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924篇
  免费   3516篇
  国内免费   556篇
耳鼻咽喉   375篇
儿科学   563篇
妇产科学   381篇
基础医学   3218篇
口腔科学   9447篇
临床医学   1937篇
内科学   2509篇
皮肤病学   636篇
神经病学   396篇
特种医学   264篇
外国民族医学   4篇
外科学   1463篇
综合类   2256篇
预防医学   1130篇
眼科学   84篇
药学   3815篇
  28篇
中国医学   1196篇
肿瘤学   3294篇
  2023年   754篇
  2022年   705篇
  2021年   1285篇
  2020年   1665篇
  2019年   1558篇
  2018年   1427篇
  2017年   1373篇
  2016年   1304篇
  2015年   1184篇
  2014年   1632篇
  2013年   2626篇
  2012年   1433篇
  2011年   1565篇
  2010年   1199篇
  2009年   1117篇
  2008年   1117篇
  2007年   1077篇
  2006年   1007篇
  2005年   972篇
  2004年   883篇
  2003年   794篇
  2002年   714篇
  2001年   676篇
  2000年   532篇
  1999年   440篇
  1998年   369篇
  1997年   425篇
  1996年   349篇
  1995年   310篇
  1994年   285篇
  1993年   220篇
  1992年   235篇
  1991年   184篇
  1990年   175篇
  1989年   178篇
  1988年   137篇
  1987年   123篇
  1986年   114篇
  1985年   108篇
  1984年   104篇
  1983年   77篇
  1982年   86篇
  1981年   85篇
  1980年   66篇
  1979年   50篇
  1978年   43篇
  1977年   71篇
  1976年   48篇
  1975年   35篇
  1974年   2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目的 探讨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A1c)、空腹胰岛素(Fasting insulin,INS)及服糖后2小时胰岛素(Insulin 2 hours after 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INS-2H)与高血压发病的风险。方法 本研究采用全人群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了贵州省12个区(县)的48个乡镇共9 280人进行调查,排除基线HbA1c、INS及INS-2H缺失及有高血压病史者,最终纳入1 684例进入分析。中位随访6.23年。采用Cox生存回归分析HbA1c、INS及INS-2H与高血压发病的相关性。PAF及Survival计算人群归因危险百分比。结果 HbA1c和INS-2H每升高一个单位,高血压发病风险分别增加31.5%和1.1%。HbA1c高水平组发病风险是低水平组的2.87倍。相比第一分位组,INS-2H第四分位组发病风险增加73.6%。HbA1c水平控制在6.3 mmol/L及以下可降低人群8.6%的发病。INS-2H水平分别控制在8.81 mIU/L、15.60 mIU/L、24.30 mIU/L以下,可降低人群22.6%、11.9%和6.8%的发病。年龄>42岁组的人群中,HbA1c高水平组发病风险是低水平组的2.84倍; INS-2H第二、三、四分位组发病风险分别是第一分位组的2.001倍、2.145倍和2.145倍。男性人群中,HbA1c高水平组发病风险是低水平组的2.760倍; INS-2H第三、四分位组发病风险是第一分位组的1.828倍和2.116倍。结论 HbA1c及INS-2H是高血压发病的危险因素,在年龄>42岁和男性人群更为敏感。控制HbA1c及INS-2H能有效降低人群高血压发病。  相似文献   
3.
4.
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s (OSCCs) develop in genetically altered epithelium in the mucosal lining, also coined as fields, which are mostly not visible but occasionally present as white oral leukoplakia (OL) lesions. We developed a noninvasive genetic assay using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 (NGS) on brushed cells to detect the presence of genetically altered fields, including those that are not macroscopically visible. The assay demonstrated high accuracy in OL patients when brush samples were compared with biopsies as gold standard. In a cohort of Fanconi anemia patients, detection of mutations in prospectively collected oral brushes predicted oral cancer also when visible abnormalities were absent. We further provide insight in the molecular landscape of OL with frequent changes of TP53, FAT1 and NOTCH1. NGS analysis of noninvasively collected samples offers a highly accurate method to detect genetically altered fields in the oral cavity, and predicts development of OSCC in high-risk individuals. Noninvasive genetic screening can be employed to screen high-risk populations for cancer and precancer, map the extension of OL lesions beyond what is visible, map the oral cavity for precancerous changes even when visible abnormalities are absent, test accuracy of promising imaging modalities, monitor interventions and determine genetic progression as well as the natural history of the disease in the human patient.  相似文献   
5.
《Molecular therapy》2022,30(5):1966-1978
  1. Download : Download high-res image (266KB)
  2. Download : Download full-size image
  相似文献   
6.
陈楚媛  沈勤 《护理学杂志》2022,27(20):90-93
目的 了解医养结合机构非卧床老年人衰弱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以期为机构内医护人员优化非卧床老年人护理和健康教育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杭州市3家医养结合机构的489名非卧床老年人为研究对象,采用中文版Tilburg衰弱量表对其进行调查。结果 非卧床老年人衰弱得分5.00(3.00,8.00)分,衰弱发生率为53.99%;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文化程度、家人探望频率和刷牙频次是衰弱发生的保护因素,使用移动辅助器具、每日静坐时间和假牙数量是衰弱发生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 医养结合机构非卧床老年人衰弱发生率较高,影响因素较多。护理人员应重视非卧床老年人的衰弱现状,采取综合性策略进行个体化干预。  相似文献   
7.
8.
二甲双胍是目前治疗糖尿病的一线药物,除降血糖作用外,其还被发现有促成牙本质分化、促成骨分化、抗肿瘤、抗炎等作用。已有研究表明二甲双胍可以促进根尖周病变组织愈合,其机制可能与二甲双胍激活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促进成骨分化与诱导牙髓细胞分化有关。应用二甲双胍辅助治疗的牙周炎患者探诊深度、附着丧失水平以及探诊出血指数等临床指标明显改善,其可能是通过促进牙周膜干细胞的增殖、迁移和成骨分化发挥防治牙周炎的作用。二甲双胍已被证实可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增殖等,在防治口腔肿瘤如口腔鳞状细胞癌中有重要作用。然而,目前大部分的研究仍处于体外和动物试验阶段,二甲双胍防治口腔疾病的具体分子作用机制尚未阐明;临床试验停留在对临床指标的评价方面,需进一步开展大规模、长期、多中心、随机对照的临床试验。  相似文献   
9.
目的:基于UPLC-Q-Exactive Orbitrap-MS方法,利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初步探究双黄连解热抗炎的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方法:利用UPLC-Q-Exactive Orbitrap-MS技术鉴定双黄连口服液中的主要化学成分。基于网络药理学,将已定性化合物录入Swiss Target数据库筛选成分靶点;运用GeneCards、TTD等数据库筛选疾病靶点,通过Cytoscape软件构建“中药-成分-靶点-疾病”网络;筛选关键成分,构建PPI网络筛选核心靶点,并对药物疾病共有靶点进行GO和KEGG通路富集。利用Schrodinger软件对关键成分和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此外,采用腹腔注射脂多糖溶液建立大鼠发热炎症模型,测量体温变化值,ELISA法检测TNF-α、IL-1β、IL-6、cAMP、PGE2含量。结果:双黄连口服液共鉴定出83种化学成分。网络药理学分析得双黄连口服液关键成分包括黄芩素、汉黄芩素、槲皮素、千层纸素A等,10个核心靶点包括GAPDH、TNF、MAPK3等。共有靶点涉及信号转导、转录的正调控、炎症反应等生物过程,通过TNF、PI3K/Akt、Ras、MAPK、TLR、cAMP、花生四烯酸代谢等信号通路发挥治疗作用。对接结果显示较好的结合活性。体内动物实验验证双黄连口服液能够降低发热大鼠体温,减少TNF-α、IL-1β、IL-6、cAMP、PGE2含量。结论:双黄连口服液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发挥解热抗炎作用,为下一步深入探究其药效物质基础及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