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27篇 |
国内免费 | 6篇 |
完全免费 | 34篇 |
专业分类
综合类 | 367篇 |
出版年
2022年 | 3篇 |
2021年 | 4篇 |
2020年 | 6篇 |
2019年 | 4篇 |
2018年 | 4篇 |
2017年 | 22篇 |
2016年 | 20篇 |
2015年 | 11篇 |
2014年 | 25篇 |
2013年 | 36篇 |
2012年 | 23篇 |
2011年 | 42篇 |
2010年 | 24篇 |
2009年 | 31篇 |
2008年 | 19篇 |
2007年 | 13篇 |
2006年 | 15篇 |
2005年 | 11篇 |
2004年 | 12篇 |
2003年 | 11篇 |
2002年 | 9篇 |
2001年 | 5篇 |
2000年 | 7篇 |
1999年 | 3篇 |
1998年 | 2篇 |
1997年 | 3篇 |
1995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四逆散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8,自引:2,他引:36
采用胃排空试验、胃阻抗测定、胃条离体试验、血浆胃动素测定、胃肌细胞超微结构观察等方法,观察了中药复方四逆散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作用强度和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四逆散能增加昆明种小鼠胃排空流体和固体的能力,提高SD大鼠离体胃条的兴奋性和整体动物IGG胃运动的频率,升高血浆胃动素的水平,促进胃壁平滑肌细胞的收缩,从而达到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心理干预和抗抑郁药物辅助治疗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和抗抑郁药物辅助治疗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107例符合FD国际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54例,对照组53例,对照组常规应用治疗消化不良的药物;研究组在常规用药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和抗抑郁药物辅助治疗。应用消化不良量表和生活质量指数问卷在入组时、治疗4周末、治疗10周末各调查评定1次。结果在治疗4周末、治疗10周末两组间比较,试验组消化不良症状总分(9.28±2.87;8.88±2.68)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生活质量量表得分,试验组(1.68±0.27;1.78±0.30)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和应用抗抑郁药辅助治疗能显著改善消化不良症状,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升降汤对小鼠胃肠蠕动及胃肠激素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 :探讨中药升降汤对胃肠蠕动的作用及对胃肠激素的影响。方法 :①观察小鼠用升降汤高、中、低剂量灌胃后碳素墨水在小肠的移动长度 ,并与蒸馏水灌胃对照组进行对比观察 ;②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同步测定升降汤灌胃 1 0d后 ,小鼠小肠组织胃动素和生长抑素水平。结果 :升降汤高、中、低剂量组碳素墨水在小鼠小肠的推进率分别为 ( 96 .1 6± 3.2 7) % ,( 94 .0 2± 3.4 5 ) % ,( 81 .4 2±5 .1 8) % ,对照组为 ( 5 9.2 6± 5 .2 4 ) % ;升降汤组与对照组比较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或P <0 .0 1 )。升降汤高剂量组小肠湿组织胃动素为 ( 8.71± 1 .0 7)ng/g ,生长抑素为 ( 2 4 .0 7±2 .91 )ng/g;对照组分别为 ( 7.5 9± 0 .85 )ng/g ,( 30 .83± 3.6 9)ng/g,两组均有显著性差异 (P<0 .0 5或P <0 .0 1 )。结论 :升降汤可促进小鼠的胃肠蠕动 ,提高小鼠小肠组织的胃动素及降低生长抑素水平 相似文献
4.
消化不良患者的胃幽门十二指肠运动协调性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探讨胃幽门十二指肠运动在消化不良患者的胃固体、液体排空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核素法,复合眼声及测压法研究健康人(HS)、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及糖悄病性消化不良(DD)患者的胃幽门十二指肠的动力。结果 FD组、DDX且与HS组相比,其胃中间横滞(MTB)显著增宽(P〈0.01和P〈0.001),而胃固体半排空延缓,液体排空周期和最大排空速率降一胃窦幽门十二 协调收缩显著下 两组的移行性复合 相似文献
5.
二金汤对实验性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胃排空和胃肠激素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观察二金汤对大鼠胃排空和胃肠激素的影响 ,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不规则进食加稀酸喂养制作大鼠功能性消化不良 (FD)模型 ,并随机分成大、小剂量二金汤、吗丁啉、生理盐水、模型组共 5组 ,连续给药 2 8d后 ,放免法检测血浆胃动素和血清胃泌素含量 ;以酚红法观察胃排空。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 ,模型组胃排空和血浆胃动素含量显著降低 (P <0 .0 5 ) ;大剂量二金汤组与吗丁啉组比模型组显著升高 (P <0 .0 5 ) ;各组血清胃泌素含量无差异 (P >0 .0 5 )。结论 :二金汤具有促进内源性胃动素释放和胃排空作用 ,可能是其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莪术对实验性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胃排空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观察莪术对大鼠功能性消化不良模型胃排空及胃电的影响。方法:以不规则进食加稀盐酸喂养制作功能性消化不良模型,并随机分成4组,分别给予生理盐水、25.0%莪术水煎剂、50.0%莪术水煎刑、0.1%吗丁啉混悬液,28天后观察胃排空、检测胃电活动;并与对照组进行对比观察。结果:25.0%莪术水煎剂对模型大鼠的胃排空率、慢波频率变异系数和异常节律指数有明显改善(P<0.01),与0.1%吗丁啉混悬液作用相似。结论:25.0%莪术水煎剂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有改善作用,可能与该味药能增强模型大鼠胃排空率,具有一定的促进胃动力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7.
8.
功能性消化不良病人胃粘膜CGRP、SP免疫阳性纤维与胃机械感觉过敏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检测功能性消化不良 (FunctionalDyspepsia ,FD)病人感知阈值与胃粘膜中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和P物质 (SP)关系。方法 根据感知阈值 ,将 2 3例病人分为感知正常组和感知过敏组 ;用SABC免疫组化法 ,检测近端胃粘膜中CGRP和SP免疫阳性纤维的平均光密度值 (OD值 )。结果 FD病人胃感知阈值明显较正常人下降 (P <0 .0 1 ) ;感知过敏组刺激前胃粘膜CGRP和SP阳性纤维平均OD值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 (P值均<0 .0 5 ) ,刺激后其CGRP和SP的平均OD值较刺激前均明显下降 (P值均 <0 .0 1 ) ,刺激引起CGRP和SP的释放量也均显著高于正常人及感知正常组 (P值均 <0 .0 5 ) ;刺激前CGRP和SP的平均OD值与胃感知阈值均有显著负相关 (rcgrp=- 0 6 4 8,P <0 0 1和rsp=- 0 .6 99,P <0 .0 1 ) ;刺激引起CGRP和SP释放的百分数与感知阈值也均有显著负相关 (rcgrp=- 0 .4 2 9,P <0 .0 5和rsp=- 0 .5 74 ,P <0 .0 5 )。结论 FD病人感知过敏组胃粘膜CGRP及SP阳性纤维中合成和释放CGRP、SP是增加的 ,可能与胃机械感觉过敏有关。 相似文献
9.
33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心理检测和治疗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FD)与心理障碍的关系。对33例经常规治疗效果差患者进行症状自评量表(SCL-90)、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并与全国常模比较;应用森田理疗法合并适量抗抑郁、焦虑剂治疗,疗程2个月。结果 FD患者各量表均分显著高于常模,且疗后减分显著,森田理疗法合并药物治疗效果显著。结论 FD患者尤其是经常规治疗无效的顽固性FD患者存在着不可忽视的心理障碍,采用顺其自然的森田心理疗法原理合并适量抗抑郁、焦虑剂能很好的改善病人的心理障碍,继而使躯体症状相应改善。 相似文献
10.
抗抑郁治疗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辅助治疗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指具有上腹痛、上腹胀,早饱、暖气、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上腹不适症状,经检查排除引起这些症状的器质性疾病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在经济、科技、工业化高度发展的社会,已经成为危害人们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的最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因而受到广泛重视。欧美的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普通人群中有消化不良症状者占19%-41%,在我国人群中总的患病率为20%。普通门诊中占20%-40%,在消化专科中占60%-70%。FD的发病机制复杂,部分患者存在精神心理的异常,本文通过对FD患者进行抑郁自评量表(zuag评分)评定和抗抑郁药物治疗,旨在探讨二者关系及抗抑郁治疗FD的疗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