗液,血浆直接进样,在线富集净化样品。血浆样品以0.2ml/min慢速转移通过预处理柱,净化回收率达80%。以ShimpackCLC-ODS为分析柱(15cm×6mm,ID),甲醇-异丙醇-0.2mol/L 乙酸铵(61:5:34)为分析流动相,310nm波长检测,外标法定量测定人体血浆中糖肾平的浓度。血浆样品仅需稀释后即可进样,净化富集样品操作简便,预处理柱可长期反复进样使用。血浆中最低检测浓度为30ng/ml,日内变异系数为2.0%~5.4%,日间变异系数为2.4%~2.7%,在浓度为60~2020ng/ml血浆范围内呈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自制格列喹酮滴丸和市售片剂的体外释放特性。方法参考《中国药典》2005年版方法,进行自制滴丸和片剂的溶出度试验,结合紫外-分光光度法求算累积溶出百分率。结果滴丸在45 m in时的累积溶出百分率为95.29%,市售片剂为90.36%,两制剂的T50和Td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自制滴丸溶出快于片剂,且更完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