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36篇
  免费   405篇
  国内免费   129篇
耳鼻咽喉   125篇
儿科学   134篇
妇产科学   40篇
基础医学   271篇
口腔科学   49篇
临床医学   2314篇
内科学   563篇
皮肤病学   122篇
神经病学   54篇
特种医学   404篇
外国民族医学   3篇
外科学   491篇
综合类   4310篇
预防医学   1223篇
眼科学   54篇
药学   1527篇
  13篇
中国医学   517篇
肿瘤学   15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36篇
  2022年   154篇
  2021年   215篇
  2020年   303篇
  2019年   314篇
  2018年   117篇
  2017年   250篇
  2016年   269篇
  2015年   333篇
  2014年   628篇
  2013年   647篇
  2012年   836篇
  2011年   901篇
  2010年   865篇
  2009年   783篇
  2008年   723篇
  2007年   677篇
  2006年   556篇
  2005年   592篇
  2004年   520篇
  2003年   523篇
  2002年   345篇
  2001年   316篇
  2000年   203篇
  1999年   192篇
  1998年   148篇
  1997年   138篇
  1996年   166篇
  1995年   136篇
  1994年   103篇
  1993年   83篇
  1992年   63篇
  1991年   49篇
  1990年   32篇
  1989年   4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高频彩超在眼部缺血综合征(OIS)病人颈动脉血管重建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行颈动脉血管重建术的OIS病人50例,根据病人眼动脉血流方向不同分为正向血流组(正向组)28例和反向血流组(反向组)22例。分别比较2组病人手术前后平均颈动脉狭窄度、眼部最佳矫正视力及眼动脉、视网膜中央动脉和睫状后动脉的血流动力学改变。结果治疗前后,反向组病人平均颈动脉狭窄度均高于正向组(P < 0.01);治疗后,2组病人平均颈动脉狭窄度均比治疗前降低(P < 0.01)。治疗前,反向组病人眼动脉PSV高于正向组,睫状后动脉PSV低于正向组(P < 0.05和P < 0.01);治疗后,2组病人眼动脉、睫状后动脉、视网膜中央动脉的PSV均比治疗前升高(P < 0.01),且治疗后正向组眼动脉和睫状后动脉PSV高于反向组(P < 0.05和P < 0.01)。治疗前后,正向组病人最佳矫正视力均高于反向组(P < 0.01);治疗后,正向组病人最佳矫正视力高于治疗前(P < 0.01)。结论行颈动脉血管重建术后OIS病人平均颈动脉狭窄度及眼动脉、视网膜中央动脉和睫状后动脉的血流动力学均明显改善,且正向组视力明显提高,而反向组无明显改善;高频彩超可准确监测病人手术前后球后主要血管血流动力学的改变,有利于实时掌握病人病情改善情况。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钨针电刀在耳内镜鼓膜修补手术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8年8月-2019年8月住院行耳内镜鼓膜修补的患者85例。其中采用外耳道皮瓣刀行外耳道内切口的40例为对照组,采用钨针电刀行外耳道内切口的45例为观察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手术中和手术后效果。结果观察组比较对照组切口时间短、切口出血量少、术中镜头擦拭次数少、术中止血海绵粒使用量小,两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t=-13.6、-9.0、-7.6、-12.8、P<0.05);两组患者在术后愈合时间,外耳道狭窄程度方面差别不大,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缺点是电刀使用过程中会产生烟雾,需要助手辅助吸引烟雾。结论钨针电刀小巧灵活,精细准确,具有减少切口出血,缩短手术时间的优点,适合在耳内镜外耳道手术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耳后给药治疗中高频下降型突发性聋的临床疗效。方法:摘选2019年12月~2020年12月收治的94例中高频下降型突发性聋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47例。A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案,B组采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耳后局部注射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B组治疗总有效率较A组高,P<0.05;B组中高频听力提升值较A组更高,P<0.05;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A组低,P<0.05。结论:中高频下降型突发性聋患者采用耳后局部激素给药治疗效果优于常规给药治疗,可有效提高患者中高频听力,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4.
5.
目的分析无痛消化内镜下高频电刀治疗胃肠息肉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从收治的胃肠息肉患者中抽取80例做回顾分析,依据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用普通消化内镜下高频电刀治疗,研究组用无痛消化内镜下高频电刀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复发率(7.50%)低于对照组(25%),创面愈合率(97.50%)高于对照组(70%),息肉一次性清除率(95%)高于对照(6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5%)低于对照组(2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中、术后即时、术后3d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建议临床治疗胃肠息肉可考虑采用无痛消化内镜下高频电刀方式,可显著降低疾病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生率,进而提升疗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7.
目的研究超声低频探头和低频探头联合高频探头检查在新生儿颅脑疾病诊断中的准确率和敏感性。 方法选取河源市妇幼保健院自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有颅脑疾病高危因素(早产、低体质量、多胎妊娠、出生过程有缺氧窒息及产时感染)的新生儿9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新生儿平均分为2组,研究组(45例)给予低频探头联合高频探头进行探查,对照组(45例)仅给予低频探头进行探查。结合CT检查结果和临床治疗,比较2种检测方法的准确率和敏感性。 结果研究组检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脑室内出血和室管膜下出血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7.5%、100%、100%,高于相应对照组(15.38%、1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检测脑实质内出血和脑积水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7.5%、100%以及42.85%、66.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检测新生儿颅脑疾病的效率为82.22%,高于对照组(22.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使用超声低频探头联合高频探头的方法提高了缺氧缺血性脑病、脑室内出血、室管膜下出血等新生儿颅脑疾病诊断的准确率,在诊断新生儿脑实质内出血和脑积水的准确率没有差异,且对颅脑疾病诊断的敏感性较高,因此具有较为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高频热消融和微波热消融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8年8月间成都三六三医院收治的86例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TACE术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高频热消融、微波热消融联合TACE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疗效、生存时间、血清甲胎蛋白(AFP)水平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7. 7%,优于对照组的86. 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患者术后出现胃肠道不适、肝功能损伤、疼痛及发热等并发症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前,两组患者血清AF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两组患者血清AFP水平均下降,且治疗组下降程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和6个月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12个月和24个月,对照组患者生存率均低于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结论高频热消融、微波热消融联合TACE术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临床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ALA-PDT与高频电离治疗生殖器尖锐湿疣的临床疗效对比。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海口医院收治的生殖器尖锐湿疣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采用高频电离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ALA-PDT)进行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复发情况、相关炎症因子以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5.27%(40/42)vs 80.95%(34/4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复发率低于对照组[12.5%(5/40)vs 35.29%(12/3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介素-10(IL-10)水平均低于对照组[(101.35±26.17)pg/mL vs(144.72±34.56)pg/mL,(22.47±4.23)pg/mL vs(29.17±5.08)p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白介素-2(IL-2)、白介素-6(IL-6)及白介素-12(IL-12)水平均高于对照组[(65.57±7.32)pg/mL vs(58.26±9.54)pg/mL,(8.69±3.56)pg/mL vs(6.24±2.75)pg/mL,(66.42±3.38)pg/mL vs(57.48±4.06)p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4.29%(6/42)vs 33.33%(14/4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LA-PDT可以通过细胞凋亡及坏死两条途径对生殖器尖锐湿疣进行治疗,安全简便,同时可改善患者炎症细胞因子水平,与高频电离疗法相比复发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更低,疗效确切,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长期高频血小板捐献者凝血功能及健康状况变化,探讨其应对措施。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6月在南阳市中心血站以最高频率(2周/次)连续捐献血小板≥24次的捐献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捐献者首次捐献血小板后(第1次检测)及连续单采血小板达6次(第2次检测)、12次(第3次检测)、24次(第4次检测)后,采用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各组血小板采集后血常规参数、促血小板生成素(TPO)、叶酸、清蛋白及血栓弹力图相关参数。结果 4次血小板采集后血常规血细胞压积(Hct)、平均血小板容积(MPV)及血小板分布宽度(PDW)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第3次Hct、MPV及PDW和第4次MPV显著低于第1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次血小板采集后TPO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第3次和第4次显著低于第1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次检测K值、α角及最大振幅(MA)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第3次K值、α角及MA均显著低于第1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年内未观察到每两周单采血小板2U的捐献者出血或血栓风险,健康状况良好,但捐献者TPO水平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