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939篇 |
国内免费 | 46篇 |
完全免费 | 259篇 |
专业分类
综合类 | 3244篇 |
出版年
2022年 | 19篇 |
2021年 | 36篇 |
2020年 | 31篇 |
2019年 | 33篇 |
2018年 | 51篇 |
2017年 | 168篇 |
2016年 | 213篇 |
2015年 | 213篇 |
2014年 | 440篇 |
2013年 | 415篇 |
2012年 | 383篇 |
2011年 | 334篇 |
2010年 | 227篇 |
2009年 | 131篇 |
2008年 | 112篇 |
2007年 | 105篇 |
2006年 | 81篇 |
2005年 | 63篇 |
2004年 | 54篇 |
2003年 | 42篇 |
2002年 | 30篇 |
2001年 | 24篇 |
2000年 | 3篇 |
1999年 | 3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6篇 |
1996年 | 5篇 |
1995年 | 5篇 |
1994年 | 3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4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2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2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高能聚焦超声治疗宫颈糜烂的疗效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目的探讨高能聚焦超声治疗宫颈糜烂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采用海极星超声波妇科治疗仪对40例宫颈糜烂患者进行聚焦超声治疗的临床观察,比较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的变化和宫颈糜烂面积的改变,综合评价超声治疗的临床疗效。结果聚焦超声治疗后,白带增多,性交后出血等症状基本缓缓,轻、中和重度宫颈糜烂面积分别缩小97.89%、90.69%和81.91%;疗效分别达到100%、93.33%和72.22%。聚焦超声治疗后,宫颈局部组织有短暂的渗出性炎症反应,阴道排液的时间约5~21d,1月后可基本恢复正常;无组织结痂脱落出血的过程,无宫颈瘢痕形成。结论治疗剂量的高能聚焦超声波能安全有效地治疗慢性子宫颈炎。 相似文献
2.
丹参黄芪对实验大鼠腹膜透析效能及腹膜超微结构的急性影响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2
目的:观察丹参,黄芪对腹膜透析效能及腹膜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通过模拟腹膜透析的动物实验,观察中药对腹膜透析效能的急性影响,并应用扫描电镜观察腹膜超微结构的变化,大鼠分单纯透析液组,丹参组,黄芪组和正常对照组,结果:丹参组,黄芪组净超 量较单纯透析液组显著增加(P<0.05),各组腹膜清除率,透析液中蛋白质含量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丹参,黄芪能有效提高净超滤量,丹参,黄芪具有保护腹膜间皮层结构免遭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心绞痛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18
目的观察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心绞痛患者246例,将其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71例,对照组75例。2组除常规用药外,治疗组给予参松养心胶囊4粒,每日3次;对照组给予丹参注射液20ml+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每日1次,静脉点滴。治疗1疗程(4周)后比较2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血小板聚集率及纤维蛋白原含量较治疗前降低;心律失常减少;临床症状改善,差异有显著意义。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49%,对照组为78.60%(P<0.01);治疗组心电图总有效率为70.76%,对照组为45.33%(P<0.01),治疗组心绞痛总疗效为96.49%,对照组为79.33%(P<0.01)。结论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心绞痛疗效确切,可降低心绞痛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率、纤维蛋白原含量及心律失常发生率,改善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4.
医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与心理健康、父母养育方式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20,自引:5,他引:15
目的 探讨医学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与心理健康状况、父母养育方式之间的关系。方法 用一般效能感量表 (GSES)、症状自评量表 (SCL 90 )及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 (EMBU )对 43 7名广东医学院本科生进行评定。结果 (1)医学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存在着性别差异 ,男生得分显著高于女生。 (2 )医学生在SCL 90的躯体化、抑郁、恐怖、偏执和人际关系敏感等因子上的得分显著低于全国大学生常模 ;男生在SCL 90上的躯体化、强迫、敌对、偏执等因子的得分显著高于女生。 (3 )男生在父母养育方式量表的FF2、FF3、FF5、FF6、MF2、MF5等因子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女生。 (4 )GSES的得分与SCL 90各因子的得分之间均呈显著的负相关 ;GSES的得分与EMBU中的FF1之间存在极其显著的正相关、与FF6、MF2、MF3、MF4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结论 医学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与心理健康状况、父母养育方式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血浆置换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的疗效评估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目的:回顾分析血浆置换在慢性重型肝炎治疗中的疗效和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1999年5月至2003年6月用血浆置换治疗慢性重型肝炎患329例。回顾性分析患临床特点、血浆置换治疗方法和影响疗效的因素。结果:患存活216例(65.65%),死亡113例(34.35%)。讨论:血浆置换的疗效与患年龄、病因、肝病严重程度(凝血酶原活动度、血清胆红素、血清总胆固醇、白蛋白水平)、甲胎蛋白、内毒素、并发症发生率、器官衰竭数及血浆置换治疗的时机、频率、血浆置换量及组合模式与慢性重型肝炎的预后密切相关,该技术改革促进了其临床应用;血浆置换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的疗效受患年龄、基础肝病临床分型、病情严重程度、并发症等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6.
高血压自我管理项目对自我效能的效果评价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目的评价上海高血压自我管理健康教育项目实施6个月后在改变患者自我效能方面的效果。方法按照社区随机对照实验设计,将219名患有高血压并自愿参加该项目的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然后比较两组患者在项目实施6个月后自我效能评分的变化。结果干预组患者的症状管理自我效能评分和疾病共性管理自我效能评分6个月后的增加值,分别比对照组高出0.26分和0.69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上海高血压自我管理项目可提高参加者对疾病管理的自我效能。 相似文献
7.
六种中草药对深部感染真菌的体外抑菌效果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探讨中草药对白色念珠菌和新生隐球菌的抑制作用。方法:用琼脂平板扩散法,琼脂平板连续稀释法。结果:黄莲,知母,七叶一枝花,黄苓,大黄,五蓓子对上述两菌均具抑菌作用,抑菌圈直径在16-42mm不等,这些药物对白色念珠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mg/ml)分别为5.0,14.29,10.0,20.0,100.0,100.0;对新型隐球菌的MIC为:3.88,8.33,16.67,10.0,25.0,10.0。结论:黄莲,知母,七叶一枝花等六种中草药对白色念珠菌和新型孢球菌体外试验具有较强的抑菌作用,其中黄莲的抑菌作用最强,抑菌圈最大,MIC最低。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锻炼行为与相关知识、态度、自我效能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探讨大学生锻炼行为与体育知识、态度和自我效能的关系。方法整群随机抽取在昆六所高校的1243名大学生(男654、女589)进行体育认知及自我效能的自评调查。结果在锻炼的自我效能、态度和行为上存在着显著的性别差异。男生体育人口不仅高于女(51.22%>41.77%),其锻炼的自我效能13.87±2.95也显高于女12.35±3.41(P≤0.01),但无知识维度的性别差。运动习惯好的体育人口锻炼态度和自我效能的得分均显高于对照(P≤0.01)。大学生运动行为与态度、自我效能呈中度相关r=0.41和0.47,与知识呈低度相关(r=0.12)。结论大学生体育人口现状离全民健身和我国慢性病预防的公共卫生目标尚有较大差距。体育态度和自我效能是影响运动行为的重要中介变量,女生是锻炼行为的重点干预对象。 相似文献
9.
阿立哌唑与奎硫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和安全性比较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目的比较阿立哌唑与奎硫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符合CCMD-3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8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根据随机对照方案分别使用阿立哌唑和奎硫平治疗,疗程共8周。采用阳性症状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临床总体印象量表(CGI)进行疗效评定,采用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进行副反应评定。结果治疗8周后,阿立哌唑组显效率为65.0%,有效率为90.0%;奎硫平组显效率为60.0%,有效率为87.5%。两种药物疗效差异无显著性(P>0.05)。阿立哌唑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5.00%,奎硫平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37.50%,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阿立哌唑组和奎硫平组均出现较多的副反应是嗜睡(15.00%:20.00%)、头昏和昏厥(12.5%:15.00%),但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阿立哌唑组恶心呕吐、头痛的发生率比奎硫平组多(15.00%:2.50%,P<0.05;10.00%:2.50%,P<0.05),奎硫平组口干、食欲减退或厌食比阿立哌唑组多(10.00%:2.50%,P<0.05;10.00%:2.50%,P<0.05)。结论阿立哌唑和奎硫平对精神分裂症疗效相当,不良反应轻,但副反应表现有异同。两种物药均为疗效好、安全性高的的抗精神病药,有利于提高病人用药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10.
中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与应付方式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王才康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2,11(1):70-71
目的:探讨一般自我效能感与应付方式之间是否存在着某种相关关系。方法:来自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区的426名高中学生完成一份由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和中学生应付方式量表(CSSMSS)组成的问卷。结果:(1)中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存在着性别差异,其GSES得分显著低于大学生。(2)和男生相比,女生更多地采用退避、求助、发泄和幻想等较为消极的应付方式。(3)一般自我效能感和问题解决、退避和忍耐三种应付方式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但和发泄、幻想和求助方式三种应付方式之间却没有相关。结论:一般自我效能感与应付方式之间存在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