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68篇
  免费   113篇
  国内免费   51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16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15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309篇
内科学   114篇
神经病学   13篇
特种医学   28篇
外科学   47篇
综合类   805篇
预防医学   285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331篇
  12篇
中国医学   92篇
肿瘤学   58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67篇
  2022年   68篇
  2021年   66篇
  2020年   91篇
  2019年   84篇
  2018年   46篇
  2017年   64篇
  2016年   80篇
  2015年   100篇
  2014年   204篇
  2013年   154篇
  2012年   163篇
  2011年   192篇
  2010年   131篇
  2009年   123篇
  2008年   137篇
  2007年   88篇
  2006年   72篇
  2005年   70篇
  2004年   54篇
  2003年   50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设计一种多姿态轮椅,以满足下肢功能障碍者的多种使用需求。 方法 针对现有多姿态轮椅结构笨重、驱动冗余等缺点,基于双平行四边形机构,提出一种简单、可靠的多姿态轮椅机构形式。旋转驱动正反转驱动双平行四边形机构带动轮椅各部分运动,实现三姿态变换,其中,椅背和腿托耦合运动实现坐姿与仰卧姿态的变换,椅座和椅背耦合运动实现坐姿与站立姿态的变换。对轮椅进行基于均布载荷的力学分析,计算旋转力矩。 结果 从坐姿变换为仰卧姿态时,驱动力矩随着转动角度的增大而增大,并达到一个峰值;从坐姿变换为站立姿态时,驱动力矩随着转动角度增大而逐渐减小。在Adams软件中进行动力学仿真验证,计算结果与仿真结果基本一致。 结论 该轮椅机构有助于实现多姿态轮椅的轻量化设计,满足智能多功能轮椅的设计需求。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发适用于手术室医辅人员任务分配管理的智能软件信息系统,并探讨其运行效果。方法将2018年3月试运行抢单信息系统的509台次手术设为实验组,对医辅人员运用抢单模式进行管理;对同期未实施的486台次同类手术设为对照组,运用常规管理模式;比较两组的运行效果。结果实验组应答时间和完成任务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护士满意率显著提升(均P0.01)。结论抢单信息系统精准记录了医辅人员的工作量和时间节点,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护理人员满意率,促进了后勤医辅人员的科学化、精细化管理。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氧流量驱动肝素雾化吸入用于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治疗的价值,分析患者血浆和肽素(Copeptin)水平所受影响。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120例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分为A组、B组、C组,各40例。全部患者接受肝素雾化吸入治疗,A组氧流量为5 L/min,B组为7 L/min,C组为9 L/min,在肝素雾化吸入7 d后评价其治疗效果。分别于治疗前1 d、治疗3 d时、治疗7 d时,检测并对比三组血浆Copeptin水平、痰液黏稠度、呼吸力学指标、血气分析指标等变化情况,同时治疗期间记录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3 d时、治疗7 d时,三组血浆Copeptin水平均较治疗前1 d呈下降趋势,肉眼观察痰液黏稠度呈下降趋势,B组下降速度快于其他两组,三组组间、时点、组间·时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较治疗前1 d,三组呼吸力学指标均有变化,B组较其他两组气道峰值(Ppeak)、平台压(Pplat)、呼吸阻力(Raw)呈下降趋势,Cd呈上升趋势,三组组间、时点、组间·时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A、C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治疗3 d时、治疗7 d时的动脉血氧分压(PaO_2)、氧合指数(PaO_2/FiO_2)水平均较治疗前1 d呈上升趋势,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水平呈下降趋势,B组上升或下降速度高于其他两组,三组组间、时点、组间·时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发生血小板减少等情况,C组2例出现轻度血小板减少,在及时处理后恢复正常。结论采用7 L/min氧流量驱动肝素雾化吸入治疗老年COPD并呼吸衰竭效果优于5 L/min与9 L/min的氧流量,利于降低患者血浆Copeptin水平,降低其痰液黏稠度,改善呼吸力学参数,增加胸肺动态顺应性,获得最佳雾化效果,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4种消化系统癌症(DSCs)分子特征的异同及分子特征同临床基本特征的关系。方法:基于生物信息学方法从TCGA数据库中获取食管癌(ESCA)、胃癌(STAD)、直肠癌(READ)、结肠癌(COAD)4种DSCs的分子特征,包括基因突变、拷贝数变异、基因表达以及甲基化,结合MIF算法、差异分析筛选出癌症驱动基因、差异甲基化基因(DMGs)以及差异表达基因(DEGs),并利用富集分析、生存分析、相关性分析比较4种癌症类型中分子特征的异同,进一步探索分子特征同临床基本特征的关系。结果:4种癌症类型具有相似的分子特征,包括:突变频率与基因表达、甲基化水平相关性很低,线性关系均不明显;MaxMIF软件获得的30个癌症驱动基因中均仅有少数几个基因具有预后效果,包括ESCA 2个、STAD 2个、READ 1个、COAD 1个;拷贝数变化数据在癌症组织样本和正常组织样本中的分布并不均匀;DEGs中仅有少部分基因具有预后效果,包括食管癌(29/829)、胃癌(0/394)、直肠癌(71/606)、结肠癌(50/591),并且KEGG通路均富集于“神经活性的配体-受体相互作用”。另外,4种癌症类型之间具有不同的癌症驱动基因、具有预后效果的DEGs,以及DMGs。结论:经分析得到4种DSCs分子特征的异同点有助于了解整个DSCs,并有望为深入理解DSCs的分子特征及相应的分子靶向治疗方案的设计提供有效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研究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予以无创呼吸机联合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1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160例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进行此次研究,按照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参照组和联合组,各80例。其中予以无创呼吸机治疗的为参照组,应用无创呼吸机联合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的为联合组,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及血气分析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联合组治疗后的血气分析指标均优于参照组且差异显著(P <0.05);联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参照组且差异显著(P <0.05);联合组呼吸衰竭纠正天数及住院天数皆少于参照组且差异显著(P <0.05)。结论应用无创呼吸机联合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可明显减少不良反应,优化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7.
目的分析研究盐酸氨溴索用于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本院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期间收治的小儿支气管肺炎患儿88例按照随机双盲法均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予以对照组44例患儿常规治疗,予以治疗组44例患儿常规治疗联合氧气驱动雾化吸入盐酸氨溴索治疗,对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和临床症状缓解时间进行对比。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儿咳嗽、咳痰、胸片改善时间及肺部干湿啰音缓解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5.45%(42/44),明显高于对照组77.27%(34/44),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支气管肺炎在临床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盐酸氨溴索治疗有助于患儿临床症状的缓解,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8.
9.
目的对氧气驱动雾化治疗小儿中重度哮喘急性发作临床价值进行观察与探讨。方法对2012年8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中重度哮喘急性发作患儿进行临床的相关研究,按照随机的原则分为2组,对对照组患儿进行常规治疗,对研究组患儿进行常规治疗加氧气驱动雾化治疗,分析两组患儿的效果。结果研究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67.50%),组间差异明显(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儿的最大呼气峰值流速、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的比值分别为(92.94±3.04)L/min、(92.73±6.04)%,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对中重度哮喘急性发作给予氧气驱动雾化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全程系统化护理用于氧气驱动雾化吸入辅助治疗小儿喘息型肺炎的效果。方法选择喘息型肺炎患儿148例,随机分为2组,均采用相同的常规治疗如平喘、止咳、抗炎、抗感染、化痰、抗病毒等,同时予以氧气驱动雾化吸入相关药物治疗,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在此基础上,实验组予以全程系统化护理干预,对比2组临床效果。结果护理治疗后,实验组患儿的治疗显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实验组住院时间、咳嗽消失时间、痰啰音消失时间、体温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常规组(P均0.01),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1),实验组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1)。结论全程系统化护理与常规护理比较可提高氧气驱动雾化吸入辅助治疗小儿喘息型肺炎疗效显著、见效迅速,而且科学便捷、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