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58篇 |
国内免费 | 153篇 |
完全免费 | 201篇 |
专业分类
综合类 | 1512篇 |
出版年
2022年 | 10篇 |
2021年 | 11篇 |
2020年 | 3篇 |
2019年 | 11篇 |
2018年 | 36篇 |
2017年 | 50篇 |
2016年 | 55篇 |
2015年 | 52篇 |
2014年 | 91篇 |
2013年 | 92篇 |
2012年 | 104篇 |
2011年 | 99篇 |
2010年 | 78篇 |
2009年 | 100篇 |
2008年 | 95篇 |
2007年 | 84篇 |
2006年 | 74篇 |
2005年 | 77篇 |
2004年 | 73篇 |
2003年 | 54篇 |
2002年 | 49篇 |
2001年 | 59篇 |
2000年 | 58篇 |
1999年 | 21篇 |
1998年 | 16篇 |
1997年 | 8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7篇 |
1994年 | 12篇 |
1993年 | 3篇 |
1992年 | 8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4篇 |
1989年 | 3篇 |
1988年 | 6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5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9 毫秒
1.
吗啡对C6胶质瘤细胞嘌吟核苷酸代谢相关酶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目的:研究吗啡对C6胶质瘤细胞嘌呤核苷酸合成代谢与分解代谢的影响。方法:吗啡(10μg/ml培养基)作用于C6胶质瘤细胞6h、12h、24h、48h、72h;纳络酮(1μmol/L)作用于C6胶质瘤细胞1h后,加吗啡(10μg/ml)作用24h。提取细胞总RNA,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HGPRT)及腺苷激酶(AK)的基因转录产物;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及Southern(RT-PCR-Southern)杂交方法检测黄嘌呤脱氧酶(XD)/黄嘌呤氧化酶(XO)基因转录产物。结果:C6胶质瘤细胞暴露于吗啡μ,12,24,48,HGPRT基因表达均明显降低;而C6胶质细胞AK基因表达在暴露于吗啡24h明显降低;HGPRT与AK基因表达又分别于吗啡作用胶质瘤细胞72h和48h回升;纳络酮不能阻断吗啡对HGPRT与AK基因表达降低的作用。吗啡作用于C6胶质瘤细胞与相应时段对照组相比,XD/XO基因转录产物均明显增多;纳络酮能够阻断吗啡对XD/XO基因表达增强的作用。结论:吗啡通过其他非μ受体途径介导对C6胶质瘤细胞嘌呤核苷酸补救合成关键酶HGPRT与AK基因表达降低的作用;吗啡通过μ受体途径介导对C6胶质瘤细胞嘌呤核苷酸分解代谢关键酶XD/XO基因表达增强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经胼胝体-穹窿间入路切除内侧型丘脑胶质瘤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 探讨一种切除内侧型丘脑胶质瘤的手术入路。方法 对8例内侧型丘脑胶质瘤患者进行了肿瘤切除手术,肿瘤切除的方法采用的是经胼胝体-穹窿间入路。对患者进行3—12个月随访。结果 显微镜下近全切除5例,大部切除3例,术后效果满意。随访结果,1例患者术后3个月因肿瘤复发而死亡。其他7例患者随访6~12个月,均恢复正常生活。结论 该手术入路利用大脑自然裂隙到达并切除内侧型丘脑胶质瘤,暴露好,不易造成穹窿、丘脑、中脑、大脑内静脉、丘纹静脉等重要结构的损伤,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3.
榄香烯对大鼠胶质瘤C6细胞Bcl-2家族基因及蛋白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目的探讨莪术提取物-榄香烯诱导大鼠胶质瘤C6细胞系凋亡机制及其对Bcl2家族基因及蛋白质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RTPCR、Westernblot方法检测榄香烯在0、20、40、60、80μg/ml浓度及作用时间为12、24、36、48、72h时处理的大鼠胶质瘤C6细胞系,利用流式细胞仪观察细胞的凋亡、细胞增殖的变化和Bcl2家族基因及蛋白质表达的变化。结果经榄香烯20、40、60、80μg/ml处理大鼠胶质瘤C6细胞48h后,单视野细胞计数分别为(536±9)个、(375±10)个、(246±9)个、(112±10)个,与浓度为0μg/ml时单视野细胞计数(625±12)个相比体外增殖抑制效应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92.416,P<0.05)。经不同浓度榄香烯处理后C6细胞凋亡率分别增加到(27±2)%、(29±4)%、(32±3)%、(35±5)%,同时有亚二倍体凋亡峰,即Ap峰出现。榄香烯可明显下调Bcl2/Bclx/l基因及蛋白质表达,且该作用呈浓度、时间依赖性,而对Bax基因及蛋白质无明显影响。结论下调Bcl2/Bclx/l基因及蛋白质表达可能是榄香烯诱导凋亡、抑制C6细胞增殖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4.
悬浮法培养C6胶质瘤细胞系和该细胞系中脑肿瘤干细胞的分离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目的研究应用无血清培养基悬浮法培养C6胶质瘤细胞系的方法;并分离该细胞系中的脑肿瘤干细胞,观察其生长方式和分化特征.方法应用培养大鼠神经干细胞的培养基和培养方法,在无血清培养基中采用悬浮法培养大鼠C6胶质瘤细胞系;再将分离获得的悬浮生长的脑肿瘤干细胞接种于含血清培养基,观察其分化;应用有限稀释和单克隆形成实验确定该细胞系中肿瘤干细胞的比例.结果C6胶质瘤细胞系中有约1.18%的肿瘤细胞在无血清培养基中能够存活、增殖,形成自由漂浮的细胞球;这种细胞球具有人脑肿瘤干细胞球的特征,并可连续传代,若重新接种于含血清培养基中可重新贴壁分化,贴壁分化后细胞形态与直接在含血清培养基中培养的C6胶质瘤细胞系无明显差别.结论C6大鼠胶质瘤细胞系中含有比例较低的、具有增殖和分化能力脑肿瘤干细胞(约1.18%),该细胞系可在含生长因子的无血清培养基中悬浮生长,并维持细胞系. 相似文献
5.
端粒酶抑制剂联合辐射对人胶质瘤细胞存活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观察端粒酶抑制剂AZT联合60 Coγ 射线对人脑胶质瘤细胞U2 5 1端粒酶活性及细胞存活的影响 ,探讨AZT的放射增敏作用。方法 :实验分 4组 :A、空白对照组 ;B、放射组 ;C、加药组 ;D、加药放射组。用克隆形成分析法观察AZT对U2 5 1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影响 ,通过拟合生存曲线计算放射增敏比SERD0 、SERDq、SERSF2 。用端粒重复序列扩增 (telomericrepeatamplificationprotocol,TRAP) PCR ELISA方法检测端粒酶活性的动态变化。结果 :照射前经 0 .8mmol·L-1AZT处理 2 4h明显降低了 2Gyγ 射线照射后U2 5 1细胞的存活分数 ,SERD0 、SERDq、SERSFM2 分别为 1.2 94 ,1.2 5和 1.36 5 ;表明AZT具有放射增敏的作用 (P <0 .0 5 )。端粒酶活性分析显示A、B、C、D组细胞的端粒酶活性分别为 1.5 6 3± 0 .0 2 2 ,1.92 3± 0 .188,1.0 5 7± 0 .12 6 ,1.2 0 9± 0 .15 3,各组之间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AZT能明显抑制 2Gy照射诱导的U2 5 1细胞端粒酶活性升高 ,并显著增加U2 5 1细胞的放射敏感性 ;AZT的放射增敏作用可能与端粒酶活性受抑制有关。 相似文献
6.
苦参碱对BT325胶质瘤细胞的增殖抑制和诱导凋亡作用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目的 观察苦参碱对人胶质瘤细胞株BT32 5体外增殖的影响 .方法 应用MTT比色法检测不同浓度苦参碱对BT32 5细胞的增殖抑制 ,应用流式细胞仪观察苦参碱对BT32 5细胞周期的影响 ,采用透射电镜观察瘤细胞形态学改变 .结果 苦参碱对BT32 5细胞增殖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 ,当浓度为 0 5g·L- 1 时 ,对BT32 5增殖的抑制率最大 ,达到 (32 1±1 1) % .流式细胞仪分析显示 ,用 0 5g·L- 1 苦参碱培养 72h ,BT32 5细胞出现典型凋亡峰 ,凋亡细胞占细胞总数 2 3 9% .透射电镜观察 ,发现有凋亡细胞存在 ,表现为细胞皱缩 ,染色质边集 .结论 苦参碱对人胶质瘤细胞系BT32 5的增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并能诱导其发生凋亡 . 相似文献
7.
建立大鼠C6脑胶质瘤模型与观察颅内肿瘤生长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建立大鼠C6脑胶质瘤模型,行一般观察和MRI检查以确定颅内肿瘤生长情况,寻找简易判定颅内肿瘤大小的可靠指标。方法体外培养大鼠C6胶质瘤细胞,应用立体定向法将含10g.L^-1琼脂糖和1*10^6C6细胞悬液10μL注入大鼠了尾状核。接种后行一般观察和MRL检查,对5组接种大鼠分别在第10,15,20,25日和自然死亡前做主动脉多聚甲醛灌注固定,对脑组织和肿瘤标本进行切片观察和HE染色。结果50只接 相似文献
8.
脑胶质瘤中SLC5A8和TMS1/ASC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及mRNA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目的研究肿瘤抑制基因SLC5A8和TMS1/ASC在胶质瘤中的启动子区甲基化和mRNA表达情况,探讨其与临床情况之间的关系。方法通过甲基化聚合酶链反应(MSP)检测SLC5A8和TMS1/ASC基因在88例胶质瘤组织、10例正常脑组织及胶质瘤细胞株U251和SHG-44中的DNA甲基化情况;通过传统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实时定量PCR检测SLCSA8和TMS1/ASC的mRNA表达情况;检测去甲基化试剂5-氮杂脱氧胞苷(5-Aza-CdR)作用于细胞株后,对基因DNA甲基化和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在88例胶质瘤中,SLC5A8启动子区的甲基化发生率为70.45%(62/88),其甲基化率随胶质瘤恶性程度的增加而增高;TMS1/ASC启动子区的甲基化发生率为51/88(57.95%),其甲基化率随胶质瘤恶性程度的增加而降低。10例正常脑组织中均未检测到SLC5A8和TMS1/ASC基因的甲基化。在各级别胶质瘤中SLCSA8和TMS1/ASC的mRNA与正常脑组织相比均表达下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U251和SHG-44胶质瘤细胞株中均检测到SLC5A8和TMS1/ASC基因的甲基化,去甲基化试剂5-Aza-CdR均能重新激活SLC5A8和TMS1/ASC基因的表达。结论SLC5A8和TMS1/ASC基因在胶质瘤中的启动子区甲基化导致其mRNA表达下调,其甲基化的发生率及mRNA表达与胶质瘤的恶性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岛叶病变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探讨经侧裂间入路手术治疗岛叶病变2对减少邻近脑组织损伤、降低术后并发症的意义。方法 采用常规额颞开颅显微镜下由浅至深分离侧池蛛网膜,松解额颞叶连系,直接暴露岛叶病变,并行显微手术切除。结果 15例患者全切除10例,近全切除5例,术后影像证实均无铁脑组织损伤征象,亦无失语、记忆力下降等表现。15例随访1 ̄3个月,无癫痫发作,无明显记忆力下降及失语秀丽,手术效果显著。结论 经侧裂间入路是一种有效 相似文献
10.
槲皮素对大鼠脑胶质瘤C6细胞增殖调控的作用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目的:研究类黄酮化合物槲皮素(quercetin,QUE)对体外培养的大鼠脑胶质瘤C6细胞增殖调控的作用。方法:按QUE浓度分成10、25、50、75及100 μmol·L-15个处理组和空白对照组(生理盐水)及溶剂对照组(二甲亚砜),大鼠脑胶质瘤C6细胞在RPMI 1640培养基中生长达1×106·mL-1后,在96孔板中分别加入上述浓度的QUE继续培养,每组设3复孔,作用24、48及72 h,采用MTT比色法检测QUE对大鼠脑胶质瘤C6细胞的增殖抑制情况,流式细胞术(FCM)对50及100 μmol·L-1的QUE作用48 h的大鼠脑胶质瘤C6细胞进行周期分析,免疫组化法检测50 μmol·L-1的QUE作用48 h 的p53和bcl-2基因产物。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QUE处理组随药物浓度增加和作用时间的延长,A值减小(P<0.05),对C6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增强,使停滞在G0/G1期的细胞增加(P<0.01),而S和G2/M期细胞减少(P<0.05)。P53蛋白表达增加和Bcl-2蛋白表达减少。结论:QUE对C6细胞增殖抑制作用具有浓度、时间依赖性,通过P53蛋白表达增加和Bcl-2蛋白表达减少诱导细胞凋亡来实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