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35篇 |
国内免费 | 3篇 |
完全免费 | 6篇 |
专业分类
综合类 | 644篇 |
出版年
2020年 | 2篇 |
2019年 | 7篇 |
2018年 | 1篇 |
2017年 | 28篇 |
2016年 | 23篇 |
2015年 | 18篇 |
2014年 | 59篇 |
2013年 | 38篇 |
2012年 | 55篇 |
2011年 | 53篇 |
2010年 | 46篇 |
2009年 | 36篇 |
2008年 | 49篇 |
2007年 | 35篇 |
2006年 | 26篇 |
2005年 | 28篇 |
2004年 | 36篇 |
2003年 | 43篇 |
2002年 | 12篇 |
2001年 | 17篇 |
2000年 | 2篇 |
1999年 | 1篇 |
1998年 | 2篇 |
1997年 | 9篇 |
1996年 | 4篇 |
1995年 | 7篇 |
1994年 | 2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2篇 |
198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螺旋CT增强扫描对肺栓塞的诊断 总被引:18,自引:7,他引:11
目的:探讨螺旋CT增强扫描诊断肺栓塞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例肺栓塞患者应用螺旋CT连续容积扫描,层厚3-7mm,扫描时间1s,对比剂流速2.5-3.5ml/s,扫描延迟时间15-20秒。结果:肺栓塞的CT表现:①直接征象:腔内充盈缺损;②间接征象;肺窗“马赛克”征及肺梗死性。结论:螺旋CT增强扫描是快速,有效,无创伤诊断肺栓塞的首选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2.
螺旋CT三期扫描对小肝癌的诊断 总被引:14,自引:9,他引:5
目的 研究小肝癌(SHCC)在螺旋CT三期(动脉期、门脉期和延迟期)增强扫描的表现,比较各期的检出率,提高诊断水平。方法 12例患者以2.5~3.0ml/s注射100ml对比剂,分别于注射后25s、70s及5min后分别行动脉期、门脉期及延迟期扫描,观察SHCC在各期的强化方式,统计各期的检出率。结果 共发现15个病灶,动脉期,门脉期和延迟期的检出率分别为80%、60%和73%。动脉期敏感性高于门脉期和延迟期,三期联合检出率明显增加达到93%。结论 SHCC的增强表现形式多样,螺旋CT增强扫描可充分显示SHCC各期的增强表现,正确评价其血流变化,提高病灶的检出率及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局部晚期胰腺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疗效观察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 评价两种适形放疗方法对局部晚期胰腺癌的疗效。方法 67例局部晚期胰腺癌患者接受适形放射治疗,采用真空垫进行体位固定,增强CT扫描定位,三维治疗计划系统模拟治疗计划。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单次放射剂量5~6Gy,3次/周,总剂量45~54Gy/8-12F/18~27D;B组单次放射剂量3Gy,5次/周,总剂量45~54Gy/15-18F/20~25D。结果 放疗后1个月腹、背痛缓解总有效率95.9%,完全缓解率81.6%,A、B组分别为95.7%和69.2%;两组整体肿瘤退缩率为67.2%,A、B组分别为81.8%和51.6%;中位生存期12.5个月,A、B组患者2年生存率分别为35.3%和12.1%。结论 低分割照射局部晚期胰腺癌,靶区单次剂量大对肿瘤杀伤作用强,而靶区周围正常组织剂量低,放射反应小,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4.
高压注射器在CT增强扫描中的应用——附70例报告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CT增强扫描,对于CT诊断疾病至关重要。由于要求注射速度快、计量大、对造影剂要求高,手工静脉注射往往不能满足临床需要。为能达到理想的照片效果,满足临床诊断的需要,我们统计了2003年5月CT增强扫描的70个病例,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胸部结节病的CT表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CT在胸部结节病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8例胸部结节病患者的CT检查资料。5例经纤支镜活检病理证实,13例经临床随访治愈确诊。结果 15例病变累及肺门或/和纵隔淋巴结。增大的肺门淋巴结呈两倒对称性,纵隔淋巴结呈广泛分布。增大淋巴结密度均匀,边界清楚,无浸润性改变,增强扫描呈中度均匀性强化。另3例呈肺间质纤维化改变。结论 CT扫描是胸部结节病诊断和鉴别诊断有效的方法,并能观察病变的变化,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6.
胰腺电子计算机体层扫描增强扫描参数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研究不同扫描参数对胰腺电子计算机体层扫描 (CT)增强的影响 ,以得出合适的扫描方案。方法 :1预试验 10例 ,按 1.5 ml/ kg、3ml/ s注射造影剂 (Omnipaque 30 0 mg I/ m l)行胰腺薄层三期扫描 ,动脉期、胰腺期及门脉期的延迟时间各为 18s、40 s、70 s,分别测量平均胰腺 CT增强值并作比较。2将 40例患者按不同剂量和注射速度随机分成 4组 , 组 (1.5 ml/ kg、3.0ml/ s) , 组 (1.5 ml/ kg、2 .5 m l/ s) , 组 (1.0 ml/ kg、3.0 m l/ s) , 组 (1.0 ml/ kg、2 .5 ml/ s)每组各 10例 ,分别行胰腺期、门脉期扫描 ,分别测量平均胰腺 CT增强值并作比较。结果 :预试验中发现平均胰腺 CT增强值 ,胰腺期 [(6 9.5 6± 10 .6 ) Hu]比动脉期[(2 4.81± 14.98) Hu]高 (P<0 .0 5 ) ,胰腺期 [(6 9.5 6± 10 .6 ) Hu]比门脉期 [(5 4.38± 10 .34 ) Hu]高 (P<0 .0 5 )。40例对照研究中 ,胰腺期平均胰腺 CT增强值 : 组为 (71.0 5± 9.6 4) Hu, 组为 (6 2 .2 7± 12 .2 9) Hu, 组为 (42 .3± 11.75 ) Hu, 组为(44 .16± 11.2 7) Hu、 组与 组相比 (P<0 .0 5 )、 组与 组相比 (P<0 .0 5 )。 组与 组、 组与 组相比无明显差异。结论 :平均胰腺实质增强胰腺期比动脉期、门脉期好 ,以 1.5 ml/ kg剂量 ,2 .5~ 3.0 m l/ s#0; 相似文献
7.
57例小肝癌患者的多层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诊断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小肝癌患者诊断中应用多层螺旋CT三期增强薄层扫描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7例小肝癌患者的多层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诊断结果,三期增强扫描分别为:动脉期扫描、门静脉期扫描、延迟期扫描。结果三期增强薄层扫描检出率以延迟期最高(96.49%);大多数的SHCC(68.4%)在三期增强扫描上表现典型,即"快进快出";少数表现不典型。结论薄层扫描能提高SHCC检出率,综合三期扫描的表现可提高诊断和鉴别诊断能力。 相似文献
8.
9.
泛影葡胺与优维显在CT增强扫描的不良反应109例报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 CT检查中 ,为了充分发挥机器的效能 ,更好的显示病灶和判断病变的性质 ,需要使用碘造影剂作增强扫描检查 ;因造影剂的高渗性、亲脂性、蛋白结合力、纳盐含量以及血钙结合力等因素均可导致患者出现毒副反应。本文分析我院近几年 1 0 9例造影剂不良反应 ,以提高对碘造影剂过敏反应的认识 ,着重探讨过敏反应的预防措施。1 材料与方法 我院 CT室使用 GEHLSPEED DX/ I螺旋 CT机 ,增强扫描主要使用泛影葡胺及优维显。泛影葡胺成人用量为 :体部检查 1 0 0 ml,头颅和五官 5 0 ml,儿童按体重 2 ml/ kg计算用量。优维显成人用量 5 0~1… 相似文献
10.
多层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对小肝癌的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小肝癌在螺旋CT三期(动脉期、门脉期和延迟期)增强扫描的表现,比较各期的病灶检出率,提高小肝癌的诊断水平。方法:18例小肝癌分别行多层螺旋CT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扫描时间分别为动脉期25s、门脉期70s、延迟期5m in,用高压注射器经肘静脉注射,速率为3 m l/s,剂量为1.5 m l/kg。结果:共发现20个病灶,动脉期、门脉期和延迟期的检出率分别为80%,60%和65%。动脉期的敏感性高于门脉期和延迟期。三期联合后检出率明显增加达95%。结论:多层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能反映出小肝癌血供特点和表现,使其早期诊断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