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321篇
  免费   2657篇
  国内免费   2377篇
耳鼻咽喉   354篇
儿科学   412篇
妇产科学   581篇
基础医学   4541篇
口腔科学   434篇
临床医学   4354篇
内科学   5427篇
皮肤病学   605篇
神经病学   449篇
特种医学   1024篇
外国民族医学   91篇
外科学   1388篇
综合类   12612篇
预防医学   9382篇
眼科学   248篇
药学   6537篇
  15篇
中国医学   1581篇
肿瘤学   3320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723篇
  2022年   728篇
  2021年   670篇
  2020年   826篇
  2019年   799篇
  2018年   409篇
  2017年   707篇
  2016年   879篇
  2015年   915篇
  2014年   1734篇
  2013年   1755篇
  2012年   2149篇
  2011年   2506篇
  2010年   2561篇
  2009年   2754篇
  2008年   2959篇
  2007年   2950篇
  2006年   3070篇
  2005年   3433篇
  2004年   2955篇
  2003年   2661篇
  2002年   2417篇
  2001年   2219篇
  2000年   1782篇
  1999年   1414篇
  1998年   1194篇
  1997年   1144篇
  1996年   1052篇
  1995年   870篇
  1994年   774篇
  1993年   560篇
  1992年   517篇
  1991年   404篇
  1990年   350篇
  1989年   353篇
  1988年   52篇
  1987年   46篇
  1986年   33篇
  1985年   14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轮状病毒是全球范围内引起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体,接种轮状病毒疫苗为目前最经济、有效的预防手段,很大程度上缓解了轮状病毒导致的疾病负担,但目前上市疫苗均为减毒活疫苗,存在毒力回复以及肠道不良反应等风险。因此,优化的传统活疫苗、灭活疫苗以及病毒样颗粒等亚单位疫苗成为潜在的候选疫苗,以提高轮状病毒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此文总结了市面上主要轮状病毒疫苗的应用现状以及进入临床试验新疫苗的研究情况,为后续的疫苗开发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评价接种1剂水痘疫苗在学校水痘暴发疫情中的保护效果(vaccine effectiveness, VE)。方法 采用1:2配对病例对照研究,收集中山市2013—2021年水痘暴发疫情调查资料,将病例数≥5例的班的所有病例(共942例)作为病例组,按1:2的比例选取同班、同年龄(±1岁)、同性别的1 884名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调查其水痘疫苗接种史,采用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水痘疫苗保护效果。结果 共调查3~14岁儿童2 826名,儿童接种1剂水痘疫苗的保护效果为58%(95%CI:50%~66%),3~5岁、6~14岁儿童接种1剂水痘疫苗保护效果分别为75%(95%CI:62%~83%)和51%(95%CI:40%~61%)。儿童接种1剂后≤2年、3~5年、6~8年、≥9年的保护效果分别为78%(95%CI:66%~86%)、66%(95%CI:57%~74%)、51%(95%CI:36%~62%)、23%(95%CI:-11%~46%)。儿童接种1剂水痘疫苗的保护效果随接种后时间的延长而降低(趋势χ2=13.071,P<0.001)。结论 儿童接种1剂水痘疫苗有助于防控水痘暴发疫情,但其保护效果随接种后时间的延长而降低,难以阻断水痘传播。建议儿童及时接种2剂水痘疫苗,以预防学校水痘暴发疫情。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EV-A71疫苗接种预防儿童手足口病与EV-A71病毒感染的有效性。 方法 选取发病年龄0.5~6.0岁的300例手足口病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分为接种组122例,未接种组178例。采集患儿的咽拭子和/或粪便进行EV-A71、CV-A16、CV-A6肠道病毒核酸检测。统计EV-A71疫苗与各类型病毒感染手足口病的相关情况。 结果 接种组EV-A71感染率明显低于未接种组(P < 0.01);在CV-A16、CV-A6及其他感染方面,接种组与未接种组感染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接种1剂EV-A71疫苗的患儿EV-A71感染率高于接种2剂的患儿(P < 0.05);接种1剂EV-A71疫苗的患儿CV-A16、CV-A6及其他感染率与接种2剂的患儿感染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接种疫苗后EV-A71病毒感染患病的严重程度与未接种疫苗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全剂次预防性EV-A71疫苗接种是EV-A71病毒感染引起的手足口病的保护因素,但与其他病毒感染引起的手足口病无关。  相似文献   
5.
流感嗜血杆菌是引起肺炎、脑膜炎、菌血症、会厌炎、结膜炎、鼻窦炎、蜂窝组织炎等疾病的主要致病菌之一。目前,不可分型流感嗜血杆菌已成为流感嗜血杆菌感染的主要亚型。随着生物膜概念的引入,流感嗜血杆菌致病机制的研究逐渐系统化。本文通过对不可分型流感嗜血杆菌生物膜的形成及其致病机制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旨在为流感嗜血杆菌新型疫苗的研制、抗生素的使用、新型药物的研发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6.
探讨非甲基化的胞嘧啶鸟嘌呤二核苷酸(CpG)的脱氧寡核苷酸(oligodeoxynucleotide, ODN)联合肿瘤抗原致敏树突状细胞(DC)治疗和预防黑色素瘤的作用。首先从小鼠骨髓中分离得到骨髓来源的树突状细胞(BMDC),并将小鼠黑色素瘤B16细胞来源的全抗原与DC共孵育,采用全硫代修饰的CpG ODN作DC免疫刺激剂,制备DC疫苗。通过测定T淋巴细胞增殖和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对靶细胞B16的杀伤作用来评价该疫苗的体外免疫活性。将疫苗经小鼠腹腔注射,观察其治疗和预防小鼠黑色素瘤的效果。所有动物实验均在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实验动物管理委员会(IACUC)的指导和标准下进行。结果显示, CpG ODN和肿瘤抗原联用致敏的DC疫苗能够促进T淋巴细胞增殖,并提高活化的T淋巴细胞对靶细胞B16的杀伤活性。体内实验表明,无论是治疗实验还是预防实验, DC疫苗组的平均瘤重和瘤体积均低于PBS对照组。实验结果证明基于CpG ODN和黑色素瘤肿瘤抗原制备的DC疫苗对肿瘤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为恶性黑色素瘤治疗提供了一个潜在的方案。  相似文献   
7.
8.
9.
目的 探究DNA聚合酶η(POLH)对过氧化氢(H2O2)诱导的晶状体上皮细胞氧化应激和凋亡的防御机制。方法 以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的晶状体前囊膜组织和H2O2处理的晶状体上皮细胞系SRA01/04为研究对象,分别通过RT-PCR和免疫印迹实验验证POLH的表达并筛选H2O2最佳作用浓度用于后续实验,将培养的SRA01/04细胞分为H2O2组、H2O2+HA组和H2O2+OV-POLH组,采用RT-PCR和免疫印迹实验检测POLH 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免疫荧光法检测DNA氧化损伤标志物以及TUNEL实验检测细胞凋亡变化,免疫印迹实验检测细胞中BAX、BCL-2、Nrf2和Keap1蛋白表达。结果 RT-PCR结果显示,与透明晶状体前囊膜(1.00±0.22)相比,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晶状体前囊膜组织中POLH mRNA相对表达量明显下降(0.38±0.62)(P<0.000 1)。RT-PCR和免疫印迹实验均显示,200 μmol·L-1 H2O2处理的SRA01/04细胞中POLH表达量最低;TUNEL实验检测结果显示, 200 μmol·L-1 H2O2处理后细胞的凋亡明显增加。RT-PCR和免疫印迹实验结果显示,与H2O2组和H2O2+HA组相比,H2O2+OV-POLH组SRA01/04细胞中POLH表达量显著升高(P<0.000 1)。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与H2O2+HA组相比,H2O2+OV-POLH组细胞的γH2A染色明显下降。免疫印迹实验检测结果显示,与H2O2组和H2O2+HA组相比,H2O2+OV-POLH组细胞促凋亡蛋白BAX表达量明显下降,而抑凋亡蛋白BCL-2表达量明显升高(均为P<0.01);与H2O2组和H2O2+HA组相比,H2O2+OV-POLH组细胞Keap1蛋白水平明显下降,而转录调控蛋白Nrf2表达明显升高(均为P<0.01)。结论 过表达POLH可通过增强DNA损伤修复功能抑制H2O2诱导的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其抑制氧化应激机制可能与Nrf2-Keap1-ARE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与乙肝肝硬化乙型肝炎病毒RNA(HBV RNA)和乙型肝炎病毒DNA(HBV DNA)之间的差异及相关性。方法 选取33例CHB为对照组,25例乙肝肝硬化为观察组,两组患者均持续使用强效核苷及核苷酸类药物(Nucleostide Analogues,NAs)治疗半年以上,比较两组HBV RNA、HBV DNA和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阳性率及表达水平。并采用Spearman法对HBV RNA、HBV DNA、HBsAg、肝功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ROC曲线分析各指标在乙肝肝硬化中的诊断价值。结果 观察组HBV RNA、HBV DNA阳性率、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AST)的表达水平均高于CH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指标之间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观察组HBV RNA与HBV DNA呈正相关(r=0.715,P<0.01),与其余肝功指标均无相关性(P>0.05)。ROC曲线分析HBV RNA、HBV DNA与AST对乙肝肝硬化的鉴别诊断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46(95%CI:0.613~0.880)、0.729(95%CI:0.591~0.866)和0.640(95%CI:0.494~0.786),HBV RNA联合HBV DNA鉴别诊断乙肝肝硬化的AUC为0.754(95%CI:0.623~0.885)面积最大,诊断价值最高。结论 乙肝肝硬化与CHB的HBV RNA和HBV DNA水平存在明显差异,两者联合在CHB与乙肝肝硬化的鉴别诊断价值更高,HBV RNA可考虑作为常规检测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