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606篇 |
免费 | 559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30篇 |
儿科学 | 58篇 |
妇产科学 | 68篇 |
基础医学 | 518篇 |
口腔科学 | 96篇 |
临床医学 | 898篇 |
内科学 | 3202篇 |
皮肤病学 | 34篇 |
神经病学 | 140篇 |
特种医学 | 145篇 |
外科学 | 580篇 |
综合类 | 1593篇 |
预防医学 | 737篇 |
眼科学 | 86篇 |
药学 | 731篇 |
5篇 | |
中国医学 | 194篇 |
肿瘤学 | 50篇 |
出版年
2023年 | 94篇 |
2022年 | 232篇 |
2021年 | 258篇 |
2020年 | 301篇 |
2019年 | 186篇 |
2018年 | 214篇 |
2017年 | 215篇 |
2016年 | 179篇 |
2015年 | 213篇 |
2014年 | 560篇 |
2013年 | 530篇 |
2012年 | 559篇 |
2011年 | 780篇 |
2010年 | 529篇 |
2009年 | 561篇 |
2008年 | 511篇 |
2007年 | 427篇 |
2006年 | 357篇 |
2005年 | 399篇 |
2004年 | 324篇 |
2003年 | 284篇 |
2002年 | 179篇 |
2001年 | 155篇 |
2000年 | 134篇 |
1999年 | 62篇 |
1998年 | 48篇 |
1997年 | 42篇 |
1996年 | 47篇 |
1995年 | 66篇 |
1994年 | 56篇 |
1993年 | 74篇 |
1992年 | 68篇 |
1991年 | 51篇 |
1990年 | 45篇 |
1989年 | 47篇 |
1988年 | 53篇 |
1987年 | 40篇 |
1986年 | 46篇 |
1985年 | 57篇 |
1984年 | 26篇 |
1983年 | 12篇 |
1982年 | 24篇 |
1981年 | 11篇 |
1980年 | 11篇 |
1979年 | 10篇 |
1978年 | 18篇 |
1977年 | 8篇 |
1976年 | 8篇 |
1973年 | 10篇 |
1972年 | 8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1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糖尿病领域的个体化医疗是在传统医学基础上结合基因组学、生物学标志检测等对糖尿病进行精确诊断和分层并指导治疗.基因检测可明确单基因突变糖尿病的病因如青少年起病的成人型糖尿病(MODY)、新生儿糖尿病(NDM)、线粒体基因突变糖尿病.应用生物学标志物如胰岛素抗体、C肽等可指导糖尿病精确分层并评估预后.而细胞色素P450 2C9 (CYP2C9)、有机阳离子转运蛋白(OCTs)、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γ(PPARγ)相关基因变异对降糖药物的影响为患者选择降糖方案提供了参考.虽然个体化医疗在糖尿病领域还不能达到精确诊断及治疗,但未来将成为糖尿病领域的发展新趋势. 相似文献
2.
APPL1 (adaptor protein,phosphotyrosine interacting with PH domain and leucine zipper 1)是一种细胞内转接蛋白,可以和多种蛋白作用,介导细胞内多条信号通路.目前发现APPL1在胰岛β细胞中高度表达,与胰岛素分泌、胰岛素抵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氧化应激和炎性反应是糖尿病致动脉粥样硬化的两个主要危险因素,Nrf2/ARE通路是体内调控氧化应激的关键通路.激活Nrf2/ARE通路可保护血管内皮细胞、血管平滑肌细胞及胰岛β细胞免受氧化损伤,并可增加胰岛素分泌,改善胰岛素抵抗.Nrf2/ARE通路对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神经原膀胱(DNB)是糖尿病在泌尿系统最主要的并发症,其发病机制复杂,目前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营养神经、调节神经递质、抗氧化应激、电刺激、导尿术等单一化学药物或物理治疗常难以达到临床治疗要求,理化联合治疗可协同增加疗效.近年来,干细胞和基因研究的兴起为DNB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但仍处于实验探索阶段 相似文献
5.
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之一.糖尿病(DM)是全球范围内发病率最高的慢性疾病之一,DM不仅能导致多器官并发症,而且也是发生CAP的高危因素.DM患者发生CAP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病原学特点、实验室检查、治疗及预后较单纯CAP患者均有区别.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糖尿病并发冠心病患者的红细胞比容(Hct)水平及其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917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单纯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组)392例、并发冠心病患者(糖尿病+冠心病)组525例,比较两组的Hct水平及其他实验室检查指标.(糖尿病+冠心病)组患者根据冠状动脉病变累及支数分为单支病变亚组261例、双支病变亚组111例和三支病变亚组153例,根据Gensini积分分为低分组262例和高分组263例,比较各组间的Hct水平.分析糖尿病并发冠心病患者Hct水平与Gensini积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和心功能的相关性.结果 (糖尿病+冠心病)组LDL、hs-CRP和Hct水平高于糖尿病组(均P<0.05).单支病变亚组、双支病变亚组、三支病变亚组Hct水平依次升高(均P<0.05),高分组Hct水平高于低分组(P<0.05).糖尿病并发冠心病患者Hct水平与Gensini积分和hs-CRP水平呈正相关(P<0.05),而与左室射血分数呈负相关(P<0.05).结论 糖尿病并发冠心病患者的Hct水平升高,监测Hct有助于评估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和心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医院-社区联合群体访谈教育在社区糖尿病患者及居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南宁市3个社区分别设为试验组、对照组及空白组,每组均纳入30名糖尿病患者及40名居民,试验组采用医院-社区联合群体访谈教育模式,对照组采用集中授课和互动讨论教育模式,空白组给予发放糖尿病相关知识的健康宣教资料、随访及健康指导,比较干预前及干预3个月、6个月、1年3组研究对象糖尿病知识水平,社区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效能及生理指标.结果 干预后,3组的糖尿病知识测试评分、自我效能评分较前升高,而FBG、餐后2h血糖、TG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较前降低(P<0.05),且试验组各评分及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及空白组(P<0.05).结论 医院-社区联合群体访谈教育能提高社区糖尿病患者及居民糖尿病知识水平,提升社区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效能,有助于改善社区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microRNA-429(miR-429)在体内对糖尿病(DM)小鼠肠上皮细胞(IECs)内闭合蛋白(occludin,Ocln)表达及肠上皮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 构建糖尿病小鼠模型(腹腔内注射链脲佐菌素);通过尾静脉注射antagomiRNA-429抑制DM小鼠IECs内miR-429的表达;real-time PCR检测miR-429和Ocln mRNA的表达变化;Western blotting及免疫组化检测Ocln蛋白表达变化;气相色谱法检测小鼠尿液乳果糖/甘露醇比值;显色基质鲎试剂法检测小鼠血浆LPS浓度。结果: 尾静脉注射antagomiRNA-429能显著抑制DM小鼠IECs内miR-429的表达,注射后6 d恢复至正常小鼠IECs表达水平。抑制DM小鼠IECs内miR-429表达后,Ocln表达显著提高(P<0.05),小鼠尿液乳果糖/甘露醇比值及血浆LPS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结论: AntagomiRNA-429能有效抑制DM小鼠IECs内miR-429的表达,进而使小鼠IECs内Ocln的表达升高,从而使肠上皮屏障功能部分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检测糖尿病大鼠动脉硬化下肢与糖尿病大鼠无动脉硬化下肢的动脉组织中微小RNAs(miRNAs)的差异表达情况,探究异常表达的miRNAs参与糖尿病大鼠下肢动脉硬化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选取建模成功的患有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和患有糖尿病但无下肢动脉硬化的大鼠,取出下肢动脉组织,分别提取总的miRNAs,用miRNAs微阵列芯片进行杂交检测,经过芯片扫描和数据分析,再用RT-qPCR验证芯片的扫描分析结果,最终获得糖尿病大鼠下肢动脉硬化的miRNAs差异表达谱。结果:筛选出10个与糖尿病大鼠下肢动脉硬化有关的miRNAs,即 rno-miR-206-3p、rno-miR-133a-5p、rno-miR-133b-3p、rno-miR-133a-3p、rno-miR-325-5p、rno-miR-675-3p、rno-miR-411-5p、rno-miR-329-3p、rno-miR-335和rno-miR-126a-3p,这10个异常表达的mi-RNAs都上调。RT-qPCR证实,其中9个miRNAs与芯片检查结果一致,仅仅rno-miR-335的PCR检测结果与基因芯片检测结果相反,表达下调。结论:有一群miRNAs在糖尿病大鼠下肢动脉硬化中起着重要作用,其表达过程很可能影响着动脉硬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延伸护理方案对不同民族地区糖尿病患者自我行为改变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40例汉族糖尿病患者作为A组,同时选取40例回族糖尿病患者作为B组。对所有患者均行延伸护理方案,并于3个月后观察对比两组自我行为改善效果以及护理结束后血糖水平达标率。结果 A组和B组护理前饮食、运动、足部护理、血糖监测和遵医嘱用药等评分相近,护理后两组各项评分均明显升高,且A组远高于B组(P=0.000);A组护理结束时血糖水平达标率为35.00%,B组为32.50%,前者较后者稍高,但是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1.000)。结论采用延伸护理方案后,汉族糖尿病患者自我行为改善效果较回族糖尿病患者更加显著,但是二者护理结束后血糖水平达标率相近,值得在各民族地区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