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4795篇
  免费   33784篇
  国内免费   27435篇
耳鼻咽喉   4092篇
儿科学   5052篇
妇产科学   4949篇
基础医学   40108篇
口腔科学   8252篇
临床医学   56080篇
内科学   51733篇
皮肤病学   6161篇
神经病学   8793篇
特种医学   12813篇
外国民族医学   645篇
外科学   31267篇
综合类   137912篇
预防医学   24676篇
眼科学   5075篇
药学   50108篇
  360篇
中国医学   31503篇
肿瘤学   46435篇
  2024年   406篇
  2023年   9516篇
  2022年   9789篇
  2021年   10302篇
  2020年   12994篇
  2019年   13706篇
  2018年   6666篇
  2017年   11529篇
  2016年   12283篇
  2015年   13472篇
  2014年   20657篇
  2013年   20889篇
  2012年   28592篇
  2011年   31750篇
  2010年   30609篇
  2009年   30032篇
  2008年   32218篇
  2007年   29430篇
  2006年   27671篇
  2005年   28834篇
  2004年   23614篇
  2003年   20002篇
  2002年   16610篇
  2001年   15217篇
  2000年   12279篇
  1999年   9810篇
  1998年   7866篇
  1997年   7368篇
  1996年   6462篇
  1995年   5320篇
  1994年   5770篇
  1993年   3561篇
  1992年   2764篇
  1991年   2293篇
  1990年   1958篇
  1989年   2026篇
  1988年   575篇
  1987年   421篇
  1986年   354篇
  1985年   222篇
  1984年   80篇
  1983年   40篇
  1982年   26篇
  1981年   13篇
  1980年   9篇
  1976年   8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微小RNA-139-5p(miR-139-5p)、钙黏蛋白相关蛋白(CTNNB1)表达与患者放射敏感性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21年5月于唐山市人民医院放化七科和肿瘤内科就诊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癌组织156例为研究对象(研究组);另选取非小细胞肺癌患者86例癌旁正常肺组织作为对照组;根据放射治疗敏感性评定标准,将研究组患者分为进展亚组(n=28)、稳定亚组(n=42)、缓解亚组(n=86)。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肺癌组织、癌旁正常肺组织miR-139-5p、CTNNB1蛋白表达;分析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癌组织miR-139-5p、CTNNB1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放射敏感性的关系;Spearman法分析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癌组织miR-139-5p表达水平与CTNNB1蛋白阳性表达的相关性;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放射敏感性的因素。结果研究组癌组织miR-139-5p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t/P=15.204/0.000),CTNNB1蛋白阳性表达率高于对照组(χ2/P=59.206/0.000);miR-139-5p低表达患者中有淋巴结转移、组织分化程度低、TNM分期Ⅳ期患者比例高于miR-139-5p高表达患者(χ2/P=16.006/0.000、24.669/0.000、22.213/0.000);CTNNB1蛋白阴性表达患者中有淋巴结转移、组织分化程度低、TNM分期Ⅳ期患者比例低于CTNNB1蛋白阳性表达患者(χ2/P=21.922/0.000、22.959/0.000、30.108/0.000);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癌组织miR-139-5p表达水平与CTNNB1蛋白阳性表达呈负相关(r/P=-0.503/0.000);缓解亚组、稳定亚组、进展亚组miR-139-5p低表达率及CTNNB1蛋白阳性表达率依次升高(χ2/P=25.762/0.000、18.721/0.000);CTNNB1蛋白阳性表达、TNM分期高是影响放射敏感性的独立危险因素[OR(95%CI)=2.872(1.546~5.335)、2.732(1.459~5.115)],miR-139-5p高表达是影响放射敏感性的保护因素[OR(95%CI)=0.845(0.750~0.952)]。结论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miR-139-5p表达下调、CTNNB1蛋白阳性表达上调,且一定程度上影响放射敏感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影响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树突状细胞功能异常的基因,为ITP治疗寻求新方法。 方法 随机选取ITP患者(ITP组)8例和同期入院体检健康者8例正常对照组为研究对象,分离外周单个核细胞并在体外诱导分化为单核细胞源性树突状细胞(moDCs),选取ITP组和正常对照组moDCs样本各3例,使用Illumina Hiseq平台进行转录组测序,并完成生物信息学分析。其他moDCs样本分为对照组、ITP组和ITP+雷帕霉素处理组,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复合体1(mTORC1)信号通路激活情况,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moDCs表面分子表达,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moDCs细胞因子分泌能力。 结果 差异性表达分析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ITP组患者moDCs中有161个基因表达上调,320个基因表达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利用基因本体论(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数据库对差异基因进行功能和分子通路注释,结果表明差异基因主要集中在T细胞分化、T细胞共刺激、T细胞活化等生物学过程和T细胞受体信号通路等信号途径。基因集富集分析(GSEA)显示,ITP组患者树突状细胞中mTORC1信号通路基因表达上调。进一步验证发现,ITP组患者moDCs中磷酸化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和mTORC1活化标志物磷酸化核糖体蛋白S6激酶(S6K)相对含量升高,同时ITP组患者moDCs共刺激分子CD80、CD86和促炎因子白介素6(IL-6)、白介素12(IL-12)的表达增加,而白介素10(IL-10)、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表达降低。使用mTORC1抑制剂雷帕霉素可以抑制moDCs共刺激分子CD80、CD86的表达和促炎因子IL-6、IL-12的分泌,并上调IL-10的表达,而对TGF-β的分泌无明显影响。 结论 ITP患者moDCs中mTORC1信号通路高度激活,使用mTORC1抑制剂雷帕霉素可以改善moDCs的免疫调节能力。因此,mTORC1信号通路可能是调节ITP患者moDCs功能异常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1+X”证书制度下生理学教学改革效果。方法根据职业教育教改精神和文献调研结果,对高职护理专业进行生理学教学改革。结果以岗位需求为量度确定教学目标,以“必需、够用”为原则拟定教学内容,将课程教学与护理过程对接,紧扣“1+X”证书制度,通过职教云平台建设生理学教学资源,融入思政内容,突出技能训练,有效开展基于护理过程的线上线下教学。结论2018级护理专业学生生理学考试成绩与2017级比较,平均分提高4.5分,及格率提高5.7%;参加河南省首届“1+X”老年照护职业技能等级考试的学生,技能考核通过率为100.0%,理论考试通过率为97.8%。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温肺健脾汤治疗支气管哮喘(哮喘)慢性持续期患者临床疗效及对细胞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影响。方法:选择我院于2019年1月~2020年6月哮喘慢性持续期患者102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温肺健脾汤。两组疗程12周。比较两组治疗12周总有效率;治疗前与治疗12周肺功能、日间和夜间喘息症状,细胞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12周,治疗组总有效率94.12%(48/51),高于对照组72.55%(37/51)(P<0.05)。治疗12周,两组PEF%和FEV1%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12周,治疗组PEF%和FEV1%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12周,两组日间和夜间喘息症状积分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12周,治疗组日间和夜间喘息症状积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12周,两组血清IL-4和IL17水平低于治疗前而IL-10水平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12周,治疗组血清IL-4和IL17水平低于对照组而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12周,两组血清TGF-β1和VEGF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12周,治疗组血清TGF-β1和VEGF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期间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温肺健脾汤治疗哮喘慢性持续期患者疗效明显,且可调节细胞因子水平,降低TGF-β1和VEGF水平。  相似文献   
7.
8.
9.
目的 考察香菇多糖–番荔素纳米粒的性能,及其对小鼠黑色素瘤肺转移癌的体内外抑制效果。方法 采用反溶剂沉淀法制备香菇多糖–番荔素纳米粒,以动态光散射法测定粒径、分散系数(PDI)及Zeta电位,及其在不同生理介质(5%的葡萄糖、生理盐水、PBS的混悬液)中的稳定性;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纳米粒的形态、大小;精确称量香菇多糖–番荔素纳米粒质量,并采用HPLC法测量番荔素中番荔辛,计算载药量;用酶标仪在540 nm处测量不同浓度(2、1.5、1、0.5、0.25、0.125 mg/mL)香菇多糖–番荔素纳米粒与5%葡萄糖溶液等渗液的吸光度,并计算溶血率;采用透析袋法考察香菇多糖–番荔素纳米粒的体外释放行为。用划痕实验与MTT实验对香菇多糖–番荔素纳米粒进行体外药效学考察。构建黑色素瘤肺转移癌小鼠模型,以紫杉醇注射液为阳性对照,对不同剂量香菇多糖–番荔素纳米粒进行体内药效学研究。结果 香菇多糖–番荔素纳米粒的粒径为(160.6±1.0)nm,PDI为0.082±0.023,Zeta电位为(-28.10±1.14)mV,透射电镜下呈球状。香菇多糖–番荔素纳米粒在5%的葡萄糖、血浆中稳定,无溶血现象;在体外可持续缓慢释放。体外研究结果显示,与番荔素原料药相比,香菇多糖–番荔素纳米粒对黑色素瘤B16F10细胞的迁移抑制作用及细胞毒性显著增加。体内药效学结果显示,香菇多糖–番荔素纳米粒iv给药14 d后,香菇多糖–番荔素纳米粒0.4 mg/mL组对黑色素瘤肺部转移抑制率可达到91.6%,S-100蛋白的表达也较模型组明显下调。结论 香菇多糖可作为稳定剂制备香菇多糖–番荔素纳米粒,香菇多糖–番荔素纳米粒对黑色素瘤肺转移癌初期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Ⅰ期高龄非小细胞肺癌(NSCLC)采用胸腔镜亚肺叶切除术治疗的效果及对肺功能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8年6月—2020年6月于本院就诊的144例高龄NSCLC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各72例。对照组实施胸腔镜肺叶切除术,观察组实施胸腔镜亚肺叶切除术。对比2组手术相关指标、肺功能[用力肺活量(FVC)、第1 s用力呼气量(FEV1)和最大通气量(MVV)]及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79.25±21.38)mL,低于对照组的(138.47±22.48)mL(t=16.197,P<0.001),手术时间(104.65±23.16)min,短于对照组的(116.48±29.57)min(t=2.673,P=0.008),疼痛(VAS)评分(3.72±1.20)分,低于对照组的(7.11±2.31)分(t=11.050,P<0.001);观察组术后FEV1(1.51±0.13)L、FVC(2.28±0.20)L、MVV(58.20±3.92)L/min,高于对照组的(1.32±0.11)L、(1.82±0.19)L、(53.76±2.81)L/min(t=9.467、12.304、7.811,P<0.00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2.78%,低于对照组的13.89%(χ2=4.455,P=0.035)。结论 Ⅰ期高龄NSCLC采用胸腔镜亚肺叶切除术治疗可最大程度保护肺功能,降低术后并发症,安全性较高,利于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