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篇
  免费   12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5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8篇
神经病学   32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36篇
预防医学   3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1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目的观察神经节苷脂(GM1)对脑外伤大鼠大脑皮质和海马区神经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表达的影响,探讨GM1促进脑外伤神经修复的可能机制。方法选择出生10周雄性SD大鼠20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60只,无脑外伤,术前腹腔注射生理盐水3 d。脑外伤模型140只,分为模型组70只,术前腹腔注射生理盐水3 d;GM1组70只,术前腹腔注射GM13 d。应用酶联免疫法检测大鼠大脑顶叶皮质和海马区GAP-43于0~24 h不同时间点的表达情况,并在术后1~5 d不同时间点进行行为学检测。结果 (1)GM1组大鼠大脑顶叶皮质0~16 h和海马区0~24 h GAP-43的表达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而与假手术组比较,大鼠顶叶皮质区8~24 h GAP-43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GM1组大鼠大脑顶叶皮质GAP-43的表达,术后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升高,至24 h已达模型组水平。(3)假手术组的行为学表现1~5 d均优于模型组和GM1组(P〈0.01),GM1组在术后2~5 d运动能力逐步增强,行为学表现优于模型组(P〈0.05)。结论预防性使用GM1有效地促进大鼠大脑皮质GAP-43的表达升高,降低脑外伤大鼠脑损伤程度,从而发挥其对实验性脑外伤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早期海马生长相关蛋白(GAP-43)的变化,探讨GAP-43在糖尿病脑病发病中的重要作用。方法:本实验将SD雄性大鼠2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及糖尿病组,用STZ复制糖尿病动物模型,饲养5d后测血糖,4周后进行灌注固定,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糖尿病组和正常组的大鼠海马CA1、CA2、CA3和CA4区GAP-43的表达情况。结果:糖尿病组大鼠的海马各区GAP-43的表达明显增高,尤以CA1和CA3区的表达增高最为明显,与正常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结果表明,在糖尿病早期海马内GAP-43已发生了变化,特别是与记忆有关的CA1和CA3区,提示GAP-43的改变可能与糖尿病脑病的发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宫内感染对新生仔鼠脑内蛋白GAP-43和MAP-2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观察神经生长相关蛋白(GAP-43)和微管相关蛋白-2(MAP-2)的变化,以研究宫内感染对新生儿脑发育的影响。方法:取孕17d的大鼠36只,随机取30只腹腔注射脂多糖(LPS)450μg/kg,连续注射2d,造成宫内感染模型,22d后出生的仔鼠22只作为Ⅰ组;另6只注射等剂量生理盐水,将其所生仔鼠作为对照组(N组)。2组均于生后即刻(0日龄)、14和28日龄3个时间点观察仔鼠脑内GAP-43和MAP-2的表达情况。结果:0日龄Ⅰ组仔鼠脑皮层、海马及内囊GAP-43、MAP-2免疫阳性面积比(AF)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GAP-43和MAP-2是神经生长发育和损伤修复的重要标记物之一,宫内感染可干扰仔鼠脑组织GAP-43和MAP-2的表达。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轴突生长抑制因子(Nogo-A)蛋白及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基因参与神经再生的表达机制。方法:成年健康雄性Wistar大鼠162只,随机分为TUNEL组、Nogo-A组和GAP-43组各54只,各组按照实验要求再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大鼠6只和缺血1h再灌注(B)大鼠48只,B根据再灌注后2、6及12h,1、2、3、7和14d各6只,采用改良线栓法成功制备各组中B大鼠脑中动脉闭塞再灌注模型(MCAO),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神经细胞凋亡、Nogo-A蛋白和GAP-43基因在海马、皮质和纹状体区的表达并观察脑缺血半影区神经元再生以及梗死灶修复的动态变化。结果:3组中A大鼠在海马、皮质和纹状体区仅见少量凋亡神经细胞以及Nogo-A蛋白和GAP-43基因表达。B大鼠造模成功后2h点阳性细胞表达均开始增加,3d时凋亡细胞、Nogo-A蛋白和GAP-43基因表达达高峰;14d时凋亡细胞呈显著降低,Nogo-A蛋白表达降至最低水平,而14d时GAP-43基因呈较低表达(均P〈0.05)。结论:Nogo-A蛋白表达对神经元轴突再生具有抑制作用;而GAP-43基因表达能够促进神经可塑性再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超短波治疗对急性闭合性颅脑损伤后神经保护及神经可塑性的影响。方法将54只成年大鼠随机分为超短波治疗组、对照组和正常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又分为伤后1、3、7和14d组,每组6只动物。采用自由落体撞击法制作大鼠急性闭合性颅脑损伤模型。以无热量超短波照射大鼠脑部,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各组大鼠脑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1(NMDAR1)和生长相关蛋白(GAP-43)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超短波治疗组NMDAR1免疫阳性细胞数在伤后1d时明显降低(P〈0.05),伤后3、7、14d时则明显升高(P〈0.05);GAP-43免疫阳性细胞数在伤后1d时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在伤后3、7、14d时则明显升高(P〈0.05)。结论本研究提示,颅脑损伤后适时的超短波治疗对损伤的脑组织有保护作用,这种保护可能是通过其调节MMDAR1和GAP-43的表达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生长相关蛋白-43(growth associated proteins-43,GAP-43)进行抗原表位分析并制备兔多克隆抗体。方法通过对GAP-43 cDNA序列及氨基酸序列的结构进行生物信息分析,依据蛋白质的二级结构、亲水性、疏水性、抗原性及理化特性,经过同源性检索后,综合考虑抗体设计的其他因素,选出具有免疫活性的抗原决定簇多肽片段,采用有机固相多肽合成法合成了GAP-43的多肽片段,并与载体蛋白血蓝蛋白(KLH)偶联制备成抗原,免疫新西兰家兔。结果 ELISA测定GAP-43抗体效价为1∶32 000;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在分子量25kDa出现单一条带;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显示:GAP-43蛋白在小鼠海马神经元中有表达;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显示:GAP-43蛋白在人神经母细胞瘤株SH-SY5Y中存在表达。结论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比较准确地预测GAP-43的抗原决定簇,并成功制备了高效价、高特异性的多肽抗体。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NTF)能否促进视神经(ON)损伤后在原中枢神经环境中再生,为临床救治提供理论依据和新的治疗途径。方法:选用成年日本青紫蓝兔22只,其中随机抽取两只做正常对照,不做任何处理;其余20只为实验组,构造视神经中度损伤模型(中号显微血管夹于视神经后3 mm处夹持20 s)。于损伤后即时、3 d、7 d、14 d各时间点给予右眼(实验眼)玻璃体腔内注射CNTF 2μl(1μg/μl),左眼(对照眼)于同等时间点注射等量双蒸水。于损伤后3 d、7 d、14 d、28 d分别取实验眼和对照眼视神经行常规HE染色观察视神经组织学变化;免疫荧光检测观察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在视神经的表达;同时将动物实验眼及对照眼于损伤前、损伤后即刻及处死前进行视觉诱发电位(F-VEP)检查以观察兔视功能变化情况,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HE及免疫荧光检测实验组组织学变化明显好于对照组;F-VEP检查可见视神经损伤后即时闪光视觉诱发电位波形几近熄灭。伤后1周,两组潜伏期基本恢复至损伤前水平,振幅恢复缓慢,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周以后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对视神经损伤有修复作用,可促进视神经轴突在原中枢环境中的再生。  相似文献   
8.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了局麻药长时间阻滞外周神经对神经源性疼痛发生过程中生长相关蛋白(GAP-43)在背根神经节内表达的影响。实验选用SD大鼠35只,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单纯坐骨神经横切组、坐骨神经横切前阻滞组、坐骨神经横切后阻滞组4大组,后三大组再按术后取材时间分为3、7d两个时间组。暴露大鼠右侧坐骨神经,于坐骨结节远端约1cm处横断坐骨神经。根据分组,阻滞组分别从横切前1h和横切后4h开始对神经横切的近心端进行长效局麻药阻滞,持续整个观察期。术后不同时间取与伤侧坐骨神经相连的背根神经节(DRG),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图像分析的方法研究背根神经节中GAP-43的表达并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术后3、7d,单纯坐骨神经横切组背根神经节内的GAP-43表达增高,而阻滞组内的GAP-43表达与正常组无差别。本研究结果提示坐骨神经横切前1h或之后4h开始局麻药阻滞神经均能抑制神经源性疼痛发生过程中GAP-43的高表达。  相似文献   
9.
肌苷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GAP-43 mRNA表达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肌苷对脑缺血再灌注后中枢神经再生的作用。方法线栓法建立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再随机分为缺血1.5 h再灌注2 h、12 h、1 d、2 d、3 d、7 d1、4 d组(n=4),另取4只作假手术组。应用BEDERSON等神经功能评分法评定神经功能,原位杂交技术检测脑缺血再灌注后各时间点脑组织生长相关蛋白基因(GAP-43 mRNA)的表达。结果对照组于再灌注2 h~7 d、治疗组于再灌注12 h~7 d,GAP-43 mRNA表达与假手术组比较明显增多(t=2.70~29.84,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GAP-43mRNA表达于再灌注2 h一过性下降,12 h和7 d明显增高(t=1.97~7.41,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神经功能恢复于再灌注7 d有显著性差异(t=2.31,P<0.05)。结论肌苷可促进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功能恢复,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与神经轴突再生有关的GAP-43 mRNA表达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闭合性脑损伤后脑组织星形胶质细胞(Ast)形态学变化和生长相关蛋白(GAP-43)、内皮素-1(ET-1)mRNA表达的变化.方法:78只大鼠随机分为12个损伤组和1个假损伤对照组,每组6只.损伤组制备Marmaruu脑损伤模型.各组分别于伤后0h、0.5 h、1 h、1.5 h、2 h、6 h、12 h、36 h、48 h、60 h、66 h、72 h断头取脑,在脑干损伤灶周围取部分脑组织,常规固定切片HE染色,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免疫组化染色结合计算机彩色图像分析技术观察分析Ast形态,RT-PCR法检测GAP-43及ET-1 mRNA.结果:闭合性脑损伤后0.5 h Ast反应性肿胀最明显,以后随着时间的延长Ast反应性肿胀程度降低、肿胀Ast的数目减少.伤后6~72 h脑组织GAP-43 mRNA及ET-1 mRNA均较假损伤对照组增高(P<0.01).结论:GAP-43及ET-1在脑损伤后血脑屏障损害的病理生理过程烫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