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149篇
  免费   679篇
  国内免费   665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77篇
妇产科学   10篇
基础医学   600篇
临床医学   3601篇
内科学   441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168篇
特种医学   676篇
外国民族医学   5篇
外科学   3468篇
综合类   6092篇
预防医学   1052篇
药学   2507篇
  44篇
中国医学   1551篇
肿瘤学   98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393篇
  2022年   367篇
  2021年   512篇
  2020年   812篇
  2019年   774篇
  2018年   261篇
  2017年   694篇
  2016年   615篇
  2015年   677篇
  2014年   1307篇
  2013年   1289篇
  2012年   1596篇
  2011年   1599篇
  2010年   1427篇
  2009年   1160篇
  2008年   1151篇
  2007年   956篇
  2006年   841篇
  2005年   782篇
  2004年   638篇
  2003年   524篇
  2002年   454篇
  2001年   314篇
  2000年   242篇
  1999年   187篇
  1998年   171篇
  1997年   143篇
  1996年   141篇
  1995年   91篇
  1994年   100篇
  1993年   67篇
  1992年   46篇
  1991年   39篇
  1990年   29篇
  1989年   46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宋美乐 《全科护理》2021,19(27):3886-3888
目的:研究骨性关节炎病人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术后脱位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86例行THA骨性关节炎病人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有无发生髋关节脱位分为观察组(n=56)和对照组(n=30),采用单因素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骨性关节炎THA术后脱位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病人年龄、体质指数(BMI)、人工股骨头直径、麻醉方式、体位控制、手术入路、术后搬运不当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75岁、BMI>30 kg/m2、人工股骨头直径<30 mm、硬膜外麻醉、体位控制不当、后外侧入路、搬运不当是骨性关节炎THA术后发生脱位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病人年龄、BMI、人工股骨头直径、麻醉方式、体位控制、后外侧入路、搬运不当均是骨性关节炎THA术后发生关节脱位危险因素,临床需结合对应危险因素合理选择围术期干预措施,可有利于病人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经梨状肌和臀小肌的间隙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对老年髋部骨折的治疗效果及病人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96例老年髋部骨折病人(108髋)为本研究对象,其中50例病人(55髋)行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为A组,46例病人(53髋)行经梨状肌和臀小肌间隙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为B组,记录对比2组病人围手术期情况(手术时间、切口最大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地时间)、并发症情况、术前术后髋关节HHS评分、VAS疼痛评分和下肢功能变化情况、术后6个月病人影像学指标情况(外展角、前倾角、偏心距)和生存质量情况(以SF-36量表表示)。结果A组病人手术时间、切口长度短于B组,术后首次下地时间长于B组(P < 0.05~P < 0.01);A组病人术后1、3、7 d的HISS评分低于B组,VAS评分高于B组(P < 0.05~P < 0.01),2组病人术前、术后14、30、90、180 d的HISS和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病人术后30、90 d“起立-行走”计时测试显著优于A组,术后30 d单腿站立测试时间长于A组,术后90 d的6 min步行测试距离优于A组(P < 0.05),其他时间点2组病人下肢功能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前倾角小于B组,偏心距大于B组(P < 0.05);B组病人SF-36评分量表肢体功能、社会功能、心理健康和总健康程度得分均优于A组(P < 0.05)。结论相比于传统后外侧入路行全髋关节置,经梨状肌与臀小肌间隙入路对老年髋部骨折病人的损伤更小、恢复更快,近期疗效指标显著优于传统术式,符合快速康复理念,但手术时长显著增加,病人术后前倾角偏大,偏心距偏小。  相似文献   
3.
目的髋关节置换术在髋臼骨折继发创伤性髋关节炎和股骨头坏死中的远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2018年5月于本院就诊的86例髋臼骨折继发创伤性髋关节炎和股骨头坏死患者临床资料,依据病变部位分为髋关节炎组和股骨头坏死组,各43例。2组均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比较2组手术相关指标、髋关节功能评分和并发症状况。结果 股骨头坏死组术中出血(86.91±9.69)mL、术后引流(498.65±25.36)mL,少于髋关节炎组的(95.86±9.88)mL、(554.13±29.52)mL;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为(78.36±8.79)min、(10.22±2.03)d,短于髋关节炎组的(91.35±10.57)min、(14.58±2.65)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股骨头坏死组治疗后疼痛、功能、畸形、关节活动度评分和总分分别为(33.85±3.42)分、(45.05±4.03)分、(2.27±0.31)分、(3.99±0.35)分、(85.62±6.28)分,高于髋关节炎组的(30.11±3.15)分、(40.63±3.97)分、(2.01±0.27)分、(3.36±0.31)分、(80.33±6.0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股骨头坏死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65%,低于髋关节炎组的18.60%(χ2=4.074,P=0.044)。结论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臼骨折继发股骨头坏死疗效优于继发创伤性髋关节炎,利于提高远期髋关节功能,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围术期6S管理法联合戴明循环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患者生理与心理应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10月濮阳市安阳地区医院收治的106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根据入院顺序分组,各5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加用围术期6S管理法联合戴明循环,比较两组生理应激〔入室前(T0)、麻醉诱导后(T1)、气管插管时(T2)、骨水泥填充后(T3)、术毕(T4)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心理应激〔抑郁、焦虑自评量表(SDS、SAS)〕、护理质量(护士管理、环境管理、物品药品管理、护理安全管理、急救物品、消毒隔离)评分、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T1、T2、T3、T4时刻波动幅度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干预后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后观察组护士管理、环境管理、物品药品管理、护理安全管理、急救物品、消毒隔离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3.77%)高于对照组(15.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2.45%)高于对照组(73.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围术期6S管理法联合戴明循环可改善人工髋关节置换患者生理与心理应激,提高护理质量与患者满意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选取2016-12—2018-01间在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56例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围术期予以心理护理及康复训练指导。56例患者手术过程顺利,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后随访12~18个月,其间均未发生假体脱位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末次随访,依据膝关节Harris评分标准,膝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2.86%(52/56)。  相似文献   
6.
目的 设计并验证一种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 THA)个性化定制手术导板(patient specific instrumentation, PSI)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 对患有髋关节疾病且须行THA的病人进行层厚为0.8 mm的三维CT扫描,获取该病人的CT数据。将数据导入三维手术规划软件中进行处理,根据病人术前影像学检查结果,利用计算机辅助技术(computer aided design, CAD),由经验丰富的外科医生对CT图像进行分割并重建,获得骨盆及双下肢三维模型,并在此模型基础上进行三维手术规划。通过3D打印技术,制作病人个性化定制的手术导板,用于在术中提供相应手术操作的定位导航,使假体安放的实际位置和角度与术前计划一致。结果 导板与髋臼、股骨侧的骨骼标志性结构贴合度为100%,截骨高度与术前计划一致,均为股骨小转子上9 mm,髋臼杯磨锉、压配角度控制在外展40°,前倾20°,与术前计划一致。手术时间缩短至54 min,术中失血量减少至376.9 ml。结论 此个性化定制THA手术导板可精确贴合手术部位骨质,显著提高THA的精准性,具有良好的安全性、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季鑫  周春英  张爽  鲁楠 《骨科》2019,10(6):555-558
目的 对比新型泡沫敷料联合常规棉垫和单纯采用常规棉垫两种会阴保护方法预防髋关节镜术中压力性损伤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在我科行髋关节镜手术的80例股骨髋臼撞击综合征病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病人会阴部在使用手术室常规棉垫的基础上加用新型泡沫敷料预防压力性损伤,对照组病人会阴部位仅采用手术室常规棉垫预防压力性损伤。观察两组病人术后即刻、24 h和72 h的压力性损伤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仅术后即刻发生压力性损伤1例(2.5%);对照组术后即刻和术后24 h共发生压力性损伤9例(22.5%);两组压力性损伤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2.489,P=0.015)。结论 对仰卧牵引位行髋关节镜手术的病人,会阴部加用新型泡沫敷料与仅采用手术室常规棉垫相比,可有效减少术后压力性损伤的发生,对临床护理工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谈晶  陈媛  刘洪娟  吴明珑 《骨科》2019,10(1):63-67
目的 探讨连续性护理干预在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 THA)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 DVT)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11月至2016年9月在我科行THA的198例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103例)和对照组(95例)。观察组采用融入快速康复外科(fast-track surgery, FTS)理念的连续性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通过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 HAMA)评分、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分、Harris髋关节评分、下肢DVT发生率和病人护理服务满意率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术后的HAMA评分和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均<0.05);两组间HAMA评分和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672,P<0.001;t=10.110,P<0.001)。术后6个月,观察组的Harris髋关节功能、疼痛、活动度和畸形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01,P<0.001,P=0.047)。观察组的病人护理服务满意率(95.15%)显著优于对照组(81.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280,P=0.002);下肢DVT发生率(1.94%)显著低于对照组(9.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43,P=0.021)。结论 连续性护理干预较常规护理模式,更能缓解病人焦虑、减轻疼痛、改善关节功能,显著减少下肢DVT的发生率,提高病人护理服务满意率,可作为行THA病人的护理选择。  相似文献   
9.
目的内固定手术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首选方法,但选择固定方式不当,可能造成内固定失效,产生髋内翻或外旋、肢体缩短等,不利于预后。本研究探寻骨转子间骨折最佳治疗方法,分析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对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06-15-2018-02-15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骨五科收治的92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手术方式分组,观察组46例接受PFNA治疗,对照组46例接受股骨近端锁定钢板(locking proximal femurs plate,LPFP)治疗,对两种患者手术指标、手术后Harris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切开长度分别为(7.53±1.03)和(12.82±2.08)cm,术中失血量分别为(121.53±20.15)和(342.36±32.58)mL,血红蛋白(hemoglobin,Hb)丢失量分别为(22.13±2.36)和(28.96±3.41)g,术中透视时间分别为(7.58±1.02)和(16.35±2.33)s、手术时间分别为(40.12±7.12)和(58.38±8.63)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5.457、39.097、11.170、23.385和11.069,均P0.001;观察组术后3个月Harris评分为(73.83±5.02)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2.81±6.17)分,t=9.397,P0.001;两组术后6个月Harris量表各维度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35%,较对照组17.39%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39,P0.05。结论 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切口小,术中失血量小,手术时间短,利于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并能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0.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23):4214-4216
目的探讨髋关节置换术中采用腰硬联合麻醉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期间我院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全身麻醉,观察组采用腰硬联合麻醉,对比分析两组的麻醉效果、不良反应率、麻醉阻滞、起效时间及VAS评分。结果观察组麻醉优良率为93.33%、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明显优于对照组的麻醉优良率80.00%、不良反应发生率2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起效后,观察组心率、收缩压波动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VAS评分、麻醉起效时间、完全阻滞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髋关节置换术中采用腰硬联合麻醉的麻醉效果显著,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