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2篇
内科学   4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3篇
药学   17篇
中国医学   51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我国广金钱草资源进行调查,并对不同产地药材质量进行评价,为广金钱草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合理开发以及规范化种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资源调查采用查阅文献、走访调查和现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药材质量评价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夏佛塔苷含量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广金钱草野生药用植物资源正逐步减少,部分地区很难找到野生资源.人工栽培广金钱草技术不完善、药材质量参差不齐,影响广金钱草进一步的开发和综合利用.结论:应该加大保护资源的力度,保护广金钱草的生态环境,促进其种群恢复.同时,应该尽快建立GAP基地,完善人工栽培、加工技术,满足市场对广金钱草药材的需求.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测定饿蚂蝗中多酚含量的方法。方法:以没食子酸为对照品,采用优化后的Folin.Ciocateau比色法(考察了测定波长、碳酸钠溶液体积、Folin.Ciocateau显色剂加入量、反应温度及时间等)测定饿蚂蝗不同提取物中多酚的含量。结果:没食予酸的质量浓度在0.001O~0.0061mg/ml范围内与其吸光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4);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99%,RSD=0.59%(n=6)。饿蚂蝗75%乙醇提取物中多酚的质量分数最高,为9.83%;其次为40%乙醇提取物,多酚质量分数为8.55%;80%乙醇提取物中多酚的质量分数最低,为0.32%。结论:采用优化后的Folin—Ciocateau比色法测定饿蚂蝗中多酚的含量,精密度和灵敏度高、稳定性和重复性好、操作简单。  相似文献   
3.
目的 采用响应面法优化广金钱草中总黄酮的酶法提取工艺.方法 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根据Box-Behnken设计原理,采用四因素三水平响应面分析方法,考察酶解时间、温度、酶用量和pH值对总黄酮得率的影响,建立二次多项式回归方程的预测模型,绘制以总黄酮含量为响应值的等高线图和响应曲面,讨论各因素间的交互作用.结果 确定了酶法提取工艺的最佳参数为:以60%乙醇提取、料液比为1∶50、0.23%纤维素酶、酶解1.49 h、酶解温度为30.55℃、pH5.52;实际测得总黄酮的得率为6.560 mg·g-1,与预测值6.481 mg·g-1相近.结论 酶法提取广金钱草中总黄酮的反应条件温和,可避免破坏有效成分的结构;优选的工艺稳定可行,提高了提取效率.  相似文献   
4.
以广金钱草种子为材料,研究4℃贮藏条件下不同贮藏时间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千粒重、抗氧化物酶活性及种子浸出液电导率、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淀粉含量的变化,以揭示种子劣变机制。结果表明:①随贮藏时间的延长广金钱草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千粒重逐渐降低,种子颜色逐渐加深。②在种子发生劣变的过程中,SOD,POD活性变化趋势类似,均随贮藏时间的延长而降低。SOD活性在贮藏1095~1185 d降低幅度最大,POD活性在贮藏365~395 d显著降低。③种子浸出液的电导率、可溶性糖含量、淀粉含量随贮藏时间增加而增加,可溶性蛋白含量呈降低趋势。④对各项特征指标进行相关分析发现,广金钱草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千粒重与SOD,POD活性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种子浸出液电导率、可溶性糖含量、淀粉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研究发现,在广金钱草种子贮藏过程中,种子抗氧化酶活性降低、浸出液电导率上升、可溶性糖和淀粉外渗及可溶性蛋白的降解等均是导致种子发生劣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小槐花大极性部位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实验研究了传统中药小槐花大极性部位的化学成分。综合运用硅胶柱色谱,聚酰胺凝胶柱色谱,ODS中低压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薄层色谱,重结晶,分析型和制备型HPLC等方法进行分离,利用核磁共振波谱,质谱及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对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鉴定。从小槐花大极性部位中分离得到13个单体化合物,它们的结构经鉴定分别为香草醛(1),黑麦草内酯(2),吲哚-3-甲醛(3),水杨酸(4),当药黄素(5),saccharumoside C(6),isosinensin(7),7-O-α-L-吡喃鼠李糖基-山柰酚-3-O-β-D-吡喃葡萄糖苷(8),异牡荆素(9),牡荆素(10),nothofagin(11),resveratroloside(12),2"-α-rhamnopyranosyl-7-O-methylvitexin(13)。除化合物5外,其余12个化合物均为小槐花中首次分离得到的化合物,化合物2,3,6~8,11~13等8个化合物为山蚂蝗属植物中首次分离得到的化合物。  相似文献   
6.
《Pharmaceutical biology》2013,51(4):403-407
Context: In folk medicine in China, Desmodium caudatum (Thunb.) DC (Leguminosae) has been used to treat febrile diseases, rheumatic arthritis, and bacillary dysentery; nevertheless, there have been no reports on the analgesic, antipyretic, and anti-inflammatory effects of this plant in animals.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analgesic, anti-inflammatory, and antipyretic activities of D. caudatum extract (DCE) in animals.

Materials and methods: The analgesic effect of DCE was measured in mice using the acetic acid-induced writhing test and the hot-plate test. The anti-inflammatory activity was assessed using the carrageenan-induced rat paw edema model and the dimethylbenzene-induced mouse inflammation model. The antipyretic effect was estimated using the lipopolysaccharide (LPS)-induced rat fever model. In addition, the acute oral toxicity of DCE was studied.

Results: DCE significantly and dose-dependently inhibited the writhing responses in mice, increased reaction time in mice in the hot-plate test, reduced carrageenan-induced paw edema in rats and the dimethylbenzene-induced ear edema in mice, and attenuated LPS-induced fever in rats. Furthermore, no death was observed when mice were orally administered DCE up to 40?g/kg.

Discussion and conclusion: DCE possesses evident analgesic, anti-inflammatory, and antipyretic activities, and has a favorable safety, which supports the use of D. caudatum as an analgesic, anti-inflammatory and antipyretic drug in folk medicine.  相似文献   
7.
目的:考察3种反相柱色谱材料对黄酮苷类成分的分离.方法:采用RP-18、ODS和ODS-AQ 3种反相材料分离纯化黄酮苷类成分.结果:不同材料对黄酮苷类成分纯化效果不同.结论:ODS- AQ对饿蚂蝗黄酮苷纯化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8.
假地豆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目的:对假地豆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等方法进行提取分离,利用理化数据及波谱技术鉴定结构。结果:从假地豆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白桦脂酸(1)、木栓酮(2)、正十六烷酸(3)、β-谷甾醇(4)、亚油酸(5)、正四十一烷醇(6)、正二十八烷(7)和牡荆素(8)。结论:所有化合物均是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饿蚂蝗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研究饿蚂蝗Desmodium sambuens全草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凝胶色谱法进行化学成分的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饿蚂蝗全草7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13个化合物,结构分别为β-香树脂醇(1),白桦脂酸(2),胡萝卜苷(3),正三十烷酸(4),羽扇20(29)-烯-3-酮(5),二十四烷酸单甘油酯(6),豆甾-5-烯-3β-7α-二醇(7),脱镁叶绿素甲酯(8),邻羟基苯甲酸(9),β-谷甾醇(10),d-儿茶素(11),木犀草素(12),表没食子儿茶素(13)。结论:化合物1~13均为首次从饿蚂蝗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广金钱草多糖类进行了提取和精制,并通过电导法观察精制前后对一水草酸钙结晶生长的抑制作用,发现精制后比精制前的作用更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