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3篇
  免费   75篇
  国内免费   10篇
儿科学   4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52篇
内科学   260篇
特种医学   51篇
外科学   89篇
综合类   41篇
预防医学   12篇
药学   21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保留胆囊对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患者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后恢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80例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患者,所有患者均行ERCP术取石,依据胆囊是否切除分为胆囊保留组(37例)和胆囊切除组(43例),比较两组肠道恢复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生活质量[体力状况评分(ZPS)、功能状态评分(KPS)]及胆道事件发生率。结果胆囊保留组肠道恢复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显著少于胆囊切除组(P<0.05);胆囊保留组ZPS评分显著低于胆囊切除组(P<0.05),KPS评分显著高于胆囊切除组(P<0.05);胆囊切除组胆道事件发生率为13.95%,胆囊保留组胆道事件发生率为21.62%,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保留胆囊能够缩短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患者ERCP术后肠道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促进术后恢复,提高生活质量,因此针对不存在胆囊切除绝对手术指征患者,推荐ERCP术取石后保留胆囊。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新型国产经口胆胰直视化子镜系统诊治胆胰疾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4月—2021年6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消化内镜中心行国产经口胆胰直视化子镜系统检查的37例患者资料,分析内镜检查的技术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37例患者均完成国产经口胆胰直视化子镜系统检查,技术成功率100.0%。明确胆管狭窄性质24例,观察胆管有无出血或结石残留6例,观察胰管有无新生物或结石残留2例,直视下辅助导丝通过胆管狭窄2例,直视下辅助胆道激光碎石3例。共9例患者病理确诊为恶性胆管狭窄,其中8例通过经口胆胰直视化子镜系统视觉判断为恶性病变。经口胆胰直视化子镜系统检查后,胆胰管引流34例。术后发生胆管炎3例、菌血症4例、胰腺炎2例,均保守治疗后短期内好转;出血1例,经2次内镜下止血后好转。结论 新型国产经口胆胰直视化子镜系统在胆胰疾病诊治中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原位肝脏移植术后胆瘘的类型、方法选择及不同方式的治疗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19年3月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24例肝移植术后胆瘘患者资料。根据是否合并狭窄将胆瘘分为4型。患者均接受内镜或介入治疗,包括经内镜鼻胆管引流术(endoscopic nasobiliary drainage,ENBD)、经内镜胆道内支架放置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biliary drainage,ERBD)或经皮经肝胆道引流术(percuteneous transhepatic cholangial drainage,PTCD)。观察指标为胆瘘发现时间、胆瘘位置、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及PTCD并发症、腹腔或胆道引流管拔出时间、新发胆道狭窄等。结果24例胆瘘于肝移植术后(46.5±36.6) d(6~122 d)发现。Ⅰ~Ⅳ型胆瘘分别有6例、14例、2例和2例。22例胆瘘治愈,总体治愈率91.7%。24例均首先接受ERCP,技术成功率及治愈率分别为87.5%(21/24)和85.7%(18/21)。Ⅰ~Ⅳ型胆瘘ERCP的治愈率分别为6/6、84.6%(11/13)、1/2和0,ENBD与ERBD的胆瘘治愈比列分别为8/10和6/8。5例ERCP未成功者接受PTCD治疗,成功及临床治愈比例分别为4/5和3/4。术后胆道感染发生率为33.3%(8/24),Ⅱ型胆瘘胆管炎发生率高于Ⅰ型 [35.7%(5/14)比16.7%(1/6)],合并非吻合口狭窄者比合并吻合口狭窄者更易发生胆管炎[83.3%(5/6)比16.7%(3/18)]。结论原位肝移植术后胆瘘首选ERCP,次选PTCD。Ⅰ~Ⅳ型胆瘘分别优选ENBD、ENBD联合ERBD、ENBD及PTCD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道镜及十二指肠镜联合免T管引流对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19年12月上海市健康医学院附属浦东新区人民医院普外科收治的胆囊结石合并胆管结石患者564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腹腔镜经胆囊管胆道探查术(LTCBDE)组191例;三镜联合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术(LBEPS)组138例;十二指肠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术(EST)/乳头柱状球囊扩张术(EPBD)+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组235例。统计3组患者性别、年龄、胆管直径、结石大小/数量等一般资料,比较手术及并发症情况。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非正态数据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LTCBDE组、LBEPS组、ERCP+EST/EPBD+LC组3组间住院费用、引流量、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引流管拔除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416.40、7.799、33.99、143.70、13.08,P值分别为<0.001、0.020、<0.001、<0.001、<0.001),且LTCBDE组较其他2组住院费用更低、排气时间更早、住院时间更短、引流管拔除时间更短(P值均<0.05)。3组术后均未见严重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术后均顺利出院。结论3种微创方式联合免T管引流治疗肝外胆管结石均达到了创伤小、痛苦小、术后恢复快、无严重并发症的目标,其中LTCBDE组治疗费用最低及术后恢复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5.
探索中重度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胰腺炎(post-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pancreatitis, PEP)的相关危险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2020年6月期间在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行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ERCP)的6 731例初始乳头胆胰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插管操作以及术后并发症相关参数均为前瞻性收集。主要研究终点为中重度PEP,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中重度PEP的相关危险因素。 结果:6 731例初始乳头的ERCP患者总体PEP发生率为5.3%(n=359),中重度PEP发生率为1.0%(n=68)。单因素分析显示女性、ERCP适应证、插管方式、插管时间、插管次数、误进胰管次数以及有无学员参与插管等因素与中重度PEP发生有关(P均<0.10)。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女性(OR=2.32, 95%CI: 1.28~4.21, P=0.006)、非胆总管结石(OR=2.04, 95%CI: 1.16~3.59, P=0.014)、插管时间≥5 min(OR=2.23, 95%CI: 1.20~4.13, P=0.011)、误进胰管次数≥1次(OR=1.88, 95%CI: 1.03~3.44, P=0.040)和无学员参与插管(OR=1.81,95%CI: 1.02~3.22, P=0.043)是中重度PEP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中重度PEP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女性、非胆总管结石、无学员参与的插管以及困难插管等。ERCP围手术期全程管理应重视对上述因素的评估。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猪尾型鼻胆引流管改制的新型胆管塑料支架与普通胆管塑料支架在姑息治疗肝门部胆管癌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收集2018年6月—2020年12月于北部战区总医院内窥镜科因肝门部胆管癌导致的梗阻性黄疸行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姑息性治疗的38例患者资料,其中20例患者使用猪尾型鼻胆引流管改制支架(新型组),18例患者使用普通塑料支架(普通组)。随访至2021年5月30日,比较两组的操作时间、住院时间、术后胆管炎发生率、胆红素下降水平、支架通畅时间等指标。结果 新型组和普通组的操作时间分别为(19.85±1.07) min和(22.00±3.38) min,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6,P=0.607)。新型组和普通组的住院时间分别为(11.45±2.39)d和(11.33±3.51) 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2,P=0.938)。新型支架与普通支架术后第5天较术前总胆红素降低幅度中位数分别为122.85 μmol/L 和 96.25 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3,P=0.042)。新型组远期胆管炎发生率低于普通组[10.0%(2/20)比44.4%(8/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7)。新型组支架引流通畅时间高于普通组[(109.45±32.67)d比(82.11±20.9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3,P=0.032)。结论 相比普通胆管塑料支架,猪尾型鼻胆引流管改制的新型胆管塑料支架在姑息性治疗肝门部胆管梗阻时,可降低远期胆管炎发生率、延长胆管支架通畅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与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在治疗良、恶性肝外胆管梗阻性黄疸方面各自的优劣。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至2014年7月期间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普外四科收治的肝外胆管梗阻性黄疸患者并分别采用ERCP与PTCD治疗的临床资料,比较2种方法的手术成功率、5 d血清胆红素下降水平及术后常见并发症的发生率等。结果与PTCD相比,ERCP在治疗良性肝外胆管梗阻性黄疸时,术后5 d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下降速度较快[(94.9±11.58)μmol/L vs.(84.3±15.50)μmol/L,t=2.946,P=0.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3.3%vs.21.4%,χ2=4.469,P=0.035),但手术成功率(96.7%vs.92.9%,χ2=0.429,P=0.513)二者无统计学差异。在治疗恶性肝外胆管梗阻性黄疸时,两种方法术后常见并发症的发生率(9.5%vs.18.5%,χ2=0.767,P=0.381)虽无明显差异,但相比ERCP,在手术成功率(95.2%vs.70.4%,χ2=4.795,P=0.029)和术后5 d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下降速度[(206.3±13.26)μmol/L vs.(186.8±20.59)μmol/L,t=-2.516,P=0.015]方面PTCD组效果较为显著。结论对于良性肝外胆管梗阻性黄疸患者ERCP不仅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起效快、疗效好的优点,而且可以从根本上解除梗阻;而对于恶性肝外胆管梗阻性黄疸,由于PTCD手术成功率高,可以有效缓解梗阻症状,快速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改善肝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因此成为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检查评价成人胰胆管合流异常并探讨其和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发生的关系.方法 对照观察伴有胰胆管合流异常与不伴胰胆管合流异常之成人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153例,比较其保守治疗前后的各项肝功能指标的差别.结果 通过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检出的32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合并胰胆管合流异常,与其余121例不伴胰胆管合流异常的成人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比较.保守治疗后胰胆管合流异常(PBM)组和不伴胰胆管合流异常(NPBM)组的TB、ALT、AST、ALP、GGT都明显降低,其中ALT、AST、GGT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BM组的ALT、AST和GGT都高于NPB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胰胆管合流异常是导致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重要原因之一,MRCP作为一种无创的胆胰管道系统成像技术对于胰胆管合流异常的研究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内镜下3种方式同期平行放置双侧金属支架治疗无法手术切除肝门胆管恶性梗阻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9年2月期间上海东方肝胆外科医院采用内镜下同期平行放置双侧金属支架治疗无法手术切除肝门胆管恶性梗阻(Bismuth Ⅱ~Ⅳ型)的118例患者资料。按照支架放置方式分为3组:双侧支架均跨越十二指肠主乳头(long long-stent by stent,LL-SBS)组(53例)、单侧支架跨越十二指肠主乳头(long short-SBS,LS-SBS)组(53例)和双侧支架均不跨越十二指肠主乳头(short short-SBS,SS-SBS)组(12例)。主要观察指标包括临床成功率、支架通畅期、内镜下双侧胆管再干预成功率和生存时间。结果 3组的临床成功率分别为96.2%(51/53)、98.1%(52/53)、91.7%(11/12),支架通畅期分别为9.2个月(8.0~10.3个月)、11.6个月(6.8~16.4个月)、8.1个月(3.7~12.5个月),患者生存时间分别为6.7个月(4.6~8.8个月)、7.6个月(5.7~9.4个月)、7.1个月(0.7~13.6个月),以上指标3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内镜下双侧胆管再干预成功率上,LL-SBS组为12/13,LS-SBS组为0/10,SS-SBS组为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平行放置胆管双侧金属支架是治疗肝门胆管恶性梗阻的一项有效的内镜引流技术;双侧支架均跨越十二指肠主乳头的方式可以提高双侧胆管再干预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背景与目的: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BP)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疾病,最常见的原因为胆总管结石。目前国内主流观点认为,对于发病早期的ABP应尽早进行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联合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诊疗,然而,近期的文献及指南表明ERCP联合EST并非适用于所有的ABP患者。针对这一问题,本研究旨在进一步探讨ERCP联合EST治疗ABP的临床价值及其临床适应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9年1月因ABP收治的107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47例采取保守治疗,另60例在保守治疗的基础上,于入院后72 h内实施ERCP联合EST治疗,比较两种治疗方式之间的疗效差异。结果:整体分析结果显示,ERCP联合EST治疗在腹痛缓解时间、CRP恢复时间以及血淀粉酶恢复时间方面明显优于保守治疗(均P0.05)。进一步亚组分析显示,对于伴有急性胆管炎的ABP患者,ERCP联合EST治疗在腹痛缓解时间、白细胞恢复时间、CRP恢复时间、血淀粉酶恢复时间以及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保守治疗(均P0.05);但对于不伴急性胆管炎的ABP,ERCP联合EST治疗组各观察指标均无明显优势(均P0.05)。无论是整体分析还是亚组分析,ERCP联合EST治疗费用均明显高于治疗费用(均P0.05),而两种治疗方式的并发症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ERCP联合EST治疗ABP相比保守治疗而言具有一定优势,尤其对于伴有急性胆管炎的ABP效果确切;但对于不伴胆管炎的ABP,ERCP联合EST治疗较保守治疗并无明显优势,却增加住院费用。因此,临床中需对患者病情进行综合分析,不可一概而论,建议遵循个体化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