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8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79篇
耳鼻咽喉   15篇
妇产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28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7篇
内科学   18篇
皮肤病学   492篇
特种医学   13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45篇
综合类   205篇
预防医学   15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105篇
中国医学   37篇
肿瘤学   10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82篇
  2011年   66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72篇
  2008年   65篇
  2007年   64篇
  2006年   63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68篇
  2003年   51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华皮肤科杂志》2021,(3):195-195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ermatology and Venereology是中国内地第--本皮肤性病学方面的开放获取英文期刊,旨在搭建一个高水平的国际学术交流平台。本刊由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党委书记王宝玺教授担任主编,美国Thomas Jfferson University的Jouni Uitto教授担任名誉主编。目前已经建成了-个国际性编辑团队,除了在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建立本土的编辑部以外.分别在美国Thomas Jefferson University和英国King's Collge London建立了海外办公室。国际编委会由来自8个国家20位知名皮肤病学专家组成.覆盖遗传学、皮肤病理、疱病黑素瘤皮肤镜等多个领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聚二磷酸腺苷核糖多聚酶1[poly (ADP-ribose) polymerase 1,PARP1]对黑素瘤细胞克隆形成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在黑素瘤A2058细胞系中利用小干扰RNA干涉PARP1表达水平,利用平板克隆形成实验观察干涉PARP1对黑素瘤细胞克隆形成的影响。提取PARP1干涉片段及对照片段转染细胞的总RNA进行全基因组表达谱芯片检测。Realtime RT-PCR对部分差异性基因进行验证。应用DAVID数据库对差异性基因进行GO及KEGG通路富集分析。Realtime RT-PCR对富集分析结果中可疑靶基因进行验证。结果:干涉PARP1表达可显著抑制黑素瘤细胞克隆形成。全基因组芯片结果显示干涉PARP1表达可引起128个基因表达上调,77个基因表达下调。通过Realtime RT-PCR对部分差异表达基因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与芯片筛选结果一致。GO和KEGG富集分析结果显示PARP1调控的差异性表达基因在生物学功能及参与的信号通路中存在部分交集,即MAPK信号通路及其正向调控机制。双特异性磷酸酶5(DUSP5)作为MAPK通路中的抑制分子,Realtime RT-PCR证实干涉PARP1可促进其表达水平升高。结论:干涉PARP1可能通过促进DUSP5表达从而抑制MAPK信号通路活性,进而发挥抑制黑素瘤细胞克隆形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4.
目的通过观察补骨脂注射液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对人黑素瘤A375细胞的增殖、黑素的合成以及酪氨酸酶活性的影响,探讨两者协同治疗白癜风的可能机制。方法选择一定浓度的补骨脂注射液(稀释后浓度为0.5%)联合一定剂量的NB-UVB(22m J/cm2)共同作用于人黑素瘤A375细胞后,通过MTT法观察其对人黑素瘤A375细胞细胞增殖的影响,Na OH裂解法测定黑素的含量,多巴氧化法测定酪氨酸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补骨脂注射液+NB-UVB组中A375细胞培养至48h,72h后检测到的细胞增殖情况与单一补骨脂注射液组、NB-UVB组及空白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补骨脂注射液+NB-UVB组均显示可上调细胞内酪氨酸酶的活性及黑素的生成量,且与各实验干预组及空白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定浓度的补骨脂注射液(稀释后浓度为0.5%)联合一定剂量的NB-UVB(22m J/cm2)可以协同促进人黑素瘤A375细胞的增殖,上调细胞酪氨酸酶活性,从而达到促进黑素合成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恶性黑素瘤免疫检查点抑制疗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过去几年中已成为许多恶性黑素瘤患者的重要治疗选择,其旨在恢复并促进效应T细胞特异性识别和杀伤肿瘤细胞的功能,系统性增强全身的抗肿瘤免疫反应,对于手术切除后具有高复发风险或处于疾病晚期(不可切除或存在转移)的患者都是较好的治疗选择。目前免疫检查点抑制的主要目标是程序性死亡受体 1与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它们分别是中枢和外周免疫耐受的两个关键受体。本文主要讨论不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临床效应、可能存在的药物反应性预测标志物与相关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 分析北京协和医院皮肤活检组织的疾病构成及临床和病理诊断情况。方法 回顾北京协和医院皮肤科2010年6月至2018年11月采用皮肤组织病理检查的29 987例患者,分析组织病理和诊断情况。结果 根据病理诊断结果,将确诊的皮肤疾病分为33大类,242种。常见的疾病类别分别为表皮肿瘤(2 931例,9.77%)、结缔组织病(2 809例,9.37%)、黑素细胞性肿瘤(2 078例,6.93%)、红斑鳞屑脓疱性皮肤病(1 376例,4.59%)、苔藓样皮肤病(1 291例,4.31%)、变态反应和湿疹类(1 282例,4.28%)及感染性疾病(1 156例,3.86%)等。常见疾病为硬皮病(1 887例,6.29%)、色素痣(1 755例,5.85%)、脂溢性角化(1 136例,3.79%)、湿疹(1 089例,3.63%)、银屑病(881例,2.94%)、扁平苔藓(867例,2.89%)、红斑狼疮(638例,2.13%)、天疱疮(549例,1.83%)和基底细胞癌(501例,1.67%)等。扁平苔藓、大疱性类天疱疮、环状肉芽肿、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皮病等的临床诊断不符合率高,与病理诊断的一致率较低。结论 本院皮肤活检组织中表皮肿瘤、结缔组织病、黑素细胞性肿瘤、红斑鳞屑脓疱性皮肤病、苔藓样皮肤病、变态反应和湿疹类占比高。部分皮肤病临床诊断与病理诊断一致率低,对此类疾病需提高认识。  相似文献   
7.
患者女,13岁,因左大腿红色结节1年余就诊。患者于就诊前1年余发现左大腿有一绿豆大小红色丘疹,逐渐增大为指甲大小的红褐色结节,无痛痒,未经过任何治疗,否认患处有外伤史。既往体健,家族成员中患者外祖父有恶性黑素瘤病史……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载芬维A铵脂质体(4-HPR-L)对裸鼠皮下人恶性黑素瘤的抑制作用。方法 采用薄膜-超声分散法制备4-HPR-L。通过皮下接种黑素瘤A375细胞至BALB/c裸鼠右侧腋窝建立黑素瘤荷瘤裸鼠模型。取10只荷瘤裸鼠模型,随机等分为两组,分别给予尾静脉注射同浓度细胞膜近红外荧光探针(DiR)溶液和DiR脂质体(DiR-L),应用小动物活体成像仪观察给药后6、12、24 h药物在体内分布情况。取30只荷瘤裸鼠,随机等分为3组,即对照组、4-HPR组和4-HPR-L组,分别经尾静脉每次注射5%(质量分数)葡萄糖溶液0.2 ml、25 mg/kg 4-HPR和4-HPR-L溶液,于接种A375细胞后第8、10、12、14、16、18、20、22天给药,动态监测给药后各组裸鼠的体重和肿瘤体积,观察生存情况。于末次给药后第2天处死裸鼠,取心、肝、脾、肺、肾及肿瘤组织,HE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黑素瘤体内转移情况,并用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检测肿瘤细胞凋亡情况。计量资料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分析。结果 小动物活体成像仪显示,DiR-L能较长时间滞留于肿瘤组织,给药24 h后在肿瘤部位仍可观察到较强荧光;定量分析显示,肿瘤组织中DiR-L荧光强度(22.85 ± 1.66)显著高于DiR(8.45 ± 0.97,t = 12.957,P < 0.01)。与对照组和4-HPR组相比,4-HPR-L组末次给药后第2天离体瘤重明显降低(F = 27.055,t值分别为4.768、6.640,均P < 0.05)。HE染色显示,4-HPR-L组2只裸鼠发生肝脏转移,而对照组、4-HPR组全部裸鼠发生肝脏转移。荷瘤鼠的生存期观察显示,4-HPR-L组裸鼠于接种后76 d内全部死亡,对照组和4-HPR组分别于接种后56 d和59 d内全部死亡。对照组凋亡指数为(12.14 ± 1.33)‰,4-HPR组为(67.17 ± 15.18)‰,4-HPR-L组为(152.73 ± 11.27)‰,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 167.588,P < 0.05),4-HPR-L组与对照组和4-HPR组相比,t值分别为18.162、11.075,均P < 0.05。结论 4-HPR-L能够有效抑制裸鼠皮下黑素瘤体积增长和黑素瘤细胞转移,并延长裸鼠生存期。  相似文献   
9.
【摘要】 皮肤镜作为一种无创辅助诊断工具,已被证实能有效提高各种皮肤病的临床诊断准确性,并被国内外的皮肤科医师广泛研究和应用。对于多数皮肤病而言,组织病理学检查仍是诊断的金标准,而皮肤镜下所呈现的特征大多有其明确的组织病理学背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示皮损的组织病理学改变,进一步辅助临床医师鉴别皮损良恶性、指导活检取材等。本共识阐述了黑素细胞肿瘤的常见皮肤镜特征及其与组织病理学特征的相关性,旨在提升国内皮肤科医师的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皮肤黑素瘤中miRNA-34c的表达以及其对促血管新生因子VEGF-A和VEGFR-1的影响。方法 Northern blotting检测原代人黑素瘤细胞、黑素瘤细胞株A375和原代人表皮黑素细胞miRNA-34c表达。构建miRNA-34c基因过表达与基因敲低的黑素瘤细胞株A375细胞系即高表达miRNA-34c组和低表达miRNA-34c组,以空载体转染黑素瘤细胞株A375作为空载体对照组。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活性。qRT-PCR和Western blotting分别检测各组VEGF-A、VEGFR-1 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与原代人表皮黑素细胞相比,黑素瘤细胞株A375和原代人黑素瘤细胞中miRNA-34c的表达降低(P<0.05)。高表达miRNA-34c组、低表达miRNA-34c组和空载体对照组细胞增殖活性无明显差异(P>0.05)。高表达miRNA-34c组VEGF-A、VEGFR-1的mRNA和蛋白表达较空载体对照组降低(P<0.05)。低表达miRNA-34c组VEGF-A、VEGFR-1的mRNA和蛋白表达较空载体组升高(P<0.05)。结论 miRNA-34c在皮肤黑素瘤中呈现特异性下调,miRNA-34c可能通过对促血管新生因子VEGF-A、VEGFR-1的下调参与皮肤黑素瘤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