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70篇 |
国内免费 | 22篇 |
完全免费 | 35篇 |
专业分类
综合类 | 527篇 |
出版年
2022年 | 8篇 |
2021年 | 5篇 |
2019年 | 2篇 |
2017年 | 8篇 |
2016年 | 11篇 |
2015年 | 12篇 |
2014年 | 18篇 |
2013年 | 8篇 |
2012年 | 15篇 |
2011年 | 40篇 |
2010年 | 29篇 |
2009年 | 34篇 |
2008年 | 36篇 |
2007年 | 39篇 |
2006年 | 39篇 |
2005年 | 31篇 |
2004年 | 24篇 |
2003年 | 20篇 |
2002年 | 17篇 |
2001年 | 21篇 |
2000年 | 10篇 |
1999年 | 7篇 |
1998年 | 11篇 |
1997年 | 9篇 |
1996年 | 11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5篇 |
1993年 | 10篇 |
1992年 | 11篇 |
1991年 | 4篇 |
1990年 | 5篇 |
1989年 | 6篇 |
1988年 | 5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8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3 毫秒
1.
艾灸活血化瘀作用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目的:探讨艾灸活血化瘀作用的机制.方法:应用风寒湿环境及持续低温受冻的方法,复制基本符合中医病因病机的寒凝血瘀证大鼠模型,观察艾灸大鼠"肾俞"穴对其血液流变、氧自由基、血管内皮分泌功能、细胞因子和中枢神经递质含量等方面的影响.结果:灸治能改善模型大鼠的一般血瘀症状;降低血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RI)、红细胞比容(Ht);提高血清和脑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减少丙二醛(MDA)含量;降低内皮素(ET)含量,提升一氧化氮(NO)含量,使ET/NO下降;使白介素-1(IL-1)、肿瘤坏死因子(TNF)减少,白介素-2(IL-2)增多;减少中枢去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的含量.上述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结论:灸疗有显著的活血化瘀作用,其作用途径与改善血液循环状态,调节血管的舒缩功能,稳定内环境等多方面作用密切有关. 相似文献
2.
鸡胚绒毛尿囊膜技术的改进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摸索改进鸡胚绒毛尿囊膜(chick chorioallantoic membrane,CAM)技术,为抗血管形成药物筛选提供良好的体内血管实验模型.方法:对传统的蛋壳上开窗方式的CAM技术进行改进,将孵育3 d的鸡胚脱离蛋壳移入平皿中,继续孵育3 d后将待测药物植入到CAM和卵黄囊膜(yolk sac membrane,YSM)上,24 h后观察药物对CAM和YSM血管的作用.结果:平皿中孵育鸡胚至第6天,鸡胚存活率为46.7%,生长状况良好,CAM直径达到1.2 cn.检测的6种药物出现两种不同的心血管效应,即抑制和吸引趋化血管的效应.结论:平皿中孵育CAM技术在研究药物、生物因子、肿瘤等的血管效应方面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武汉市呼吸道和心脑血管疾病气象预报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以武汉市四家大医院1994-1998年间,因呼吸道和心脑血管疾病入院的42005个病例为基础,分析疾病发病的季、月、旬分布特征;再分四季建立各病种日发病率的气象预报模型,分冬、夏半年建立了各病种周发病率的气象预报模型,并确定了发病率的一套等级划分指标;分析了冷锋天气过程演变对疾病发病的不同影响;最后在微机上开发了“医疗气象预报系统”。 相似文献
4.
平阳霉素治疗血管瘤、血管畸形后组织学观察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 :观察平阳霉素治疗血管瘤、血管畸形后引起的组织学变化。方法 :13例不同类型的血管病变 ,分1~ 3次注射平阳霉素 4~ 2 4mg ,多次注射者间隔 10~ 12d .在末次注射后 12~ 15d切除治疗后的病变组织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 :注射 1次的标本中血管壁增厚 ,管腔变狭窄 ;注射 2次的标本中管腔闭塞 ,管壁失去正常结构 ;注射 3次的标本中管壁结构消失 ,组织纤维化。结论 :平阳霉素瘤腔内注射后可引起血管内膜变化 ,致使管腔闭塞 ,从而治愈血管瘤及血管畸形 相似文献
5.
体外诱导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定向血管内皮细胞分化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研究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DMSC)向血管内皮细胞的诱导分化,为复杂器官组织工程血管化及细胞移植修复损伤组织提供理想的细胞来源.方法以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种植于纤维蛋白凝胶及基底膜基质中的BDMSC进行三维立体诱导培养,在培养后不同时间分别进行形态观察、组织切片和CD34、CD3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VEGFR-1,Flt-1)、VEGFR-2(Flk-1)、vWF的免疫组织化学荧光染色.结果诱导后的人BDMSC阳性表达血管内皮细胞特有表面标志CD34、CD31、Flt-1、Flk-1、vWF,并生成内皮样细胞,形成血管样结构.结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及诱导后表达的Flt-1、Flk-1等表面分子可能在BDMSC向血管内皮细胞分化、并形成血管样结构的过程中提供适宜的微环境并起重要作用,这为间充质干细胞在组织工程血管化及细胞移植修复损伤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与技术上的支持. 相似文献
6.
川芎嗪对家兔血管内皮细胞修复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观察川芎嗪对血管损伤后内皮细胞修复的作用 ,探讨其作用机理与环节 ,为显微血管外科提供新的用药依据。【方法】新西兰大耳白兔 2 4只 ,行右侧股动脉切断后即刻端端吻合造模 ,术后随机分成川芎嗪治疗组、肝素治疗组及空白对照组予处理 ,术后 1、 3、 7、 14d分别切取大白兔吻合段动脉 ,作电镜扫描检测 ,观察内皮细胞的生长情况并作组间比较。【结果】在促进血管吻合术后血管内皮细胞的修复 ,促进血流通畅方面川芎嗪组与肝素组相当 (P >0 .0 5) ,两者均优于空白组 (P <0 .0 5)。【结论】川芎嗪能促进血管损伤后内皮细胞的修复 ,在显微血管外科具有肯定的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通心络对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观察通心络对冠心病患者 (CHD)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 应用高分辨率血管外超声检测通心络胶囊治疗 80例冠心病患者 12周前后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 ,与对照组 80例比较。结果 治疗组12周前后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明显增加 [(4 .1± 10 .5 ) % :(8.7± 1.0 ) % ] (P <0 .0 1) ,对照组 12周前后无显著意义 [(4 .1± 1.2 ) % :(4 .3± 1.0 ) % ] (P >0 .0 5 )。结论 通心络胶囊具有改善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8.
介入神经放射学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凌锋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2,23(12):1277-1278
介入神经放射学近年发展迅速,已成为微侵袭神经外科的一大重要分支,在颅内动脉瘤、颅内动静脉畸形、硬脑膜动静脉瘘、缺血性脑血管病及脊髓血管病等方面提供了新的治疗手段和途径,特别是在颅内宽颈动 脉瘤栓塞技术的发展及新型栓塞材料的研制中取得了十分可喜的进展,然而从加快发展来看,目前需要进一步加强介入神经放射学基础理论的研究,加强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的开发,加强专业医生培训,尽快建立治疗操作规范和完善诊断治疗的质量控制体系。 相似文献
9.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原发性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原发性食管鳞状细胞癌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情况及其与肿瘤血管生成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分别以抗VEGF多克隆抗体的抗F-VIII单克隆抗体检测82例手术切除标本中VEGF的表达水平和肿瘤微血管密度(MVD)值,分析二者之间及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结果:全组病例中,肿瘤细胞VEGF阳性率为63.4%(52/82)VEGF阴性和VEGF阳性的3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53.4%和46.6%;19.2%和11.5%。MVD中位值为37个/mm^2(9-150个/mm^2)。VEGF的表达水平与MVD值密切相关(P=0.001)。MVD与患者的预后显著相关(P=0.017)。随着VEGF表达水平增高,患者预后明显恶化(P=0.000)。结论:VEGF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的肿瘤血管生成过程中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多因素预后分析表明VEGF的表达可作为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独立的预后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10.
大隐静脉曲张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取不同年龄和不同病期的大隐静脉曲张血管,在扫描电镜下观察,可见内皮细胞表面饮液泡消失,微绒毛增多,失去液体交换,影响内皮细胞营养。内皮细胞大片脱落暴露下面的平滑肌细胞。肌细胞大小粗细不等,有时排列紊乱。静脉壁外膜弹力纤维减少。认为这些变化可能影响静脉壁的弹性而与静脉曲张的发病机制、病变轻重以及病期长短有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