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626篇
  免费   1716篇
  国内免费   1812篇
耳鼻咽喉   606篇
儿科学   140篇
妇产科学   162篇
基础医学   1017篇
口腔科学   391篇
临床医学   9025篇
内科学   3571篇
皮肤病学   37篇
神经病学   2637篇
特种医学   1698篇
外国民族医学   58篇
外科学   3704篇
综合类   13867篇
预防医学   2828篇
眼科学   86篇
药学   5141篇
  38篇
中国医学   6547篇
肿瘤学   601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424篇
  2022年   506篇
  2021年   708篇
  2020年   1145篇
  2019年   858篇
  2018年   435篇
  2017年   796篇
  2016年   928篇
  2015年   1179篇
  2014年   2260篇
  2013年   2230篇
  2012年   2949篇
  2011年   3138篇
  2010年   3098篇
  2009年   3102篇
  2008年   3429篇
  2007年   3213篇
  2006年   3003篇
  2005年   3233篇
  2004年   2673篇
  2003年   2289篇
  2002年   1572篇
  2001年   1350篇
  2000年   1140篇
  1999年   943篇
  1998年   887篇
  1997年   999篇
  1996年   900篇
  1995年   764篇
  1994年   625篇
  1993年   402篇
  1992年   289篇
  1991年   194篇
  1990年   147篇
  1989年   163篇
  1988年   50篇
  1987年   35篇
  1986年   39篇
  1985年   24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6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更正     
本刊2020年12月第55卷第12期发表的《基于MR的影像组学列线图预测喉癌颈淋巴结转移的临床价值》一文中,第1156页图1中医院名称应为“烟台毓璜顶医院”,特此更正并致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miRNA?484在肥胖发生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利用RT?qPCR 、CCK?8法、油红O染色及甘油三酯定量检测研究miR?484对人脂肪细胞增殖及成脂分化的作用。运用Targetscan7.2对miR?484的下游靶基因进行预测分析,并使用双荧光素酶实验验证miR?484与靶基因的结合,使用Western blot及RT?qPCR验证miR?484对靶基因的作用。结果:miR?484在人脂肪细胞分化成熟过程中逐渐低表达。过表达miR?484抑制人前体脂肪细胞的增殖及分化,而沉默miR?484与过表达作用相反。生物信息学预测发现MAPK8是miR?484的下游靶基因,且miR?484可抑制其mRNA及蛋白表达,同时过表达MAPK8可部分挽救miR?484对人前体脂肪细胞增殖分化的抑制。结论:miR?484可以通过抑制MAPK8的表达从而抑制人前体脂肪细胞的增殖与成脂分化。  相似文献   
3.
4.
目的分析阿替普酶(rt-PA)静脉溶栓治疗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再闭塞的影响因素。方法取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我院接收的26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分析溶栓后血管再闭塞的影响因素。结果在262例患者中经rt-PA治疗后再闭塞者118例,占45.0%,无再闭塞者144例,占55.0%,再闭塞组的血糖、收缩压、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起病至溶栓用时及糖尿病发生率均较高(P<0.05);糖尿病、血糖、收缩压、NHISS评分及起病至溶栓时间均为溶栓后血管再闭塞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与再闭塞组相比无再闭塞组非症状性颅内出血的发生率较低(P<0.05)。结论糖尿病、血糖、收缩压、NHISS评分及起病至溶栓时间均为急性脑梗死患者rt-PA静脉溶栓治疗后对血管再闭塞产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会对患者预后不利,需引起临床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5.
微创开髓(conservative endodontic access cavity,CEC)是微创根管治疗术的第一步,经CEC治疗后的患牙较大程度保留了牙尖嵴和颈周牙本质等牙体硬组织,对于减少患牙的牙体流失及增强远期疗效具有重要意义。CEC存在多种入路方式及相应的洞型。确定髓腔入路的方法包括X线片定位法、显微CT/锥形束CT定位法以及数字化导板定位法。其中,X线片、显微CT/锥形束CT定位法操作简便,临床较为常用;而较为复杂的根管系统,利用数字化导板可建立更精准的开髓通路,减少牙体硬组织不必要的丧失,但数字化导板定位价格较高,临床上并未得到广泛的应用。CEC的洞型包括微创开髓洞型、超保守微创开髓洞型、“Truss”洞型以及切端洞型。CEC洞型与传统开髓洞型的应力分析目前以万能力学试验机加载离体牙、有限元分析法及临床观察为主,大多数学者的研究显示保留较多牙体组织的CEC可提高牙齿的抗折强度,但二者之间的抗折能力仍存在争议,在达到牙髓治疗目的与最大限度保留牙体结构之间如何达到平衡,仍需进一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基于分离胶的两种前处理方法联合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 ionization?time of flight mass spectrometry,MALDI?TOF MS)直接鉴定血培养阳性病原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20年5—11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培养阳性标本302例,分离胶?皂甙法和分离胶沉淀法分别处理后对阳性血培养标本进行快速鉴定,结果分别与培养鉴定结果比较。结果:分离胶?皂甙法可在45 min内完成鉴定,分离胶沉淀法需20 min;单数菌感染标本288例,使用两方法直接鉴定的准确率均为86.81%(250/288),其中两方法分别鉴定革兰阴性杆菌、革兰阳性球菌、革兰阳性杆菌、真菌的准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复数菌感染标本14例,仅分离胶?皂甙法1例与培养鉴定结果一致,其余标本两种方法均仅可准确鉴定其中的一种细菌。结论:两种基于分离胶的前处理方法联合质谱均可直接、快速、准确地鉴定血培养病原菌,分离胶沉淀法可作为本实验室血培养快速鉴定常规的前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Peek-Prevail椎间融合内固定系统结合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内固定(Anterior cervical decompression and fusion,ACDF)治疗单节段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8-06—2020-06采用Peek-Prevail椎间融合内固定系统结合ACDF治疗的21例单节段颈椎病,比较术前、术后1 d、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疼痛VAS评分、JOA评分、颈椎Cobb角、椎间隙高度,记录术后吞咽困难与骨折融合情况情况。结果 21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并获得完整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8.5个月。手术时间78.0~105.0 min,平均91.2 min,术中出血量29.0~61.0 mL,平均43.2 mL。末次随访时21例均获得骨性融合,融合器未出现前后移位。4例术后出现吞咽困难,其中3例为轻度,1例为中度。末次随访时症状均消失。术后1 d、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疼痛VAS评分低于术前,JOA评分、颈椎Cobb角、椎间隙高度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eek-Prevail椎间融合内固定系统结合ACDF治疗单节段颈椎病术后症状改善明显,影像学改善效果稳定,并发症少,近期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大鼠的干预性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8年12月80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糖尿病非干预组、糖尿病低剂量IL-6干预组(1μg/kg,每周3次,皮下注射)和糖尿病高剂量IL-6干预组(10μg/kg,每周3次,皮下注射),每组20只。糖尿病大鼠造模应用尾静脉注射链脲菌素45 mg/kg方法,随机血糖>16.7 mmol/L为造模成功。检测各组大鼠外周血IL-6、腓肠神经形态学改变,以及腓肠神经NF-κB、I?Bα、IL-6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糖尿病大鼠的糖化血红蛋白、血IL-6水平、腓肠神经IL-6、NF-κB、I?Bα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腓肠神经病理可见纤维密度减少,截面积减小,呈萎缩趋势,可见少量异常有髓纤维。应用IL-6干预后大鼠的腓肠神经病理改变较非干预组明显改善,且IL-6,NF-κB,I?Bα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低于非干预组,高剂量IL-6干预后上述炎症因子的表达与非干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6可通过抑制腓肠神经NF-κB的表达,缓解糖尿病大鼠周围神经病变的进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原发性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中差异基因及lncRNA RAD51?AS1的作用,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的诊断及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利用 GEO(Gene Expression Omnibus)数据库中的 GSE35956 芯片数据进行分析,使用 DEseq2 对 mRNA进行差异分析获得差异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DEG),使用ClusterProfiler对差异分析的基因进行富集分析; 随后对芯片进行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重注释以发掘差异lncRNA,运用实时定量PCR(qRT?PCR)对正常人及骨质疏松患者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uman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hBMSC)进行表达量验证。最后用 MTT、克隆形成和ALP染色观察RAD51?AS1对hBMSC增殖及成骨分化的影响。结果:共获得关于mRNA的1 440个DEG,其功能主要富集于受体配体活性和单核细胞分化等过程。同时也获得关于lncRNA的105个DEG,发现RAD51?AS1在骨质疏松患者中表达显著下调。沉默RAD51?AS1后发现hBMSC的增殖减少和ALP活性下降。结论:PI3K?Akt信号转导途径和单核细胞分化在骨质疏松中发挥重要作用。lncRNA RAD51?AS1可以调节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及分化,以缓解骨质疏松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