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3篇
  免费   97篇
  国内免费   53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3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280篇
皮肤病学   6篇
神经病学   10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178篇
预防医学   53篇
药学   174篇
中国医学   213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82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摘 要:目的:建立热毒宁注射液金银花提取过程轨迹,实现对提取过程的全程在线监控,为中药生产批次间质量控制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多批次金银花提取过程的近红外光谱(NIRs)数据,并使用多元统计过程控制技术(MSPC)建立提取过程轨迹,实现对提取过程的全程监控。结果:建立的热毒宁注射液金银花提取过程的主成分得分,Hotelling T2和DModX轨迹图能够检测到过程的异常情况。结论:基于近红外光谱数据和MSPC技术建立的过程轨迹图可以反应中药生产的过程变化,可以用于对中药生产的全程监控。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龙爪槐叶中总黄酮质量控制的方法。方法龙爪槐叶粉碎后,置索氏提取器中,甲醇连续提取,低温放置24 h以上,过滤去除叶绿素及杂质,滤液即为提取液。以芦丁为标准,亚硝酸钠-硝酸铝-氢氧化钠显色,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含量,测定波长为500 nm。结果芦丁的线性范围为8~48μg·ml-1,回归方程:A=10.7318 C-0.0514,r=0.9991,平均回收率为94.85%,RSD=1.84%。结论龙爪槐叶甲醇提取后直接测定总黄酮含量,方法简便,结果准确,可用于龙爪槐叶总黄酮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3.
日本血吸虫可溶性尾蚴抗原早期诊断价值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目的 确定日本血吸虫可溶性尾蚴抗原作为血吸虫病早期诊断检测用抗原的应用价值。方法 从感染日本血吸虫的钉螺收集尾蚴 ,制备可溶性尾蚴抗原 (SCA) ,建立应用 SCA为抗原检测家兔血清抗体的 ELISA法 ,并以此法检测 2 8只低度感染日本血吸虫家兔的感染前和感染后不同时期的血清 ,并与常规 SEA-ELISA法比较。结果 用 SCA检测时 ,感染后 15 d有 2 /2 8只家兔血清开始出现抗 SCA抗体阳性 ,2 0 d已有 2 0只阳性 ,阳性率为 71.4% ,3 0 d 2 8只全部阳性 ,阳性率为10 0 % ,而抗 SEA抗体在感染后 2 0 d开始出现 ,3 4d有 2 1只阳性 ,阳性率为 75 .0 % ,3 7d阳性率为10 0 %。平均出现抗体的时间 SCA-ELISA和 SEA-ELISA分别为 (2 1.2 5± 4.0 7) d和 (3 1.5 0±5 .12 ) d,前者比后者早 10 d。结论 用日本血吸虫可溶性尾蚴抗原检测血吸虫病具有早期诊断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基于代谢组学法研究金银花醇提物对模型小鼠肝损伤的预防作用。方法:30只小鼠随机均分为正常对照(等容生理盐水)组、模型(等容生理盐水)组与金银花醇提物(2 g/kg)组,ig给药,每天1次,连续14 d;给药第8天开始复制模型[ip给予0.2%二甲基亚硝胺(DMN,10 ml/kg),每天1次,连续7 d]。通过气相色谱与质谱联用(GC-MS)分析开始给药与开始给予DMN第1、3、5、7天小鼠24 h尿样总离子流图,考察尿样中内源性小分子代谢物的变化,主成分分析法探寻尿样代谢物谱的变化及潜在的生物标记物。结果:金银花醇提物组小鼠给予DMN 1~5 d后,色谱图轮廓发生变化并达到最大,但第7天呈明显回归趋势;DMN可导致小鼠尿样内源性小分子代谢物中8-苯基-8-氮杂环[4,3,0]壬-3-烯-7,9-二酮、2-(6-苯基庚炔)-1,3-二氧戊烷、双-(邻-甲基肟)-4-酮葡糖酸含量增加,丙二酸、(4-氯苯基硫代甲氧基)乙酸、四氢-2-呋喃乙醛、D-半乳糖、赤式戊糖酸、半乳糖醛酸含量减少;金银花醇提物能改善这一情况。结论:预先ig给予金银花醇提物对DMN诱导的小鼠肝损伤有一定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5.
金银花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金银花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反相ODS柱色谱等多种手段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MS、1H-NMR和13C-NMR等谱学技术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金银花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原儿茶酸(1)、5-羟基-7,3',4'-三甲氧基黄酮(2)、金丝桃苷(3)、4-羟基桂皮酸(4)、咖啡酸乙酯(5)、洋芹素(6)、5-羟基-6,7,8,4'-四甲氧基黄酮(7)、月桂酸乙酯(8)。结论:其中,化合物5、7、8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Previously we formulated a quantitative model to characterize site-specific schistosomiasis transmission. In this paper, we present a procedure to calibrate the model to data collected in endemic villages of south-western Sichuan, China, with the objective of reducing parametric uncertainty to allow the model to describe local transmission with relative confidence. A Bayesian approach using local epidemiological data and expert opinion is employed to calibrate the model. Results indicate that, after calibration, the output uncertainty is reduced substantially. The calibrated model is then used for prediction of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intervention options. Simulations reflect a bimodal transmission in both human (early summer and early fall) and snail (late summer and late fall) infections in this area, for which there is some field evidence. Also shown in the simulations are relatively high reinfection rates following chemotherapy in these endemic villages.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a sustainable control strategy is essential in reducing transmission, and that transmission can be reduced by chemotherapy, focal snail (e.g. snail clusters) control, and egg control. Our work demonstrates the feasibility of characterizing site-specific schistosomiasis transmission using a mathematical model and a calibration approach that integrates diverse field data, and the use of the calibrated model to design control strategies.  相似文献   
7.
目的:优选并确立金银花中总有机酸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以总有机酸提取率为指标,采用正交设计实验法对提取过程中的影响因素进行优选研究。结果金银花中总有机酸最佳提取工艺为:提取时间1.5 h,提取次数为3次,加水量16倍量。在此条件下,总有机酸提取率达66 mg/g。结论采用此提取方法不仅能够充分提取金银花中总有机酸,而且方法简便,适用于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己酮可可碱(PTX)通过Hedgehog信号通路抑制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PMA诱导单核细胞THP-1分化成巨噬细胞,用可溶性日本血吸虫虫卵抗原(SEA)刺激活化THP-1源性巨噬细胞,留取培养上清用于检测其活化状况。CCK-8检测培养上清及PTX对肝星状细胞LX-2的活性影响。设空白对照组、上清刺激组(加入活化的巨噬细胞培养上清)、PTX干预组(加入活化的巨噬细胞培养上清和PTX)。收集以上3组LX-2培养上清及细胞,上清用于ELISA检测TGF-β蛋白表达,细胞用于提取总RNA后RT-PCR检测TGF-β,shh,gli-1的基因表达。结果:SEA可活化THP-1源性巨噬细胞,其活化后培养上清可活化LX-2细胞。上清刺激组TGF-β,shh,gli-1的基因表达空白对照组明显上调,而PTX干预组相对于上刺激组则明显降低。结论:Hedgehog信号通路可能在血吸虫肝纤维化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己酮可可碱可通过该通路对血吸虫肝纤维化的形成起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告了湖南省洞庭湖一个洲岛型血吸虫病流行区1996年居民病情调查结果。该洲岛由大(青山Qingshan)、小(严家山Yanjiashan)二岛所组成。共检查居民1909人,受检率为72.2%,Kato-Katz法阳性率大岛为14.6%;小岛为23.7%。大岛血吸虫感染有两个高峰年龄组(25岁—35岁和45岁—55岁);小岛年龄组感染高峰略有后移。感染者人群感染度(EPG)轻、中、重分别为71.1%、21.3%和76%。肝、脾肿大率分别为21.9%和1.3%。感染率与人群感染度无直接相关;重感染度人群的肝肿大率及腹泻率高于其它组;渔民血吸虫感染率最高(22.4%);学生的感染度最重(EPG220)。结果表明:该地目前所采用的选择性人群化疗的防治措施未能达到理想的防治效果,宜进一步加强综合防治力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晚期血吸虫病(晚血)伤残调整寿命年(Disability?adjusted life year, DALY)的评价方法,为准确评价晚血疾病负担提供依据。方法 以2017年湖南省晚血救助病例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全球疾病负担(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and injury,GBD)通用症状法、增加晚血常见症状后的改良GBD法和基于患者生命质量评价的生命质量法,计算晚血患者健康寿命损失年(Years lived with disability, YLDs)。结果 GBD通用症状法计算得出湖南省晚血患者YLDs为673.94 人·年,人均YLDs为0.181人·年,YLDs率为10.61人·年/10万人;改良GBD法计算得出晚血患者YLDs为728.77人·年,人均YLDs为0.196人·年,YLDs率为11.48人·年/10万人;生命质量法计算得出晚血患者YLDs为1 761.99人·年,人均YLDs为0.474人·年,YLDs率为27.75人·年/10万人。改良GBD法计算所得湖南省晚血患者YLDs较GBD通用症状法高8.14%,生命质量法计算所得YLDs是GBD通用症状法的2.61倍。在纳入计算的各种主要晚血症状中,按照对晚血疾病负担贡献的高低排序,依次为腹水、中度贫血、重度贫血、腹泻和便血。结论 与GBD通用症状法、改良GBD法相比,生命质量法能更全面地评估晚血患者的YLD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