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334篇
  免费   3557篇
  国内免费   866篇
耳鼻咽喉   262篇
儿科学   2060篇
妇产科学   1263篇
基础医学   6922篇
口腔科学   1293篇
临床医学   3709篇
内科学   9751篇
皮肤病学   963篇
神经病学   3732篇
特种医学   2078篇
外国民族医学   4篇
外科学   7068篇
综合类   3669篇
预防医学   3965篇
眼科学   771篇
药学   4672篇
  35篇
中国医学   1143篇
肿瘤学   2397篇
  2023年   745篇
  2022年   1003篇
  2021年   1895篇
  2020年   1997篇
  2019年   3183篇
  2018年   2616篇
  2017年   1847篇
  2016年   1407篇
  2015年   1431篇
  2014年   2492篇
  2013年   2723篇
  2012年   1828篇
  2011年   2135篇
  2010年   1773篇
  2009年   1832篇
  2008年   1697篇
  2007年   1658篇
  2006年   1506篇
  2005年   1213篇
  2004年   1177篇
  2003年   1116篇
  2002年   815篇
  2001年   731篇
  2000年   635篇
  1999年   574篇
  1998年   422篇
  1997年   393篇
  1996年   331篇
  1995年   314篇
  1994年   276篇
  1993年   214篇
  1992年   183篇
  1991年   183篇
  1990年   179篇
  1989年   153篇
  1988年   152篇
  1987年   131篇
  1985年   1084篇
  1984年   1853篇
  1983年   1145篇
  1982年   1284篇
  1981年   1239篇
  1980年   1022篇
  1979年   928篇
  1978年   836篇
  1977年   710篇
  1976年   816篇
  1975年   589篇
  1974年   511篇
  1973年   56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PurposeWe aimed to establish a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mount of Montgomery tubercles (MTs) per nipple-areolar complex (NAC) given patient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age, BMI, menopausal status, race/ethnicity, and NAC size to better inform current 3D NAC tattooing practices.MethodsPreoperative photographs of patients pursuing breast reconstruction after mastectomy in 2010 through 2018 were reviewed. The number of MTs on each native NAC was quantified. The impact of patient factors on the quantity of MTs was evaluated via Pearson correlation and bivariate analyses.ResultsTwo hundred and eleven patients (399 breasts) were reviewed. On average, patients had 5.0 ± 5.2 MTs (range, 0–25 MTs). Number of MTs did not correlate with patient age, BMI, or NAC size. Premenopausal females were more likely than postmenopausal females to have a greater number of MTs per breast (p-value = 0.0183).ConclusionsPostmastectomy patients desiring a more “youthful” NAC may consider additional MTs when pursuing 3D NAC tattooing.  相似文献   
2.
Aims and objectivesVitamin D deficiency is a common finding and there is a suggested association with hypertension. Resistant hypertension is a clinical problem observed in 5–30% of hypertensive patients. Renal denervation (RDN) has been used for patients with resistant hypertension and has proven to lower blood pressure. Our primary goal was to assess the vitamin D serum concentration as a predictor of blood pressure response to RDN in highly selected patients.MethodsThis prospective, nonrandomized, single-center study included 24 patients treated with RDN. Based on their one-year response after RDN, patients were classified as responders or non-responders at six months or at 12 months.ResultsThe median follow-up was 52 months (range, 14-91 months). After RDN, 17 patients (70.8%) had a reduction >5 mmHg in the mean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at the first six months of follow-up. At 12 months, 20 patients (83.3%) were responders. Vitamin D levels at baseline (15.1±4.8 vs. 24.2±8.8 ng/ml) and at six months (16.6±7.2 vs. 25±9.2 ng/ml) were lower in early non-responders compared to early responders (p=0.008), without significant variation during follow-up. Even though Vitamin D levels were lower in the total responder's group,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found (p=ns).ConclusionIn patients with resistant hypertension, low vitamin D concentrations were associated with an absence of early response to RDN.  相似文献   
3.
背景 致密性骨炎(OCI)和其他疾病有时难以鉴别,探讨血清骨转换生化标志物可为OCI的鉴别诊断提供依据。 目的 探索女性OCI患者的血清骨转换生化标志物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3年6月至2022年2月在北京积水潭医院门诊及住院诊断为OCI的61例女性患者作为观察组,年龄15~50岁,平均(33.8±6.6)岁,病程2周~15年。选择同期61例女性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年龄15~48岁,平均(35.6±7.6)岁。比较两组一般临床资料和血清骨转换生化标志物水平,并对血清骨转换生化标志物与病情相关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 观察组血清白蛋白(45.4±2.9)g/L低于对照组(46.5±2.8)g/L(t=2.190,P<0.05)。血清骨转换生化标志物比较结果显示,观察组血清1型胶原羧基末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0.28(0.23,0.37)μg/L〕、N-端骨钙素(OC)〔13.1(11.2,16.2)μg/L〕、25-羟维生素D3〔25-(OH)VD3〕〔(14.1±5.1)μg/L〕低于对照组〔0.36(0.29,0.48)μg/L,15.6(13.7,17.3)μg/L,(17.5±6.6)μg/L〕(Z=-2.983、-3.255,t=3.081,P<0.05)。长病程亚组OC水平〔14.6(12.4,18.5)μg/L〕高于短病程亚组〔11.7(10.2,14.0)μg/L〕(Z=-2.407,P<0.05)。多孕亚组β-CTX〔0.25(0.22,0.32)μg/L〕、OC水平〔12.2(10.3,15.0)μg/L〕低于非多孕亚组〔0.33(0.26,0.44)μg/L、13.4(12.0,18.8)μg/L〕(Z=-2.486、-1.897,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观察组血清1型前胶原氨基端延长肽(tP1NP)与妊娠次数、生产次数均呈负相关(rs=-0.276、-0.298,P<0.05),OC与体质指数(BMI)、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妊娠次数均呈负相关(rs=-0.284、-0.374、-0.360,P<0.05),25-(OH)VD3水平与BMI呈正相关(rs=0.275,P<0.05)。 结论 女性OCI患者血清OC、β-CTX水平明显降低,可为鉴别其他疾病提供依据;血清OC水平可以反映OCI患者的严重程度,同时OC水平与患者妊娠次数相关;tP1NP与妊娠次数、生产次数相关。  相似文献   
4.
背景 维生素D水平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与老年人常见的骨质疏松症、骨折、跌倒和肌无力等相关。此外,其与老年人生命质量的关联性也逐渐被关注。 目的 探讨北京市社区老年人群维生素D水平及其与健康相关生命质量的相关性,为提高该人群的全生命周期生活质量提供决策参考。 方法 本研究数据来源于2017年11月至2018年7月在北京市朝阳区和丰台区开展的BEYOND研究数据库,纳入≥60岁的1 066例老年人进行分析。收集患者资料,包括人口和社会经济学特征、骨代谢生化指标、骨密度、左右手握力、坐立试验、随访2年的跌倒史和骨折史。依据25-羟基维生素D〔25(OH)D〕水平将受试者分为维生素D缺乏组、维生素D不足组和维生素D充足组,并采用欧洲五维健康量表(EQ-5D)对受试者健康相关生命质量进行评价。 结果 1 066例受试者中,维生素D缺乏组729例(68.39%),维生素D不足组291例(27.30%),维生素D充足组46例(4.32%)。三组受试者血清Ⅰ型原胶原N-端前肽(P1NP)、碱性磷酸酶(ALP)、甲状旁腺激素(PTH)、骨钙素(OST)、Ⅰ型胶原羧基端肽交联(β-CTX)、左髋整体T值、右髋整体T值、左手握力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疼痛不适维度和EQ-5D效用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维生素D充足组EQ-5D效用值均高于维生素D缺乏组和维生素D不足组(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25(OH)D水平是老年人EQ-5D效用值的影响因素(P<0.05)。 结论 北京市社区老年人维生素D缺乏率和不足率分别为68.39%和27.30%,维生素D水平与老年人骨密度、握力与EQ-5D总效用值相关。尽早筛查老年人群维生素D水平并及时补充足够摄入量对维持并提高该人群健康相关生命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鞠薇 《当代医学》2022,28(7):80-83
目的探讨克罗米芬联合醋酸环丙孕酮对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血清性激素水平、25羟维生素D及排卵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20年6月本院收治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5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9例。对照组采用醋酸环丙孕酮治疗,观察组采用克罗米芬联合醋酸环丙孕酮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激素水平、25羟维生素D、超敏C反应蛋白和BMI变化及治疗后妊娠率和排卵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促黄体生成素、睾酮和促黄体生成素/促卵泡生成素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促卵泡生成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25羟维生素D高于对照组,超敏C反应蛋白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BM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妊娠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排卵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克罗米芬联合醋酸环丙孕酮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效果显著,可以降低血清性激素,提高妊娠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D(PDGF-D)对人肺癌H1299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并阐明其可能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7.
邓容  李广权  苟甜甜  张林  陈欢 《西部医学》2022,34(7):1056-1060
目的 探讨血清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检测联合血栓弹力图(TEG)对急性心肌梗死(AMI)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8月~2021年2月我院收治的AMI患者126例,所有患者均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根据患者随访期间是否发生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将患者分为预后不良组(n=41)和预后良好组(n=85)。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血清D-D、Fib和TEG指标,分析D-D、Fib和TEG指标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D-D、Fib和TEG指标对AMI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 预后不良组患者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水平明显小于预后良好组,心率(HR)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均P<0.05);预后不良组患者的血清D-D、Fib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两组患者的TEG指标凝血反应时间(R)、凝血形成速率(Angle角)、血栓最大振幅值(MA)和凝血综合指数(C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D-D、Fib、R、Angle角、MA和CI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D-D与R呈负相关,与Angle角、MA值和CI均呈正相关(P<0.05);Fib与MA值、CI呈正相关(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D-D、Fib、R、Angle角、MA值和CI评估AMI患者预后的AUC值分别为0.838、0.824、0.791、0.780、0.808、0.677,联合检测的AUC值为0.863,对AMI患者预后的评估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血清D-D、Fib和TEG指标的变化与AMI患者PCI术后MACE发生存在相关性,对AMI患者预后不良的评估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究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患儿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D]、微量元素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9年4月至2020年11月本院诊治的84例ADHD患儿进行研究(ADHD组),依据ADHD分型标准将患儿分为注意缺陷为主型组(28例)、多动为主型组(33例)、混合型组(23例),并选取同期84例体检健康儿童进行对照研究(对照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所有受试儿童血清25(OH)D水平;检测血清铁(Fe)、磷(P)、镁(Mg)、钙(Ca)、铜(Cu)、锌(Zn)、铅(Pb)水平;Pearson法分析ADHD患儿血清25(OH)D水平与Cu、Zn、Pb水平的相关性;Logistic回归分析ADHD发生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25(OH)D、Zn、Pb水平对ADHD的诊断价值。结果 ADHD组血清25(OH)D、Cu、Zn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b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注意缺陷为主型组、多动为主型组、混合型组患儿血清25(OH)D、Fe、P、Mg、Ca、Cu、Zn、P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DHD患儿血清25(OH)D水平与Cu、Zn水平均呈正相关(P<0.05),与Pb水平呈负相关(P<0.05);25(OH)D、Zn是影响ADHD发生的保护因素(P<0.05),Pb是影响ADHD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血清25(OH)D、Zn、Pb水平诊断ADHD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73、0.770、0.772,截断值分别为21.01 ng/mL、16.05 μmol/L、50.69 μg/L,相应灵敏度分别为82.1%、77.4%、63.1%,特异度分别为67.9%、71.4%、88.1%;三者联合诊断ADHD的AUC为0.883,其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1.0%、81.0%。结论 ADHD患儿血清25(OH)D、Cu、Zn水平降低,Pb水平升高,25(OH)D、微量元素水平与ADHD患儿类型无关,25(OH)D、Zn、Pb联合有助于临床筛查ADHD患儿。  相似文献   
9.
目的用meta分析的方法定量评估膳食维生素C与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etS)风险的关系,为MetS的预防与治疗提供依据。方法系统检索PubMed、EMBASE、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Data)以及维普数据库(VIP)中由建库至2021年12月公开发表的关于膳食维生素C与MetS风险关系的流行病学观察性研究。提取数据后,应用Stata 12.0软件进行meta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7篇文献,总样本量为29363人,包括8300例MetS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膳食维生素C摄入量最高组发生MetS的风险较最低组低7%(RR=0.93,95%CI:0.89~0.98)。剂量-反应meta分析结果显示,膳食维生素C与MetS风险之间呈线性关系(非线性P>0.10),摄入量每增加50 mg/d并不能明显降低MetS的发生风险(RR=0.97,95%CI:0.92~1.02)。结论MetS与膳食维生素C摄入量之间存在关联性,高膳食维生素C摄入可降低MetS的风险。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在鼻部整形中三维及多平面重建CT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2月~2019年7月本院收治的60例行鼻部整形的患者进行分析,所有患者均开展三维及多平面重建CT技术检测,结合检查结果,开展相应的隆鼻手术。分析术后不良反应、患者满意度。术后6个月,在CT测量下,检测前后鼻部解剖数据。结果:在鼻部整形中,三维及多平面重建CT技术的应用,可以准确了解鼻部结构,如观察侧鼻骨、鼻部皮肤、鼻根等情况。术后评价,患者对鼻部整形满意度较高,术后6个月,患者对鼻部整形满意度较高,术后与术后6个月患者鼻部满意度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0例患者没有出现出血、切口感染等反应,同时也没有出现肋软骨外漏与倾斜等现象。经随访术后6个月发现1例患者的鼻背软骨出现轻度弯曲,但无明显表现,没有做特殊处理;其余患者,鼻部外形均表现为鼻尖挺拔、鼻背曲线流畅。结论:在鼻部整形中,应用三维及多平面重建CT技术,可以辅助提高隆鼻手术准确度,并在CT技术的引导下,准确植入自体肋软骨,可以为手术成功奠定基础,促使鼻唇与周围器官形态的协调性,进一步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