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完全免费   10篇
  综合类   18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巴马小型香猪口服洛伐他汀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建立巴马小型香猪的药物代谢研究模型,了解巴马小型香猪机体对药物的作用。方法选择抗动脉粥样硬化的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型药物洛伐他汀(LV)为模型药,给6月龄雄性巴马小型香猪二组共8头,单剂量(6.0 mg/kg,2.4 mg/kg)灌胃,采用RP-HPLC法检测LV的血药浓度,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LV在巴马小型香猪的处置符合一室开放模型;Tmax分别为(2.54±0.18),(2.82±0.44)h;T1/2α分别为(1.53±0.05),(1.52±0.44)h;T1/2β分别为(2.04±0.32),(2.77±0.89);Cmax分别为(28.86±3.76),(10.93±1.77)ng/mL;AUC分别为(202.76±41.98)和(104.86±16.44)(ng/mL)×h。结论LV在巴马小型香猪的吸收速度约为正常人的0.5倍,消除速度为正常人的1.5~2倍,但整个代谢过程类似正常人,均属一室开放模型,提示巴马小型香猪可作为心血管系统药物LV药代研究的良好模型。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选取饲养于上海地区的巴马小型猪、贵州小型猪和版纳小型猪,分别测定三品种母猪和公猪的繁殖性能.方法 采用场内结合实验室测定的方法,分别测定初情年龄、初配年龄等母猪繁殖性能指标及性行为年龄、初配年龄等公猪繁殖性能指标.结果 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结果对比巴马小型猪、贵州小型猪和版纳小型猪的母猪繁殖性能10个指标,贵州小型猪和版纳小型猪的初生窝重和断奶成活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分析三品种的公猪繁殖性能,群体间性行为年龄存在显著差异(P<0.05);三品种初配年龄比较接近;比较初配年龄和初配体质量,表明三品种的小型猪在相同初配年龄时,巴马小型猪个体偏小,版纳小型猪的体质量最大.结论 系统测定了雌性和雄性巴马小型猪、贵州小型猪和版纳小型猪的繁殖性能,为实验用小型猪提供了遗传育种工作的基础,也为小型猪实验动物化提供了背景数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比较四个品种小型猪的血液学生物学特性.方法 分别选取上海地区饲养的巴马小型猪、贵州小型猪和版纳小型猪及陆川小型猪,每个品种雌雄各20头,3~6月龄,测量其血液生理、血清生化与血凝指标,然后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并进行数据比较.结果 四个品种的小型猪血液生理14个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生化12个指标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凝4个指标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对各品种群体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巴马小型猪群体雌雄间血液常规、血清生化和血凝指标差异显著(P<0.05)的指标分别有6项、4项和3项,而贵州小型猪、版纳小型猪和陆川小型猪雌雄间差异指标较少或差异不显著.四品种小型猪相同性别间比较,也有较多指标差异显著.结论 测定和比较的巴马小型猪、贵州小型猪、版纳小型猪和陆川小型猪在血液学、血清生化和血凝等方面数据,为应用和选择小型猪开展相关生物医学和药物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不同海拔地区两种小型猪高原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H-MODS)模型存在的差异,探讨建立H-MODS模型的理想动物。方法利用高原土生蕨麻小型猪与平原巴马小型猪,以内毒素(LPS)建立HMODS模型。检测不同时点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并观察肺脏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巴马小型猪模型的死亡率明显高于蕨麻小型猪;生理生化各指标的变化基本相同,但蕨麻小型猪的变化较平缓。在24 h与48 h肺脏均出现严重病理改变,但巴马小型猪较蕨麻小型猪更严重。结论不同海拔地区的两种小型猪均可成功建立HMODS模型,同时蕨麻小型猪由于自身高原生物特性对H-MODS模型的复制更加准确安全,避免高原环境的外在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遥测技术观察巴马小型猪在清醒自由状态下心电、血压、呼吸、活动等指标昼夜波动变化。方法取雄性6月龄巴马小型猪6只,行浅表股动脉VAP血管通路植入手术,恢复7 d后,用EMAK遥测系统进行24 h连续清醒自由状态下心电、血压、呼吸、活动指标监测,并用EMAK分析软件对上述指标进行分析。结果6月龄巴马小型猪心电、血压、呼吸、活动都有昼夜节律变化,白昼心率显著高于黑夜心率(P0.01),且白昼PR间期、QRS间期与QT间期均显著低于黑夜(P0.05,P0.01),白昼平均心率为76.22次/分,黑夜平均心率为67.03次/分,白昼平均PR间期、QRS间期和QT间期分别为109.97 ms、42.72 ms、380.37 ms,黑夜平均PR间期、QRS间期和QT间期为112.32 ms、44.01 ms、389.24 ms。巴马小型猪白昼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压都显著高于夜间(P0.01),白昼平均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压分别为129.57 mmHg、96.75 mmHg、111.73 mmHg,夜间平均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压分别为122.81 mmHg、92.65 mmHg、106.19 mmHg,且黑夜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压下降率分别为19.89%、19.05%、19.35%。另外,巴马小型猪在白昼的活动情况与呼吸频率都要显著高于夜间(P0.01)。结论利用遥测技术可以对清醒自由状态下巴马小型猪心电、血压、呼吸、活动等进行连续监测,能真实的反应小型猪在24 h内上述生理指标的变化规律,为巴马小型猪在药理毒理研究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巴马猪肝大部切除术的麻醉管理策略。方法健康雄性巴马猪30头,采用肌肉注射氯胺酮12mg/kg镇静后,戊巴比妥钠24mg/kg诱导气管内插管,行肝左三叶切除术,术中异氟醚维持麻醉。术中依据循环波动适时调整麻醉用药,依据脉氧饱和度和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调整机械通气参数。结果实验所用30例巴马猪中,26例安全度过围手术期,手术过程中平均动脉压(MAP)变化幅度均〈20%,颈静脉压(JVP)维持在3~6mmH2O,脉氧饱和度(SpO2)均保持在95%以上,3例发生不良事件。结论小型猪肝大部切除术的麻醉要求用药适当、监测完善、液体管理良好、生理指标异常的及时妥善处理,尤其重视在肝大部切除前后维持循环稳定,妥善保护剩余肝脏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3种麻醉方法在巴马小型猪失血性休克(HS)实验中的麻醉效果,获取适宜巴马小型猪麻醉的最佳方案。方法巴马小型猪24头,随机分为氯胺酮肌内注射组(A组),异丙酚静脉注射组(B组),异丙酚静脉与七氟烷吸入复合麻醉组(c组),每组8头。分别于麻醉前(T0)、诱导后(T1)、置管后(T2)、HS即刻(T3)、HS后30min(T4)、复苏时(T5)、复苏后30min(T6)及实验结束拔管后10min(T7),观察并记录各组猪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鼻温(NT)、pH值及血氧饱和度(SPO2)等指标,同时记录麻醉诱导时间,恢复自主呼吸的时间,术中追加麻药例数,术后不良反应例数。结果三组实验猪实验前身长、体重、血红蛋白量及放血量等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A组诱导期长,HR和NT升高明显,术中需多次给药并有躁动现象,术后有呕吐等不良反应;B组麻醉比较平稳,但在术中仍有躁动现象且需补加麻药;C组麻醉效果最佳,诱导期短,术中安全,恢复自主呼吸的时间短,术后无不良反应。结论静吸复合麻醉,诱导时间短,麻醉效果好,术中平稳安全,术后苏醒快,适宜巴马小型猪手术麻醉。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离鉴定引起巴马小型猪腹泻的细菌并筛选出对其敏感的特效药物。方法通过常规细菌学检测、分子生物学鉴定、生化试验等方法对疑似细菌感染的巴马小型猪进行分析,同时选用呋喃妥因、美满霉素、庆大霉素等25种药物对分离的细菌进行药敏实验。结果通过以上实验判定巴马小型猪为大肠埃希菌感染引起的腹泻,血清型为O138;药敏试验分析结果表明,该菌株仅对青霉素、链霉素、头孢曲松和呋喃妥因4种药物敏感,对磷霉素、磺胺脒、左氟沙星等高度耐药。结论大肠埃希菌广泛存在耐药性,该研究结果为防治相关实验动物大肠埃希菌感染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及观察SD大鼠和巴马小型猪皮肤的正常比较组织学。方法取SD大鼠和巴马小型猪不同部位的皮肤进行石蜡切片、HE染色,光学显微镜观察。结果两种动物的皮肤组织学结构在以下方面存在着显著差异:1.SD大鼠的毛囊成簇分布,平均3~9成群,而巴马小型猪的毛囊较稀少;2.SD大鼠表皮较薄,没有透明层,基底细胞缺乏异质性,真皮与表皮连接面平坦,没有皮钉;而在巴马小型猪皮肤表皮和真皮连接区,有上下交错的表皮皮钉和真皮乳头;3.SD大鼠的真皮结构相对松散,真皮血管系统不发达,而巴马小型猪皮肤的真皮网织层和乳头层交界的地方,水平分布着很多的浅表小静脉和小动脉丛,这种血管分布的方式与人类皮肤中的血管分布极为类似;4.SD大鼠的汗腺只局限于足垫的皮肤,汗腺上皮只有一种细胞类型,腺细胞呈立方形或矮柱状,胞核圆形,导管短而弯曲,由两层上皮细胞组成。而巴马小型猪皮肤的汗腺是顶泌汗腺,分布于真皮和脂肪相接的真皮深层,分泌部为粗管,管腔大,盘曲成团。腺细胞呈立方形或扁平,胞核圆形或长梭形。腺细胞与基膜之间也有肌上皮细胞。导管较细而直,开口于毛囊上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丙泊酚静脉麻醉与异氟醚吸入麻醉在巴马小型猪实验中的麻醉效果。方法巴马小型猪10头,平均分成2组,分别进行丙泊酚静脉麻醉和异氟醚吸入麻醉,并于术前、术中及术后对其进行麻醉监测。结果两组实验猪的数量、体重、手术时间和麻醉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异氟醚组恢复自主呼吸的时间短于丙泊酚组(P<0.05);与基础值相比,各组实验猪在麻醉后HR值均明显升高(P>0.01),MAP值降低明显(P>0.01);但各组间及组内SPO2和PH值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丙泊酚静脉麻醉应根据手术过程中实验动物的反应情况适当调整丙泊酚泵入量;而异氟醚吸入麻醉的麻醉过程平稳,麻醉效果好,术后苏醒快,适合情况复杂且时间较长的手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