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076篇
  免费   4224篇
  国内免费   753篇
耳鼻咽喉   171篇
儿科学   526篇
妇产科学   2198篇
基础医学   2068篇
口腔科学   1061篇
临床医学   8906篇
内科学   4425篇
皮肤病学   396篇
神经病学   1182篇
特种医学   2032篇
外国民族医学   8篇
外科学   5011篇
综合类   5556篇
现状与发展   2篇
预防医学   1611篇
眼科学   487篇
药学   1634篇
  55篇
中国医学   946篇
肿瘤学   1778篇
  2024年   37篇
  2023年   665篇
  2022年   1025篇
  2021年   1525篇
  2020年   1927篇
  2019年   1763篇
  2018年   1694篇
  2017年   1816篇
  2016年   1732篇
  2015年   1751篇
  2014年   2927篇
  2013年   2674篇
  2012年   2137篇
  2011年   2305篇
  2010年   1805篇
  2009年   1595篇
  2008年   1692篇
  2007年   1705篇
  2006年   1396篇
  2005年   1064篇
  2004年   965篇
  2003年   915篇
  2002年   697篇
  2001年   642篇
  2000年   475篇
  1999年   454篇
  1998年   355篇
  1997年   318篇
  1996年   259篇
  1995年   233篇
  1994年   209篇
  1993年   172篇
  1992年   157篇
  1991年   132篇
  1990年   111篇
  1989年   90篇
  1988年   79篇
  1987年   63篇
  1986年   71篇
  1985年   118篇
  1984年   81篇
  1983年   35篇
  1982年   61篇
  1981年   36篇
  1980年   34篇
  1979年   26篇
  1978年   12篇
  1977年   5篇
  1976年   6篇
  197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给予不同年龄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癌患者实施甲状腺超声检查,对相应的超声检查特征展开分析。方法:选择2018年6月~2019年6月的114例患者为对象,所有患者均被确诊为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癌,并且利用甲状腺二维超声及多普勒超声对患者进行检查,依据患者年龄阶段均分为两组,每组中各纳入57例患者,年龄超过60岁以上的患者为老年组;年龄在60岁以下的患者为中青年组,对比两组患者的血流相关指标与钙化情况数据。结果:老年组中的平均收缩期流速、阻力指数等数据明显低于中青年组,且比较后P<0.05,具有临床可比较意义。老年组中钙化的总例数为21例,总钙化率占比为36.84%,中青年组中钙化的总例数为38例,总钙化率占比为66.67%,前者数据显著低于后者钙化率,P<0.05。结论:在对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癌患者实施超声检查后,中青年组患者的病灶呈现低回声、高回声以及伴微小钙化、血流分布以内部血流为主、血流阻力大的特点明显高于老年组,能够显著提升诊断效果,为日后的临床治疗提供了图像依据。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多元化联合教学模式在超声引导下疼痛介入治疗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疼痛科进修的30名医师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模式;观察组采用多元化联合教学模式,比较两组医师技能考核成绩、教学质量评分和满意度评分。结果观察组医师技能考核成绩优良率为93.3%,高于对照组的73.3%(P<0.05);观察组医师对基础理论知识掌握、临床思维能力的提高、学习兴趣的激发、疾病诊治能力的提高4个方面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多元化联合教学模式可促进超声引导下疼痛介入治疗技能的提高,有利于提高学员的综合临床能力。  相似文献   
5.
背景 孕产妇尿失禁(UI)发病率高,严重影响了女性生活质量。研究表明,盆底肌训练是UI有效的防治手段,本研究前期进行了一项随机对照试验(RCT),结果发现相比于常规宣教,基于移动医疗APP的盆底肌训练并未显现出预防优势,其原因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 目的 本研究拟对一项基于APP的妊娠期盆底肌训练的干预研究的阴性结果进行探索性分析,旨在探讨产后UI预防效果的影响因素以及获益的亚组人群。 方法 本研究数据来源于前期开展的一项RCT,采用方便抽样法,于2020年6—10月在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产科门诊招募了126例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使用"有爱屋"APP进行尿失禁自我管理,干预周期为2个月。产后42 d随访时收集两组产后相关资料,包括产后42 d UI发生情况。以产后是否发生UI为结局指标,将研究对象分为病例组和对照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混杂因素及其与干预方式之间的交互作用对产后UI发生的影响。针对Logistic回归分析的结果进行分层分析,探讨是否存在能从APP干预中获益的亚组人群。 结果 病例组和对照组阴道分娩史、入组时存在UI、Broome盆底肌自我效能量表(BPMSES)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入组时存在UI是产后发生UI的危险因素〔OR=15.897,95%CI(4.724,53.495),P<0.001〕;BPMSES得分与干预方式的交互作用可影响产后UI的发生〔OR=1.034,95%CI(1.017,1.051),P<0.001〕。分层分析结果显示,入组时存在UI症状的孕妇,干预组产后UI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4.18,P=0.041);入组时不存在UI症状的孕妇,两组产后UI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89,P=0.284)。 结论 推荐有UI症状的孕妇使用"有爱屋"APP或许可预防产后UI的发生。而对于妊娠期没有UI症状的人群使用"有爱屋"APP预防产后UI发生的证据尚不充分。另外,不管有无UI症状,盆底肌训练自我效能高的孕妇有望从APP干预中获益。  相似文献   
6.
7.
冻结肩是常见的肩部疾病,传统非可视化治疗冻结肩效果欠佳。近年来,超声引导具有动态实时定位、无辐射、便携性、低成本等优点在辅助诊断和治疗冻结肩患者中得到成功应用,不仅能提供精确的诊断,也提高了患者中长期的疗效。本文就超声引导辅助诊断和治疗冻结肩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PurposeTo evaluate temporal trends, practice variation, and associated outcomes with the use of intravascular ultrasound (US) during deep venous stent placement among Medicare beneficiaries.Materials and MethodsAll lower extremity deep venous stent placement procedures performed between January 1, 2017, and December 31, 2019 among Medicare beneficiaries were included. Temporal trends in intravascular US use were stratified by procedural setting and physician specialty. The primary outcome was a composite of 12-month all-cause mortality, all-cause hospitalization, or repeat target vessel intervention. The secondary outcome was a composite of 12-month stent thrombosis, embolization, or restenosis.ResultsAmong the 20,984 deep venous interventions performed during the study period, 15,184 (72.4%) utilized intravascular US. Moderate growth in intravascular US use was observed during the study period in all clinical settings. There was a variation in the use of intravascular US among all operators (median, 77.3% of cases; interquartile range, 20.0%–99.2%). In weighted analyses, intravascular US use during deep venous stent placement was associated with a lower risk of both the primary (adjusted hazard ratio, 0.72; 95% confidence interval [CI], 0.69–0.76; P < .001) and secondary (adjusted hazard ratio, 0.32; 95% CI, 0.27–0.39; P < .001) composite end points.ConclusionsIntravascular US is frequently used during deep venous stent placement among Medicare beneficiaries, with further increase in use from 2017 to 2019. The utilization of intravascular US as part of a procedural strategy was associated with a lower cumulative incidence of adverse outcomes after the procedure, including venous stent thrombosis and embolization.  相似文献   
9.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